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是掩盖不了的,生化厂的等外品已达134公斤在上海未结帐的消息终究还是被工业公司知道了。
向河渠没有告状,是经济危机暴露出来的。该厂虽然连年赢利,但由于处在不断壮大发展中:从无到有的生化厂,由几间借住的平房到拥有沿江第一楼的几十间厂房、平房,有了锅炉、反应釜、实验室;有了自来水;员工由原来的二十几人,不足一个排,到现在的,假如将凡领工资都算的话,已超千人;如果不是向河渠霸住不肯的话,连小轿车都有了。生化厂象个暴发户,几年间快速发了。这从无到有,不,不对,是从亏损资不抵债到成为临江明珠,不是用笔可以画出来的,用嘴可以吹出来的,得用钱去支撑。虽然说连年盈利,可架不住快速发展和大手笔花钱啊。
当年塑料厂的一批瓶盖需请建筑站用车顺带捎往湖北襄樊时,请有关人员吃顿饭,其中炒鸡蛋还加了点面粉充数,如今请客能花上百元、几百元也不皱眉头;这大至楼房小到收尿用的盆桶都是用钱买的。所以别看面子上好看,报表上好看,帐上的余款却是不多的,要不然何至于借建筑站区区五千元启动资金至今还没还呢?
说起来也与余品高的心计有关呢。他要让生化厂相关人员和公司、乡领导知道,要不是因为有个向河渠,生化厂能不能办起来还不知道呢,因而一直没让他还。谁知七九年初借出的五千元最后打了水漂,也没能保住向河渠的平安。五千元,发向河渠十年的工资还用不到五千呢,我的天!当然这是后话,到时再说。
生化厂自建厂起就没想借贷款,其实就是想也借不到。盈利后还清了原塑料厂的欠款,还清了借农机站的钱,慢慢地帐上有了钱,尽管不多,但是有,几百元、几千元不等,一直都有。可是从八三年下半年起开始贷款了,而且越贷越多,虽从报表上看是盈利的,但库存产品量太大,引起信用社的怀疑,在两次向厂方建议尽快销售产品无效后,告诉了公司,并刹止了贷款,要求先还再贷。
公司派主办会计傅会计来调查,才知道库存产品无库存,产品质量严重不符合要求,竟有134公斤列为等外品,放在上海生化厂,想等形势变好后再通融以成本价结帐。因为这些产品一旦按等外价结帐,去年和今年的报表盈利就都是虚假的,帐面将出现不小的赤字。向河渠虽然明知实际有亏损,但没结帐,从帐理上讲,就说不上作假,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
公司作出的措施是派公司副经理姚进德挂帅指导,帮助生化厂冲破困境。姚进德就是那位前进村的原支部书记。清资理财运动被查出贪污款高达四千多元,谁知没有被依法制裁,也没有受党纪处分,只被免去支书职务,调到公司任副经理。冯士元闻讯后曾在向河渠面前大骂了一通,说共产党腐败了,只要会拍马,哪怕什么都不懂,也有官做,而且是在这儿做官犯了罪,调一个地方照样做官,真他娘的腐败透顶了。向河渠说:“不要一竿子打落一船人,你也是共产党,你腐败了吗?”
现在姚进德进驻生化厂,向河渠隐隐觉得对他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参加过整他的工作队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队员,但小结、书面汇报、总结都是他写的,姚进德不会对他有好感的,必须注意保护好自己。
说到保护自己,自阮志清上次想将他调到砖瓦厂去当辅助会计事件发生后,就开始了保护自己的行动:生产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他无须到第一线去,推测也推测得出来,他知道即使想采取措施也不行,阮志清已不需要他了,不会听他的。调整一线人事摆布、停掉《生化战报》就是明显的例证。他只得退。
于是他心甘情愿去工作队,只做会计工作,不过问行政上一切事情。他在诗中说“辞盔别甲柳条攀,惊闻战鼓心思还。遥忆煮豆燃豆箕,惘然步向五台山”(和钱老),“多难兴才才难兴,翼伏足局怎能伸。东家不喜锥脱颖,有志难展内心疼。”
生化厂面临着巨大困境,他的心情是那样的矛盾,正如他在写给钱老的《蝶恋花》词中所说的“燕舞莺歌山远近,细柳轻摇、拂却无穷恨。醉揽春风藏里襟,笑离戎马丛林遁。 扑面浪花犹未醒,船漏桅斜、不忍还闲盹。堵漏防倾宜力尽,甘苦荣辱无暇问。”为能堵漏防倾,他主动与阮志清交谈,盼望能释疑同心。听阮志清的表态,好象从没怀疑过向河渠有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想起他暗中的行动,又犹犹豫豫,就象他在《蝶恋花》中说的“夜色茫茫风拂煦,帷幕吹开、多少掏心底。隔膜似将徐卷去,不知是否含醉意。 重到沙场心有悸,壮志豪情、毕竟能存几?头挂东门伍子胥,范蠡画舫山水里。”
也难怪,为生化厂的创建、开拓和巩固、发展,他花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哇。对生癌症的老爸他少尽了孝道,对两个孩子,他顾不上教育,一心扑在企业上,可结果呢?从没听到阮志清在大会、小会上说过一句果子话,却鼓捣着要将他逐出去。他成了阮志清的眼中钉,要不是秦经理在关照着,他早就滚蛋了,是够惹人伤心的。可是现在自己全力参与打造的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中了,又该怎么办呢?
