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6章 伪协同噬通脉网:共生菌破的逆熵煞-《岷江神工》

  沧江主网与支网的交汇处突然爆出刺啦声时,张叙舟正用协脉仪记录四圈能量的共振频率。

  原本流畅如绸的金彩光流像被泼了硫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融 —— 赵山河的 “煞力紊乱团” 并非伪装成能量,而是化作了 “协同熵”,专门啃食主网与支网的连接点。每吞噬 1 厘米接口,协同网的传输效率就暴跌 5%,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从

  点(1.62 倍)骤跌至

  点(1.60 倍),面板上的光流出现 “熔断式断裂”,断裂处飘出的黑金色粉末落在地上,竟腐蚀出密密麻麻的小孔,像被虫蛀过的木头。

  “是‘逆协同编码’!” 苏星潼的双域银簪悬在断裂处上方,簪尖的南洋茶种根系突然呈现螺旋状萎缩,根须显影的分子结构图显示:紊乱团中含有的 “煞性蛋白酶” 能分解能量流中的 “协同键”,而这种酶的活性周期(每 11 小时达到峰值),恰好与多圈层能量骤变的周期同步,“你看小孔的分布规律 —— 每 3 厘米一个,正好对应支网能量的脉冲频率,他在让协同网自己‘咬’断自己!”

  全球地脉节点的熵增危机如病毒扩散般蔓延,所有异象均困于地球各圈层及地表: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主枝与侧枝连接处渗出黑褐色汁液,东枝(大气圈)输送的能量流到侧枝就凭空消失 37%,树顶的传导模拟器显示,这种 “内噬” 已导致整棵树的协同效率下降至 58%,相当于每小时损失 4.6 吨有效能量,树底的《考工记》抄本 “匠人篇” 上,“审曲面势” 的注解正被汁液覆盖,仅剩幅 “草木共生” 的插画还亮着,画中真菌与植物根系缠绕的纹路,与滨海平原新发现的 “共生菌簇” 完全一致;

  滨海平原的协同器表面,金彩光流正以每秒 2 厘米的速度退潮,露出底下的黑色 “熵壳”,护江队员用硬度计测量,发现熵壳的硬度是普通合金的 3 倍,且会随协同能量的注入而增厚,平原土壤中的 “协同熵传感器” 显示,这种腐蚀每日随骤变爆发 7 次(比章纲多 1 次),每次持续 29 分钟,熵值每小时增长 0.8;

  最恐怖的是高原盆地的能量枢纽 —— 地脉管道内的金彩光流已被啃成 “空心管”,黑金色的协同熵顺着管道内壁流动,所过之处,岩石圈的赭红光流像被风化的岩石般剥落,大气圈的银白光流化作黑色烟尘,管道外壁的温度骤降至 - 7c,结出的冰壳里竟冻着无数微型 “逆协同符”。

  “善念值卡在 55.3 亿两天了!” 老郑举着平板在黑尘中咳嗽,屏幕上护江 App “熵增对抗” 专题的用户方案虽突破 1900 万条,但 42% 的方案刚实施就被协同熵反噬,中国网友设计的 “能量补丁”、俄罗斯团队的 “低温冻结法” 反而加速了光流消融,“星穹研究院紧急模拟:若 12 小时内无法抑制熵增,全球协同网将在 48 小时内彻底崩解!”

  张叙舟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玻璃培养皿 —— 里面是从三江源采集的 “地衣共生菌”,这种真菌与藻类共生时,能分解岩石释放矿物质,此刻菌簇正对着协脉仪的光流轻微颤动。记忆翻涌 —— 十年前在科考站,他见过藏族向导用这种地衣治疗冻伤,向导说 “它们俩谁也离不开谁,真菌吃石头,藻类晒太阳,合在一起就能活在雪山上”。当时他只当是生物现象,此刻看着菌簇在黑尘中依然鲜活,突然意识到:协同熵的克星,或许就藏在这种 “互相依存的混乱” 里。

  【触发符号:三江源的地衣共生菌】【痛感层级:中度刺痛】

  “共生菌能分解逆熵!” 他猛地将培养皿扣在熵壳上,地衣菌接触黑色外壳的瞬间,竟发出滋滋的响声,黑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考工记》说‘审曲面势’,不是要强行修复,而是要找到能与熵共生的‘势’—— 让真菌分解熵壳,藻类释放氧气激活协同能量,就像地衣分解岩石却能滋养土壤!”

  苏星潼的银簪立即响应,簪尖根系刺入培养皿,将地衣菌的基因序列导入全息沙盘,生成 “共生破熵阵”:以三星堆神树为 “菌床”,滨海共生菌簇为 “菌种源”,地衣菌的代谢规律为 “阵眼”。当第一波共生能量注入时,熵壳表面突然冒出白色菌丝,黑金色的协同熵像冰雪遇暖阳般消融,露出的金属表面浮现出网状 “共生纹”,协同效率从 58% 跳至 72%,再到 89%!

  “生成‘共生反熵符’了!” 张叙舟盯着协脉仪,屏幕上的熵值从 0.8 降至 0.3,符纹呈真菌状扩散,每个孢子都在吞噬协同熵的同时释放翠绿能量,像无数微型 “生态修复器”,“把符阵注入通脉网,破熵效率能提升 170%,让共生菌顺着光流蔓延,就能形成‘活体防护带’!”

