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胶带协议初履聚友楼 三年目标订立职工会-《成败人生路》

  依据橡胶制品研究所提供的厂名和电话,萜稀树酯以广州信谊松香厂生产的最好,电话联系后说是款到发货。因是小试中试用,只需要两公斤就够了,电话中让他们邮寄,却迟迟未见到货,怎么办呢?萜稀树酯是主料,替代不得,去人吧,为这么一点儿东西路却又这么远,他想起了远在深圳的华建,于是给他挂了个电话。

  前面已约略说过,华建是褚国柱的外甥、褚大姐的儿子。论年龄只比向河渠小这么四五岁,但从褚国柱那儿排起来是晚辈,他的母亲,向河渠上小学时只要遇见都是叫大姐的。华建从小就认识向河渠,从部队复员回家第一次见面时尴尬地不知如何称呼。向河渠建议平辈论交,何宝泉了解情况后也很赞成。因为年龄相近,又没有血缘关系,论什么辈份呢。从此与向河渠处上了朋友关系,从一定程度上说两人之间的感情比华建与亲舅舅还要好。读者记得的话,还应当知道王梨花建房用的毛竹尾就是他帮从江西顺船带回来的。八一年乡政府与深圳平湖区联办豆制品厂,将华建派去当厂长。深圳距信谊松香厂近,所以向河渠想到了他。

  “华建吗?我是向河渠呀,近来厂里生产状况怎么样?......不理想?不会吧?......哦——那到是要动动脑筋的嘞。......我找你当然有事啦。

  是这样,我打算开发压敏胶带,......就是封箱胶带。工艺有了,但得先按工艺做做小试、中试,成功后才能搬上大生产呢。其中一样主料叫萜稀树酯,生产厂在广东的信谊松香厂,钱汇去了,货一直没见到,因为货少,只有两公斤,路这么远,所以要烦你帮去一趟,追一追。怎么样?......来去的费用,你过年回来时我这儿支付。”

  这件事在华建来说当然是小事,至于费用,区区百儿八十的好意思拿到向河渠那儿去报销,岂不让何宝泉笑掉大牙?他立马丢下手中的事儿,持乡工业公司的介绍信乘车去了广东信谊松香厂。

  在萜稀树酯即将到货前,向河渠就压敏胶的开发设想向工业公司和信用社呈上了书面汇报。他在汇报中说:“压敏胶是凭借轻轻的压力就可以将不同材料粘合起来的粘合剂。形态上有溶剂型、水乳型和无溶剂型,分为橡胶类、丙稀酸酯类两大类。在医学、机械、建筑、汽车、电子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仅以压敏胶带为例,它可以用作连接用、绝缘用、包装用、密封用、补强用、保护用、固定用和医疗用。它品种繁多,新产品不断涌现,八三年下半年以来,据我们了解的就有JD—2、JD—16—1、JD—19、JD—27、JD—28等8种新通过技术鉴定的产品问世。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单位不多,近几年来才有较快的发展。这是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项目,值得我们花精力去开发,搞得好,它能成为我厂的拳头产品,因此我主张将压敏胶列为我厂八五年度企业开发的重点。”

  他在汇报中列举了生化厂开发压敏胶带的有利条件为:

  有技术后盾。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长江化工有限公司可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指导,三名工程师已组成指导小组,只等试验材料到手立即开展小试中试,预计三个月内拿出成熟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设施设计图纸。

  竞争对手少。据地区化轻公司资料显示,本地区六县一市没有该类产品生产厂家。

  消费潜在市场广阔。仅封箱胶带就涉及凡用纸箱包装产品的众多厂家。

  原辅材料供应困难较小。高分子聚合物、增粘树酯、增塑剂及基材、填料等绝大多数容易采购,少数难采购的可以打通渠道。

  厂房、水电齐全。

  他在汇报中说:“当然也有不少难关,比如销售,现在尚未配备这方面的推销员;设备购置也是一关,因为国内还没有生产该类设备的专门厂家,现有的压敏胶生产厂设备多数来自进口生产线,少数为自制。我厂不具备进口设备的条件,只好自制。而自制这从未见过的设备,对制造单位就是个坎儿。不过研究所有关人员表示必要时可以亲临指导。最大的难关是资金。据研究所初步估计,启动资金不含厂房水电约需5—7万之间,但该生产线一旦建成,吃饱开足的话,年产值将逾百万,半年即可收回投资。”

  向河渠在汇报的最后部分说:“压敏胶带的开发与否,事关生化厂的生死存亡,其它项目的开发或为权宜之计,或为次要,均难以扭转整个大局,更不用说再创辉煌了,故恳请领导给予扶持。”

  秦经理看了汇报后问:“香肠开发算个不小的动作,以你看来也是权宜之计?”

  “是的。”向河渠解释说,“生化厂顾名思义是生产生物化工的,最起码也得生产化工产品。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连压敏胶也不完全是它的正业,香肠则与它完全不搭界,仅仅是为安置职工和完成产值利润而开发的。老实说它不是我感兴趣的,甚至连压敏胶也不是我感兴趣的。最终我想立足于我县是养猪大县,利用猪身上的东西生产生物化工产品。

  但这个目标目前不适宜去花精力,我们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要先挑有条件的、容易见效益的项目去做。然后在大局稳定,手有余钱时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比我很盼望能坐下来写我的《一路上》,可是局势允许我这样做吗?我有条件坐得下来吗?”

  向河渠说:“香肠决不会在生化厂长期搞下去的。一个化工厂内生产食品,不但是不伦不类,到得具备一定规模时,有关单位和部门,甚至舆论界也会找你的不愉快,这还在其次;重要的是心挂两头,难以专一。用农村俗话说,就是身跨两行,必有一荒。

  一旦压敏胶走上正轨,产供销路路通顺时,香肠这一块就将剥离出去,另找个地方,建个正尔八经的食品厂,让赵国民没有任何束缚地大干一场。我和老蒋两个二号老头则蹲在老窝里,在压敏胶的庇护下,去重树生化大旗。”

  秦经理开玩笑似地问:“到那时香肠是块香喷喷的肥肉,赵国民是你的膀臂,你到舍得放掉?”向河渠笑笑说:“赵国民与我不是一类性质的人,他是一头雄鹰,让他自由地翱翔,他能踢腾出一块令人瞩目的天地。我是个命运多乖的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