姚进德以公司副经理的身份在厂长室召开有阮、曹、向和小阮、何等参加的会议,商讨应变措施。曹厂长是说不出个子午卯酉的,要向河渠说。向河渠说他长时间来没在一线跑,又从没与上海人员有过接触,对情况只隐约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说不出看法,还是请阮支书说说。阮志清迫于无奈,只好大概介绍了厂内情况。
阮志清说人事上的变动,是因为在江南新建了车间,须局部与全面相兼顾而临时决定的;说因为向会计在工作队,除结帐外平时差不多不回厂,所以没来得及商量。说有些骨干离厂他也弄不清原因。说等外品的出现,各厂都有,江都也有五六十公斤,不总是生产管理原因,上海厂方也在搞鬼。他与认识的几家厂作了联系,想商量共同应变方案。没结帐为等共同方案商讨后看情况再作决定。说管理方面也确实有漏洞,主要体现在各车间只顾产量不顾质量。说今后的措施一方面联合全行业抗争上海方的不光彩的做法,一方面加强管理。最后他很难得地说:“没能多与你沟通、商讨,对不起。”
向河渠笑笑说:“没关系,听了你的介绍,赞同你的打算,说点儿想法供你参考。”他说:“记得七八年我刚调到塑料厂时曾对你说过要齐心协力堵漏防倾的,今天又到了困难时候了,我盼望能同心协力,即使不能同心,也要协力共渡难关。”阮志清从党委内部得知向河渠已知道他的那次未遂事变了,只好佯装不知,听向河渠往下说。他知道这个书呆子是不可能眼看厂倒而无动于衷的。
向河渠说:“依据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的消息判断,上海厂的激素出口大概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激素的收购量将会大幅度下降,质量检测的内定标准可能会暗中提高,到那时管理上路子的单位能盈利的空间不会很大,管理松弛的单位将无利可图,亏损单位将大批出现。前些时曾托我表妹了解南京生化的激素需求,这次我大表姐去世,她来奔丧,告诉我,南京早就放弃了激素项目的开发,所以你们那个行业上的联合行动可能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难道真要走下坡路了,难怪钱工这次”阮志清自言自语地说。向河渠问:“钱工说什么了?”阮志清回过神来,说:“不,没说什么。这次我请他吃饭,他女儿说到崇明去了,可我明明看见他回家的嘛,这样说来还真有点麻烦呢。”
姚进德问:“向会计认为生化厂该当怎样应付?”向河渠说:“我提议,首先排查各车间生产状况,凡质量差的单位,撤!”阮志清说:“不行,不是说你的主意不行,是说不知道哪个车间质量差,肉眼看不出啊。”
向河渠说:“这好办,两个办法,一是分车间送货,或者买通钱工女儿,将车间产品私检;二是突击检查各车间收尿情况,重点查超月份的、尿液变质的。”阮志清问:“你打算撤多少?”“看整改后的效果而定,依现在的质量情况,可能要撤掉一半。”“不行,不行,太多了,再说撤下这么多人往哪儿放?回他们 ,那不闹犯了天?”
向河渠笑笑说:“说得对,撤下来的人往哪儿放是个头疼的事儿,解决的办法只有开发其它项目来安置。”“说得轻巧,信用社肯借,还是你老大哥肯借?那可不是三五千块钱能有用的。”
姚进德好奇地问:“老大哥是谁?”“余品高,当年他借了五千给我厂作启动资金,到今天还没还呢。”向河渠回答,然后说,“集资。全厂动员集资,凡正式工都必须集资救厂,临时工中愿意集资的,可以转为正式工。按每人四百算,如果顺利的话,可以有四至五万元现金用于开发。”
姚进德早听秦经理介绍过相关情况,知道向河渠有个设想,于是问道:“开发什么项目,有了想法吗?”“开发什么还没想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现实?采用哪种战略?”
阮志清认为向河渠对激素前景太悲观了一些,全国激素厂有几十家,哪能说垮就真垮?我们要是顶不住,其他厂还比不上我们,他们还不过日子了?不可能的嘛,激素创汇可是不小的一笔,国家还能坐视不管?