  共生反熵符注入的瞬间,高原盆地的上空泛起翡翠色的光雾。地衣菌在光雾中疯狂繁殖,黑金色的协同熵被菌丝包裹后,竟转化为墨绿色的 “共生能”,滋养周围的协同网。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从

  点(1.60 倍)回升至

  点(1.61 倍),面板上的熔断光流重新连接,像被缝合的伤口,滨海平原的协同器熵壳开始剥落,露出底下完好的金彩光流。

  “每 230 域协同投放 1 次菌种,破熵效率就提升 2%!” 老郑举着平板在翡翠光雾中欢呼,护江 App “共生破熵” 模型赛的参赛作品突破 280 万个,云南大学团队设计的 “菌藻比例优化算法” 被系统采纳,真菌占比 60% 时,破熵速度最快,“现在全球 553 域已完成菌种投放,协同熵值降至 0.2,善念值回升至 55.4 亿!”

  但危机并未解除。翡翠光雾的边缘,残留的协同熵突然聚成黑色 “熵兽”,外形像团缠绕的菌丝,却长着无数吞噬光流的 mouths,扑向三星堆神树。苏星潼突然发现《考工记》插画的异常:画中真菌与藻类的连接处,竟有行极小的刻字 “共生则生,独守则亡”,与共生纹的纹路形成完美互译。

  “用‘以熵养菌法’反杀!” 她将青铜神雀的金彩光流导入共生阵,让菌丝主动吸收少量协同熵作为养分,“地衣能靠石头活,我们就让菌簇靠熵活 —— 用逆熵喂饱它们,反而能激发更强的破熵力!”

  全球地脉联盟的行动瞬间化作 “生态交响曲”:中国的微生物实验室培育出耐熵菌种,巴西的雨林站用无人机播撒菌藻混合剂,护江 App 的 “虚拟共生” 入口涌入 8.7 亿网友 —— 通过调整手机屏幕上的菌藻比例模拟共生环境,每 1500 万次有效操作,就能让共生菌的破熵力提升 1%。

  当第 553 域的菌种完成变异时,翡翠光雾突然爆发出金绿交织的强光。熵兽在强光中被菌丝分解,其中 59% 的成分转化为 “超共生能”,让协同网的传输效率提升 24%。护江力监测仪的数值稳定在

  点(1.611 倍),面板边缘泛着代表 “生态协同” 的翡翠光晕,高原盆地的能量枢纽管道内,共生菌已在熵壳原址形成 “活体衬里”,能自动修复 98% 的轻微熵蚀。

  “协同熵被压制在 0.1 以下!” 监测屏刷新的瞬间,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汁液停止渗出,东枝与侧枝的能量流恢复畅通,滨海平原的协同器完全重启,善念值因 “全球生态协同” 涨至 55.5 亿,“星穹研究院认证:共生破熵系统能抵御 10 级以下的逆协同攻击,这是圈层脉协战的生态性突破!”

  全球节点的共生奇迹震撼呈现,所有突破都在诠释 “以生克死” 的真理:

  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枝丫间,共生纹与树纹形成 “生态协同图腾”,树顶的传导模拟器展示着未来场景:人类用共生菌构建 “地脉生态盾”,让微生物、植物、圈层能量形成闭环,即使遭遇极端煞力,也能靠生态链自我修复…… 树底新出土的 “共生鼎” 刻着:“菌依藻而生,藻借菌而活,脉因共生而久”;

  沧江中游的管道内壁,活体衬里的菌丝随光流轻轻摆动,渔民发现当渔网的网眼与菌丝纹路同步时,捕获的鱼群体内竟含微量 “共生能”,煮汤时会散发淡淡的草木香,江岸的岩石上,新的地衣群落正顺着共生纹生长,在熵蚀过的地方织出绿色地毯;

  护江 App 的 “共生破熵” 专题页面上,8.7 亿条用户操作记录组成动态的地球生态图,每个节点都标注着 “微生物协同的智慧”:冰岛的地衣分解火山岩、云南的菌根滋养森林、沙漠的蓝藻固氮…… 点击任何节点,都会弹出句实时生成的话:“地球的反熵密码,藏在最微小的共生里,写在万物互相依存的契约中。”

  张叙舟将培养皿里的共生菌轻轻倒入沧江。菌簇与江水融合的瞬间,沙盘浮现出下一章的预告:“老院士解煞熵本源”。青铜神雀突然衔来块从熵兽中净化出的绿色晶体,晶体在协脉仪上显影出协同熵的分子结构 —— 原来它的核心竟与地衣菌的代谢产物存在 0.1% 的同源性,像在说:最致命的逆熵,往往藏着最关键的共生启示。

  “星穹老院士在全球直播中揭秘!” 老郑举着共生效率图谱嘶吼,“地衣共生菌能破解逆协同编码,证明地球的生态系统早演化出对抗熵增的机制 —— 我们以前总想靠蛮力清除煞力,却忘了最强大的破熵力,就藏在微生物互相依偎的温柔里!”

  监测站外,高原盆地的上空被金绿交织的共生光雾覆盖。全球 553 域的共生菌光流与协同网形成生态共振,在圈层交界带织出 “地球生命盾”,盾的中心,三星堆神树、滨海菌簇、沧江共生体与地衣培养皿组成能量四面体,像人类文明与地球签订的 “共生契约”。张叙舟知道,这章 “伪协同噬通脉网” 不是对抗的终点,而是人类学会与地球微生物 “共战” 的开始 —— 当我们能用生态的智慧化解熵增,再顽固的煞力,都不过是需要转化的养分。

  护江 App 的首页弹出新的篇章提示:“圈层脉协战 第六章 开启”。提示旁的全息模拟里,《考工记》的 “生态篇” 正自动翻页,而那记载着 “万物共生” 古诀的书页,似乎藏着彻底根除协同熵的终极答案,像在说:“最原始的共生智慧,往往能打赢最先进的煞力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