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诶,你听没听说?城南那边新开了一家工坊,叫什么锦绣绮罗坊,正在招工呢!”
卖包子的小贩凑到隔壁卖炊饼的大爷跟前,搭话闲聊。
炊饼大爷点点头,手里的活儿没停,“咋没听说,这事不是早就在传吗?听说是钟老板和一个姑娘合伙开的。”
“哼,你说气人不,他们居然只招女工。”包子小贩撇着嘴,满脸不忿,“你说那些女子能顶什么用?我看呐,这工坊迟早得黄。”
“啧,我看你是眼红工钱高,你弟弟没进去吧?”炊饼大爷斜了对方一眼,语气带着不屑。
包子小贩的弟弟没捞着名额,自己闺女可是顺利进去了,工坊那里边承诺的工钱可不老少。
当然这话他可不会和对方说,免得他更不痛快。
他现在就希望工坊顺顺利利的,家里还有个儿子要娶媳妇,到时候彩礼、酒席算下来,怕是给姑娘置办不起像样的嫁妆。
如今闺女能自己挣钱傍身,他们老两口也不指望她补贴家用,正好她自己攒着当嫁妆,多体面。
那包子小贩被戳中了心思,当即就涨红了脸,争辩道:“怎么可能,我是实话实说,你就看着吧,全是女人能有什么出息,指不定……”
“哎呀,行了行了,有客人来了。”眼见着有人朝他们的摊子走来,炊饼大爷连忙打断他的话,他满口胡咧咧,别再扫了客人的兴。
而被人议论着的锦绣绮罗坊里,前院工房的木格窗全部敞开着,铺满白布的长桌上,二十多个年轻姑娘正分坐两侧,手里捏着银针,指尖飞快地穿梭着。
经验老道的绣娘在一旁指点,有的在隔壁房间描摹花样子,个个分工明确。
珠珠儿趁着管事不在的间隙,四处打量了一番周围人的绣品,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的手艺已经和她们大差不差了。
她原本只在崂山上一只小蜘蛛,自打能够化形后,便彻底松懈了下来,每日只想躺在蛛网上等着蚊虫自投罗网。
哪知被水三娘看见,当场就把她从蛛网上薅下来,笑着问她想不想到城里玩儿?整日待在崂山上多无趣。
珠珠儿细细想来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
听说水三娘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她也想去瞧瞧,只是她从前胆子小,从来不敢下山。
于是,就这样她被带到了山下,进了慈孤院。
妙书见她生得讨喜,大眼睛圆溜溜的,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便拉着她教她怎么照顾孩童。
可珠珠儿没觉得这事儿有趣,她觉得自己被骗了,更不懂妙书为何天天乐在其中。
虽然那些孩子她并不讨厌,但她不喜欢那么多孩子围着她的感觉。她只觉得他们吵闹。
妙书轻易就察觉了她的小情绪,问她本体是蜘蛛,会不会绣花?
她迟疑地点点头,织蛛网应该也算绣花吧。
就这么着,她又来到了工坊。
一拿起银针,她才发现,这绣花还真挺有趣的,比照看小孩子有趣一万倍。
唯一不好的就是妙书说她喜欢慈孤院,不和她一起。
管事了解到她从前没有绣过东西,当即赞她简直是天才,说她天生就是吃这一碗饭的,还说她日后定能成为绣界大家。
珠珠儿摸不着头脑,不明管事为何这般激动,但不妨碍她得意。
管事见猎心喜,想将她收做徒弟,她想说自己年纪可比管事大多了。
可在看到管事手里那仿佛快要活过来的牡丹花,她便把话咽了下去,乖乖应下了。
工坊里的姑娘们都挺羡慕她的,尤其是座位离她不远的春桃。
春桃当初得知自己能进了工坊后,都激动哭了出来。她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还傻傻地凑上去问。
春桃倒是没有生气,只红着眼眶给她解释。
说她从前总给全家人缝补旧衣,千方百计地省下来点布条子自己都不能留下。
但是她弟弟年年有新衣服穿,而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新衣。
她知道家里穷,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隔壁家的大丫连饭都吃不饱,她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当知道自己能够来工坊做工、有工钱拿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想哭。
她说她是高兴的,她希望工坊能长长久久地开下去,以后隔壁的大丫也能来这里上工,就不用饿肚子了。
珠珠儿听得似懂非懂,不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家里的孩子,春桃却和她弟弟过得不一样。
