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7章 米汤破煞-《岷江神工》

  九江故堤的青石砖缝里,还嵌着 1998 年洪水留下的泥浆。

  张叙舟蹲在堤岸边缘,指尖抠出一块带泥的砖屑。泥浆早已板结如铁,却在接触到玉匣残符的瞬间,渗出黑色的汁液 —— 与长江口变异鱼鳃里的霉丝成分完全一致。护江力仪表盘的指针在

  点微微震颤,像是在预警某种潜藏的危险。

  “就是这儿了。” 陈阿婆拄着拐杖,指着堤下一处凹陷的水面,“当年赵山河的船队在这抛锚三天,夜里总听到‘咕嘟咕嘟’的声响,像是有人在水下挖坑。” 她颤巍巍地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张泛黄的草图,“这是我老头子画的,他说看到十几个黑木箱沉进了这片水域,箱锁上的花纹跟你那铃铛上的一样。”

  草图上的木箱轮廓与 1345 章搪瓷杯显影的货柜分布图完美重合,在箱底的位置,画着个歪歪扭扭的符号 —— 像朵绽放的莲花,却在花瓣尖端带着倒刺。苏星潼的银簪突然指向水面,簪身红光中显影出组三维坐标:“黑霉母种就在水下十五米,能量场的频率…… 和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根系完全一致!”

  青铜神雀突然俯冲,雀喙在水面划出金色的弧线。江水被分开的瞬间,张叙舟看到了难以置信的一幕:无数条黑色的霉丝从江底向上延伸,在水中织成个巨大的 “茧”,茧壁上布满了古蜀符文,正随着水流缓慢旋转,每转一圈,周围的江水就暗沉一分。

  “护江力在降!” 苏星潼的声音发紧。仪表盘的指针跌至

  点,江面上突然涌起黑色的泡沫,泡沫破裂时释放的孢子落在船板上,竟腐蚀出铜钱大小的孔洞。护江 App 的善念值从 6.2 亿滑落到 6.1 亿,直播画面里,有渔民试图用渔网打捞泡沫,结果网绳瞬间被熔断。

  张叙舟的目光落在陈阿婆带来的陶罐上。那是个粗陶土罐,上面印着 “1998” 的字样,里面装着半罐稠厚的米浆,散发着淡淡的酸香。“这是当年抗洪时剩下的米汤。” 陈阿婆抚摸着罐口的裂纹,“我老头子说,古早时候护堤,都要在泥浆里掺米汤,说是能‘锁住土气’。”

  (米汤?)张叙舟突然想起 1345 章搪瓷杯里的金色液体,祖父往黑木箱里塞的,恐怕不只是符纹菌。他舀起一勺米汤凑近江面,黑霉孢子接触到米浆的瞬间,竟像被烫到般蜷缩起来。(【粥里的红薯皮】的记忆突然翻涌上来 ——10 岁那年,母亲用发霉的红薯煮的粥,明明带着霉斑,却在饥肠辘辘的他眼里,比任何珍馐都香甜。)

  “苏星潼,查‘米汤’在古蜀护江术里的记载!” 张叙舟突然大喊。

  银簪的红光迅速检索,投射出段模糊的甲骨文:“米为水之精,浆为土之魂,以米浆合符纹,可锁地脉煞力。” 下面附着的配图,赫然是个与陈阿婆陶罐同款的容器,罐身上刻着的双生莲纹,正与江底霉茧的符文产生奇妙的共振。

  “善念值涨了!” 苏星潼惊喜地喊道。护江 App 的计数器跳至 6.2 亿,一条新的动态被顶上热搜:【九江民众自发熬制米汤送往故堤,老字号粥铺开启 “云捐米汤” 活动,每捐一份善念值 100】。直播画面里,无数个装满米汤的陶罐被送到江边,渔民们用长杆将米浆倒入江水,在水面形成道乳白色的屏障。

  张叙舟将玉匣残符浸入米汤,符纸瞬间吸收米浆,在阳光下泛着珍珠母般的光泽。当他把符纸掷向江底霉茧时,奇迹发生了:米浆在接触霉丝的瞬间化作金色的丝线,顺着符文纹路攀爬,将黑色的霉茧缠成个巨大的 “粽子”。护江力仪表盘的指针开始回升,…… 点!

