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7日,上海。
许愿拉着妻子龚雪的手,走进卢湾区一家挂着招牌的房产中介公司。玻璃门上的铜铃随着推门动作发出清脆声响,一名穿着白衬衫藏青西裤的年轻中介立刻起身迎了上来。
“先生女士您好,我是这里的客户经理陈建明。”他递上两张名片,动作干净利落,“看两位是第一次来,是想了解商品房还是老洋房?我们卢湾这边老洋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许愿接过名片,开门见山:“我们想看看卢湾区面积比较大的老洋房,最好是带院子的。”
陈建明眼睛一亮,快步走到柜台取出一本厚重的房源册:“您来得正好,我们手上刚好有几套优质老洋房资源。目前卢湾的老洋房价格每平米大概在两千七到三千五之间,比静安、徐汇同等地段要实惠不少。”他翻到标注“精品房源”的一页。
陈建明先指向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思南路xxx号,建筑面积420平米,院子约200平米。业主是位老华侨,子女都在国外,急着出手回国定居。”接着翻到下一页:“绍兴路xxx号,原先是位画家的故居,建筑面积380平米,院子小一些,150平米左右。不过房主移民澳大利亚,价格可以谈。”
最后他郑重地指向最后一处:“最推荐的是皋兰路xxx号,原法租界核心区,建筑面积500平米,院子超过400平米。这曾是民国时期企业家的宅邸,产权清晰,唯一问题是业主是做进出口生意的,最近资金周转需要现金,要求付款周期短。”
龚雪蹙眉轻声对许愿说:“这么大的老房子,打扫起来多麻烦。我们都住惯了大平层,这种老房子怕是潮湿又不方便。”
许愿拍拍她的手背:“先看看再说。老洋房有历史底蕴,是稀缺资源。”
陈建明取出钥匙串:“要不我们先去皋兰路xxx号看看?那边现在空置着,随时可以看房。”
穿过梧桐树掩映的铁门,一座灰砖红瓦的三层老洋房映入眼帘。陈建明推开厚重的雕花木门:“这房子是南北通透的格局,主立面朝南,冬暖夏凉。一楼是客厅、餐厅和书房,二楼有四间卧室都带阳台,三楼是阁楼可改造成工作室。”
他领着两人穿过铺着花砖的走廊:“院子四百多平米,这些老香樟树都是当年建房子时种下的。房子结构是砖木混合,层高三点五米,比现在的新房宽敞。不过水电线路需要现代化改造。”
龚雪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上楼,小声对许愿说:“你看这楼梯多陡,将来孩子上下都不安全。卫生间还在走廊尽头,晚上多不方便。”
龚雪在三楼的露台上远眺:“视野是不错,可这么大房子,就我们两人住?”
“可以做书房、画室,将来让你父母都来了也有地方住。”许愿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
第二站是思南路xxx号。这里的洋房外观更显沧桑,但花园不小。陈建明介绍:“这栋是英国乡村风格,原主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纺织商人。现在业主急于出手,价格可以谈到每平米两千八左右。”
房子内部保留了原有的壁炉和彩绘玻璃,但有些地方墙皮已经剥落。龚雪摸了摸窗框:“木头都有些腐朽了。这么大的空间,冬天取暖都是问题。”
最后一处绍兴路xxx号充满艺术气息,前主人是位知名画家,屋内设计别具一格。但空间相对较小,院子也显得局促。陈建明实话实说:“这套房子维护得最好,但面积是三者中最小的,建筑面积380平米,院子150平米。”
回到中介公司,许愿做出决定:“就定皋兰路xxx号那套最大的。你帮我约业主谈谈价格。”
第二天,皋兰路xxx号的业主如约而至。这位做进出口生意的中年男子开门见山:“我最缺的就是时间,全款135万,一次性付清,这个价格在卢湾找不到第二家。”
许愿不慌不忙地品了口茶:“房子我看中了,但125万我一次性付清。老洋房维修成本高,这个价格已经考虑了后续投入。”
业主皱眉:“这比我开价低了十万!我这房子光地皮就值这个价。”
“现在上海老洋房市场有价无市,”许愿平静地说,“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现金的买家不多。我可以三天内办完付款手续。”
经过半小时拉锯,最终价格定在128万元,相当于每平米2560元,略低于当时卢湾区老洋房的平均价格。
签约后,陈建明详细解释了过户流程:“根据《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过户需要15个工作日审核。我们先要签订正式的房地产买卖合同,然后向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提出过户申请。”
他拿出一份清单:“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房地产权证书、双方身份证明、过户申请书。交易手续费按每套500元收取,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审核通过后,房地产登记机构会在15日内完成变更登记。”
许愿点点头,在合同上签下名字,随后开出一张金额为128万元的转账支票,另加2.56万元的中介费(按成交价2%计算)。
走出中介公司时,龚雪依然有些不解:“花这么多钱买这老房子,真的值吗?”
