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一个特殊的“俘虏营”-《三国:第一革命集团军》

  这里没有高墙。

  也没有手持皮鞭的狱卒。

  甚至连一根像样的栅栏都看不到。

  当高顺、张辽、陈宫三人被带到这片独立的营区时,第一感觉不是被囚禁,而是荒谬。

  空气里没有战俘营常有的血腥与绝望,反而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和草药味。

  一排排白色的营帐,搭建得整整齐齐,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

  营区中央是一片空地,一群穿着灰色制服的士兵正盘腿而坐,跟着一名文士大声朗读着什么。

  琅琅的读书声,在这片肃杀的军营里,显得格格不入。

  营区的入口处,甚至没有卫兵站岗,只立着一块简陋的木牌。

  上面用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简洁有力的字体,写着五个大字。

  思想交流学习处。

  张辽脸上的血污还没擦干净,他看着那块木牌,愣了半天,随即发出一声充满不屑的冷哼。

  「装神弄鬼!」

  陈宫则皱紧了眉头,眼神里充满了警惕与审视。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里的一切,都透着一股诡异。

  这不像是陷阱,却比任何陷阱都更让他感到不安。

  只有高顺,从始至终面无表情。

  他只是沉默地观察着,将这里每一处与众不同的细节,都死死记在心里。

  “三位,请吧。”

  引路的赤曦军校尉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态度客气得不像在对待阶下之囚。

  三人被带进了一顶独立的营帐。

  帐内收拾得干干净净,三张铺着干爽稻草的床铺,一个烧着热水的炭炉,甚至还有一壶温热的茶水。

  这待遇,比他们自己军中普通校尉的营帐,还要好上几分。

  张辽一屁股坐下,端起茶壶就往嘴里灌,发出一阵咕咚咕咚的声响。

  他骂归骂,但两天两夜的逃亡与血战,早已让他精疲力竭。

  陈宫则走到帐门口,掀开门帘的一角,警惕地向外观察。

  高顺没有动。

  他只是盘腿坐在床铺上,闭上了眼睛,仿佛在抓紧一切时间恢复体力。

  很快,一名伙夫送来了晚饭。

  不是残羹冷炙,也不是黑乎乎的霉米。

  而是三大碗冒着热气的肉粥,里面还能看到大块的肉丁,旁边甚至还配了一小碟咸菜。

  “三位慢用。”

  伙夫放下饭菜,转身就走,没有半句多余的废话。

  张辽饿坏了,端起碗就狼吞虎咽起来。

  可他刚吃两口,动作就猛地一僵。

  他抬起头,透过门帘的缝隙,看到了让他毕生难忘的一幕。

  营区的空地上,摆开了一排排巨大的饭桶。

  士兵们正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个个上前打饭。

  这没什么稀奇的。

  稀奇的是,那些负责给士兵打饭的,竟然是几名佩戴着校尉、都尉臂章的军官!

  更让他眼珠子快要瞪出来的是,一名断了胳膊,缠着绷带的普通士兵,行动不便,他身前的一名军官,竟很自然地接过他的饭碗,亲自为他打满了肉粥,甚至还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说了几句什么。

  那个士兵的脸上,没有丝毫的诚惶诚恐。

  反而像是习惯了一般,对着军官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

  张辽手里的饭碗,差点掉在地上。

  「这……这算什么?」

  「尊卑何在?军法何在?」

  他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

  在他看来,军官为士兵打饭,这简直是乱了纲常,是军队即将崩溃的征兆!

  可他看到的,却是那些士兵脸上发自内心的笑容,和那支队伍井然有序的纪律。

  “公台,你看……”

  张辽下意识地想喊陈宫。

  他一回头,发现陈宫也正死死地盯着外面,那张总是智珠在握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混杂着震惊与迷茫的神情。

  “收买人心……”

  陈宫的嘴唇哆嗦着,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

  “好高明的收买人心之术!”

  他认定,这一定是李峥故意演给他们看的一场戏!

  一场旨在瓦解他们意志的,拙劣却又极其有效的戏!

