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书柳生春下到指挥班当班长,我如愿以偿当上了连队文书。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五十三条中关于“军械员兼文书职责”中规定:(一)领发和登记全连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二)管理连队集中存放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三)检查了解全连武器装备的使用、保养和保管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四)及时送修损坏的军械和器材,按照规定回收、上交旧品(废品)和缴获的军械、物资。(五)填写和保管全连军人登记表、名册和规定的报表。按时准确统计、上报连队实力。(六)领发、登记和保管条令、条例、文件、教材和教具、文具。
在基层官兵眼里,文书是主要职责,只称文书,军械员才是兼任。
文书有文化文笔好,在连首长身边工作,经常接触上级首长,有很多改变命运机会。文书和通讯员、卫生员、给养员还有炊事班,由司务长统一领导。当文书虽然不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但是不用站岗、训练、施工,有充裕时间看书写作。班里的同志告诫我:当文书要以礼待人,定期出板报,多做细小工作,多到炊事班帮厨,处理好和班排之间的关系。转岛训练时,要塞区所有高炮部队集中在一座海岛上,布置好阵地上的大标语才能显示水平。对连首长要尊重,不断给茶杯添水。要给连长和指导员洗衣服、刷鞋、打洗脚水倒洗脚水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班排同志,不摆架子,以新兵姿态出现。
连队每星期检查班排卫生,文书检查手中武器是否生绣。用三七高炮弹壳做笔筒,是许多人的梦寐以求。实弹射击之后,文书必须妥善保管炮弹壳,不私藏不送礼,如数上缴。有的文书,因为私藏炮弹壳挨了处分,被处理复员。
我给自己定下标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麻烦,不怕事多。在安逸的条件下,要多想想硝烟弥漫、钻机隆隆的坑道作业;在舒适的床上,要多想想暴风雪中的山顶哨所……第二天,我和老文书完成交接。
在连部,通讯员和连长住一间宿舍,文书和指导员住一间宿舍。家属房和连队一墙之隔,连长和指导员轮流在连部值班,有情况通信员去家属房通知。
连部会议室,放置一个便携式文件柜,里面装着连队历年的总结材料、文具、高射炮、高射机枪教材、政治学习材料,全连干部、战士花名册等。一只绿箱子里,装着全连战士档案。干部档案,由守备区干部科统一保管。每个连队配发一台三用电唱机,一套《长征组歌》唱片。盐场大队也有相同的电唱机,是大队的喉舌。后面仓库里存放训练器材,锣鼓、二胡等乐器。
军人俱乐部,连勤人员仓库,都由文书负责。
最让我感到神秘和向往的,是营房后面的弹药库。每当我上、下岗,到炮阵地训练,看见文书悠闲地背着几支手枪从弹药库里出出进进,让我想起在二十五中学,看见管理图书的老师拿着一摞摞书从图书室里进进出出,羡慕死了。
连队弹药库坐落在营房后,像一座孤零零的小炮楼。后墙上端一扇小小的百叶窗,是唯一的通风口。别看一扇铁门如同铜墙铁壁,一把大锁形同虚设。办理交接时,老文书用钥匙打开门锁取下锁头,也把脱铆的门鼻拽了下来。
他把门鼻按回去,说:“我去年就向军械科打报告,一直没修理。开门时小心点,别让锁头砸了脚。海岛就这点好,弹药库四厰大开,没人敢进。”
弹药库里阴森森,浓烈的枪油味儿和霉味儿直冲鼻子。一樽枪柜里放着八具“四零火箭筒”。一排钉子上,挂着几支探家、转业、缺编干部的五四式手枪。
指导员的手枪刚刚交旧换新,一发子弹没打,烤蓝油光铮亮。
另一樽枪柜里,放着十几枝六三式自动步枪,是探家、外出、缺编士兵的手中武器。地中间弹药箱垛到棚顶,是几个基数的高射炮炮弹和高射机枪弹。连队“半训”,也按“全训”下发弹药。高射炮训练搞“枪代炮”“打枪管”,军械科下发“五六弹”,连队攒了十八箱。还有三箱手榴弹,都是连队的“私有财产”。自从我背着雷排长的手枪,站在高射机枪上照了一张相,再没动过手枪。
我经常做梦当文书,进到弹药库,把玩一支支五四式手枪。即使我提不了干,当文书玩够手枪,也没白当一回兵。从此后这些武器,真的由我保管?
