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章 标签魅影-《岷江神工》

  黄河三角洲湿地博物馆的玻璃幕墙泛着青灰色时,张叙舟正盯着展柜里的芦苇标本。晨雾从通风口钻进来,在玻璃上凝成水珠,顺着 “黄河三角洲特有物种” 的标签蜿蜒而下,像道正在渗血的伤口。

  “护江力

  点,稳定了。” 苏星潼的银簪在展柜顶上轻轻颤动,簪头的碎钻将晨光折射成细小的光斑,在地面拼出半透明的能量网 —— 这是从三星堆延伸过来的六维协同符阵,每个节点都对应着博物馆的展品,此刻却有三分之一的光斑在闪烁,像接触不良的灯泡。

  张叙舟的指尖刚触到展柜玻璃,就被股黏腻的寒意弹开。那感觉像攥住了块浸过煞力的海绵,低头时,他突然发现标签上的 “芦苇” 二字正在变形,笔画像活的蚯蚓般蠕动,最后竟扭曲成 “煞力载体” 四个黑字。

  “咔哒。” 展柜的电子锁突然弹开。芦苇标本无风自动,叶片尖端渗出青黑色的液珠,滴在展台上瞬间化作细小的煞力虫,正顺着木纹往隔壁的 “丹顶鹤羽毛标本” 爬去。

  “不好!” 苏星潼的银簪猛地刺入掌心,鲜血滴在展台上的刹那,那些煞力虫突然僵住。但更多的标签开始异变:“东方白鹳” 变成 “煞力信使”,“柽柳” 化作 “蚀地根”,连博物馆中央的 “湿地生态链” 全息投影都开始扭曲,原本循环流动的能量流变成了青黑色的漩涡。

  护江战情仪的警报声刺破宁静。屏幕上的护江力数值正以每秒 5 点的速度跌落:→→…… 山川维度的能量条像被啃食的树叶,边缘处不断剥落青黑色的碎片。苏星潼的手机疯狂震动,护江 App 的推送弹窗里,# 湿地博物馆诡异事件 #的话题阅读量已破 8 亿,善念值实时数据从 8.05 亿骤降至 8 亿,红色的 “-500 万” 刺得人眼睛生疼。

  “是咸淡煞的残余!” 张叙舟拽过博物馆馆长,指着正在变形的标签,“这些展品是不是接触过入海口的湿地土壤?” 老馆长哆哆嗦嗦地点头:“上个月刚换的新标本,都是从…… 从混沌流吞噬过的区域抢救回来的。”

  话音未落,全息投影的生态链彻底崩解。青黑色的漩涡中浮出个模糊的人影,戴着赵山河标志性的黑袍,正用手指在虚空书写符文。那些符文落到展柜上,标签的异变速度立刻加快,有个游客的手机不小心拍到标签,屏幕竟瞬间黑屏,冒出股焦糊味。

  “关闭所有展柜电源!” 苏星潼的银簪此刻烫得惊人,簪头投射出的能量网突然收紧,将三个正在异变的展柜罩在里面。但能量网的光纹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暗,银簪接触过标签的地方,竟沾上了洗不掉的黑斑 —— 那是蚀江符的残留。

  张叙舟的指尖突然触到掌心的印记。二十年前在工地数钢筋的记忆猛地撞进来:年轻的自己蹲在铁锈里,把每张图纸都翻得卷了边,直到发现钢筋型号的标注误差 —— 原来破绽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里。他凑近看标签上的 “煞” 字,笔尖的弯钩处有个极细微的颤抖,像有人写这个字时,手腕被什么东西硌了下。

  “苏星潼,调三星堆的符文照片!” 他突然抓过手机,点开护江 App 的考古数据库。当赵山河在三星堆刻的 “混乱符文” 与标签上的笔迹重叠时,那个颤抖的弯钩竟完美吻合 —— 就像同一个人在不同纸上盖了章。

  “是他的笔迹!” 苏星潼的银簪突然腾空而起,在展厅中央划出金色弧线。所有被篡改的标签接触到金光的瞬间,都渗出淡红色的液珠,在展台上聚成个模糊的符号 —— 与 1998 年防汛指令单上的 “赵” 字印章如出一辙。

