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五日,位于市中心的某栋古老建筑会议室内,却弥漫着一种近乎凝重的热度。长条橡木桌周围,十余名由图书编辑、教育家、儿童文学评论家以及资深图书馆员组成的成人评审团,正深陷在堆积如山的书稿和样书中。

  这是雀巢聪明豆儿童图书奖初步筛选的最后阶段。评审们需要在数百本参选作品中,为每个年龄组别筛选出最具资格入围短名单的作品。他们的目光锐利而审慎,考量着故事的原创性、文字的魅力、与目标年龄段的契合度,以及那难以言喻却能直击童心的“火花”。

  《卫报》的儿童书籍编辑,一位戴着金丝边眼镜、气质干练的中年女士,揉了揉眉心,拿起手边那本封面设计略显奇特——一个戴眼镜的黑发男孩站在蒸汽机车旁,身后是巍峨的哥特式城堡——的书稿。书脊上印着陌生的作者名:许愿。她记得这本,不仅因为作者名字的东方色彩,更因为其厚重的篇幅和完全跳出西方传统儿童文学窠臼的宏大设定。她再次翻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跳过已读过的部分,随机停留在“午夜决斗”那一章。看着文字间流淌出的惊人想象力和幽默感,看着哈利、罗恩、赫敏三个孩子跃然纸上的鲜活形象,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份纯粹的阅读乐趣,在这种严肃的评审场合显得格外珍贵。她摘下眼镜,深吸一口气,在那份至关重要的入围短名单草案上,在九至十一岁年龄组别下,用力地写下了这个书名和那个略显神秘的中国名字。

  几天后,当入围短名单正式公布并分发至全英范围内参与活动的学校时,一场真正决定奖项归属的“评判”开始了。审判官是成千上万名英国的孩子。

  在利物浦的一所综合学校里,图书管理员将几本包着透明书皮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放在阅览室最显眼的“聪明豆奖候选书籍”架子上。最初,它其貌不扬的封面和陌生的作者名并未引起太多注意,孩子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他们熟悉插画师或者看起来更“酷”的科幻封面。直到一个名叫汤姆的、酷爱阅读的男孩,在无所事事中翻开了它。他很快被那个住在楼梯间碗柜里的男孩吸引,接着是猫头鹰来信、对角巷、分院帽……他看得如痴如醉,课间休息时都舍不得放下。他的热情迅速感染了身边的朋友,“你看《哈利·波特》了吗?”成了这个小圈子里最新的暗号。书籍很快在班级间传阅开来,甚至引发了小范围的争论:该进格兰芬多还是拉文克劳?

  类似的场景在曼彻斯特、伯明翰、爱丁堡的众多学校上演。这部充满奇思妙想、讲述友谊、勇气与自我发现的长篇故事,仿佛拥有某种奇异的魔力,一旦被孩子拾起,便能迅速俘获他们的心。为期四周的投票期里,无数张印着书名和年龄组别的选票,被孩子们郑重地投入特制的票箱,或者通过学校统一的渠道提交。他们的选择简单而纯粹,不受文学传统或评论界眼光的影响,只忠于内心最真实的阅读喜悦。《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个名字,在九至十一岁年龄组的统计票数中,悄然而稳定地攀升。

  一九九六年五月三日,颁奖典礼的消息终于传来。地点设在伦敦市中心一家历史悠久、充满文学气息的酒店宴会厅。

  许愿是在克里斯托弗·利特尔的电话里得知详细消息的。这位最早慧眼识珠的文学代理人,声音里充满了抑制不住的兴奋与自豪:“许!确定了!金奖!九到十一岁组的最高荣誉!我们必须一起出席!” 利特尔不由分说地包揽了所有的行程安排,仿佛护送这部作品和他的作者走向第一个聚光灯下的舞台,是他义不容辞的使命。

  典礼当日,许愿穿着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在利特尔的陪同下步入会场。利特尔一身标准的英伦三件套,银灰色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笑容,不断低声向许愿介绍着场内的重要人物——出版巨头、着名作家、评论家。会场内衣香鬓影,觥筹交错,但氛围却比一般的文学颁奖礼多了几分轻松与童趣,背景音乐舒缓悦耳,装饰处处体现着雀巢聪明豆奖的标志性元素。

  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主持人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赞助方代表简短的致辞,回顾奖项鼓励儿童阅读的宗旨。然后,逐一揭晓各个年龄组别的铜奖、银奖得主。每当一个名字被念出,台下便响起热烈的掌声,获奖者上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证书和象征性的小奖杯,发表或激动或简短的感言。

  许愿安静地坐在台下,听着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书名和作者名,心情意外地平静。他仿佛一个观察者,审视着这个即将与他产生关联的西方文学奖项体系。

  终于,轮到宣布九至十一岁年龄组的金奖。

  “接下来,是我们本届聪明豆奖最重量级的奖项之一,九至十一岁年龄组的金奖获得者……”颁奖嘉宾,一位着名的儿童电视节目主持人,刻意拖长了语调,制造着悬念。他打开手中的金色信封,抽出卡片,看了一眼,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和赞赏的笑容。

  “获奖作品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恭喜来自中国的作家,许愿先生!”

  聚光灯瞬间打在了许愿身上。全场的目光,夹杂着好奇、惊讶、祝贺,瞬间聚焦于此。掌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和持久。许多人都听说过这本横空出世、由孩子们亲手投票选出的奇书,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这位来自东方的作者。

  利特尔激动地用力拍了拍许愿的后背,低声道:“去吧!许!这是你的时刻!”

  许愿在掌声中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西装纽扣,步履沉稳地走向舞台。他的心跳略微加速,但面容依旧保持着一贯的沉静。他与主持人握手,从颁奖嘉宾——一位雀巢公司的高层代表手中,接过了那枚沉甸甸的奖杯。

  奖杯设计别致,是一颗巨大的、仿佛由纯净水晶铸造而成的“聪明豆”,晶莹剔透,内部折射出璀璨的光芒,底座上镌刻着奖项名称、年份、年龄组别以及他的姓名和作品名。入手微凉,却仿佛有着灼人的温度。

  紧接着,一位工作人员微笑着递上了一个雅致的白色信封。许愿接过,指尖能感受到里面那张纸片的硬度。他知道,那里面是一张支票。根据雀巢聪明豆奖的规则,每个年龄组别的金奖获得者,将获得一笔高达两千五百英镑的奖金。

  他站在话筒前,看着台下那些陌生的、充满善意的面孔,看着台下比他还要激动的克里斯托弗·利特尔。他调整了一下话筒高度,用清晰而平稳的汉语说道(现场有同声传译):

  “谢谢。谢谢雀巢聪明豆奖,谢谢评审们,谢谢所有投票给《哈利·波特》的英国孩子们。”

  他的致辞简短而真诚,感谢了主办方、评委,尤其重点感谢了那些手握最终选择权的英国小读者们。“是你们的想象力,为霍格沃茨注入了生命。”他没有发表长篇大论的文学感悟,只是微笑着,再次举了举手中那颗璀璨的“聪明豆”奖杯。

  台下再次报以热烈的掌声。许多人都感受到了这位中国作家的谦逊与不同寻常。

  颁奖典礼后的酒会上,许愿和利特尔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不断有出版人、媒体记者、其他作家前来祝贺、攀谈。利特尔娴熟地周旋其间,为许愿充当着介绍人和缓冲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它的作者许愿,在这个英国重要的儿童文学奖项的夜晚,留下了短暂却足够鲜明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