老文书离开弹药库,我迫不及待地从指导员的枪套里取出手枪,在弹夹里压满子弹,拉开套筒将子弹上膛,从门缝里瞄准井台上的麻雀,再退出子弹。
我的心“砰砰”直跳,一次次按下击发锤,瞄准击发,怎么也玩不够。
心诚则灵,我以为,这都是我从小到大用木头刻枪的结果。
快开饭了,我将压满子弹的弹夹插进手枪,按下保险,偷偷别在腰里。腰别手枪,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天。晚上熄灯后,指导员回家属房。
当兵以来我从没进过连部,现在一个人住在连部里,神圣得睡不着觉。我把手枪放在枕头下。八年前那天晚上偷出《艳阳天》,我也放在枕头旁边。
第二天一早我去弹药库,按住门鼻打开锁头,取下铁栓。从门缝里,悄然无声掉下一张六十四开大小、花花绿绿的硬纸片。我拣起来一看,是一张台湾国民党的反动传单。我进到弹药库里认真检查,确认没有武器弹药丢失和损坏,传单和我腰里的手枪没有任何关联。我把手枪拿出来,取下弹夹卸下子弹,装进枪套放回枪柜。我锁好门拿了传单,立刻回连部,向连长和指导员报告。
连长和指导员当了十几年兵,敌特打信号弹是司空见惯。他们拣到装有反动宣传品的浮筒,被海浪冲上岸残缺不全的反动传单。敌特直接将反动传单塞进连队弹药库门缝里,他们从没经历过。指导员马上向营里报告敌情,营长命令连队立刻搜山。连队紧急集合,在弹药库周围、阵地、海边、坑道山进行搜索。
和每年重大节日和发生重大事件之后例行搜山一样,一无所获。搜山回来,指导员对连队进行敌情教育。海岛是对敌斗争前沿,我们绝不能见怪不怪,要时刻、百倍提高警惕。营长和教导员翻山越岭来到连队。守备区保卫科、军务科、宣传科、军械科、公社人武装部来人,到现场勘察了解情况,修好弹药库大门。我第一次站岗那个雷雨之夜,到阵地上找牛那个人,肯定和这张传单有关。
我国女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十四场比赛赢下其中十二场,以绝对优势进入半决赛,并以悬殊的比分击败了苏联名将蒂米特朗打入决赛,最终获得亚军。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扬眉剑出鞘》,深深地鼓舞着我。我将剪报贴在仓库墙上,作为激励自己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榜样。我也要具备“扬眉剑出鞘”的精神,做个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革命战士。
后勤营房科派家属来连队刷墙,中午在连队吃饭。一位大嫂带着儿子,让我想起了弟弟。我带他到炊事班吃饭,在菜盆里给他挑了一碗肉,大嫂很感动。
我在收拾仓库时,连长儿子小明去玩,看好一只“五一”式手枪旧套,我说你拿去玩吧。他把手枪套穿在裤腰带上,被爸爸看见,训斥他胸无大志,让他在烈日下站了一中午。连队有一整套乐器,尘封多年。我拿起一把二胡擦净灰尘,调好弦上足松香,拉了一曲《赛马》。沉寂的营区,萦绕着悠扬优美的琴声。
副指导员邢福根六八年入伍,打坑道得了严重的风湿病,整天愁眉苦脸。干部调整,守备区把他调到高三连。每当阴天下雨刮风,他腰和腿疼得坐立不安,吃什么药都不见效。小西山人说,“针灸拔火罐子,不好也去一半子”。
我每天晚上,用罐头瓶给他拔火罐、按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为自己针灸,扎不准身后穴位。我在家里给妈妈打针,现在又学会了针灸。