向河渠说,居安思危,形势好的时候还要未雨绸缪,现在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要是等大风雨来了,再临渴掘井,就来不及了。
曹厂长是志愿军回乡的老同志,文化水平低,但一直紧跟阮支书。跟党走,在他眼里就是跟支书走,自他调到厂里来后,会上一直都是支持支书的,今天的会议他自己感到插不上嘴,就一直不着声。至于何宝泉、阮秀芹,碰到这种情况,自然说不上话。姚进德虽是领导,但不了解情况,也说不出过所以然来。这么一来,又变成了阮、向的交锋。
姚进德见阮、向两人观点差距较大,很难取得一致,就借口上厕所,去找秦经理汇报情况。秦经理立刻赶来参加了会议。
听双方各自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后,秦经理说:“我赞成有备无患,紧急行动起来,就好比国家的备战备荒一样,立足于最困难的境遇,向最好处努力。”他说:“目前生化厂主抓三件事,整顿激素、壮大发展肝素、着手新项目的开发工作。至于目前的经济困难,一是上海的等外品不能再等了,结帐可得三四万元,能缓解经济困难。这笔钱按信用社的意见办,先还后贷;二是集资是条路,但得请示乡党委后才能决定。”他说,“新项目的开发工作事关今后,是不是由向河渠重点抓,面上的工作当然仍由老阮负责,老向凡是多与老阮沟通、请示。”
厂委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以致惊动秦经理出面辟作,阮志清很是不满。本以为经这一段时间示威性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让向河渠知道,离了胡屠夫,不等于就吃混毛猪;没想到连续不断地出现废次品给自己脸上抹了黑;许家富的过激言语又逼走了两名生产骨干;王建安的辞职对那个车间的生产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赵国民虽说作了检讨,那是表面上的,内心肯定对自己不满;真他娘的流年不利,怎么姓向的负责生产时就没有这些事呢?
如果真的按他的意见撤点的话,那撤回来的人员要工作肯定又是找自己的多,没多少人会去找他的。这次会议中,他又在坚持他的主张,没有顺从自己,竟然搬来了姓秦的,咦——,不对,他没离会场,不是他搬的,恐怕是姓姚的,他上了趟厕所。
但姓秦的明显向着他,老战友估计上次没能拎走他,是姓唐的意见起了作用,而姓唐的才来不久,他的意见多数就是姓秦的意见。唔——,今后要拎姓向的,倒要注意注意姓秦的呢。
真是奇了怪了,姓向的跟姓秦的一向没有什么关系嘛,怎么会扯到一处去的?让姓向的抓开发,成功了又是他的功劳;让我抓激素,散了架是我的罪过,嘿——,姓秦的想得到美,我会让你得逞?......,阮志清就这么思这想那、心烦意乱地在厂长室抽着烟想着他的心思。
肝素车间骄人的成绩惹得人们有些嫉妒:赵国民真他娘的狗运好,激素蒸蒸日上时,他当分厂长名利双收;激素即将倒楣时,他躲回到厂内,现在他的月收入五十多,是厂长的一倍半还要高一点,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接近五十,在全厂名列第一。那些当年不愿留下的工人那个悔呀,有人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有些人则运动关系,想重回肝素车间,其中乡党委中的宣委、公司中的正副经理都受到过请托,姚进德分工在生化厂,当然成了受托人。
姚经理觉得不是提干,安排几个工人还不是小事一桩,就满口答应了。谁知跟阮志清一说,却说有困难。姚进德说:“开什么玩笑,一个盈利好几万的车间安排几个原在这个车间的工人有什么困难?”阮志清说:“我跟赵国民有个书面协议,他有人事辞退权。”“辞退权是指不称职他可以辞退,可没说你不可以安排人啊。”“姚经理,你应该明白他不愿意增加人员,你硬塞进一个他就可以辞退一个的。”“那也得工作不称职啊。”“协议上没有特别注明辞退原因。”“也真是的。这样你找他谈,谈不通就带他来见我。”
姚进德在村里一直是说一就一的,从没人敢反抗他的命令,想不到一个厂的支书竟安排不了几个工人,他有些生气了。阮志清才不去讨这个没趣呢,随即吩咐阮秀芹叫赵国民到厂长室来。他跟姚进德说:“一会儿他来了,我先说,能成更好,不行,经理亲自说。”姚进德想也没想就说行。
赵国民走进厂长室,阮志清热情地让座,并拔烟倒茶,说:“国民,请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自从那次检讨过后,赵国民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让阮志清钻空子,面子上比过去客气多了;见阮志清这么客气,感到有点意外,接过烟、茶,说声谢谢,然后说:“你是领导,有什么事只要是我办得到的,尽管吩咐,不要这么客气,我可承受不起。”
阮志清说:“事情是这样的,过去肝素车间亏损时,车间等要关门,你精简了一批工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几个想重回老车间,他们呢,原是这个车间的,工作比较熟悉,所以请你来商量一下,请给予安排。”
当初之所以要有辞退权,目的就在于掌握盈亏的要点之一:人事权。目下人员不缺,增加了就是人浮于事,对生产有害无利。于是他说:“对不起阮支书,车间眼下不缺人,到缺人时再向你申请,那时你再安排,好吗?”