许愿望着街道两旁梧桐树的斑驳光影,微微一笑:“这是上海的历史,也是我们的未来。等修缮好了,你会爱上这里的。”
三周后,许愿拿到写着他和龚雪名字的房地产权证。
许愿拉着妻子龚雪的手,走进卢湾区一家挂着招牌的房产中介公司。玻璃门上的铜铃随着推门动作发出清脆声响,一名穿着白衬衫藏青西裤的年轻中介立刻起身迎了上来。
“先生女士您好,我是这里的客户经理陈建明。”他递上两张名片,动作干净利落,“看两位是第一次来,是想了解商品房还是老洋房?我们卢湾这边老洋房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
许愿接过名片,开门见山:“我们想看看卢湾区面积比较大的老洋房,最好是带院子的。”
陈建明眼睛一亮,快步走到柜台取出一本厚重的房源册:“您来得正好,我们手上刚好有几套优质老洋房资源。目前卢湾的老洋房价格每平米大概在两千七到三千五之间,比静安、徐汇同等地段要实惠不少。”他翻到标注“精品房源”的一页。
陈建明先指向一张黑白照片:“这是思南路xxx号,建筑面积420平米,院子约200平米。业主是位老华侨,子女都在国外,急着出手回国定居。”接着翻到下一页:“绍兴路xxx号,原先是位画家的故居,建筑面积380平米,院子小一些,150平米左右。不过房主移民澳大利亚,价格可以谈。”
最后他郑重地指向最后一处:“最推荐的是皋兰路xxx号,原法租界核心区,建筑面积500平米,院子超过400平米。这曾是民国时期企业家的宅邸,产权清晰,唯一问题是业主是做进出口生意的,最近资金周转需要现金,要求付款周期短。”
龚雪蹙眉轻声对许愿说:“这么大的老房子,打扫起来多麻烦。我们都住惯了大平层,这种老房子怕是潮湿又不方便。”
许愿拍拍她的手背:“先看看再说。老洋房有历史底蕴,是稀缺资源。”
陈建明取出钥匙串:“要不我们先去皋兰路xxx号看看?那边现在空置着,随时可以看房。”
穿过梧桐树掩映的铁门,一座灰砖红瓦的三层老洋房映入眼帘。陈建明推开厚重的雕花木门:“这房子是南北通透的格局,主立面朝南,冬暖夏凉。一楼是客厅、餐厅和书房,二楼有四间卧室都带阳台,三楼是阁楼可改造成工作室。”
他领着两人穿过铺着花砖的走廊:“院子四百多平米,这些老香樟树都是当年建房子时种下的。房子结构是砖木混合,层高三点五米,比现在的新房宽敞。不过水电线路需要现代化改造。”
龚雪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上楼,小声对许愿说:“你看这楼梯多陡,将来孩子上下都不安全。卫生间还在走廊尽头,晚上多不方便。”
龚雪在三楼的露台上远眺:“视野是不错,可这么大房子,就我们两人住?”
“可以做书房、画室,将来让你父母都来了也有地方住。”许愿意味深长地看她一眼。
第二站是思南路xxx号。这里的洋房外观更显沧桑,但花园不小。陈建明介绍:“这栋是英国乡村风格,原主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纺织商人。现在业主急于出手,价格可以谈到每平米两千八左右。”
房子内部保留了原有的壁炉和彩绘玻璃,但有些地方墙皮已经剥落。龚雪摸了摸窗框:“木头都有些腐朽了。这么大的空间,冬天取暖都是问题。”
最后一处绍兴路xxx号充满艺术气息,前主人是位知名画家,屋内设计别具一格。但空间相对较小,院子也显得局促。陈建明实话实说:“这套房子维护得最好,但面积是三者中最小的,建筑面积380平米,院子150平米。”
回到中介公司,许愿做出决定:“就定皋兰路xxx号那套最大的。你帮我约业主谈谈价格。”
第二天,皋兰路xxx号的业主如约而至。这位做进出口生意的中年男子开门见山:“我最缺的就是时间,全款135万,一次性付清,这个价格在卢湾找不到第二家。”
许愿不慌不忙地品了口茶:“房子我看中了,但125万我一次性付清。老洋房维修成本高,这个价格已经考虑了后续投入。”
业主皱眉:“这比我开价低了十万!我这房子光地皮就值这个价。”
“现在上海老洋房市场有价无市,”许愿平静地说,“能一次性拿出这么多现金的买家不多。我可以三天内办完付款手续。”
经过半小时拉锯,最终价格定在128万元,相当于每平米2560元,略低于当时卢湾区老洋房的平均价格。
签约后,陈建明详细解释了过户流程:“根据《上海市房地产转让办法》,过户需要15个工作日审核。我们先要签订正式的房地产买卖合同,然后向房地产交易管理机构提出过户申请。”
他拿出一份清单:“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房地产权证书、双方身份证明、过户申请书。交易手续费按每套500元收取,买卖双方各承担一半。审核通过后,房地产登记机构会在15日内完成变更登记。”
许愿点点头,在合同上签下名字,随后开出一张金额为128万元的转账支票,另加2.56万元的中介费(按成交价2%计算)。
走出中介公司时,龚雪依然有些不解:“花这么多钱买这老房子,真的值吗?”
许愿望着街道两旁梧桐树的斑驳光影,微微一笑:“这是上海的历史,也是我们的未来。等修缮好了,你会爱上这里的。”
三周后,许愿拿到写着他和龚雪名字的房地产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