在海岛当文书,经常到守备区领弹药器材等,除了毛驴车再是步行,必须熟悉从连队到守备区的大路、小路和山路,还要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秘密小路。
苹果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我去守备区作训科领教材,想探出一条方便之路。我越过一道雨裂沟,走进三官庙大队果园里,被一道铁丝网拦住。我要么折回去,要么从铁丝网底下爬过去。我一弯腰,发现近在咫尺卧着一条大黄狗。我刚要溜走,大黄狗龇牙咧嘴,“呜”地一声扑上来。我慌不择路,一头撞上铁丝网又腾空弹回来。大黄狗以为我对它采取可怕行动,惨叫着往回跑,仿佛遭到痛打。它没逃出几步又“嗷”地一声,被栓在水泥桩上的铁链子拽回去,在地上打了个滚。我趁机钻出铁丝网,屁滚尿流地逃出苹果园。
我顺小路往前走,遇见两个黑大汉,一个身穿土布黑衣服一个身穿黑长袍,长棍上面挑着包袱,像极了《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的强人。他们走不通回来,操着山东口音问我:“同志,到小盐场往哪儿走?”
我为他们指点迷津:“绕过果园一直往前走。”
下午在连队,这伙江湖班子表演气功和杂技,其中有我遇见的两个大汉。他们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用饭堂里的桌椅板凳做道具,“吱吱嘎嘎”摇摇晃晃,在尖上表演命悬一线的惊险动作。一个男演员肚子上放了一把铡刀,另一个大汉用榔头猛砸,男演员安然无恙。大铡刀是我和卫生员去“北小圈”生产队借的。
通信员去营里参加司号员考核,没欣赏到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后悔莫及。第二天,我到处打电话询问,得知大师们正在吴家表演,让他赶快去看。
通信员跑到吴家,又说去了鸭子沟,跑到鸭子沟又说在柳条。他跑到柳条,杂技团已经表演结束,坐拖拉机去了“多落母”。他垂头丧气地回连队,翻过山梁时,发现塘洼小学操场上人山人海。他跑到唐洼小学,杂技表演刚结束。
三班战士胡楠探家超假,我拍了两次电报没回来。张贵才站岗睡觉,指导员带我查了几次岗,没抓到现行。最近一次朱大业带我查岗,张贵才露出马脚。他用手垫在耳朵上,手贴弹药室墙壁上。每当附近有人走动震动墙壁,他被惊醒赶紧出来,装做百倍警惕的样子。在军人大会上,两个人作了深刻检查。
五月初,《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我参加守备区政治部举办的理论学习班,回来后在连队进行宣讲。
为了更有说服力,守备区还进行了“雷锋事迹宣讲”活动,我是宣讲队的其中一员。我全程脱稿,把雷锋事迹讲得声情并茂,获得广泛好评。
全守备区都知道,高三连的文书口才好有水平,只是年龄太大。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上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塞区部队中也有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都要拿出来在实践中检验。战士每天花费半个小时整理内务,耽误训练、学习和休息,到底有没有必要?每个单兵负荷除了步枪和七十五发携行弹、四枚手榴弹还有背包、水壶和各种用品,还要在挎包里放进四本“战士出版社”出版的红皮《毛泽东选集》,到底有没有必要?