阮志清说:“国民,这几个人呢,我也比较为难,宣委和公司领导都打过了招呼,你是不是通融一下,算是帮我个忙,怎样?”
赵国民说:“阮支书,你是知道的,车间最多时二十三个人,而今只有九个,精简了十四个,单工资每月就少支三四百,一年四五千,车间亏损时一年也只三千,单精简工人就能保持不亏。多一个人就要多一份工资,成本就会增加,我不能答应。因为事关车间集体的利益,不能损害他们。”
姚进德插话说:“赵国民,听说你当过兵,应当懂得下级服从上级的道理。阮支书给你面子,同你商量,你掰头不转弯,什么意思?”
赵国民不亢不卑地说:“对不起姚经理,我赵国民正因为当过兵,才更加知道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所以才不同意加人。”
姚进德不高兴地说:“按规定人事权属厂方,厂长有权向车间安排职工。”
赵国民平静地说:“姚经理,我没有要到肝素车间来。激素上我江南分厂可是全厂第一,工资达五十块上下,阮支书将我从效益很好的江南调到亏损的肝素来,工资只剩下二十多,给我的权力就是有权辞退工人。没有这一条,我做不到扭亏为盈。如果厂方硬要安排,我是个军人,说得直爽,来一个回一个。如果没有别的事,对不起,我还有事,没空在这儿耽误。”说罢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姚进德参加工作以来从没见到一个下级敢这样顶撞的,气得他一拍桌子高声喝道:“你仗谁的势这样目中无人?”赵国民转身说:“当兵的仗宁断不弯的正气,就敢维护集体的合法权益。”
姚进德气极,对阮志清说:“你还是不是厂长、支书了?就任凭这种人当下属?”没等阮志清发话,赵国民冷然说:“容不下我,你叫阮支书撤了我就是了。”
姚进德更火了,又一拍桌子说:“你给我送辞职报告来,我就不信离了你地球还不转了,太嚣张了。”赵国民火上堂屋,跨上两步,也一拍桌子说:“离了我,你这个车间的地球还就是不转。”说罢转身就走,连看也没看阮、姚两人一眼,出门咚咚咚,下楼而去,连阮志清的“国民,国民”连声呼喊也没回应。气得姚进德嘴唇哆嗦得说不出话来,阮志清也火冒三丈。
“老阮,一个车间主任敢这样嚣张,你这个支书、厂长怎么当的?”“咳——,经理,难道你不知道他是向河渠的外甥?”
“向河渠的外甥怎么了?一个会计的外甥就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了?就是他向河渠也得听你支书、厂长的,还要不要组织原则?通知向河渠来。”
阮志清心里清楚这件事不怎么摆得上台面,叫向河渠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姚进德是公司副经理,虽然不怕他,但也犯不着跟他顶。如果向河渠在厂,坐山观虎斗未必对自己没好处,可是向河渠去了江南。
秦正平说让向河渠抓开发,他抓全面,有这样的好事?到真正分工时,他将全厂分成两块,江南的整顿工作还是叫向河渠去。这是他的借刀杀人之计,整顿就会得罪人,向河渠在江南不是很有人缘吗?看他去将怎么办?
现在姚经理却叫通知回来,不通知到好象不买领导的帐似的,于是立刻当着姚经理的面给余广德挂了个电话,让通知向会计立即回厂。
向河渠接通知后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听姚、阮两人一说,说:“这样好不好?我找他谈一谈再说。”
“谈什么呀,你的外甥你管不住?”姚进德不高兴地说,见向河渠盯着他只笑不吭声,又问了声:“怎么了,你?”
向河渠看看这位长袖善舞、拍上压下的昔日前进村原支书,仍然面带微笑说:“阮支书没跟你介绍相关情况?怪不得。我简要说一下:赵国民是我父亲的叔伯哥哥的外孙,与我家这一支从无来往。从辈份上论,确实是我外甥,尽管来厂前我还不认识他。他到生化厂来,是县安置办的指示、乡党委的安排,没凭我的关系。说这些不在于推卸责任,而在于澄清误解。
话说回来,他就是我的亲外甥,在工作问题上从来就是六亲不认只论原则的。如果你认为他是我的外甥就得去管,那得看什么情况?假如是他家务事,他父母又找到我,可能会管一管;如果是公事,舅舅决不会去干预他的公事。对不起,他的屁股上有屎他自己擦,当舅舅的没这个义务。”说罢他端起还没喝过的茶,揭开盖,吹了吹上面的浮沫,喝了一口,抬起头来依然带着微笑的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又喝上了茶。
姚进德早就认识向河渠,只是接触少,跟他二弟同师学艺,那是小时候的事;到公社当通讯报导员,来前进采访不是很多,两人之间只是个熟人;上次工作队进驻,他恨的是冯士元,对向河渠只是不
向河渠没有告状,是经济危机暴露出来的。该厂虽然连年赢利,但由于处在不断壮大发展中:从无到有的生化厂,由几间借住的平房到拥有沿江第一楼的几十间厂房、平房,有了锅炉、反应釜、实验室;有了自来水;员工由原来的二十几人,不足一个排,到现在的,假如将凡领工资都算的话,已超千人;如果不是向河渠霸住不肯的话,连小轿车都有了。生化厂象个暴发户,几年间快速发了。这从无到有,不,不对,是从亏损资不抵债到成为临江明珠,不是用笔可以画出来的,用嘴可以吹出来的,得用钱去支撑。虽然说连年盈利,可架不住快速发展和大手笔花钱啊。
当年塑料厂的一批瓶盖需请建筑站用车顺带捎往湖北襄樊时,请有关人员吃顿饭,其中炒鸡蛋还加了点面粉充数,如今请客能花上百元、几百元也不皱眉头;这大至楼房小到收尿用的盆桶都是用钱买的。所以别看面子上好看,报表上好看,帐上的余款却是不多的,要不然何至于借建筑站区区五千元启动资金至今还没还呢?