她晃了晃脑袋,看着春桃专注地模样,暗叹做人还真是复杂。
珠珠儿想了想,她已经攒下了好几条用不到的布条子了,等再攒多一点,就将它们全部送给春桃,这样她就不用羡慕她弟弟啦。
她一边琢磨着,手里的针线也没停,嘴里还发出细碎的笑声。
春桃听见这动静,抬头看了她一眼,打心眼里佩服她:果然不愧是管事认证过的天才,绣活这么累,她居然还能绣得笑出声来。
春桃抿抿唇,暗自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加把劲才行,不然岂不是天赋没有珠珠儿高就算了,还没有人家的勤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工坊的另一座院落里,水三娘正和钟素秋相对而坐,桌上摊着几张写满字迹的纸,两人商议着打通商路的事。
这事对于钟素秋来说却也不难,话里话外已经有了眉目。
虽说钟云山不是什么好人,但从前他一心幻想着做国师,在朝廷里也是有些旧识的。
如果当初钟云山死后,她没能立起来,那些大人物也不会多看她一眼。
但她继承了家业,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那些从前她爹的旧识也不介意顺手照看她一把,毕竟她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这才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见她信心满满,水三娘也不操心这个了。
倒是钟素秋对于水三娘这么快就将工坊建了起来很是佩服,“你在哪里找的人,干活如此利落。”
“都是我以前老家的人,也是看着摊子越铺越大,才想着找他们来帮忙。”水三娘说得信誓旦旦,连表情都没有变一下。
见钟素秋还想再问,她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对了,技艺出众的绣娘可遇不可求,现在工坊里的绣娘还勉强够用,但还得再多找些才行。”
一提到工坊的事,钟素秋立刻认真了起来,“我家铺子里有几个绣娘的徒弟快要出师了,要是人手紧可以让她们先顶上,绣娘慢慢寻摸吧。”
“嗯,你家铺子里的绣娘的弟子,技艺定然不差,那就先这么定了。”
钟家的成衣铺,一向财大气粗,能在那做事的绣娘,手艺就算不是顶尖的水平,那定然也是不差的。
卖包子的小贩凑到隔壁卖炊饼的大爷跟前,搭话闲聊。
炊饼大爷点点头,手里的活儿没停,“咋没听说,这事不是早就在传吗?听说是钟老板和一个姑娘合伙开的。”
“哼,你说气人不,他们居然只招女工。”包子小贩撇着嘴,满脸不忿,“你说那些女子能顶什么用?我看呐,这工坊迟早得黄。”
“啧,我看你是眼红工钱高,你弟弟没进去吧?”炊饼大爷斜了对方一眼,语气带着不屑。
包子小贩的弟弟没捞着名额,自己闺女可是顺利进去了,工坊那里边承诺的工钱可不老少。
当然这话他可不会和对方说,免得他更不痛快。
他现在就希望工坊顺顺利利的,家里还有个儿子要娶媳妇,到时候彩礼、酒席算下来,怕是给姑娘置办不起像样的嫁妆。
如今闺女能自己挣钱傍身,他们老两口也不指望她补贴家用,正好她自己攒着当嫁妆,多体面。
那包子小贩被戳中了心思,当即就涨红了脸,争辩道:“怎么可能,我是实话实说,你就看着吧,全是女人能有什么出息,指不定……”
“哎呀,行了行了,有客人来了。”眼见着有人朝他们的摊子走来,炊饼大爷连忙打断他的话,他满口胡咧咧,别再扫了客人的兴。
而被人议论着的锦绣绮罗坊里,前院工房的木格窗全部敞开着,铺满白布的长桌上,二十多个年轻姑娘正分坐两侧,手里捏着银针,指尖飞快地穿梭着。
经验老道的绣娘在一旁指点,有的在隔壁房间描摹花样子,个个分工明确。
珠珠儿趁着管事不在的间隙,四处打量了一番周围人的绣品,心中暗自得意,自己的手艺已经和她们大差不差了。
她原本只在崂山上一只小蜘蛛,自打能够化形后,便彻底松懈了下来,每日只想躺在蛛网上等着蚊虫自投罗网。
哪知被水三娘看见,当场就把她从蛛网上薅下来,笑着问她想不想到城里玩儿?整日待在崂山上多无趣。
珠珠儿细细想来觉得她说的话很有道理。
听说水三娘在城里混得风生水起,她也想去瞧瞧,只是她从前胆子小,从来不敢下山。
于是,就这样她被带到了山下,进了慈孤院。
妙书见她生得讨喜,大眼睛圆溜溜的,脸上还带着婴儿肥,便拉着她教她怎么照顾孩童。
可珠珠儿没觉得这事儿有趣,她觉得自己被骗了,更不懂妙书为何天天乐在其中。
虽然那些孩子她并不讨厌,但她不喜欢那么多孩子围着她的感觉。她只觉得他们吵闹。
妙书轻易就察觉了她的小情绪,问她本体是蜘蛛,会不会绣花?
