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长孙无忌转头瞪了他一眼,“什么叫我不行?”
“你当我这个吏部尚书是白给的?”
李谟看着他道:“长孙尚书,你误会了,没有人怀疑你的才学。”
“我要说的是,正因为你是吏部尚书,所以你不能着书。”
李谟肃然说道:“吏部尚书,掌握着官员的升迁与任命。”
“如果你着书的话,且先不说天下读书人,只说朝堂上五品以下的官吏,怕是要为了讨好你,而倾家荡产,买你的着作。”
“到时候,朝堂上下,不就乱了吗?”
长孙无忌语气一噎,被他反驳的说不出话。
李谟转头望向李世民,打着补丁道:
“陛下,臣以为,不仅长孙尚书不能尚书,吏部上下,所有人都不能着书。”
魏征这时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李谟说的极是。”
李世民微微颔首,觉得李谟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看向长孙无忌,说道:
“就按照李谟说的做,吏部上下,都不得着书,违者以抗旨不遵论处。”
李谟朗声道:“陛下圣明!”
“......”
长孙无忌抿着嘴唇,拱手道了一声遵旨,便默默坐了回去。
李世民这时将目光放在了李泰身上,皱了皱眉头道:“青雀,你怎么还在这?”
“赶紧回去。”
所以父爱会消失的对吗......李泰脸色涨红,不甘心叫道:
“父皇,儿臣这就回去,好好编书,到时候儿臣编出来的书,也能充盈国库。”
李世民闻言,眸光一亮,李泰的着书才能,不比其他学士差,只说他现在编撰的《括地志》,就写的极好。
而且,李泰说了,他的《括地志》,多达五百多卷。
按照李谟的“连载”之说,这五百多卷,能为朝廷赚到不少钱。
看着李世民一副意动之色,李泰暗暗松了口气,总算又让李世民关注到了自己。
就在此时,李谟的声音响起:
“魏王殿下若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
“你编出来的书,不能卖。”
李泰闻言,心头一震,不能卖?
不能卖就意味着不能充盈国库,就意味着他在父皇眼里失去了价值。
这怎么行!
李泰转头望向李谟,盯着他道:“本王又不是吏部尚书,凭什么不能卖?”
李谟认真说道:“因为你是皇子。”
“皇子就不该存有功利之心。”
李泰驳斥道:“本王是在为父皇分忧!”
李谟沉声道:“但你着书的目的,是为了充盈国库,着出来的书,便多少带着点铜臭气。”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你这不一样,你是皇子,若是读书人看过你之后编撰的书,感受到其中的铜臭气,你岂不是有损皇家体面?”
说完,他望向李世民,朗声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仅魏王不能着书,诸位皇子,也不可着书售卖。”
李世民闻言,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最终颔首说道:“青雀,李谟说的有道理。”
李泰急了,“父皇,您别忘了,太子也着了书......”
李谟开口说道:“太子着书之前,并没有想过卖书来充盈国库,现在之所以能够售卖,是因为这书已经编完了,自然也就不存在铜臭气。”
“魏王殿下则不同,魏王殿下的书还没有完结,若是抱着充盈国库的心思去编写后面的书,这书的内容必会大打折扣。”
李谟正色说道:“所以,还请魏王殿下潜心编书,以提升自己,莫要去想其他。”
李泰想要反驳,然而话到嘴边,还没有说出来,李世民的声音先传入他的耳中:
“青雀,李谟的话,也是朕的意思。”
李泰只得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虽然很不甘心,但此刻也只得照做,低头道:
“儿臣明白了,儿臣回去之后,定会潜心修学。”
李世民笑吟吟点头道:“如此甚好。”
随即,他望向李谟,问出关心的问题:
“李谟,活字印刷术,是你弄出来的东西,你来说说,这印书之事,该由谁去办?”