  “快看茧里!” 周伯突然指向水下。透过半透明的金色丝线,能看到霉茧中央躺着个青铜容器,容器上的 “赵” 字正在慢慢淡化,露出下面的古蜀铭文。更令人震惊的是,容器里漂浮着的不是黑霉母种,而是块巴掌大的玉片,上面刻着的 “护” 字,与三清庙线索 Sqm-005 陶罐底的刻字如出一辙。

  (是陷阱!)张叙舟的后背沁出冷汗。江底的霉茧突然剧烈收缩,金色丝线被绷得 “咯吱” 作响,有几处已经开始断裂。苏星潼的银簪发出刺耳的警报:【检测到高强度能量脉冲 —— 赵山河在远程引爆煞力!】

  护江 App 的善念值瞬间跌破 6 亿,评论区里一片恐慌。张叙舟突然想起祖父搪瓷杯底的 “防微杜渐”,猛地一拍大腿:“陈阿婆,您家的老面引子还有吗?要发酵三年以上的!”

  “有!我这就回去拿!” 陈阿婆拄着拐杖往渔村跑,背影在阳光下被拉得很长。

  张叙舟抓起对讲机:“所有人听着,把米汤和符纹菌混合,倒入发酵桶!青铜神雀,用金芒催化发酵!”

  当陈阿婆抱着个瓦罐回来时,江面上已经飘着几十个发酵桶。老面引子投入的瞬间,混合液 “咕嘟” 冒泡,散发出浓郁的酸香。青铜神雀的金芒扫过桶面,酸雾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白光,在江面上形成道巨大的 “菌雾墙”。

  黑霉茧在白光中剧烈颤抖,那些古蜀符文像被溶解的墨汁,渐渐褪成透明。当最后一丝黑色消散时,水下的青铜容器 “咔” 地裂开,玉片浮出水面,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 那根本不是什么黑霉母种的容器,而是古蜀人用来储存 “护江水脉图” 的玉函。

  “护江力突破

  点了!” 苏星潼的尖叫带着哭腔。护江 App 的善念值飙升至 6.4 亿,首页推送的新闻标题振奋人心:【九江故堤发现古蜀玉函,专家解读为 “最早的护江指南”】。直播画面里,渔民们举着装满米汤的陶罐欢呼,阳光洒在他们脸上,比任何滤镜都耀眼。

  张叙舟握着玉函,指尖抚过上面的纹路。玉函里的水脉图详细标注了华夏七大水系的节点,每个节点旁都刻着对应的净化口诀,其中长江口的标注赫然写着 “鱼为使,米为药”—— 原来古蜀人早就知道,鱼群是地脉的预警者,米汤是煞力的克星。

  陈阿婆突然指着玉函上的一个符号:“这不是我老头子画的木箱锁扣吗?” 众人凑近一看,符号旁边刻着行小字:“赵氏族长监制”。

  (赵山河的祖先,竟然是古蜀护江人的后裔?)这个认知像道闪电劈进张叙舟的脑海。他突然想起 1342 章黑霉残片里的电码,原来 “菌群已变异” 不是指黑霉,而是赵山河故意用现代工业污染,扭曲了古蜀护江菌的特性。

  江风卷起稻浪的清香,张叙舟望着远处正在净化的江面,突然明白祖父为什么要把搪瓷杯藏进黑木箱。有些守护,从来不是靠强硬的对抗,而是像米汤发酵那样,用耐心和智慧,将看似无用的平凡之物,转化为克敌制胜的力量。

  青铜神雀叼着玉函飞过上空,啼鸣声里带着新的坐标。张叙舟打开护江 App,最新的任务提示闪烁着绿光:【下一站:三星堆】。玉函里的水脉图显示,那里藏着解开古蜀护江术与赵山河家族渊源的最后一块拼图。

  “收拾东西,去三星堆。” 张叙舟将玉函收好,掌心的岷江印记与玉片产生着强烈的共鸣。渔民们的号子声从江面传来,混着青铜神雀的啼鸣,像首跨越三千年的护江谣,在九江故堤的上空久久回荡。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赵山河不惜扭曲祖上传下的护江术,必然有着更深的图谋。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或许正等待着他们去唤醒沉睡的古蜀力量 —— 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符文,终将在善念的照耀下,重新绽放出守护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