说起来也与余品高的心计有关呢。他要让生化厂相关人员和公司、乡领导知道,要不是因为有个向河渠,生化厂能不能办起来还不知道呢,因而一直没让他还。谁知七九年初借出的五千元最后打了水漂,也没能保住向河渠的平安。五千元,发向河渠十年的工资还用不到五千呢,我的天!当然这是后话,到时再说。
生化厂自建厂起就没想借贷款,其实就是想也借不到。盈利后还清了原塑料厂的欠款,还清了借农机站的钱,慢慢地帐上有了钱,尽管不多,但是有,几百元、几千元不等,一直都有。可是从八三年下半年起开始贷款了,而且越贷越多,虽从报表上看是盈利的,但库存产品量太大,引起信用社的怀疑,在两次向厂方建议尽快销售产品无效后,告诉了公司,并刹止了贷款,要求先还再贷。
公司派主办会计傅会计来调查,才知道库存产品无库存,产品质量严重不符合要求,竟有134公斤列为等外品,放在上海生化厂,想等形势变好后再通融以成本价结帐。因为这些产品一旦按等外价结帐,去年和今年的报表盈利就都是虚假的,帐面将出现不小的赤字。向河渠虽然明知实际有亏损,但没结帐,从帐理上讲,就说不上作假,所以也只好听之任之。
公司作出的措施是派公司副经理姚进德挂帅指导,帮助生化厂冲破困境。姚进德就是那位前进村的原支部书记。清资理财运动被查出贪污款高达四千多元,谁知没有被依法制裁,也没有受党纪处分,只被免去支书职务,调到公司任副经理。冯士元闻讯后曾在向河渠面前大骂了一通,说共产党腐败了,只要会拍马,哪怕什么都不懂,也有官做,而且是在这儿做官犯了罪,调一个地方照样做官,真他娘的腐败透顶了。向河渠说:“不要一竿子打落一船人,你也是共产党,你腐败了吗?”
现在姚进德进驻生化厂,向河渠隐隐觉得对他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参加过整他的工作队 ,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队员,但小结、书面汇报、总结都是他写的,姚进德不会对他有好感的,必须注意保护好自己。
说到保护自己,自阮志清上次想将他调到砖瓦厂去当辅助会计事件发生后,就开始了保护自己的行动:生产管理上出现的问题,他无须到第一线去,推测也推测得出来,他知道即使想采取措施也不行,阮志清已不需要他了,不会听他的。调整一线人事摆布、停掉《生化战报》就是明显的例证。他只得退。
于是他心甘情愿去工作队,只做会计工作,不过问行政上一切事情。他在诗中说“辞盔别甲柳条攀,惊闻战鼓心思还。遥忆煮豆燃豆箕,惘然步向五台山”(和钱老),“多难兴才才难兴,翼伏足局怎能伸。东家不喜锥脱颖,有志难展内心疼。”
生化厂面临着巨大困境,他的心情是那样的矛盾,正如他在写给钱老的《蝶恋花》词中所说的“燕舞莺歌山远近,细柳轻摇、拂却无穷恨。醉揽春风藏里襟,笑离戎马丛林遁。 扑面浪花犹未醒,船漏桅斜、不忍还闲盹。堵漏防倾宜力尽,甘苦荣辱无暇问。”为能堵漏防倾,他主动与阮志清交谈,盼望能释疑同心。听阮志清的表态,好象从没怀疑过向河渠有什么对不起他的事情。想起他暗中的行动,又犹犹豫豫,就象他在《蝶恋花》中说的“夜色茫茫风拂煦,帷幕吹开、多少掏心底。隔膜似将徐卷去,不知是否含醉意。 重到沙场心有悸,壮志豪情、毕竟能存几?头挂东门伍子胥,范蠡画舫山水里。”
也难怪,为生化厂的创建、开拓和巩固、发展,他花了多少心血、吃了多少苦哇。对生癌症的老爸他少尽了孝道,对两个孩子,他顾不上教育,一心扑在企业上,可结果呢?从没听到阮志清在大会、小会上说过一句果子话,却鼓捣着要将他逐出去。他成了阮志清的眼中钉,要不是秦经理在关照着,他早就滚蛋了,是够惹人伤心的。可是现在自己全力参与打造的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中了,又该怎么办呢?
