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庭化同志,路走宽了-《文豪1979:人民文学家》

  1979年,《人民日报》副刊《战地》编辑部位于京城东城区王府井大街51号,在这办公,算得上是闹中取静。

  当陈柏声带着小吴重新回到这里时,编辑部的同事们都瞧见了她那满脸的笑容。

  大家都知道对方早上是去采访徐峰去了,只是不知道这采访过程中究竟是聊了什么?居然能让柏声姐笑得这么开心?

  着实是令人好奇!

  刚好袁老也在那指导工作,于是便开口问道。

  “柏声,早上的采访还顺利吗?徐峰这个作家,人怎么样啊?”

  陈柏声早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分享欲了,此刻被袁老这么一问,更是赶紧说道。

  “小徐这个年轻人,实在是太优秀了,不仅有才华,性格也好。

  我今天还从他那学来一句话,叫: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你们听听,这话说得多好,多有力量啊!

  他还说了,现在二十岁的年轻人正面临一个生长痛的情况,可能会迷茫,找不到方向,但他还是鼓励他们要不断努力。

  按我说,还得是年轻人懂年轻人,咱们这两个老古董,哪能像他这样说出‘生长痛’这个词来啊!”

  陈柏声聊起徐峰,那叫一个赞不绝口,一旁拿着小本本的小吴则是把他当时那段解释的话重复了一遍。

  “徐老师当时是这么说的:我知道在二十岁的这个年纪……”

  听完两人的讲述后,《战地》编辑部里也是陷入了兴奋之中。

  五十来岁的袁老更喜欢“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这句口号,因为朗朗上口,还充满力量,最适合拿来宣传。

  而编辑部的年轻人,却对徐峰的那番话大有感触。

  他们觉得徐峰拿“生长痛”这个原本用于医学上的形容词,来形容年轻人这个时间段的迷茫心理,实在是太贴切了!

  虽然他们目前入职于《战地》编辑部,比起其他同龄人,少了失业这份担忧。

  但是他们同样有着自己的迷茫跟困惑。

  毕竟这十年来时代的变化太大了,十年前大家还在那啥呢,十年后的今天已经在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了。

  身陷时代洪流里这帮年轻人,又正好处于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时之间迷茫,找不到自己前进的方向也是正常的!

  而徐峰这番感同身受的话语,刚好说进了大家的心坎里。

  这种隔着时空的共鸣,让此刻的他们无比激动,恨不得当场找到对方,互道心声!

  ……

  《战地》编辑部的情况徐峰并不了解,在吃过午饭后,他搭上了公交车,往《儿童文学》指定的场所赶去。

  杂志社,出版社开茶话会,座谈会在这个年代是非常常见的一件事,像年初《诗刊》便开办了一场百余人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国诗歌创作座谈会,就连中央负责宣传方面的胡领导都到场进行了发言。

  而在其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办了一场中长篇小说座谈会,主要是为了讨论三部有争议的中篇小说,同时也是为了与会者共度元宵。

  当然,《儿童文学》这回办的这个茶话会规模就小得多了,起初是想着庆功,到现在的目的也不过只是转变成了提供一个给儿童文学创作者们交谈沟通的机会罢了。

  因此除了邀请的那些作者以及编辑,基本不会有外人参加,更不会有领导莅临指导。

  下午两点十五分,徐峰准时出现在了西郊友谊宾馆,到那时,已经瞧见有人陆陆续续进去了,只不过没瞧见几个熟面孔。

  在门口签了个到之后,往里走了两步,便瞧见刘庭化正站在走廊那跟个毛发稀疏的年轻人相谈甚欢。

  徐峰定睛一看,那小子不是郑渊节嘛?

  嘿,还真巧!

  不过仔细一想,对方出现在这也正常,毕竟今年他也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了自己的童话处女作,反响不错。

  又生活在京城,编辑部有邀请他来参加这次座谈会也很正常。

  这哥们几年后跟《儿童文学》闹得不太开心,但此刻正处于一个蜜月期。

  刘庭化跟有蜘蛛感应似的,蓦然扭头一瞧,便发现了不远处正瞧着他的徐峰,脸上的笑容本能地就露了出来,接着小跑着过去,赶紧打着招呼。

  徐峰一边在心里调侃着刘编辑小跑这几步把路走宽了,一边也主动迎了上去。

  他也不是什么爱耍大牌的人,况且目前的他也没多大牌。

  一下子被冷落掉的郑渊节,瞧见来人是徐峰,不恼反喜,三步并两步,紧跟着刘庭化来到了对方面前,脸上是满满的惊喜。

  他这回来参加茶话会,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见徐峰,在看过对方写的《寻梦环游记》之后,他已经变成他最忠实的粉丝了。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按照《寻梦环游记》的创作思维去创作故事,不过始终没能找到那个感觉。

  要么就是无聊透顶,要么就是太过深奥,脱离儿童文学初衷。

  完全没办法创作出像《寻梦环游记》这样“老少皆宜”的故事。

  正因如此,他对对方在儿童文学领域上的才华更加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要知道这仅仅只是他的第二部儿童文学作品而已,没想到居然就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创作风格了,实在是令人惊讶。

  “徐峰你来了!”

  小跑过来的刘庭化激动地握住了他的手,对方这回的《寻梦环游记》写得真是太好了。

  要不是因为他,这回《儿童文学》绝对没法破这个发行记录。

  此刻他眼里满满都是对徐峰的喜爱。

  这可是自己的白月光啊!

  “刘编辑,这位是?”

  寒暄几句后,徐峰主动看向了郑渊节,虽然已经认出了他,但此刻自然不可能主动道破。

  “这位也是我们儿童文学领域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叫郑渊节,是《黑黑在诚实岛》的作者,就发表在你那篇《黑猫警长》的上一期!”

  “徐老师您好,我是郑渊节,我非常喜欢看您的作品,你那篇《寻梦环游记》我来来回回看了好多遍呢。”

  待刘庭化介绍完,郑渊节便迫不及待地打了个招呼,听见他的称呼,徐峰忙道。

  “别介,咱们两个年纪相仿,你喊我名字就好了。”

  “哈哈行。”

  郑渊节挠了挠脑袋,嘿嘿笑了笑。

  “行了,都别搁这站着了,快进去坐吧,金主编在里边等你好久了,他老早之前就想见你一面了。”

  刘庭化笑着道,徐峰点点头,随即跟着郑渊节一块走进去。

  屋子里人不多,金劲又站在最前边,一眼就能瞧见。

  只是他旁边那人,怎么有点像汪曾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