不久,上级试行新的内务标准,将被子单折后再两面对折,不要棱角,最快五秒钟之内完成。连队紧急集合,不再携带四卷本《毛泽东选集》。
乍开始,战士们感到很惶惑也很希奇。内务总也叠不好的战士,总算不挨批评了。没多久,部队出现不少问题。有的战士不系风纪扣,外出不扎腰带,摘下帽子揣进口袋,认为这也没有必要那也没有必要,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断发生。
以叠内务而闻名的“硬骨头式连队”守六连,两个战士私自回家。
上级命令,重新恢复内务整理标准,随身携带“毛选”四卷袖珍本。
毛主席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丢了什么也不能丢了毛泽东思想,否则部队没了灵魂。连美国人都承认,他们不怕“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而害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们解放军。真理就是在理,经得住实践检验。
副指导员邢福根读过不少书,有魄力敢承担责任,我俩有共同语言。去年八一汇演预选节目,他听过我的诗朗诵,也听过我宣讲的雷锋事迹。
他很为我惋惜,说:“按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当连长、指导员绰绰有余。”
我们俩是同龄人,我的生日比他大半年,他兵龄却比我大八年。他说:“你提干已没有任何希望,要面对现实。任何事情都有偶然性,你的年龄一天天增加,提干的偶然性一天天减少。你要做好本职工作,别把提干当成包袱。我负责连队宣传,是团支部书记,你是副书记,争取让你年底前入党。入党之后再复员,回去有个交代。”那当时,我担任连队的团支部副书记。
两支手枪枪膛生了老锈,擦拭多遍也除不掉锈斑。
副指导员说:“你拿到山沟里打几枪拉一拉。”我说:“用不用请示连长?”他说:“不用,我和你一块儿去。”我说:“我没有多余的手枪弹。”他说:“我这儿有一盒。”我俩带了两支手枪一盒子弹,到山上为枪管“拉锈”。
坑道山背后,一道雨裂沟直通大海,是一座天然巨型消音器,在下面打枪,山上听不见。我握着手枪,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我三岁时打过手枪,从小到大用木头刻枪,模拟射击二十多年,有一种熟能生巧的自信。我将子弹上膛,瞄准几十步开外一棵小松树,连连扣动扳机。我一口气打光弹夹内八发子弹,枪枪命中,弹孔集中在一个位置。我过去轻轻一碰,小松树拦腰折断。
副指导员也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第五十三条中关于“军械员兼文书职责”中规定:(一)领发和登记全连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二)管理连队集中存放的武器、弹药、器材和军械装具,严格执行安全规定。(三)检查了解全连武器装备的使用、保养和保管情况,并给予技术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四)及时送修损坏的军械和器材,按照规定回收、上交旧品(废品)和缴获的军械、物资。(五)填写和保管全连军人登记表、名册和规定的报表。按时准确统计、上报连队实力。(六)领发、登记和保管条令、条例、文件、教材和教具、文具。
在基层官兵眼里,文书是主要职责,只称文书,军械员才是兼任。
