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武林外传-《1978:买四合院娶女神成文豪》

  1979年10月20日的清晨,秋阳带着薄薄的凉意,透过南锣鼓巷四合院新糊的窗户纸,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新贴的窗花“囍”字依旧红艳,堂屋里那台红灯收音机静默着,墙角牡丹电视机的箱子尚未拆封,空气中还残留着淡淡喜宴的烟火气与脂粉香。

  林小曼已换下嫁衣,穿上了歌舞团练功的藏蓝运动绒衣,乌黑的发辫利落地盘在脑后。她正对着梳妆镜,小心翼翼地将那枚小巧的珍珠耳钉别上耳垂——那是许愿送的新婚礼之一。

  “真不用多歇两天?”许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端着两碗刚熬好的小米粥走进堂屋,热气袅袅上升。

  林小曼转过身,脸上是新嫁娘特有的明媚,眼底却带着舞者固有的自律与坚定:“团里新排的《丝路花雨》月底就要彩排了,我这领舞可不能掉链子。”她接过粥碗,指尖不经意触到许愿的手背,带着暖意,“再说了,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不差这一天两天的。”她快速喝了几口粥,又抓起一个温热的馒头,“你安心在家写东西,晚上等我回来,咱们拆电视机!”

  她像一阵带着香气的风,裹上薄外套,推起院中海棠树下那辆崭新的天蓝色永久26型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叮铃铃”响过安静的胡同,很快消失在巷口。

  许愿站在院门口,望着空荡荡的巷子,心头那点新婚燕尔的温存尚未散去,一种熟悉的、属于独处与书写的寂静便悄然弥漫开来。他收拾好碗筷,走进书房。

  就在这时,院门被不轻不重地叩响了。节奏沉稳,带着一种职业性的克制。

  许愿起身开门。门外站着叶冰如。她依旧穿着那件标志性的灰色毛呢外套,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手里拎着个半旧的黑色人造革公文包。与婚礼上带着祝福笑容的她不同,此刻的她,神情恢复了编辑特有的干练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迫感。

  “叶老师?快请进。”许愿侧身让开。

  叶冰如走进院子,目光习惯性地扫过修缮一新的院落和堂屋里崭新的陈设,最后落在书房方向。“新婚燕尔,打扰了。”她语气温和,但开门见山,“小许,社里让我来问问,你的新作品的进度如何了?”她走进书房,目光落在书案上那几张只写了寥寥数行的稿纸上,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

  许愿有些尴尬:“刚开了个头,还在找感觉……”

  叶冰如放下公文包,在书案旁的官帽椅上坐下,神情变得严肃而语重心长:“小许,社里理解你刚办完人生大事。但你是作协的专业作家,创作任务和产出,是硬指标。”她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文件,“这是社里明年的重点出版计划,你的新作品排在第一梯队。总编,还有作协的领导,都等着看稿子呢。”

  她把文件推到许愿面前,上面清晰地印着书名、作者名和预计交稿日期——1980年3月31日。“时间不算宽裕。四十万字的长篇,容不得懈怠啊。”她看着许愿,眼神里有期待,也有过来人的提醒,“我知道你追求质量,不轻易下笔。但灵感这东西,有时候是等不来的,得靠笔头去磨,去逼。”

  书房里安静下来,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自行车铃声和远处模糊的市声。新婚的喜悦与现实的压力,如同冰与火,在许愿心头交织碰撞。他知道叶冰如说得对,作协的专业身份不是空衔,享受了体制的保障和荣誉,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钟鼓楼》是他立足文坛的根基,新作品更是万众期待。可此刻,他的心,还漂浮在婚礼的余韵和新婚的甜蜜里,难以沉入那需要冷峻观察和深刻挖掘的现实主义土壤。

  “叶老师,”许愿斟酌着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艰涩,“我明白社里的期望。只是…新作需要更深的沉淀,我担心现在硬写,反而……”

  叶冰如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直接:“小许,作家不能只靠灵感吃饭。任务就是任务。社里顶着压力把你推到专业作家的位置,多少人看着呢!《三体》带来的热度是暂时的,最终还是要靠扎实的作品说话。《钟鼓楼》和新作品就是你的根!”

  她站起身,语气缓和了些,带着一丝长辈的关切:“我知道新婚要适应,但写作不能停。这样,你先把手头这几章理顺交给我,后面的咱们再商量进度。最迟月底,我要看到两万字的初稿。”这是不容商量的最后通牒。

  送走叶冰如,许愿回到书房,关上门。桌上那份出版计划像一块巨石压在那里,叶冰如的话语犹在耳边。他走到窗边,望着院中海棠树上最后几片倔强的黄叶在秋风中摇曳。完成新作品是他作为作家的责任和本分。可此刻强行进入那个沉重的世界,无异于一场精神的酷刑。

  他需要一个缓冲,一个既能完成写作体量、又能暂时安放此刻心绪的出口。他的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些来自未来的记忆宝藏。需要一个轻松的、温暖的、带着烟火气和人情味的故事,一个能让他笑着写完,也能让读者笑着看完的故事。

  一个名字,带着客栈的喧嚣、江湖的荒诞和人间的温情,清晰地浮现出来——《武林外传》。

  对,就是它!一部披着武侠外衣的情景喜剧,一个浓缩了世态炎凉与人性温暖的“同福客栈”。佟湘玉的精明与仗义,白展堂的帅气与怂包,郭芙蓉的莽撞与赤诚,吕秀才的迂腐与痴情,李大嘴的憨厚与馋嘴,莫小贝的鬼马精灵……那些鲜活的人物,那些啼笑皆非的故事,那些在嬉笑怒骂间道出的人生况味,如同解药,瞬间冲散了心头的郁结。

  它够长,八十回的故事,约莫四十万字,足以满足出版社对字数的要求。它够通俗,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生动有趣,在这个娱乐相对匮乏的年代,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内核温暖,充满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善意的歌颂,与他此刻新婚燕尔、渴望安稳幸福的心境无比契合。

  许愿坐回书案前,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同福客栈后院厨房飘来的饭菜香,听到大堂里跑堂的吆喝和食客的喧哗。他拧开钢笔,吸饱墨水,这一次,笔尖悬停在空白的稿纸上,不再犹豫。

  略一沉吟,笔尖落下,流畅地写下标题:

  武林外传

  第一回 郭女侠怒砸同福店 佟掌柜妙点迷路人

  墨迹在纸上迅速铺展:

  七侠镇。

  笔尖在纸面上发出连绵不断的“沙沙”声,如同春蚕啃食桑叶,轻快而富有韵律。许愿的嘴角不自觉地向上弯起,那些鲜活的人物仿佛已跃然纸上,在他脑海里上演着令人捧腹又温情脉脉的戏码。同福客栈的喧闹与温暖,透过笔尖汩汩流淌,驱散了书房的寂静,也熨帖了他被催稿压力绷紧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