姚进德以公司副经理的身份在厂长室召开有阮、曹、向和小阮、何等参加的会议,商讨应变措施。曹厂长是说不出个子午卯酉的,要向河渠说。向河渠说他长时间来没在一线跑,又从没与上海人员有过接触,对情况只隐约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说不出看法,还是请阮支书说说。阮志清迫于无奈,只好大概介绍了厂内情况。
阮志清说人事上的变动,是因为在江南新建了车间,须局部与全面相兼顾而临时决定的;说因为向会计在工作队,除结帐外平时差不多不回厂,所以没来得及商量。说有些骨干离厂他也弄不清原因。说等外品的出现,各厂都有,江都也有五六十公斤,不总是生产管理原因,上海厂方也在搞鬼。他与认识的几家厂作了联系,想商量共同应变方案。没结帐为等共同方案商讨后看情况再作决定。说管理方面也确实有漏洞,主要体现在各车间只顾产量不顾质量。说今后的措施一方面联合全行业抗争上海方的不光彩的做法,一方面加强管理。最后他很难得地说:“没能多与你沟通、商讨,对不起。”
向河渠笑笑说:“没关系,听了你的介绍,赞同你的打算,说点儿想法供你参考。”他说:“记得七八年我刚调到塑料厂时曾对你说过要齐心协力堵漏防倾的,今天又到了困难时候了,我盼望能同心协力,即使不能同心,也要协力共渡难关。”阮志清从党委内部得知向河渠已知道他的那次未遂事变了,只好佯装不知,听向河渠往下说。他知道这个书呆子是不可能眼看厂倒而无动于衷的。
向河渠说:“依据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的消息判断,上海厂的激素出口大概已经受到不小的影响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激素的收购量将会大幅度下降,质量检测的内定标准可能会暗中提高,到那时管理上路子的单位能盈利的空间不会很大,管理松弛的单位将无利可图,亏损单位将大批出现。前些时曾托我表妹了解南京生化的激素需求,这次我大表姐去世,她来奔丧,告诉我,南京早就放弃了激素项目的开发,所以你们那个行业上的联合行动可能起不了什么大作用。”
“难道真要走下坡路了,难怪钱工这次”阮志清自言自语地说。向河渠问:“钱工说什么了?”阮志清回过神来,说:“不,没说什么。这次我请他吃饭,他女儿说到崇明去了,可我明明看见他回家的嘛,这样说来还真有点麻烦呢。”
姚进德问:“向会计认为生化厂该当怎样应付?”向河渠说:“我提议,首先排查各车间生产状况,凡质量差的单位,撤!”阮志清说:“不行,不是说你的主意不行,是说不知道哪个车间质量差,肉眼看不出啊。”
向河渠说:“这好办,两个办法,一是分车间送货,或者买通钱工女儿,将车间产品私检;二是突击检查各车间收尿情况,重点查超月份的、尿液变质的。”阮志清问:“你打算撤多少?”“看整改后的效果而定,依现在的质量情况,可能要撤掉一半。”“不行,不行,太多了,再说撤下这么多人往哪儿放?回他们 ,那不闹犯了天?”
向河渠笑笑说:“说得对,撤下来的人往哪儿放是个头疼的事儿,解决的办法只有开发其它项目来安置。”“说得轻巧,信用社肯借,还是你老大哥肯借?那可不是三五千块钱能有用的。”
姚进德好奇地问:“老大哥是谁?”“余品高,当年他借了五千给我厂作启动资金,到今天还没还呢。”向河渠回答,然后说,“集资。全厂动员集资,凡正式工都必须集资救厂,临时工中愿意集资的,可以转为正式工。按每人四百算,如果顺利的话,可以有四至五万元现金用于开发。”
姚进德早听秦经理介绍过相关情况,知道向河渠有个设想,于是问道:“开发什么项目,有了想法吗?”“开发什么还没想好,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现实?采用哪种战略?”
阮志清认为向河渠对激素前景太悲观了一些,全国激素厂有几十家,哪能说垮就真垮?我们要是顶不住,其他厂还比不上我们,他们还不过日子了?不可能的嘛,激素创汇可是不小的一笔,国家还能坐视不管?
