第144章 每日万字,雷打不动-《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许愿书房的窗户常年开着一条缝,以散去烟草和墨水混杂的气息。这间临江的书房,成了他唯一的战场。

  自打定主意要将记忆深处那部《寻秦记》付诸文字,他便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每日万字,雷打不动。

  龚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深知丈夫一旦进入这种创作状态,便如同一台精密而执拗的机器,不容打断。她能做的,是将一切生活琐事打理得妥帖周到,为他筑起一道无形的屏障。早餐总是温在灶上,是他喜欢的生煎包配豆浆;午间,她会特意让母亲过来,送来精心烹制的本帮菜,红烧肉、葱烤鲫鱼……饭菜都用保温桶装着,确保他任何时候停下笔都能吃上口热乎的;到了晚上,只要没有课,她必定亲自下厨,做的全是许愿平日最爱吃的菜,清淡营养,旨在为他熬夜的身体补充元气。

  她轻手轻脚地进出书房,添茶、续水、收拾碗碟,像呵护一只珍稀的大熊猫,眼神里满是温柔与怜惜。有时深夜醒来,发现书房灯还亮着,她会默默叹口气,起身为他披上一件外衣,却从不出声催促。她知道,他正奔赴在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征途上。

  1990年6月3日,夜。 窗外的浦东,灯火尚不璀璨,只有零星的光点散落在漆黑的江岸对面。

  许愿的钢笔尖在稿纸最后一行重重顿下,划上一个饱满的句号。他长长地、近乎虚脱地吁出一口气,这口气仿佛憋了整整四个月。全身的肌肉都因长时间的紧绷而酸胀僵硬,右手食指和中指握笔处,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他缓缓向后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桌上,是最后二十万字的手稿,叠得整整齐齐。连同之前分批寄出的稿子,整整一百六十万字。一部横空出世的《寻秦记》,终于在他手下,于这个时空完整诞生。

  之前的几个月,稿件陆续寄出后,香港《武侠世界》编辑部那位素未谋面的陈主任,已多次通过越洋电话表达了他的惊喜和肯定。言辞间的兴奋,即使隔着电话线也清晰可辨。他对这部构思宏大、想象奇崛的“武侠”巨作赞不绝口,称其为杂志社近年来未曾有过的大惊喜。最后这二十万字的结局,许愿自己反复审阅,确信节奏、情节、人物归宿都已圆满,相信绝不会辜负陈主任和读者的期待。

  他没有多做耽搁,翌日一早,便将最后厚厚一沓打印整齐的稿件仔细封装好,贴上足额的邮票,再次走进了熟悉的邮局。手续如常,只是这次,包裹里装的是整整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回响。将邮件投入邮筒的那一刻,他心中平静而踏实,仿佛完成了一场漫长的接力,接下来,只需静候回音。

  等待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难熬。或许是完成了巨大工程后的虚脱感,他睡了几个难得的好觉,有空陪龚雪在江边散了步。

  半个月后,一个周五的下午,电话铃声尖锐地划破了家里的宁静。

  “喂,请问是许愿许先生府上吗?”电话那头,是略带粤语口音但努力说得很清晰的普通话,声音里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我是许愿。您哪位?”许愿的心跳莫名快了半拍。

  “许先生!您好您好!我是香港《武侠世界》编辑部的陈主任啊!”对方的声音瞬间高昂起来,“收到了!您《寻秦记》最后的完结稿,二十万字,我们全部收到了!”

  许愿握紧了话筒:“陈主任,您好。稿子……没什么问题吧?”

  “问题?哈哈哈!”陈主任在电话那头爽朗地大笑起来,“许先生,您太谦虚了!岂止是没问题!我们编辑部所有同仁,从上到下,传阅之后,只有一个评价:了不起!这绝对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想象奇诡,布局宏大,人物生动,将历史与武侠结合得如此精妙,实在是难得一见的杰作!”

  一连串的赞誉扑面而来,即便是许愿早有心理准备,此刻也不禁有些动容。他稳了稳心神:“陈主任过奖了,是贵社给了我这个平台。”

  “是您许先生笔力雄健!”陈主任语气斩钉截铁,“我们之前谈好的条件,千字千元港币,按照一百六十万字结算,共计一百六十万港币的稿费,杂志社这边毫无异议,已经全部为您准备好了!”

  一百六十万港币。这个数字即使对许愿而言,也绝非小数目。它代表着认可,更代表着实实在在的回报。

  “太好了,非常感谢贵社的认可和厚爱。”许愿的声音保持着平静。

  “许先生,您客气了。汇款单我们已经开具好了,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来一趟香港,到我们杂志社编辑部来取一下?然后您可以直接凭汇款单和您的证件,去香港的任何一家银行网点兑换现金或者存入您的账户,都非常方便的。”陈主任热情地安排着,“我们社长还说了,非常期待能当面和您聊聊,后续可能还有出版单行本、以及其他合作的可能……”

  又寒暄了几句,约定好许愿近期会安排时间过港后,电话挂断了。

  听筒里传来忙音,许愿缓缓放下电话,转过身。一直安静坐在旁边沙发上织毛衣的龚雪抬起头,眼中带着询问。

  “《寻秦记》的稿费,”许愿走到她身边坐下,握住她的手,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力量,“一百六十万港币。那边让我们去香港取汇款单,然后直接在当地的银行兑换。”

  龚雪的手微微一颤,织针停了下来。她睁大了眼睛,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这个数字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她看着丈夫平静却难掩疲惫的脸庞,那些日夜不停的写作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她没有惊呼,只是反手紧紧握住了许愿的手,嘴角慢慢向上弯起,眼底有晶莹的水光闪烁,最终化作一个无比温暖、充满了心疼与骄傲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