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天下谁人不读书?卖书,最是赚钱!-《李世民:选你当官,你怎么邪修啊》

  李世民心头一沉,这跟自己的预期完全不符啊。

  就在此时,李谟的声音响起:“也不是不行。”

  “但是,我得提前声明,你们是为朝廷出书,为国培养人才。”

  褚亮等人见李谟竟然帮他们说话,纷纷点头,应声道:

  “那是自然。”

  李谟看了一眼李世民,点了点头,表示可以答应。

  李世民抿着嘴唇,此时心情很是糟糕,但事已至此,也不好说什么,挥了挥手道:

  “你们现在回去准备吧,记得把钱还有文章,以及纸墨,都准备妥当,送到宫来。”

  褚亮、于志宁等人露出笑容,纷纷起身行礼道:

  “臣等遵旨!”

  送走了他们,李世民板起脸庞,对着李承乾问道:“承乾,你说,刚才赚了多少?”

  李承乾先看了一眼李谟,不由为他捏了一把汗,嘴上回应道:“回父皇,一共赚了两千五百贯。”

  “就这么点......”李世民拧着眉头,看向李谟,肃然说道:“李谟,你这赚钱之法,行不通啊。”

  李谟笑着道:“臣倒是觉得,完全行得通。”

  “请陛下立即差人,去一趟国子监,将弘文馆学士即将着书的事,告诉给国子监的监生。”

  “同时告诉他们,弘文馆学士编撰出的书,一本只要两贯钱。”

  李世民摇头否定道:“国子监的监生,也就三百人,那才能卖多少?”

  李泰这时开口道:“回父皇,顶多三千贯。”

  李世民瞧了他一眼,觉得李泰此时变得顺眼多了。

  就在此时,李谟声音传入他的耳中:

  “陛下可以先派人去一趟国子监,将这个消息,告诉给那里的监生。”

  李世民见他还不死心,只得死马当作活马医,转头对着身边的季亭英说道:

  “亭英,你去一趟!”

  “奴婢遵旨!”

  季亭英应了一声,便转身快步离开甘露殿,朝着国子监方向而去。

  甘露殿内,李世民此时已经失望,对靠着活字印刷术赚钱的事,不抱幻想。

  长孙无忌嗤笑看着李谟,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了吧,看你这下怎么自圆其说。

  长孙无忌已经做好准备,等会参李谟一个欺君之罪。

  李积此时皱着眉头,也有些担忧,别搞到最后,变成欺君了啊老二。

  半个时辰后,季亭英一路小跑,脸上带着亢奋,跑入甘露殿。

  “陛下,奴婢回来了!”

  李世民神色平静问道:“如何?”

  季亭英赶忙道:“国子监的监生们,听闻弘文馆五位学士要出书,纷纷响应,都愿意花钱买书!”

  “五位学士出的书,他们都要!”

  李世民沉声道:“五本书,一本两贯钱,十本书就是十贯钱。”

  “国子监三百人,也就是说,能赚个三千贯?”

  季亭英摇头道:“陛下,您算错了。”

  李世民眉头一挑:“这么简单的数算,朕怎么会算错。”

  说完,他转头看向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你们说呢?”

  房玄龄拱手道:“确实是三千贯钱。”

  季亭英道:“陛下,国子监的监生,并非一人只买五本,而是五十本。”

  “五位弘文馆学士的着作,监生们各要十本!”

  季亭英兴奋道:“也就是说,李谟用活字印刷术,不是赚了三千贯钱,是赚了三万贯!”

  听到“三万贯”的字眼,众人浑身一震,眼睛都瞪大了几分,不敢置信看着季亭英,只以为听错了。

  李承乾张大了嘴巴,“你刚才说赚了多少?”

  季亭英看着李承乾,说道:“回太子殿下,奴婢刚才说,此番一共赚了三万贯!”

  李承乾咝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转头满脸欣喜看着李世民,“父皇,您听到了吗?”

