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名大汉沉默的引领下,祝余、江弥和迟晚穿过死寂的千榕镇街道,朝着老族长的居所走去。
越是深入镇子,祝余的眉头皱得越紧。
这小镇处处透着诡异。明明地处偏远,但其富庶程度却远超想象。
道路是宽阔平整的青石板铺就,两旁高门大院鳞次栉比,朱漆大门、飞檐斗拱,气派非凡。
更让祝余惊讶的是,街道两旁竟开着不少铺面,虽然此刻都紧闭门户,但从招牌和门面装潢来看,竟有大城市里才时兴的绸缎庄、银楼、书肆,酒楼,甚至还有一家颇具规模的戏园!
这绝非一个闭塞乡镇该有的景象,倒像是个藏于深山、却异常繁荣的商贾聚落。
老族长的家离城隍庙并不算远,步行约莫十分钟便到了。
然而,当众人停在一座不起眼的院门前时,祝余和江弥再次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位在镇民心中颇有威严的老族长,居所竟如此简陋。几间低矮的青砖小屋,围着一个小小的、光秃秃的院子,与镇上那些气派的高门大户形成了天壤之别。
据引路的大汉低声解释,这里住着老族长一家祖孙三代。
只是……
院门推开,一股香烛气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刺目的白。
院中、屋檐下、窗棂上……触目所及,无处不悬挂着白色麻布。
引路的大汉们沉默地带着他们走向正中的主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更浓郁的香烛气息涌出。
主屋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长明灯在摇曳,映照着正对门墙面上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灵位。
祝余的瞳孔骤然收缩。
长长一排的木质的牌位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为首的灵位上刻着的是老族长妻子的名字,紧接着是他的儿子、儿媳……再往后是他孙辈们的名字。
江弥收敛了所有玩世不恭的表情,眼神变得锐利如鹰隼,死死盯着那一排排灵位。
迟晚更是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无法言喻的悲悯。
引路的大汉将昏迷的老族长安置在偏屋的床榻上,低声对祝余三人道:“老族长就拜托三位仙长了,族长情绪过激,我去给他煮一碗安神汤来。”
说罢,他默默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主屋的门。
随着引路大汉的离去,主屋内只剩下摇曳的长明灯、一排排冰冷的灵位、偏屋床上昏迷的老族长,以及祝余三人。
空气中弥漫的香烛味混合着灰尘的气息,显得格外压抑。
江弥瞥了一眼偏屋,率先走了进去。
他动作麻利地帮昏迷的老族长脱去沾满灰尘的外袍,将其重新安置在简陋的床榻上,又扯过一床灰扑扑的薄被给他盖上。
手指触碰到那被子时,江弥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啧。”他低声嘟囔,手指捻了捻被面,“这被子……摸着怎么感觉单薄得很?”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什么人听:“我去给他找床厚实点的。”
说罢,他径直走向屋内角落那个半旧不新的衣橱。
“吱呀——”衣橱门被拉开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祝余并未理会江弥的举动。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主屋那排令人心悸的灵位上。
他拿起一盏油灯,举着它,开始逐一清点牌位的数量,并凑近了极其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牌位的材质与新旧程度,刻字的笔迹与深浅,牌位底部的落灰程度,与牌位间的摆放痕迹。
即使老族长曾移动或打理过,一些细微的物理痕迹也绝不可能被完全抹除。
油灯昏黄的光线在牌位上缓缓移动,祝余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从凝重逐渐转为惊疑。
他看得极慢,反复确认。
这些牌位的材质手感竟出奇得一致。
牌位上的刻字,不论风格、力道、甚至那种细微的毛刺感,都如出一辙,仿佛是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同一把刻刀一气呵成刻出来的。
最诡异的是落灰!
每一个牌位的底部、侧面,甚至是牌位顶部边缘的积灰,其厚度、颜色、均匀程度都惊人地相似。
就像它们是同一天被制作出来,又在同一天被摆上香案,然后在这里一同经历了相同时间的风尘!
就在这时,祝余观察到了牌位上的木质纹理。
他的心脏猛地一沉,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将油灯凑得更近,目光如同探针,从一个牌位移到另一个牌位,仔细对比着那些天然形成的木纹走向、结疤的位置、色泽的微妙差异。
一遍,两遍……
当祝余的目光最终定格,他握着油灯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这满墙密密麻麻、代表着老族长全家亡灵的牌位,其木质纹理竟严丝合缝地可以连接起来!
