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有你这么谏君的吗!-《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

  高阳公主瞧见李谟朝自己露出笑容,心里一慌。

  此时此刻,她彻底发现,根本不是李谟的对手。

  太可怕了!

  御史都在他面前晕了!

  高阳公主心慌意乱,声音带着几分颤抖。

  “李谟,你赶紧把御史们送到太医署去,我,我走了!”

  她现在很想逃离这里,回到自己的寝殿,然后躲进被窝。

  然而,不等她挪动脚步,李谟的声音传入她的耳中:

  “公主殿下,你不能走。”

  高阳公主指着躺在地上的权万纪、唐临还有另外一名侍御史,急声说道:“你看这些御史都晕了!”

  李谟将那名监察御史留下的獬豸冠架在腋下,盯视着高阳公主,问道:

  “公主殿下,你可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晕在这里?”

  高阳公主小心翼翼问道:“为什么?”

  李谟淡淡道:“因为他们怂。”

  躺在地上装死的权万纪三人,闻言心中暗骂那个逃了的监察御史,真没出息,这点事都不敢扛,导致他们现在被李谟嘲笑。

  李谟瞅了一眼地上的三名御史,见他们没有起来的意思,想一装到底,转头对着向德开说道:

  “你去找几个箱子过来,把这三位装起来。”

  高阳公主瞪大眼睛,把御史装进箱子里,这是要干什么,忍不住问道:“不送他们去太医署吗?”

  李谟摇头说道:

  “他们只是晕了,不是死了,一会就能醒来,没必要送太医署,把他们装起来,等会我要带走。”

  高阳公主看到他又望向自己,心中有些不安,“你要带去哪里?”

  李谟注视着她,笑容人畜无害道:

  “当然是带到陛下跟前。”

  “公主殿下,请吧。”

  说着,他指了指谏院厅外。

  高阳公主咬着嘴唇,她不想去,但是她很清楚,自己根本拒绝不了,拒绝李谟的后果,就是被李谟强行拉着去父皇那里。

  门下省谏院厅在皇城内,距离皇宫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内,有不少府衙。

  一旦被李谟拉着入宫,被皇城的官吏们看见,无异于游街示众。

  可是,也不能跟着他去,高阳公主一想到李谟给自己列的七条罪名,到了父皇那里,被父皇怪罪怎么办。

  想来想去,高阳公主发现,这些御史装死真是个好办法,但她又不能跟他们一样装死,太不体面了,缩着脖子道:“我,我腿软,走不动。”

  李谟眉头一挑,“那就委屈殿下。”

  他转头对着向德开说道:“多拿一个箱子过来。”

  向德开欲言又止,想要劝他几句,但是看到李谟投来的目光,又识趣的把话咽了回去,抱拳道:“诺!”

  很快,向德开带着七名门下省小吏,抱着四个大木箱而来。

  李谟指使他们,将权万纪、唐临和另外一名侍御史装进箱子里,随即望向高阳公主,淡淡道:“公主殿下,请进去吧。”

  “......”

  高阳公主低头看着半人多高的大木箱,抿着嘴唇,没有吭声,也没有动弹。

  李谟走到她面前,沉声说道:

  “公主殿下若是不进去,我就只能拉着你去见陛下。”

  “这里是皇城,若是我拉着你去,恐怕不体面,还会伤到皇家颜面。”

  “而这一切,都是公主殿下一手造成的。”

  李谟凝视着她,“公主殿下若是体面,便是最好,若是公主殿下不想体面,那咱们现在就去。”

  高阳公主看着他,说道:“你这样做,我父皇饶不了你,我劝你别自讨没趣。”

  李谟淡淡道:“不用公主殿下担心。”

  话说到这个份上,高阳公主只得闷声钻入箱子中,蜷缩起来。

  李谟果断扣上箱盖,看着向德开等八名门下省小吏,沉声道:

  “你们抬着箱子,随我入宫。”

  “诺!”