文书有文化文笔好,在连首长身边工作,经常接触上级首长,有很多改变命运机会。文书和通讯员、卫生员、给养员还有炊事班,由司务长统一领导。当文书虽然不是我命运的转折点,但是不用站岗、训练、施工,有充裕时间看书写作。班里的同志告诫我:当文书要以礼待人,定期出板报,多做细小工作,多到炊事班帮厨,处理好和班排之间的关系。转岛训练时,要塞区所有高炮部队集中在一座海岛上,布置好阵地上的大标语才能显示水平。对连首长要尊重,不断给茶杯添水。要给连长和指导员洗衣服、刷鞋、打洗脚水倒洗脚水等等。
除此之外,还要尊重班排同志,不摆架子,以新兵姿态出现。
连队每星期检查班排卫生,文书检查手中武器是否生绣。用三七高炮弹壳做笔筒,是许多人的梦寐以求。实弹射击之后,文书必须妥善保管炮弹壳,不私藏不送礼,如数上缴。有的文书,因为私藏炮弹壳挨了处分,被处理复员。
我给自己定下标准: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不怕麻烦,不怕事多。在安逸的条件下,要多想想硝烟弥漫、钻机隆隆的坑道作业;在舒适的床上,要多想想暴风雪中的山顶哨所……第二天,我和老文书完成交接。
在连部,通讯员和连长住一间宿舍,文书和指导员住一间宿舍。家属房和连队一墙之隔,连长和指导员轮流在连部值班,有情况通信员去家属房通知。
连部会议室,放置一个便携式文件柜,里面装着连队历年的总结材料、文具、高射炮、高射机枪教材、政治学习材料,全连干部、战士花名册等。一只绿箱子里,装着全连战士档案。干部档案,由守备区干部科统一保管。每个连队配发一台三用电唱机,一套《长征组歌》唱片。盐场大队也有相同的电唱机,是大队的喉舌。后面仓库里存放训练器材,锣鼓、二胡等乐器。
军人俱乐部,连勤人员仓库,都由文书负责。
最让我感到神秘和向往的,是营房后面的弹药库。每当我上、下岗,到炮阵地训练,看见文书悠闲地背着几支手枪从弹药库里出出进进,让我想起在二十五中学,看见管理图书的老师拿着一摞摞书从图书室里进进出出,羡慕死了。
连队弹药库坐落在营房后,像一座孤零零的小炮楼。后墙上端一扇小小的百叶窗,是唯一的通风口。别看一扇铁门如同铜墙铁壁,一把大锁形同虚设。办理交接时,老文书用钥匙打开门锁取下锁头,也把脱铆的门鼻拽了下来。
他把门鼻按回去,说:“我去年就向军械科打报告,一直没修理。开门时小心点,别让锁头砸了脚。海岛就这点好,弹药库四厰大开,没人敢进。”
弹药库里阴森森,浓烈的枪油味儿和霉味儿直冲鼻子。一樽枪柜里放着八具“四零火箭筒”。一排钉子上,挂着几支探家、转业、缺编干部的五四式手枪。
指导员的手枪刚刚交旧换新,一发子弹没打,烤蓝油光铮亮。
另一樽枪柜里,放着十几枝六三式自动步枪,是探家、外出、缺编士兵的手中武器。地中间弹药箱垛到棚顶,是几个基数的高射炮炮弹和高射机枪弹。连队“半训”,也按“全训”下发弹药。高射炮训练搞“枪代炮”“打枪管”,军械科下发“五六弹”,连队攒了十八箱。还有三箱手榴弹,都是连队的“私有财产”。自从我背着雷排长的手枪,站在高射机枪上照了一张相,再没动过手枪。
我经常做梦当文书,进到弹药库,把玩一支支五四式手枪。即使我提不了干,当文书玩够手枪,也没白当一回兵。从此后这些武器,真的由我保管?
老文书离开弹药库,我迫不及待地从指导员的枪套里取出手枪,在弹夹里压满子弹,拉开套筒将子弹上膛,从门缝里瞄准井台上的麻雀,再退出子弹。
我的心“砰砰”直跳,一次次按下击发锤,瞄准击发,怎么也玩不够。
心诚则灵,我以为,这都是我从小到大用木头刻枪的结果。
快开饭了,我将压满子弹的弹夹插进手枪,按下保险,偷偷别在腰里。腰别手枪,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一天。晚上熄灯后,指导员回家属房。
当兵以来我从没进过连部,现在一个人住在连部里,神圣得睡不着觉。我把手枪放在枕头下。八年前那天晚上偷出《艳阳天》,我也放在枕头旁边。