它们分明是出自同一块巨大的松木,被一次性切割、刨平、雕刻而成。
这分明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一次性竖起的墓碑!
偏屋里,正装模作样翻找厚被子的江弥动作也停了下来。
他随手抱出一床被子,缓缓关上衣橱门。
迟晚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剧变,他看看主屋僵立如雕塑的祝余,又看看眼神危险的江弥,最后目光落回床上昏迷的老族长,莫名觉得瘆得慌,抱着胳膊说要给他们找碗水喝,便匆匆离开了屋子。
后半夜,昏迷的老族长终于悠悠转醒。
他浑浊的眼睛茫然地睁开,看到守在床榻边、脸上挂着“关切”笑容的祝余和江弥时,明显瑟缩了一下,似乎想起了昏迷前那毫不留情的拍打。
“老伯,您醒了?感觉如何?”祝余的声音温和得滴水,仿佛之前的“黑手”不是他下的。
“多、多谢仙长挂怀……”老族长声音嘶哑虚弱,眼神躲闪,“老朽……老朽无碍了,只是……只是……”
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一种更深的恐惧。
祝余和江弥陪着他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场面话,便借口“守候多时,精神不济,恐扰老伯静养”,礼貌地告退了。
两人推开偏屋的门,走到主屋,却不见迟晚的身影,直到走出小院,才在门外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看到迟晚正和一个少年坐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
那少年身形单薄,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正是城隍庙里迟晚拼死救下的少年。
此刻他坐在迟晚身边,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晶晶的,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依赖和纯真,正认真听着迟晚说话。
迟晚则眉飞色舞,似乎在讲着什么趣事,两人之间的气氛竟意外的融洽。
直到祝余和江弥走近的脚步声惊动他们,迟晚才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笑意:“咦?你们怎么出来了?老族长醒了是吗?我去看看他?”说着就要起身。
祝余不动声色地伸手拦住了他:“不必了。老族长刚醒,精神还很萎靡,说了几句话便又歇下了。我们也折腾了大半夜,快去他们给我们安排的‘君来客栈’休息吧。”
“哦,也好。”迟晚点点头,随即拉起身旁的少年,对祝余和江弥介绍道,“对了,这是小福。他家……唉,就剩他一个了,一个人害怕,不敢睡,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寻过来了。”
迟晚拍了拍小福瘦弱的肩膀,语气带着怜惜,然后看向祝余和江弥,带着点请求的意味:“我可以带上小福吗?让他跟我们待一起,也安全些。”
祝余的目光落在小福身上。
少年似乎有些紧张,微微低着头,但察觉到祝余的视线,又怯生生地抬眼看了他一下,眼神干净得像山涧的泉水,带着一丝不安和祈求。
“你决定就好。”祝余淡淡一笑,语气轻松,“我们也是沾了你的光,才有这落脚的地方,哪有置喙的道理?”
“好诶!”迟晚立刻眉开眼笑,一把勾住小福的脖子,摆出一副“老大罩你”的豪迈架势,“小福,以后你就跟我混吧!”
小福被迟晚搂得有些不好意思,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小声应道:“嗯…谢谢老大。”
“走!老大带你去客栈!”迟晚兴致勃勃,勾着小福就往前走。
刚走了几步,小福却轻轻拉了拉迟晚的衣袖,小声提醒:“老大,君来客栈在那边。”
他指了指与迟晚前进方向相反的一条岔路。
迟晚脚步一顿,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立刻挺直腰板,故作高深地清了清嗓子:“咳咳!我当然知道在那边!老大这是在考你呢!不错不错,方向感很好!”
他强行挽尊,带着小福调转方向。
祝余和江弥跟在后面,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江弥凑近祝余,低沉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和审视:“这小东西,刚经历了那样惊心动魄的事情,换作一般孩子早吓破胆了,他倒是淡定。”
祝余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落在小福略显单薄却异常平稳的背影上。
少年行走的姿态,没有普通农家少年的局促,也没有惊魂未定者的飘忽,反而有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感。
祝余的声音同样压得很低:“他步履轻盈,似乎习过武呢。”
越是深入镇子,祝余的眉头皱得越紧。
这小镇处处透着诡异。明明地处偏远,但其富庶程度却远超想象。
道路是宽阔平整的青石板铺就,两旁高门大院鳞次栉比,朱漆大门、飞檐斗拱,气派非凡。
更让祝余惊讶的是,街道两旁竟开着不少铺面,虽然此刻都紧闭门户,但从招牌和门面装潢来看,竟有大城市里才时兴的绸缎庄、银楼、书肆,酒楼,甚至还有一家颇具规模的戏园!