向河渠说,居安思危,形势好的时候还要未雨绸缪,现在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要是等大风雨来了,再临渴掘井,就来不及了。
曹厂长是志愿军回乡的老同志,文化水平低,但一直紧跟阮支书。跟党走,在他眼里就是跟支书走,自他调到厂里来后,会上一直都是支持支书的,今天的会议他自己感到插不上嘴,就一直不着声。至于何宝泉、阮秀芹,碰到这种情况,自然说不上话。姚进德虽是领导,但不了解情况,也说不出过所以然来。这么一来,又变成了阮、向的交锋。
姚进德见阮、向两人观点差距较大,很难取得一致,就借口上厕所,去找秦经理汇报情况。秦经理立刻赶来参加了会议。
听双方各自陈述了自己的想法后,秦经理说:“我赞成有备无患,紧急行动起来,就好比国家的备战备荒一样,立足于最困难的境遇,向最好处努力。”他说:“目前生化厂主抓三件事,整顿激素、壮大发展肝素、着手新项目的开发工作。至于目前的经济困难,一是上海的等外品不能再等了,结帐可得三四万元,能缓解经济困难。这笔钱按信用社的意见办,先还后贷;二是集资是条路,但得请示乡党委后才能决定。”他说,“新项目的开发工作事关今后,是不是由向河渠重点抓,面上的工作当然仍由老阮负责,老向凡是多与老阮沟通、请示。”
厂委会不能取得一致意见,以致惊动秦经理出面辟作,阮志清很是不满。本以为经这一段时间示威性的一系列措施可以让向河渠知道,离了胡屠夫,不等于就吃混毛猪;没想到连续不断地出现废次品给自己脸上抹了黑;许家富的过激言语又逼走了两名生产骨干;王建安的辞职对那个车间的生产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赵国民虽说作了检讨,那是表面上的,内心肯定对自己不满;真他娘的流年不利,怎么姓向的负责生产时就没有这些事呢?
如果真的按他的意见撤点的话,那撤回来的人员要工作肯定又是找自己的多,没多少人会去找他的。这次会议中,他又在坚持他的主张,没有顺从自己,竟然搬来了姓秦的,咦——,不对,他没离会场,不是他搬的,恐怕是姓姚的,他上了趟厕所。
但姓秦的明显向着他,老战友估计上次没能拎走他,是姓唐的意见起了作用,而姓唐的才来不久,他的意见多数就是姓秦的意见。唔——,今后要拎姓向的,倒要注意注意姓秦的呢。
真是奇了怪了,姓向的跟姓秦的一向没有什么关系嘛,怎么会扯到一处去的?让姓向的抓开发,成功了又是他的功劳;让我抓激素,散了架是我的罪过,嘿——,姓秦的想得到美,我会让你得逞?......,阮志清就这么思这想那、心烦意乱地在厂长室抽着烟想着他的心思。
肝素车间骄人的成绩惹得人们有些嫉妒:赵国民真他娘的狗运好,激素蒸蒸日上时,他当分厂长名利双收;激素即将倒楣时,他躲回到厂内,现在他的月收入五十多,是厂长的一倍半还要高一点,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接近五十,在全厂名列第一。那些当年不愿留下的工人那个悔呀,有人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有些人则运动关系,想重回肝素车间,其中乡党委中的宣委、公司中的正副经理都受到过请托,姚进德分工在生化厂,当然成了受托人。
姚经理觉得不是提干,安排几个工人还不是小事一桩,就满口答应了。谁知跟阮志清一说,却说有困难。姚进德说:“开什么玩笑,一个盈利好几万的车间安排几个原在这个车间的工人有什么困难?”阮志清说:“我跟赵国民有个书面协议,他有人事辞退权。”“辞退权是指不称职他可以辞退,可没说你不可以安排人啊。”“姚经理,你应该明白他不愿意增加人员,你硬塞进一个他就可以辞退一个的。”“那也得工作不称职啊。”“协议上没有特别注明辞退原因。”“也真是的。这样你找他谈,谈不通就带他来见我。”
姚进德在村里一直是说一就一的,从没人敢反抗他的命令,想不到一个厂的支书竟安排不了几个工人,他有些生气了。阮志清才不去讨这个没趣呢,随即吩咐阮秀芹叫赵国民到厂长室来。他跟姚进德说:“一会儿他来了,我先说,能成更好,不行,经理亲自说。”姚进德想也没想就说行。
赵国民走进厂长室,阮志清热情地让座,并拔烟倒茶,说:“国民,请你来是想跟你商量一件事。”
自从那次检讨过后,赵国民自觉注意自己的言行,尽量不让阮志清钻空子,面子上比过去客气多了;见阮志清这么客气,感到有点意外,接过烟、茶,说声谢谢,然后说:“你是领导,有什么事只要是我办得到的,尽管吩咐,不要这么客气,我可承受不起。”
阮志清说:“事情是这样的,过去肝素车间亏损时,车间等要关门,你精简了一批工人,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有几个想重回老车间,他们呢,原是这个车间的,工作比较熟悉,所以请你来商量一下,请给予安排。”
当初之所以要有辞退权,目的就在于掌握盈亏的要点之一:人事权。目下人员不缺,增加了就是人浮于事,对生产有害无利。于是他说:“对不起阮支书,车间眼下不缺人,到缺人时再向你申请,那时你再安排,好吗?”
