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人说高二(三)的王梨花和高三(二)的向河渠处在热恋中,恐怕除了与王梨花同班的徐晓云,没人能相信;说王梨花爱上向河渠竟起因于一首诗,就更没人相信了,然而这却是事实。
风雷中学是临江县的一所完中,高中一个年级三个班,初中四个班,仅学生就有千余人,只要不是一个年级又不是乡邻,同学之间基本上不认识,即便是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一般说来也不怎么交往,更不用说是不同年级的了,王梨花家住学校东面三十多里的王庄,向河渠却住在二十多里南面的长江边,非亲非故;向河渠身高一米六,还有点残疾,王梨花却是该班的班花,向河渠就是想找人谈恋爱也找不到象王梨花这样的美人,更何况他还自惭形秽,从没想过谈恋爱呢,要不是王梨花主动进攻他,做梦也谈不起来。
王梨花认识向河渠首先来自于一首诗,是向河渠发表在学校墙报上的,诗云:
听说果园胜花园,呼朋唤友果园游。
两行青松迎门立,万竿翠竹环园搂。
片片芭蕉清凉觉,串串葡萄馋虫诱。
柿子呈青呈黄红,梨儿有生也有熟。
白果累累枝头挂,西瓜个个随地卧。
穿红着绿果园女,昂首漫步果园鹅。
色彩斑斓果园花,芳香扑鼻果园酒。
果园肥猪福气大,坏桃烂梨一网兜。
果园游,游遍果园兴犹稠。
恨无长竿撑太阳,可在果园长逗留。
其实这不是一首好诗,说它不好,首先诗是讲究平仄的,诱卧酒仄声,熟鹅兜平声,不符合诗的格律,一首诗里有一句也就罢了,可这里却有三句不合律;还有诗须押韵,这首诗多数押的是OU,鹅是E韵,卧是O韵,好在何处?况且再从内容来说,它太直太实,不能引起读者联翩的浮想,没有多少诗味。王梨花却把它从墙报上抄下来,记在了胸间.
向河渠的家是个古派人家。父亲向泽周尽管是个医生,在新四军一个独立营当过医官,走南闯北经得多见得广,态度也算随和,但治家还恪遵祖训,什么《朱子治家格言》、《名贤集》,什么〈弟子规〉、〈礼记〉自己固然滚瓜烂熟,还让子女们背诵;向河渠的妈妈书香人家出身,〈女儿经〉〈千字文〉之类的是启蒙时的读物,在这样的父母熏陶下,向河渠堪称是孔夫子的忠实信徒,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要不是遇上王梨花,恐怕将恪守一辈子。几个月的相处,正如他在〈习作录〉里所写的:
任人笑我,千年信念付东流。规矩冲即破,戒律置脑后。
三生河畔友,一见如旧。数月时光,魂儿谁勾走?
是冤家,将授受不亲一笔勾。
当然起初还没有意识到爱王梨花,只是觉得这姑娘正直、能干、聪明、手巧、有才华,是所认识女生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同时感到她有主见,不象许多女同学除了会唱会跳会发出刺耳的笑声,或者一点儿事不到就叽叽喳喳地互相指责、背后议论,而规规矩矩说理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渐渐地有个什么看法
风雷中学是临江县的一所完中,高中一个年级三个班,初中四个班,仅学生就有千余人,只要不是一个年级又不是乡邻,同学之间基本上不认识,即便是同年级不同班的学生,一般说来也不怎么交往,更不用说是不同年级的了,王梨花家住学校东面三十多里的王庄,向河渠却住在二十多里南面的长江边,非亲非故;向河渠身高一米六,还有点残疾,王梨花却是该班的班花,向河渠就是想找人谈恋爱也找不到象王梨花这样的美人,更何况他还自惭形秽,从没想过谈恋爱呢,要不是王梨花主动进攻他,做梦也谈不起来。
王梨花认识向河渠首先来自于一首诗,是向河渠发表在学校墙报上的,诗云:
听说果园胜花园,呼朋唤友果园游。
两行青松迎门立,万竿翠竹环园搂。
片片芭蕉清凉觉,串串葡萄馋虫诱。
柿子呈青呈黄红,梨儿有生也有熟。
白果累累枝头挂,西瓜个个随地卧。
穿红着绿果园女,昂首漫步果园鹅。
色彩斑斓果园花,芳香扑鼻果园酒。
果园肥猪福气大,坏桃烂梨一网兜。
果园游,游遍果园兴犹稠。
恨无长竿撑太阳,可在果园长逗留。
其实这不是一首好诗,说它不好,首先诗是讲究平仄的,诱卧酒仄声,熟鹅兜平声,不符合诗的格律,一首诗里有一句也就罢了,可这里却有三句不合律;还有诗须押韵,这首诗多数押的是OU,鹅是E韵,卧是O韵,好在何处?况且再从内容来说,它太直太实,不能引起读者联翩的浮想,没有多少诗味。王梨花却把它从墙报上抄下来,记在了胸间.
向河渠的家是个古派人家。父亲向泽周尽管是个医生,在新四军一个独立营当过医官,走南闯北经得多见得广,态度也算随和,但治家还恪遵祖训,什么《朱子治家格言》、《名贤集》,什么〈弟子规〉、〈礼记〉自己固然滚瓜烂熟,还让子女们背诵;向河渠的妈妈书香人家出身,〈女儿经〉〈千字文〉之类的是启蒙时的读物,在这样的父母熏陶下,向河渠堪称是孔夫子的忠实信徒,男女授受不亲的信条要不是遇上王梨花,恐怕将恪守一辈子。几个月的相处,正如他在〈习作录〉里所写的:
任人笑我,千年信念付东流。规矩冲即破,戒律置脑后。
三生河畔友,一见如旧。数月时光,魂儿谁勾走?
是冤家,将授受不亲一笔勾。
当然起初还没有意识到爱王梨花,只是觉得这姑娘正直、能干、聪明、手巧、有才华,是所认识女生中最为出色的一个,同时感到她有主见,不象许多女同学除了会唱会跳会发出刺耳的笑声,或者一点儿事不到就叽叽喳喳地互相指责、背后议论,而规规矩矩说理时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渐渐地有个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