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旁观者指迷茅草屋 患难侣偕赴琴瑟路-《成败人生路》

  正月初一应由向河渠值班,于是除夕吃过年夜饭,独自一人来到厂内。到厂时炊事员周国祥、电工裴友忠,还有沿江车间的室内操作工冯爱华已在看电视了。见向河渠进来,小冯告诉他一个惊人的消息,说是今年的皇历印错了,月小印成了月大,今天本应是正月初一,这一来今天既是除夕又是初一,还又立春,真成了千载难逢的日子了。这还是头一回听说,不过他的好奇心不大,没有追根究底,只是陪大家看了一会儿《家乡红叶》,就回宿舍去了。

  说历书竟会印错也是奇事,这可是科研的成果,怎么会搞错呢?不因不由地又想起白天工办统计员小石私下里告诉他的隐隐约约的消息,说是厂里有人在头头们面前说他的不是,叫他小心点儿,别遭人暗算。向河渠想不出自己犯了什么错误值得有人到领导面前去告状,想不出就不想,他拿起笔在《习作录》里写道:

  历书印错谁见过?阴差阳错错错错。除夕、打春、年初一,三节并到一天过。

  爆竹连天迎是送?酒菜满桌庆是贺?阴云暂扫露笑脸,残雪且到阴处躲。

  凡人谁能无过错,何必怕人背后说。扭响收音机听听,“我们的事业比蜜甜。”

  打开电视看一出,《家乡红叶》红似火。只要努力去耕耘,管他闲话多不多。

  接着他拿起桌上的《诗词格律》一书翻了起来。这本书是余松高刚寄来的。翻了一会儿,他又拿起笔写道:《醉花阴》——接松高寄来《诗词格律》一书,即兴命笔

  《诗律》宝书今寄到,见书心欢笑。盲人骑瞎马,摸索多时,盼有人指道。

  翻遍书店似难找,心愿今朝了。捧书细思量,朋友情谊,且待从容报。

  写后他想这李清照的《醉花阴》第二句明明是上三下二,括弧里却是(上二下三或上一下四),到底李清照的合不合格律?作为第一次接触格律的人来说,他弄不清楚,想了一会儿,自己对自己说:“尽量依葫芦画瓢吧,又不想当诗词作家,只不过有感而发罢了。重在感触,能依格律则依,能依多少依多少,不必刻意去追求。元稹在诗中不是说过‘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真。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吗?‘直道当时语’用我所处时代、环境、场合的口头语说出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情、景、事,兼顾格律的要求,不也就可以了吗?”为了尽量依格律写诗填词,从这天晚上起,他开始了对这本书的学习。

  新年一过,生产经营自然又恢复到常态,从向河渠的日记中看去,好象也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告诉大家的事情来写的,诗词嘛,词没有,诗到有几首,二月二十日偕蒋、向去蠡湖四首,写的是:

  携朋访友车马甸,西子车马在何处?蒙蒙细雨衣衫湿,避雨可容暂留步?

  西子泛舟东去齐,弃下车马谁驾驭?春风拂煦笑不答,铁马披月回南去。

  车马甸里无车马,蠡湖碧波今桑麻。社会风云变更快,睹物伤情暗嗟呀。

  至于——

  四、铁马东来恰逢春,犹忆去岁柳条赠。三生河畔旧时友,正月十六可看灯?

  则好像是去王庄兑现去冬的“期再会,到明春”的承诺而在路上的吟诵,因为注有“2·20于去王庄路上,时下午3点前后”嘛,当然也不排除大家齐行,他并没去见梨花。到二月二十八日的两首,一是

  风萧萧兮雨绵绵,铁马欲驰难向前。雨汗挥去又复来,泥丸剔开犹相缠。

  西子昔日弃车马,蠡湖今已成桑田。借问当年风可顺,泛湖画舫靠哪边?

  写的是去蠡湖路上的情景,二是

  曾许晨去晚归来,烟雨连绵拨不开。左思右想妄兴叹,前庭后院空徘徊。

  为防凤莲倚门盼,电请传讯梳妆台:明日抡帚扫太空,万里不许有阴霾。

  写的却是来到蠡湖却当天回不了家时的心境。

  天老爷还算借势,第二天果然天晴,向河渠吃过饭就踏上了归程。这一天阮、蒋二人都不回家,向河渠对他们说“你们在厂,我就回家啦。”自两年前到厂不久就与二人约定,凡他们不在厂,他就留厂值班,他们在厂,如无要事,他就回家,已成习惯。不过虽然已成习惯,礼不可缺,临行前总是要跟他们讲一下的,决不无声无息地走开。

  蒋国钧手捧保温的茶杯开玩笑地说:“秀才,怎么老是要回家呀,就这么离不开夫人?”向河渠边带门边笑着说:“我也感到奇怪呀,蒋厂长怎么老是不回家呀,难道常常走小路?”

  阮志清也不常回家,向河渠可不敢跟他开这类玩笑。因为没发现老蒋有什么情人,说说没事,阮志清的情人不止一个,当面和尚说“秃”可不会让人心情舒服。蒋国钧笑着说:“倒是想走小路,就是不知哪儿有,能给介绍一条吗?”

  “一天到晚地嚼蛆,耽误人家赶路。”蒋国钧身后传来娇叱声,他连忙闪开,原来是蒋夫人端着垃圾簸箕出来了。“天下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只要你去走,常常走,自然就有了路,还用我来介绍?嫂夫人,你说对不对?”向河渠边往楼梯口走,边继续说笑着。“早点滚吧,别让凤莲来火叫你跪踏板。”蒋夫人笑着也往楼梯口走来。

  这位蒋夫人姓仇叫仇国兰,不是个省油的灯,骂起人来不带标点符号,如瀑布从上而下,让你除了躲,没法招架。跟蒋国钧倒是伉俪情深,自向河渠到厂后发现差三隔五常见她来,来后则打扫卫生、洗刷整理,将蒋国钧那个居室收拾得全厂整洁第一。生化厂招工她到厂工作后,则以厂为家,变成隔三差五回家一趟了,因为家里还有一位婆母和三个孩子。蒋国钧不走小路,恐怕也与仇国兰常在身边有关。

  走小路是要有条件的:有没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