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高考749:拒绝清北选国科大》

  六月,盛夏。

  窗外的蝉鸣聒噪得像是要将整个世界煮沸,考场内却只有沙沙的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

  闷热、紧张、汗水浸湿了校服的后背。

  贺凡的意识,就在这样一片凝固的空气中,猛然惊醒。

  他茫然地眨了眨眼,视线从模糊到清晰。

  眼前是一张印着“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字样的试卷。

  试卷最上方,科目一栏赫然写着——【语文】。

  “我……”

  贺凡差点就骂出声来。

  心脏漏跳了一拍,随即如战鼓般狂擂起来。

  高考?

  怎么可能?我明明……

  记忆的碎片如潮水般涌来。

  他叫贺凡,二十五岁,一个刚毕业两年的社畜,在一家小有名气的文化公司做策划。

  他记得自己为了一个项目连续熬了三个通宵,最后在回家的地铁上,伴随着一阵刺眼的白光和剧烈的失重感,彻底失去了意识。

  再睁眼,就成了这里一个同样叫贺凡的十六岁少年。

  “我这是穿越了?”

  而且是穿越到了一个与地球几乎完全一致的平行时空,开局就是决定人生命运的高考考场。

  “太特么的草率了,我没想过穿越啊!”

  “虽然网络小说上一大堆穿越怪,可是我从来没有奢望过啊!”

  “老天奶,你玩我呢!”

  贺凡在心理连连吐槽。

  唉,既来之则安之吧,现在最要紧的是应付考试。

  贺凡暗吸一口气,调整好心思,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快速扫了一眼讲台上方的时间显示表,距离考试结束还有五十分钟。

  再飞速浏览了一遍试卷,发现前面的基础题和阅读理解,原主都已经做完了,字迹工整,版书流畅。

  通过原主的记忆,是个学霸来的,这让他稍稍松了口气。

  万幸,不是从一片空白开始。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试卷的最后一页作文。

  【题目:路】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路?

  这是一个宏大而又宽泛的题目。人生的路,归乡的路,探索的路……可以写的方向太多了。

  寻常考生,大概会从记叙文或议论文入手,写一段个人经历,或者论述一番人生哲理。

  但对于此刻的贺凡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道作文题。

  这是他降临这个新世界的“开幕演出”,是他向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啼鸣。

  他必须做得足够震撼,足够惊艳!

  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前世二十多年积累的知识储备,此刻如同一个被激活的巨大数据库,无数名篇佳作在脑海中流淌。

  他能清晰地回忆起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甚至连当初背诵时的心境都历历在目。

  这超乎寻常的记忆力,或许就是他穿越而来的金手指。

  写什么?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的诗太短。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议论文?立意深刻,但不够惊世骇俗。

  就在这时,一个深植于血脉中的念头,猛地窜了上来。

  贺凡,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川蜀人。

  一提到“路”,刻在他骨子里的,不是平坦的康庄大道,而是那盘桓于崇山峻岭之间,险峻崎岖,令人望而生畏的蜀道!

  而提到蜀道,又怎能绕开那首被誉为“千古第一奇文”的诗篇?

  诗仙李白《蜀道难》。

  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和豪情涌上心头。

  这片土地,缺少了那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绝唱!

  “文体不限……”贺凡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我要写的,是一篇以《蜀道难》为核心的,融合了历史、地理、想象与情感的……古风散文!

  他不再犹豫,拿起笔,在作文的标题栏上,以一手沉稳有力,带着锋锐笔锋的行楷,写下了三个字。

  《蜀道难》

  紧接着,他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急于开始正文,而是在标题之下,另起一行,以小一号的字体写下了一行题记。

  ——谨以此文,献给我脚下这片名为“蜀”的土地。

  做完这一切,他才开始落笔正文。

  他没有用寻常的白话文开头,而是直接用一种半文半白的,极具古韵和冲击力的笔调,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

  “世人皆知蜀地为天府之国,沃野千里,民殷物阜。然,又有多少人知晓,欲入此天府,必先过天险?所谓蜀道,非一道,乃千道万道之总称也。其道之险,非亲历者不能言其万一。”

  简单的铺垫之后,贺凡的笔锋陡然一转,变得奇崛、险峻、豪放不羁!

  他仿佛不再是一个坐在考场里的学生,而是化身为那位身着白衣,仗剑天涯的诗仙,站在了秦岭之巅,俯瞰着脚下那令人头晕目眩的万丈深渊!

  “噫吁嚱,危乎高哉!”

  仅仅七个字,一种极度夸张的,仿佛能刺破云霄的惊叹感,便力透纸背!贺凡的字体也随之变化,变得更加奔放,仿佛能看到那惊叹之声在纸上回响。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一句,他写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仿佛是为整篇文章,乃至整个蜀地的风骨,定下了一根不可动摇的脊梁!

  紧接着,他的文笔时而如飞瀑直下,时而如细流涓涓,时而如狂风过境。

  他将李白的原诗打散,揉碎,用自己的语言和想象,将其“翻译”成了一篇波澜壮阔的散文。

  他写蚕丛及鱼凫开国的茫然与悠远,将“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化作了对历史长河的叩问,描绘出一幅与世隔绝、神秘莫测的古蜀王国画卷。

  那是一种宏大的,带着神话色彩的叙事,与考场上常见的“小我”叙事形成了天壤之别。

  在考场里来回踱步的监考老师姓王,是个教了二十年语文的老教师。

  他眼皮耷拉,步履缓慢,对付这种沉闷的场合早已驾轻就熟。

  然而,当他习惯性地从贺凡身边走过时,眼角的余光不经意地扫到了那张作文纸。

  只一眼,他的脚步就顿住了。

  那是一种怎样的字体!初看是行楷,端正中带着风骨,但细看之下,却发现笔画之间充满了变化。

  写到“危乎高哉”时,字迹陡然拔高,险峻挺拔,仿佛山峰矗立;写到“难于上青天”时,又变得飘逸空灵,似乎要随风而去。

  这字……有情绪!