这绝非一个闭塞乡镇该有的景象,倒像是个藏于深山、却异常繁荣的商贾聚落。
老族长的家离城隍庙并不算远,步行约莫十分钟便到了。
然而,当众人停在一座不起眼的院门前时,祝余和江弥再次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
这位在镇民心中颇有威严的老族长,居所竟如此简陋。几间低矮的青砖小屋,围着一个小小的、光秃秃的院子,与镇上那些气派的高门大户形成了天壤之别。
据引路的大汉低声解释,这里住着老族长一家祖孙三代。
只是……
院门推开,一股香烛气扑面而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刺目的白。
院中、屋檐下、窗棂上……触目所及,无处不悬挂着白色麻布。
引路的大汉们沉默地带着他们走向正中的主屋。门吱呀一声被推开,一股更浓郁的香烛气息涌出。
主屋内光线昏暗,只有几盏长明灯在摇曳,映照着正对门墙面上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摆放着的灵位。
祝余的瞳孔骤然收缩。
长长一排的木质的牌位在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幽冷的光泽。为首的灵位上刻着的是老族长妻子的名字,紧接着是他的儿子、儿媳……再往后是他孙辈们的名字。
江弥收敛了所有玩世不恭的表情,眼神变得锐利如鹰隼,死死盯着那一排排灵位。
迟晚更是下意识地捂住了嘴,倒吸一口凉气,眼中充满了震惊和无法言喻的悲悯。
引路的大汉将昏迷的老族长安置在偏屋的床榻上,低声对祝余三人道:“老族长就拜托三位仙长了,族长情绪过激,我去给他煮一碗安神汤来。”
说罢,他默默退了出去,并轻轻带上了主屋的门。
随着引路大汉的离去,主屋内只剩下摇曳的长明灯、一排排冰冷的灵位、偏屋床上昏迷的老族长,以及祝余三人。
空气中弥漫的香烛味混合着灰尘的气息,显得格外压抑。
江弥瞥了一眼偏屋,率先走了进去。
他动作麻利地帮昏迷的老族长脱去沾满灰尘的外袍,将其重新安置在简陋的床榻上,又扯过一床灰扑扑的薄被给他盖上。
手指触碰到那被子时,江弥眉头微不可察地一皱。
“啧。”他低声嘟囔,手指捻了捻被面,“这被子……摸着怎么感觉单薄得很?”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什么人听:“我去给他找床厚实点的。”
说罢,他径直走向屋内角落那个半旧不新的衣橱。
“吱呀——”衣橱门被拉开的声音在寂静中格外刺耳。
与此同时,祝余并未理会江弥的举动。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主屋那排令人心悸的灵位上。
他拿起一盏油灯,举着它,开始逐一清点牌位的数量,并凑近了极其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牌位的材质与新旧程度,刻字的笔迹与深浅,牌位底部的落灰程度,与牌位间的摆放痕迹。
即使老族长曾移动或打理过,一些细微的物理痕迹也绝不可能被完全抹除。
油灯昏黄的光线在牌位上缓缓移动,祝余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从凝重逐渐转为惊疑。
他看得极慢,反复确认。
这些牌位的材质手感竟出奇得一致。
牌位上的刻字,不论风格、力道、甚至那种细微的毛刺感,都如出一辙,仿佛是一个人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同一把刻刀一气呵成刻出来的。
最诡异的是落灰!
每一个牌位的底部、侧面,甚至是牌位顶部边缘的积灰,其厚度、颜色、均匀程度都惊人地相似。
就像它们是同一天被制作出来,又在同一天被摆上香案,然后在这里一同经历了相同时间的风尘!
就在这时,祝余观察到了牌位上的木质纹理。
他的心脏猛地一沉,几乎是屏住了呼吸,将油灯凑得更近,目光如同探针,从一个牌位移到另一个牌位,仔细对比着那些天然形成的木纹走向、结疤的位置、色泽的微妙差异。
一遍,两遍……
当祝余的目光最终定格,他握着油灯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这满墙密密麻麻、代表着老族长全家亡灵的牌位,其木质纹理竟严丝合缝地可以连接起来!