第二天一早我去弹药库,按住门鼻打开锁头,取下铁栓。从门缝里,悄然无声掉下一张六十四开大小、花花绿绿的硬纸片。我拣起来一看,是一张台湾国民党的反动传单。我进到弹药库里认真检查,确认没有武器弹药丢失和损坏,传单和我腰里的手枪没有任何关联。我把手枪拿出来,取下弹夹卸下子弹,装进枪套放回枪柜。我锁好门拿了传单,立刻回连部,向连长和指导员报告。
连长和指导员当了十几年兵,敌特打信号弹是司空见惯。他们拣到装有反动宣传品的浮筒,被海浪冲上岸残缺不全的反动传单。敌特直接将反动传单塞进连队弹药库门缝里,他们从没经历过。指导员马上向营里报告敌情,营长命令连队立刻搜山。连队紧急集合,在弹药库周围、阵地、海边、坑道山进行搜索。
和每年重大节日和发生重大事件之后例行搜山一样,一无所获。搜山回来,指导员对连队进行敌情教育。海岛是对敌斗争前沿,我们绝不能见怪不怪,要时刻、百倍提高警惕。营长和教导员翻山越岭来到连队。守备区保卫科、军务科、宣传科、军械科、公社人武装部来人,到现场勘察了解情况,修好弹药库大门。我第一次站岗那个雷雨之夜,到阵地上找牛那个人,肯定和这张传单有关。
我国女击剑运动员栾菊杰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十四场比赛赢下其中十二场,以绝对优势进入半决赛,并以悬殊的比分击败了苏联名将蒂米特朗打入决赛,最终获得亚军。人民日报发表的长篇通讯《扬眉剑出鞘》,深深地鼓舞着我。我将剪报贴在仓库墙上,作为激励自己不怕困难顽强奋斗的榜样。我也要具备“扬眉剑出鞘”的精神,做个全面发展出类拔萃的革命战士。
后勤营房科派家属来连队刷墙,中午在连队吃饭。一位大嫂带着儿子,让我想起了弟弟。我带他到炊事班吃饭,在菜盆里给他挑了一碗肉,大嫂很感动。
我在收拾仓库时,连长儿子小明去玩,看好一只“五一”式手枪旧套,我说你拿去玩吧。他把手枪套穿在裤腰带上,被爸爸看见,训斥他胸无大志,让他在烈日下站了一中午。连队有一整套乐器,尘封多年。我拿起一把二胡擦净灰尘,调好弦上足松香,拉了一曲《赛马》。沉寂的营区,萦绕着悠扬优美的琴声。
副指导员邢福根六八年入伍,打坑道得了严重的风湿病,整天愁眉苦脸。干部调整,守备区把他调到高三连。每当阴天下雨刮风,他腰和腿疼得坐立不安,吃什么药都不见效。小西山人说,“针灸拔火罐子,不好也去一半子”。
我每天晚上,用罐头瓶给他拔火罐、按摩,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为自己针灸,扎不准身后穴位。我在家里给妈妈打针,现在又学会了针灸。
在海岛当文书,经常到守备区领弹药器材等,除了毛驴车再是步行,必须熟悉从连队到守备区的大路、小路和山路,还要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秘密小路。
苹果成熟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果香。我去守备区作训科领教材,想探出一条方便之路。我越过一道雨裂沟,走进三官庙大队果园里,被一道铁丝网拦住。我要么折回去,要么从铁丝网底下爬过去。我一弯腰,发现近在咫尺卧着一条大黄狗。我刚要溜走,大黄狗龇牙咧嘴,“呜”地一声扑上来。我慌不择路,一头撞上铁丝网又腾空弹回来。大黄狗以为我对它采取可怕行动,惨叫着往回跑,仿佛遭到痛打。它没逃出几步又“嗷”地一声,被栓在水泥桩上的铁链子拽回去,在地上打了个滚。我趁机钻出铁丝网,屁滚尿流地逃出苹果园。
我顺小路往前走,遇见两个黑大汉,一个身穿土布黑衣服一个身穿黑长袍,长棍上面挑着包袱,像极了《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的强人。他们走不通回来,操着山东口音问我:“同志,到小盐场往哪儿走?”