  李世民神色呆滞,闻言回过神,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颤抖了几下,这比李谟说的每日赚一万贯,多了三倍!

  如果只是如此,他并不会这么震惊,让他震惊的是,这只是国子监一个地方。

  国子监的监生们竟然如此疯狂。

  要知道,那可是五个弘文馆学士着的书。

  就是说,国子监的监生们,分别花了一百贯钱,买下了五十本书。

  李世民有些狐疑道:“褚亮他们着作的书,在国子监这么受欢迎?”

  季亭英说道:“回陛下,奴婢将消息告诉监生们以后,监生们跟疯了似的,说什么大儒的书,世间难得,有一本就能当作传家宝,然后他们就问奴婢,一次可以买几本书。”

  “奴婢当时夸下海口,说每个人可以各买弘文馆五位学士十本着作。”

  季亭英想到刚刚在国子监的一幕,都有种自己像是抱着木柴进了火堆的感觉,“奴婢估计,当时奴婢要是说,每个人可以各买每位弘文馆学士五十本着作,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答应。”

  李承乾愕然道:“那你怎么不说?”

  季亭英苦笑道:“奴婢也没有想到他们竟然会这么热切。”

  李世民满意说道:“监生们每人愿意各买十本就已经不错了。”

  加起来可是三万贯啊!

  房玄龄这时说道:“但是这样一来,那五位弘文馆学士,就要出不少钱。”

  “三百名国子监学生,每个人各要十本书,就意味着那五位弘文馆学士,每个人要出三千本的钱,也就是三千贯。”

  房玄龄沉声道:“陛下,您刚才也听见了,那五位弘文馆学士,每个人只愿意出五百贯。”

  “这余下的二千五百贯,得朝廷补,所以算下来,赚不到三万贯,顶多赚个一万五千贯。”

  李世民摆了摆手,“一万五千贯,不少了!”

  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利润。

  而且,还不需要朝廷出成本。

  这种好事,碰上了岂能放过。

  他转头目光灼灼看着李谟,正准备夸他两句,忽然听到李谟的声音:

  “陛下,您是想做一锤子买卖,还是想细水长流?”

  李世民一怔,“怎么讲?”

  李谟耐心解释道:“陛下您想想,如果每次出书,都要弘文馆学士出钱,一次两次,他们愿意为陛下分忧,为朝廷贡献一份力。”

  “但时间久了,他们心里自然会不愿意,毕竟他们又出钱又出力,除了得到名声以外,没有其他的好处。”

  李谟问道:“陛下难道只想让他们着这一次书吗?”

  李世民毫不犹豫道:“朕当然想他们一直着书。”

  李谟道:“既如此,陛下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实质的好处。”

  李世民好奇道:“你有什么想法?”

  众人也都纷纷好奇看着他。

  李谟一脸认真道:“臣的想法是,可以给予弘文馆学士们一笔稿费,也就是润笔费。”

  “这笔润笔费,要能覆盖他们着书的钱,同时,还让他们有的赚。”

  “就比如说这一次着书,他们每人付出了五百贯,陛下可以奖赏他们每人一千贯。”

  “他们五个人,陛下只需要出五千贯成本。”

  李谟语气一顿,接着说道:“而印刷他们的着作,按照一贯钱的成本来算,国子监监生们所需的书加起来是一万五千本,即朝廷需要出的成本为一万五千贯,加上赏赐学士们的钱,共计两万贯。”

  “朝廷共得钱一万贯。”

  “这也是臣一开始说的,每日可赚一万贯。”

  说完,他瞧了一眼李承乾,投给他一个眼神。

  李承乾心领神会,这是让自己接话,故意问道:“应该是每日最少能赚一万贯吧?”

  李谟点头道:“太子殿下说的没错。”

  “毕竟,这只是一个国子监,没算整个京城的账。”

  听到这话,甘露殿内,所有人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