  向德开等八名门下省小吏敬畏看着他,同时抱拳道。

  李谟夹着那名监察御史留下的獬豸冠,大步走在前面,带着八名抬着大箱子的八名门下省小吏,前往皇宫。

  走到出入皇宫的承天门处,众人毫无意外的在门口被两名侍卫拦下。

  其中一名中年侍卫看着李谟的动静,神色肃然问道:“李大谏,你这是......”

  李谟淡淡道:“我要入宫谏君。”

  中年侍卫看着他身后门下省小吏们抬的东西,皱眉道:“为何要带箱子?”

  李谟看着他问道:“宫里有规定,不能带东西谏君吗?”

  中年侍卫摇了摇头,“这倒没有,但是,箱子里的东西,我们需要查一查。”

  李谟点头道:“可以。”

  中年侍卫快步走到向德开和另外一名门下省小吏抬的大箱子跟前,打开箱盖,瞧见身穿红袍的御史中丞权万纪跟死了一样,蜷缩在箱子内,瞳孔猛地一缩,惊骇望向李谟,“这箱子里面怎么装的不是东西?”

  李谟点头道:“装的确实不是东西。”

  另外一名青年侍卫走上前来,见到装在箱子里的人,吓了一跳,“怎么是个人?”

  李谟沉声道:“你可以当他不是人。”

  “......”

  承天门外,骤然沉寂无声。

  许久,中年侍卫回过神,看向另外六名门下省小吏抬得大箱子,喉咙窜动了几下,问道:“其他几个箱子也是?”

  李谟点头道:“没错。”

  见对方不吭声,李谟问道:“我能进去了吗?”

  中年侍卫连忙侧开身子,“请便。”

  李谟对着他拱了拱手,便带着抬着箱子的八名门下省小吏,没入承天门。

  望着李谟的背影,青年侍卫对着身边的中年侍卫说道:

  “这不合规矩,咱们是不是应该拦下?”

  中年侍卫瞪了他一眼,“拦个屁,你没看到箱子里装的是谁?那是御史中丞!”

  “李谟敢把御史中丞装进箱子里,你猜他敢不敢把你我也装进去?”

  “怎么,你也想进去?”

  青年侍卫连连摆手,又忍不住担忧道:“陛下会不会怪罪?”

  中年侍卫笃定道:“只要不是兵器,咱们就没有责任。”

  “但你要是拦住李谟,那咱们责任可就大了。”

  说完,他挥手道:“咱们就当没看到,继续当职!”

  那名青年侍卫点头道:“是!”

  而此时,甘露殿内。

  龙榻御座上,李世民随意而坐。

  李承乾恭恭敬敬站在他的旁边。

  下方的坐垫上,坐着一名身穿绯红官袍的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的中老年人。

  正是弘文馆学士,国子监司业,孔颖达。

  孔颖达满面笑容,对着李世民夸赞着李承乾道:

  “陛下,太子殿下今日在国子监国子学堂授课,叫监生们大开眼界,也叫臣等大开眼界。”

  “太子殿下所授的算学之术,非比寻常,比算筹不知高明多少。”

  “太子殿下,真应了那句古话,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啊。”

  “哈哈哈哈......”

  李世民笑得合不拢嘴,投给李承乾一个欣慰眼神。

  李承乾昂首挺胸,露出得意笑容。

  李世民笑吟吟道:“承乾能有今日进步,离不开昨日李谟的教导。”

  “虽然李谟邪乎了一些,但其才学,你也看到了,太子的进步,就是证明。”

  孔颖达沉吟道:“臣已听闻李谟的事,想不到,他年纪轻轻,在算学上面,有如此建树。”

  “他若是能来我国子监,臣都不敢想,国子监每年会出来多少人才。”

  李世民深以为然点头,“是啊,朕也是这么想。”

  “不过,李谟的心思,不在教书上,所以,朕才授他谏议大夫。”

  孔颖达拱手恭维道:“陛下慧眼识人,想来,李谟在谏言上,必然也有建树。”

  李世民抚着胡须,说道:“他还没有当面谏君过,也不知道他行不行。”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走到殿门外,拱手道:

  “陛下,谏议大夫李谟求见。”

  李世民愣了一下,没想到说曹操曹操到,“让他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