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村民改口称先生,破庙挂牌张氏诊-《岷江神工》

  霜降后的青城山飘着桂花香,王婶正蹲在破庙门口和泥。这牌匾得用老槐树芯刻, 她往泥里掺了把糯米粉 —— 村里的老法子,说能让红漆粘得牢,虎娃戴链安睡的事,早传到公社了,咱这牌得像样点!

  先生,刘奶说昨夜没做噩梦了! 赵叔挑着水桶进门,裤脚还沾着田里的泥。七天前他还喊张徐舟 外乡人,现在却把新收的小米往药柜上塞:熬粥养胃,您说的辰时吃小米,刘奶试了三天,说比吃

  胃舒平

  舒坦。

  晒谷场的刘婶抱着孙子挤进来,怀里揣着张虎娃画的画:两个小人举着发光的链子。娃说这是先生和小鱼哥, 她指着画里的红点,这是您把脉的手指头,娃说能治睡不着觉。 破庙的门槛上,已经蹲了五六个村民,有来讨安神符的,有送艾草的,连最犟的老张头都来了 —— 他拎着瓶自酿米酒,瓶身上歪歪扭扭写着 谢先生。

  张徐舟正在整理药方,李小鱼突然戳戳他后背。窗外,几个孩子正用石子在地上写

  字,虎娃蹲在中间,后颈的杏仁印记在阳光下亮闪闪的。他们以前叫你

  戴链的

  李小鱼憋不住笑,现在见人就说

  咱村的先生会治睡不着

  敲三下!得让山神听见! 王婶举着锤子喊,李小鱼抡起斧头往木牌的木楔砸去。咚、咚、咚 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赵叔赶紧把铜铃挂在牌角:这铃是老船工给的,说挂医馆门口,能吓跑

  病邪

  铜铃一晃,露出内侧的刻痕 —— 像条小蛇盘着只乌龟。张徐舟摸着木牌上的 张氏诊,红漆是村民们凑钱买的, 字最后一捺特意拉得长,像他给人把脉时微微弯曲的手指。这牌得配个候诊凳。 赵叔搬来条长凳,凳面磨得发亮,我爹以前就坐这看郎中,现在传给先生用。

  老船工的乌篷船在江滩上晃,他站在船头喊:张先生,送您块好东西! 抛过来的布包里,是块带

  字的青铜碎片,边缘的缺口正好能扣在铜铃的蛇纹上。当年李大人的医馆挂牌,也有这规矩。 老人的号子声顺着风飘来,红漆沾了人气,铜铃得沾江水气!

  药柜被村民们塞得满满当当。东边格子摆着王婶晒的荷叶,叶片上还留着她掐过的指印;西边堆着赵叔采的艾草,捆绳是用二八杠自行车内胎剪的;最上层的陶罐里,老张头的米酒正泡着当归,标签上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

  该备跌打药了。 李小鱼指着最下层的空处,手里拿着从供销社买的空药瓶 —— 他刷干净了,准备装接骨丹。张徐舟点头,想起昨天修水渠的陈大哥来打听:先生懂治跌打不?工地上石头多,总有人被砸着。 他当时没接话,却让李小鱼往山里采了续断、骨碎补,现在正晾在庙门口的竹匾里,绿莹莹的像小树苗。

  虎娃突然指着竹匾喊:爷爷说这草能接骨头! 他爷爷是村里的老木匠,最会用榫卯接断木。张徐舟心里一动,把续断摆在 张氏诊 木牌下,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牌上投下细碎的影子 —— 像无数双正在愈合的骨头。

  入夜后,晒谷场的村民还在聊 张先生。刘婶说:他给人把脉时,链子里的小蛇会动。 赵叔抢着说:我看见他用铜烟嘴给张奶烤穴位,烟圈都是圆的! 虎娃突然指着岷江喊:水里有亮线!

  众人望去,江面上的月光像条银线,一头连着老船工的水尺,一头指着 张氏诊 的铜铃。老船工的号子声飘过来,这次听得真切:寅时骨头伤,续断煮水汤;辰时皮肉破,玄石粉来裹......

  张徐舟摸出 bp 机,上面有李小鱼的留言:修水渠的陈大哥说明早带弟兄来,说工地上有个刀疤哥,总说腰疼。他望着墙上的 五时养生歌,铜铃突然无风自响,铃音里混着江潮声 —— 像在数着,离明天的跌打门开启,还有几个时辰。

  李小鱼正在用自行车辐条做牵引架,轴心里的记忆金属片微微发烫。你看这辐条弯的弧度, 他举起来对着月光,跟老船工水尺的刻度重合了。 张徐舟没说话,往药罐里抓了把续断,陶罐上的影子,在地上拼出个

  字 —— 那是明天,要用来接骨的,岷江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