阮志清说:“国民,这几个人呢,我也比较为难,宣委和公司领导都打过了招呼,你是不是通融一下,算是帮我个忙,怎样?”
赵国民说:“阮支书,你是知道的,车间最多时二十三个人,而今只有九个,精简了十四个,单工资每月就少支三四百,一年四五千,车间亏损时一年也只三千,单精简工人就能保持不亏。多一个人就要多一份工资,成本就会增加,我不能答应。因为事关车间集体的利益,不能损害他们。”
姚进德插话说:“赵国民,听说你当过兵,应当懂得下级服从上级的道理。阮支书给你面子,同你商量,你掰头不转弯,什么意思?”
赵国民不亢不卑地说:“对不起姚经理,我赵国民正因为当过兵,才更加知道维护集体利益的重要性,所以才不同意加人。”
姚进德不高兴地说:“按规定人事权属厂方,厂长有权向车间安排职工。”
赵国民平静地说:“姚经理,我没有要到肝素车间来。激素上我江南分厂可是全厂第一,工资达五十块上下,阮支书将我从效益很好的江南调到亏损的肝素来,工资只剩下二十多,给我的权力就是有权辞退工人。没有这一条,我做不到扭亏为盈。如果厂方硬要安排,我是个军人,说得直爽,来一个回一个。如果没有别的事,对不起,我还有事,没空在这儿耽误。”说罢站起身来转身就走。
姚进德参加工作以来从没见到一个下级敢这样顶撞的,气得他一拍桌子高声喝道:“你仗谁的势这样目中无人?”赵国民转身说:“当兵的仗宁断不弯的正气,就敢维护集体的合法权益。”
姚进德气极,对阮志清说:“你还是不是厂长、支书了?就任凭这种人当下属?”没等阮志清发话,赵国民冷然说:“容不下我,你叫阮支书撤了我就是了。”
姚进德更火了,又一拍桌子说:“你给我送辞职报告来,我就不信离了你地球还不转了,太嚣张了。”赵国民火上堂屋,跨上两步,也一拍桌子说:“离了我,你这个车间的地球还就是不转。”说罢转身就走,连看也没看阮、姚两人一眼,出门咚咚咚,下楼而去,连阮志清的“国民,国民”连声呼喊也没回应。气得姚进德嘴唇哆嗦得说不出话来,阮志清也火冒三丈。
“老阮,一个车间主任敢这样嚣张,你这个支书、厂长怎么当的?”“咳——,经理,难道你不知道他是向河渠的外甥?”
“向河渠的外甥怎么了?一个会计的外甥就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了?就是他向河渠也得听你支书、厂长的,还要不要组织原则?通知向河渠来。”
阮志清心里清楚这件事不怎么摆得上台面,叫向河渠来也解决不了问题。可是姚进德是公司副经理,虽然不怕他,但也犯不着跟他顶。如果向河渠在厂,坐山观虎斗未必对自己没好处,可是向河渠去了江南。
秦正平说让向河渠抓开发,他抓全面,有这样的好事?到真正分工时,他将全厂分成两块,江南的整顿工作还是叫向河渠去。这是他的借刀杀人之计,整顿就会得罪人,向河渠在江南不是很有人缘吗?看他去将怎么办?
现在姚经理却叫通知回来,不通知到好象不买领导的帐似的,于是立刻当着姚经理的面给余广德挂了个电话,让通知向会计立即回厂。
向河渠接通知后风风火火地回来了,听姚、阮两人一说,说:“这样好不好?我找他谈一谈再说。”
“谈什么呀,你的外甥你管不住?”姚进德不高兴地说,见向河渠盯着他只笑不吭声,又问了声:“怎么了,你?”
向河渠看看这位长袖善舞、拍上压下的昔日前进村原支书,仍然面带微笑说:“阮支书没跟你介绍相关情况?怪不得。我简要说一下:赵国民是我父亲的叔伯哥哥的外孙,与我家这一支从无来往。从辈份上论,确实是我外甥,尽管来厂前我还不认识他。他到生化厂来,是县安置办的指示、乡党委的安排,没凭我的关系。说这些不在于推卸责任,而在于澄清误解。
话说回来,他就是我的亲外甥,在工作问题上从来就是六亲不认只论原则的。如果你认为他是我的外甥就得去管,那得看什么情况?假如是他家务事,他父母又找到我,可能会管一管;如果是公事,舅舅决不会去干预他的公事。对不起,他的屁股上有屎他自己擦,当舅舅的没这个义务。”说罢他端起还没喝过的茶,揭开盖,吹了吹上面的浮沫,喝了一口,抬起头来依然带着微笑的目光从两人脸上扫过,又喝上了茶。
姚进德早就认识向河渠,只是接触少,跟他二弟同师学艺,那是小时候的事;到公社当通讯报导员,来前进采访不是很多,两人之间只是个熟人;上次工作队进驻,他恨的是冯士元,对向河渠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