李承乾闻言,眸光一亮,望向了李谟。
李谟沉吟道:“臣以为,应当由陛下信得过的人去办。”
“活字印刷术,眼下不能外传,若是传到了民间,那朝廷印书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甚至有可能导致朝廷手中的书卖不出去。”
“所以,至少五年之内,活字印刷术不能外传,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
李世民深以为然,看了一眼李承乾,问道:“此事,朕交给承乾来做,你觉得如何?”
李谟毫不犹豫道:“陛下考虑的周到,一来太子殿下有东宫僚属,可以相助,不愁人手,二来太子是陛下的皇长子,可以信赖。”
李世民笑了笑,望向神情激动的李承乾,问道:“承乾,你愿意接下这个差事吗?”
李承乾叫道:“儿臣愿意!”
“儿臣一定办好此事!”
李世民降旨道:“那这件事,朕就交给你来做。”
李承乾兴奋道:“谢父皇!”
李世民望向李泰,脸色严肃了几分,“青雀,赶紧回去,愣在这里干什么,回去好好修学。”
李泰低着头,唯恐眼里的嫉妒被众人瞧见,尤其是被父皇瞧见,闷声道:“儿臣遵旨。”
李世民又扫视了一眼众人,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也回去吧,日后将着好的书,直接送到东宫,交给太子。”
“臣等遵旨。”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道:“臣等告退。”
李世民摆了摆手,目送他们远去。
离开了甘露殿,李承乾第一时间凑到李谟身边,激动道:
“哈哈哈哈,我父皇现在越来越看重我了,李谟,多谢!”
他看得出来,李世民之所以看重他,全是李谟的功劳。
如果没有李谟,他也不会有今天。
看着走在前面低着头,宛若霜打的茄子般蔫蔫的李泰,李承乾便忍不住咧了咧嘴。
以前每次受到父皇的召见,出来时他就是这个模样。
而每次李泰受到父皇召见之后,出来时便一副趾高气昂模样,当着他的面,讥讽了他好几次。
今天,李泰也算是尝到了被父皇冷落的感觉。
“你当我这个吏部尚书是白给的?”
李谟看着他道:“长孙尚书,你误会了,没有人怀疑你的才学。”
“我要说的是,正因为你是吏部尚书,所以你不能着书。”
李谟肃然说道:“吏部尚书,掌握着官员的升迁与任命。”
“如果你着书的话,且先不说天下读书人,只说朝堂上五品以下的官吏,怕是要为了讨好你,而倾家荡产,买你的着作。”
“到时候,朝堂上下,不就乱了吗?”
长孙无忌语气一噎,被他反驳的说不出话。
李谟转头望向李世民,打着补丁道:
“陛下,臣以为,不仅长孙尚书不能尚书,吏部上下,所有人都不能着书。”
魏征这时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李谟说的极是。”
李世民微微颔首,觉得李谟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看向长孙无忌,说道:
“就按照李谟说的做,吏部上下,都不得着书,违者以抗旨不遵论处。”
李谟朗声道:“陛下圣明!”
“......”
长孙无忌抿着嘴唇,拱手道了一声遵旨,便默默坐了回去。
李世民这时将目光放在了李泰身上,皱了皱眉头道:“青雀,你怎么还在这?”
“赶紧回去。”
所以父爱会消失的对吗......李泰脸色涨红,不甘心叫道:
“父皇,儿臣这就回去,好好编书,到时候儿臣编出来的书,也能充盈国库。”
李世民闻言,眸光一亮,李泰的着书才能,不比其他学士差,只说他现在编撰的《括地志》,就写的极好。
而且,李泰说了,他的《括地志》,多达五百多卷。
按照李谟的“连载”之说,这五百多卷,能为朝廷赚到不少钱。
看着李世民一副意动之色,李泰暗暗松了口气,总算又让李世民关注到了自己。
就在此时,李谟的声音响起:
“魏王殿下若是这样想,就大错特错。”
“你编出来的书,不能卖。”
李泰闻言,心头一震,不能卖?
不能卖就意味着不能充盈国库,就意味着他在父皇眼里失去了价值。
这怎么行!