我为他们指点迷津:“绕过果园一直往前走。”
下午在连队,这伙江湖班子表演气功和杂技,其中有我遇见的两个大汉。他们貌不出众语不惊人,用饭堂里的桌椅板凳做道具,“吱吱嘎嘎”摇摇晃晃,在尖上表演命悬一线的惊险动作。一个男演员肚子上放了一把铡刀,另一个大汉用榔头猛砸,男演员安然无恙。大铡刀是我和卫生员去“北小圈”生产队借的。
通信员去营里参加司号员考核,没欣赏到大师们的精彩表演,后悔莫及。第二天,我到处打电话询问,得知大师们正在吴家表演,让他赶快去看。
通信员跑到吴家,又说去了鸭子沟,跑到鸭子沟又说在柳条。他跑到柳条,杂技团已经表演结束,坐拖拉机去了“多落母”。他垂头丧气地回连队,翻过山梁时,发现塘洼小学操场上人山人海。他跑到唐洼小学,杂技表演刚结束。
三班战士胡楠探家超假,我拍了两次电报没回来。张贵才站岗睡觉,指导员带我查了几次岗,没抓到现行。最近一次朱大业带我查岗,张贵才露出马脚。他用手垫在耳朵上,手贴弹药室墙壁上。每当附近有人走动震动墙壁,他被惊醒赶紧出来,装做百倍警惕的样子。在军人大会上,两个人作了深刻检查。
五月初,《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我参加守备区政治部举办的理论学习班,回来后在连队进行宣讲。
为了更有说服力,守备区还进行了“雷锋事迹宣讲”活动,我是宣讲队的其中一员。我全程脱稿,把雷锋事迹讲得声情并茂,获得广泛好评。
全守备区都知道,高三连的文书口才好有水平,只是年龄太大。
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上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要塞区部队中也有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都要拿出来在实践中检验。战士每天花费半个小时整理内务,耽误训练、学习和休息,到底有没有必要?每个单兵负荷除了步枪和七十五发携行弹、四枚手榴弹还有背包、水壶和各种用品,还要在挎包里放进四本“战士出版社”出版的红皮《毛泽东选集》,到底有没有必要?
不久,上级试行新的内务标准,将被子单折后再两面对折,不要棱角,最快五秒钟之内完成。连队紧急集合,不再携带四卷本《毛泽东选集》。
乍开始,战士们感到很惶惑也很希奇。内务总也叠不好的战士,总算不挨批评了。没多久,部队出现不少问题。有的战士不系风纪扣,外出不扎腰带,摘下帽子揣进口袋,认为这也没有必要那也没有必要,违反纪律的现象不断发生。
以叠内务而闻名的“硬骨头式连队”守六连,两个战士私自回家。
上级命令,重新恢复内务整理标准,随身携带“毛选”四卷袖珍本。
毛主席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丢了什么也不能丢了毛泽东思想,否则部队没了灵魂。连美国人都承认,他们不怕“小米加步枪”的共产党军队,而害怕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们解放军。真理就是在理,经得住实践检验。
副指导员邢福根读过不少书,有魄力敢承担责任,我俩有共同语言。去年八一汇演预选节目,他听过我的诗朗诵,也听过我宣讲的雷锋事迹。
他很为我惋惜,说:“按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当连长、指导员绰绰有余。”
我们俩是同龄人,我的生日比他大半年,他兵龄却比我大八年。他说:“你提干已没有任何希望,要面对现实。任何事情都有偶然性,你的年龄一天天增加,提干的偶然性一天天减少。你要做好本职工作,别把提干当成包袱。我负责连队宣传,是团支部书记,你是副书记,争取让你年底前入党。入党之后再复员,回去有个交代。”那当时,我担任连队的团支部副书记。
两支手枪枪膛生了老锈,擦拭多遍也除不掉锈斑。
副指导员说:“你拿到山沟里打几枪拉一拉。”我说:“用不用请示连长?”他说:“不用,我和你一块儿去。”我说:“我没有多余的手枪弹。”他说:“我这儿有一盒。”我俩带了两支手枪一盒子弹,到山上为枪管“拉锈”。
坑道山背后,一道雨裂沟直通大海,是一座天然巨型消音器,在下面打枪,山上听不见。我握着手枪,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我三岁时打过手枪,从小到大用木头刻枪,模拟射击二十多年,有一种熟能生巧的自信。我将子弹上膛,瞄准几十步开外一棵小松树,连连扣动扳机。我一口气打光弹夹内八发子弹,枪枪命中,弹孔集中在一个位置。我过去轻轻一碰,小松树拦腰折断。
副指导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