它们分明是出自同一块巨大的松木,被一次性切割、刨平、雕刻而成。
这分明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一次性竖起的墓碑!
偏屋里,正装模作样翻找厚被子的江弥动作也停了下来。
他随手抱出一床被子,缓缓关上衣橱门。
迟晚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剧变,他看看主屋僵立如雕塑的祝余,又看看眼神危险的江弥,最后目光落回床上昏迷的老族长,莫名觉得瘆得慌,抱着胳膊说要给他们找碗水喝,便匆匆离开了屋子。
后半夜,昏迷的老族长终于悠悠转醒。
他浑浊的眼睛茫然地睁开,看到守在床榻边、脸上挂着“关切”笑容的祝余和江弥时,明显瑟缩了一下,似乎想起了昏迷前那毫不留情的拍打。
“老伯,您醒了?感觉如何?”祝余的声音温和得滴水,仿佛之前的“黑手”不是他下的。
“多、多谢仙长挂怀……”老族长声音嘶哑虚弱,眼神躲闪,“老朽……老朽无碍了,只是……只是……”
他似乎想说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眼神里充满了疲惫和一种更深的恐惧。
祝余和江弥陪着他说了几句毫无营养的场面话,便借口“守候多时,精神不济,恐扰老伯静养”,礼貌地告退了。
两人推开偏屋的门,走到主屋,却不见迟晚的身影,直到走出小院,才在门外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看到迟晚正和一个少年坐在一起,低声说着什么。
那少年身形单薄,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正是城隍庙里迟晚拼死救下的少年。
此刻他坐在迟晚身边,虽然脸色依旧苍白,但那双眼睛却亮晶晶的,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依赖和纯真,正认真听着迟晚说话。
迟晚则眉飞色舞,似乎在讲着什么趣事,两人之间的气氛竟意外的融洽。
直到祝余和江弥走近的脚步声惊动他们,迟晚才抬起头,脸上还带着未散的笑意:“咦?你们怎么出来了?老族长醒了是吗?我去看看他?”说着就要起身。
祝余不动声色地伸手拦住了他:“不必了。老族长刚醒,精神还很萎靡,说了几句话便又歇下了。我们也折腾了大半夜,快去他们给我们安排的‘君来客栈’休息吧。”
“哦,也好。”迟晚点点头,随即拉起身旁的少年,对祝余和江弥介绍道,“对了,这是小福。他家……唉,就剩他一个了,一个人害怕,不敢睡,听到我们的声音就寻过来了。”
迟晚拍了拍小福瘦弱的肩膀,语气带着怜惜,然后看向祝余和江弥,带着点请求的意味:“我可以带上小福吗?让他跟我们待一起,也安全些。”
祝余的目光落在小福身上。
少年似乎有些紧张,微微低着头,但察觉到祝余的视线,又怯生生地抬眼看了他一下,眼神干净得像山涧的泉水,带着一丝不安和祈求。
“你决定就好。”祝余淡淡一笑,语气轻松,“我们也是沾了你的光,才有这落脚的地方,哪有置喙的道理?”
“好诶!”迟晚立刻眉开眼笑,一把勾住小福的脖子,摆出一副“老大罩你”的豪迈架势,“小福,以后你就跟我混吧!”
小福被迟晚搂得有些不好意思,苍白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小声应道:“嗯…谢谢老大。”
“走!老大带你去客栈!”迟晚兴致勃勃,勾着小福就往前走。
刚走了几步,小福却轻轻拉了拉迟晚的衣袖,小声提醒:“老大,君来客栈在那边。”
他指了指与迟晚前进方向相反的一条岔路。
迟晚脚步一顿,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随即立刻挺直腰板,故作高深地清了清嗓子:“咳咳!我当然知道在那边!老大这是在考你呢!不错不错,方向感很好!”
他强行挽尊,带着小福调转方向。
祝余和江弥跟在后面,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江弥凑近祝余,低沉的声音带着一丝玩味和审视:“这小东西,刚经历了那样惊心动魄的事情,换作一般孩子早吓破胆了,他倒是淡定。”
祝余没有立刻回答,他的目光落在小福略显单薄却异常平稳的背影上。
少年行走的姿态,没有普通农家少年的局促,也没有惊魂未定者的飘忽,反而有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沉静感。
祝余的声音同样压得很低:“他步履轻盈,似乎习过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