  只有高顺,依旧沉默。

  他睁开眼,也朝外面看了一眼,随即又闭上了。

  只是,他那双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

  他治军极严,自认麾下陷阵营的纪律性天下无双。

  可他从未见过,一支军队,能有如此诡异的凝聚力。

  那不是靠军法和鞭子强压出来的服从。

  而是一种……他完全无法理解的东西。

  夜幕降临。

  营地里没有传来赌博的吵嚷声,也没有喝醉酒的叫骂声。

  吃过晚饭的士兵们,竟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点起了油灯。

  他们没有休息。

  而是在一间间临时搭建的“夜校”营帐里,捧着一本本简陋的册子,跟着教习,一笔一划地学习写字。

  “天、地、人……”

  “我们的‘我’……”

  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读书声,在夜风中传出很远。

  张辽彻底呆住了。

  他戎马半生,从未见过如此离奇的军队。

  让一群大头兵识字?

  有什么用?

  难道指望他们用笔杆子去杀敌吗?

  陈宫的脸色,则变得越来越难看。

  他想得更深。

  一支有文化的军队,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不再是浑浑噩噩的杀戮工具!

  意味着他们能够理解更复杂的命令,执行更精密的战术!

  更可怕的是,这意味着他们会开始思考!

  思考自己为何而战!

  李峥,到底想打造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这个念头,让陈宫感到一阵发自骨子里的寒意。

  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智谋,在这个年轻人的面前,似乎变得有些不够用了。

  对方所做的一切,都超出了他过往三十年对权谋、对战争的所有认知。

  就在三人心思各异,陷入长久的沉默时。

  帐帘,被轻轻掀开。

  一名穿着干净制服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他很年轻,看上去不过二十出头,脸上带着和煦的微笑,手里捧着几卷东西。

  他身上没有半点杀气,反而更像一个书院里的学子。

  “在下荀攸,奉委员长之命,担任三位先生在此期间的‘学习向导’。”

  年轻人彬彬有礼地对着三人躬身一礼。

  向导?

  不是狱卒?

  张辽眉头一挑,刚想说几句场面话。

  荀攸却仿佛没看到他眼中的敌意,自顾自地将手中的几卷东西,分别放在了三人的床头。

  “这是我们根据地印发的《民声报》,上面记载了一些最近发生的事情,三位先生若有闲暇,可以翻阅一二。”

  报纸?

  又是一个闻所未闻的词汇。

  陈宫下意识地拿起一卷。

  那是一种他从未见过的,轻薄而洁白的纸张,上面用一种极为清晰的墨迹,印着密密麻麻的方块字。

  他展开报纸,目光迅速扫过。

  头版头条,不是歌颂李峥的丰功伟绩。

  而是一篇题为《关于推广新式曲辕犁,提升秋耕效率的若干办法》。

  下面,还配着一副画得惟妙惟肖的犁地图样。

  陈宫的呼吸,猛地一滞。

  他快速翻到第二版。

  上面刊登的,是一篇名为《赵家村屯田队队长工作作风粗暴,经群众举报,已被撤职查办》的报道。

  报道的末尾,还附上了一篇赵家村屯田队召开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纪要。

  上面详细记录了队员们如何当面指出那名队长的错误,以及那名队长如何红着脸做出检讨的全过程。

  “砰!”

  陈宫手里的报纸,无力地滑落在地。

  他的身体,剧烈地颤抖起来。

  他脑子里一片空白,只剩下两个字在疯狂回响。

  “妖术……”

  “这是妖术!”

  这不是军队!

  这是一个他完全无法理解,甚至无法想象的,全新的世界!

  在这里,耕地的技术可以被公开讨论,一个小小的队长犯了错,竟会被普通民众拉下马!

  这种组织,这种制度,是他穷尽一生所学,都无法解释的怪物!

  张辽和高顺,也各自拿起了报纸。

  他们虽然不像陈宫那样看得透彻,但那上面一个个鲜活的事例,那种扑面而来的,与他们所处的世界截然不同的气息,同样带给了他们巨大的冲击!

  他们感觉自己像是三个闯入了巨人国度的矮人,茫然,无措,又充满了恐惧。

  荀攸将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脸上的笑容不变。

  他知道,第一颗种子,已经种下了。

  他再次对着三人躬身一礼,缓缓退出了营帐。

  在门帘即将落下的时候,他停下脚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留下了最后一句话。

  “三位先生好生歇息。”

  “明日辰时,委员长将亲自为三位,讲授第一堂课。”

  “课题是……”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

  “《军人,为谁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