  护江力的下跌速度突然放缓,在

  点稳住了。张叙舟的战情仪自动弹出分析报告:“检测到同源能量波动,煞力污染速度减缓 30%”,山川维度的能量条边缘,竟开始冒出细小的绿色嫩芽。

  “他在故意暴露自己!” 张叙舟突然明白,赵山河篡改标签不只是为了散播恐慌,是想用煞力污染这些承载着湿地记忆的标本,让人们对 “守护” 产生怀疑 —— 就像当年在工地上,有人故意打乱钢筋编号,让整个工程的基础都蒙上阴影。

  博物馆的广播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黑袍人影的声音从全息投影里渗出来:“看看你们守护的东西,本质都是煞力的温床……” 话音未落,展厅东侧突然传来玻璃破碎的巨响,那是存放 “黄河古河道泥沙标本” 的展柜,青黑色的煞力正顺着泥沙漫延,所过之处,地面竟开始盐碱化。

  “启动应急预案!” 张叙舟对着对讲机吼道。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迅速疏散游客,同时启动了 “湿地真相展” 的 AR 系统。当游客的手机对准被篡改的标签时,屏幕上会同时显示两个画面:左边是被煞力污染的标签,右边是用泉脉术还原的真实信息,下方还会弹出 “赵山河伪造证据” 的对比图。

  护江 App 的善念值曲线开始回升。8 亿→8.02 亿→8.05 亿!每 10 万人打开 AR 系统,战情仪上的煞力污染进度条就倒退 1%,展厅里的青黑色渐渐褪去,露出大理石地面原本的纹路 —— 那些纹路竟组成了天然的净化符阵。

  “原来博物馆建在古泉眼上。” 苏星潼的银簪插入地面的刹那,整座建筑突然轻微震动。地下传来汩汩的水声,展厅的空气里弥漫开淡淡的硫磺味,那是地脉活水被激活的信号。被污染的泥沙标本接触到从地面渗出的活水,青黑色迅速消退,露出底下泛着金光的河沙。

  张叙舟的战情仪此刻爆发出刺眼的光。护江力从

  点猛地跳涨:→→!山川维度与灵体维度的能量条突然交汇,在屏幕中央凝成道金色的光柱,旁边跳出行小字:“湿地记忆共鸣,灵体维度能量加成”。

  最神奇的是那些被篡改的标签。在活水与 AR 真相的双重作用下,“煞力载体” 四个字开始剥落,露出底下用朱砂写的小字 —— 那是当年采集标本的老研究员留下的:“1998 年秋分,于黄河入海口救回,此芦苇能抗盐碱,性坚韧”。

  “这才是真相。” 张叙舟轻轻抚摸标签上的朱砂痕,突然想起李大爷日志里的话:“赵山河最擅长的,就是把好东西说成坏的,让你自己放弃守护。” 他的指尖触到掌心的印记,二十年前的挫败感此刻竟化作暖流 —— 当年数错的钢筋,后来成了他最熟悉的预警信号;现在这些被篡改的标签,或许就是赵山河布下的破绽。

  护江 App 的 “实战协同指数” 跳到了 75%。有网友在评论区发了张对比图: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鸟纹,与湿地芦苇的叶脉纹路完全吻合。下面有考古学家留言:“古蜀文明与黄河湿地文明,早就懂得用自然之力对抗煞力”。

  “李大爷的指令单存根!” 苏星潼突然拽住张叙舟的手腕,银簪投射的光柱里,标签上的笔迹与 1998 年防汛指令单的笔迹正在重叠,“只要找到存根,就能证明这些都是赵山河伪造的!”

  战情仪突然收到王工的通讯,背景音里混着海浪声:“东营港的双螺旋光柱稳定了!你们在博物馆搞成的动静,连入海口的混沌流都变弱了!”

  张叙舟望向窗外。晨雾散尽的湿地尽头,黄河与渤海的交汇处正泛着淡淡的金光。他突然明白,赵山河的煞力再狡猾,也敌不过真实的记忆 —— 那些刻在标本上的朱砂、写在日志里的字迹、留在人心里的守护念,才是最坚韧的协同符。

  护江战情仪的屏幕上,新的任务标识正在闪烁:“目标:找到 1998 年防汛指令单存根,锁定赵山河的煞力源头”。苏星潼的银簪指向博物馆的档案室,簪头的碎钻拼出个模糊的文件夹图案 —— 那是李大爷昨天特意提到的 “1998 年防汛文件专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