她迟疑地点点头,织蛛网应该也算绣花吧。
就这么着,她又来到了工坊。
一拿起银针,她才发现,这绣花还真挺有趣的,比照看小孩子有趣一万倍。
唯一不好的就是妙书说她喜欢慈孤院,不和她一起。
管事了解到她从前没有绣过东西,当即赞她简直是天才,说她天生就是吃这一碗饭的,还说她日后定能成为绣界大家。
珠珠儿摸不着头脑,不明管事为何这般激动,但不妨碍她得意。
管事见猎心喜,想将她收做徒弟,她想说自己年纪可比管事大多了。
可在看到管事手里那仿佛快要活过来的牡丹花,她便把话咽了下去,乖乖应下了。
工坊里的姑娘们都挺羡慕她的,尤其是座位离她不远的春桃。
春桃当初得知自己能进了工坊后,都激动哭了出来。她实在不明白这有什么好哭的,还傻傻地凑上去问。
春桃倒是没有生气,只红着眼眶给她解释。
说她从前总给全家人缝补旧衣,千方百计地省下来点布条子自己都不能留下。
但是她弟弟年年有新衣服穿,而她从小到大就没见过新衣。
她知道家里穷,能吃饱饭就很不错了,隔壁家的大丫连饭都吃不饱,她没什么好抱怨的。
可当知道自己能够来工坊做工、有工钱拿的时候,她还是忍不住想哭。
她说她是高兴的,她希望工坊能长长久久地开下去,以后隔壁的大丫也能来这里上工,就不用饿肚子了。
珠珠儿听得似懂非懂,不明白为什么同样都是家里的孩子,春桃却和她弟弟过得不一样。
她晃了晃脑袋,看着春桃专注地模样,暗叹做人还真是复杂。
珠珠儿想了想,她已经攒下了好几条用不到的布条子了,等再攒多一点,就将它们全部送给春桃,这样她就不用羡慕她弟弟啦。
她一边琢磨着,手里的针线也没停,嘴里还发出细碎的笑声。
春桃听见这动静,抬头看了她一眼,打心眼里佩服她:果然不愧是管事认证过的天才,绣活这么累,她居然还能绣得笑出声来。
春桃抿抿唇,暗自下了决心,自己也要加把劲才行,不然岂不是天赋没有珠珠儿高就算了,还没有人家的勤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在工坊的另一座院落里,水三娘正和钟素秋相对而坐,桌上摊着几张写满字迹的纸,两人商议着打通商路的事。
这事对于钟素秋来说却也不难,话里话外已经有了眉目。
虽说钟云山不是什么好人,但从前他一心幻想着做国师,在朝廷里也是有些旧识的。
如果当初钟云山死后,她没能立起来,那些大人物也不会多看她一眼。
但她继承了家业,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那些从前她爹的旧识也不介意顺手照看她一把,毕竟她也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这才是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见她信心满满,水三娘也不操心这个了。
倒是钟素秋对于水三娘这么快就将工坊建了起来很是佩服,“你在哪里找的人,干活如此利落。”
“都是我以前老家的人,也是看着摊子越铺越大,才想着找他们来帮忙。”水三娘说得信誓旦旦,连表情都没有变一下。
见钟素秋还想再问,她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对了,技艺出众的绣娘可遇不可求,现在工坊里的绣娘还勉强够用,但还得再多找些才行。”
一提到工坊的事,钟素秋立刻认真了起来,“我家铺子里有几个绣娘的徒弟快要出师了,要是人手紧可以让她们先顶上,绣娘慢慢寻摸吧。”
“嗯,你家铺子里的绣娘的弟子,技艺定然不差,那就先这么定了。”
钟家的成衣铺,一向财大气粗,能在那做事的绣娘,手艺就算不是顶尖的水平,那定然也是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