李泰转头望向李谟,盯着他道:“本王又不是吏部尚书,凭什么不能卖?”
李谟认真说道:“因为你是皇子。”
“皇子就不该存有功利之心。”
李泰驳斥道:“本王是在为父皇分忧!”
李谟沉声道:“但你着书的目的,是为了充盈国库,着出来的书,便多少带着点铜臭气。”
“若是其他人也就罢了,你这不一样,你是皇子,若是读书人看过你之后编撰的书,感受到其中的铜臭气,你岂不是有损皇家体面?”
说完,他望向李世民,朗声说道:
“陛下,臣以为,不仅魏王不能着书,诸位皇子,也不可着书售卖。”
李世民闻言,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最终颔首说道:“青雀,李谟说的有道理。”
李泰急了,“父皇,您别忘了,太子也着了书......”
李谟开口说道:“太子着书之前,并没有想过卖书来充盈国库,现在之所以能够售卖,是因为这书已经编完了,自然也就不存在铜臭气。”
“魏王殿下则不同,魏王殿下的书还没有完结,若是抱着充盈国库的心思去编写后面的书,这书的内容必会大打折扣。”
李谟正色说道:“所以,还请魏王殿下潜心编书,以提升自己,莫要去想其他。”
李泰想要反驳,然而话到嘴边,还没有说出来,李世民的声音先传入他的耳中:
“青雀,李谟的话,也是朕的意思。”
李泰只得将涌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心里虽然很不甘心,但此刻也只得照做,低头道:
“儿臣明白了,儿臣回去之后,定会潜心修学。”
李世民笑吟吟点头道:“如此甚好。”
随即,他望向李谟,问出关心的问题:
“李谟,活字印刷术,是你弄出来的东西,你来说说,这印书之事,该由谁去办?”
李承乾闻言,眸光一亮,望向了李谟。
李谟沉吟道:“臣以为,应当由陛下信得过的人去办。”
“活字印刷术,眼下不能外传,若是传到了民间,那朝廷印书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甚至有可能导致朝廷手中的书卖不出去。”
“所以,至少五年之内,活字印刷术不能外传,必须掌握在朝廷手中。”
李世民深以为然,看了一眼李承乾,问道:“此事,朕交给承乾来做,你觉得如何?”
李谟毫不犹豫道:“陛下考虑的周到,一来太子殿下有东宫僚属,可以相助,不愁人手,二来太子是陛下的皇长子,可以信赖。”
李世民笑了笑,望向神情激动的李承乾,问道:“承乾,你愿意接下这个差事吗?”
李承乾叫道:“儿臣愿意!”
“儿臣一定办好此事!”
李世民降旨道:“那这件事,朕就交给你来做。”
李承乾兴奋道:“谢父皇!”
李世民望向李泰,脸色严肃了几分,“青雀,赶紧回去,愣在这里干什么,回去好好修学。”
李泰低着头,唯恐眼里的嫉妒被众人瞧见,尤其是被父皇瞧见,闷声道:“儿臣遵旨。”
李世民又扫视了一眼众人,说道:
“诸位爱卿,你们也回去吧,日后将着好的书,直接送到东宫,交给太子。”
“臣等遵旨。”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道:“臣等告退。”
李世民摆了摆手,目送他们远去。
离开了甘露殿,李承乾第一时间凑到李谟身边,激动道:
“哈哈哈哈,我父皇现在越来越看重我了,李谟,多谢!”
他看得出来,李世民之所以看重他,全是李谟的功劳。
如果没有李谟,他也不会有今天。
看着走在前面低着头,宛若霜打的茄子般蔫蔫的李泰,李承乾便忍不住咧了咧嘴。
以前每次受到父皇的召见,出来时他就是这个模样。
而每次李泰受到父皇召见之后,出来时便一副趾高气昂模样,当着他的面,讥讽了他好几次。
今天,李泰也算是尝到了被父皇冷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