  王老师心中一惊,忍不住停下脚步,装作不经意地站在贺凡斜后方,目光落在了他的正文上。

  “……西当太白,唯有鸟道,可横绝峨眉之巅。然此道之险,非人所能行也。地裂山崩,壮士长逝,而后,天梯石栈,方才相连。我仿佛能看见,那悬于绝壁之上的栈道,孤悬一线,上无所依,下临万丈不测之渊……”

  王老师的瞳孔猛地收缩。

  这……这是一个高中生能写出的文字?

  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无病呻吟的感慨,字里行间透出的,是一种雄浑、苍凉而又奇诡的想象力!他仿佛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用文字作画,一笔一划,都带着金石之声!

  此刻的贺凡,已经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

  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快得几乎要带出残影。

  他写“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便描绘太阳的神车行至此处,都被险峻的山峰挡住去路,不得不调头回转的奇景。

  他写“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便描绘那奔腾的江水撞在山石上,愤怒地咆哮、盘旋,形成一个个吞噬一切的漩涡。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他没有直译,而是将之化为更具画面感的场景——“纵是能一日千里的黄鹤,在此也只能悲鸣折返;

  便是那最善攀爬的猿猴,面对这光洁如镜的峭壁,也只能愁容满面,望而却步。”

  他的笔下,青泥岭的盘旋曲折跃然纸上,“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艰险被他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仿佛能听到那“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旅人,在稀薄的空气中,触摸着星辰,为这天地的伟力而深深叹息。

  整个考场,静得只剩下贺凡笔尖的沙沙声。

  那声音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在沉闷的空气中,敲击出雄浑的鼓点。

  王老师已经完全看呆了。

  他教了半辈子书,批改过成千上万份高三作文。

  见过才华横溢的,见过剑走偏锋的,也见过故作高深的,但从未见过如此文章!

  这不是作文,这是一篇足以镇住任何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奇文!

  其气魄之雄,想象之奇,文笔之险,完全超越了一个高中生,甚至超越了他所认识的所有当代作家!

  他仿佛看到,一个身着白衣的飘逸身影,正站在云海翻腾的蜀山之巅,一手持剑,一手举杯,迎风狂啸!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笔锋一转,豪迈化为悲悯。

  贺凡开始描绘蜀道上的人文之险。

  剑阁的雄伟与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霸气,被他描绘得如在眼前。

  但他又写,守关的若非忠信之士,则与豺狼无异。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恐怖的气氛弥漫开来。这已经不单单是自然之险,更是人心之恶。

  读到这里,王老师甚至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他能想象得到,任何一个阅卷老师看到这里,都会被这种强大的情绪感染力所攫取!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

  贺凡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不是因为热,而是因为精神的高度集中。

  将一首千古绝唱,以散文的形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美地重现,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对心神的消耗是巨大的。

  他的手腕甚至开始微微发酸,但笔下的气势却丝毫未减,反而愈发奔腾,如同即将入海的长江,积蓄了全部的力量,准备发出最后的咆哮。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最后一句,他没有直接引用,而是用一种更恳切,也更具普世情感的笔调收尾。

  “……行者啊,你可听见,那子规鸟在月夜下的悲鸣?它声声泣血,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愁苦。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从来不是夸张的修辞,而是无数旅人,用血与泪铸成的箴言。远方的锦官城固然繁花似锦,温柔富贵,但若要为此踏上这条埋骨之路,又是否值得?不如归去,不如早还家……”

  当最后一个“家”字落下,贺凡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

  那口气仿佛抽干了他全身的力气,他感到一阵短暂的眩晕,但随之而来的,是无与伦比的畅快淋漓。

  他做到了。

  他将这篇旷世奇文,带到了这个世界。

  “叮铃铃——”

  考试结束的铃声,在这一刻骤然响起。

  “全体起立,停止作答。”

  贺凡放下笔,轻轻揉了揉自己有些僵硬的手腕。

  他抬头,正好对上了不远处王老师投来的目光。

  那目光中,充满了震惊、疑惑,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贺凡微不可闻地笑了笑,坦然地将试卷整理好,放在桌角。

  王老师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自己狂跳的心,开始履行自己的职责,从第一排开始收卷。

  他的动作很稳,但当他走到贺凡面前,拿起那份作文纸时,手指还是忍不住微微颤抖了一下。

  那薄薄的一张纸,此刻在他手里,却仿佛有着千钧之重。

  他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深深地看了贺凡一眼,然后转身,将所有试卷收齐,封装。

  考生们如蒙大赦,纷纷涌出考场。

  ……

  而在另一边,考务办公室里。

  王老师作为本次考点的语文组负责人,正准备将封装好的试卷袋送往集中扫描点。

  一个同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老王,看你今天魂不守舍的,是不是发现什么好苗子了?”

  王老师没有回答,他脑子里全是那篇《天下蜀道》。

  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没忍住,低声说了一句:

  “我可能……看到了一篇,足以改变今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