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戴老:
来信于归来后专程去五案读给岳母全家听了。我内兄说他不识几个字,孩子们都不在家,让我在回信中代他致意,谢谢您的一番心意。我们两家一切都好!
去年的产值、利润任务都完成了,仅超百分之十几,算是险胜。今年如何?心中没底,但我们不怕,去年接任时困难那么大都过去了,今年总不会比去年的困难再大吧?
乡里下达的今年产值35万,利润2万,我们的目标是50万产值,2·5万利润。这指标让您见笑了,怎么?才这么一点儿?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副轻担子,因为我们是麻袋绣花——底子差呀。生产不是问题,仅香肠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个月20吨,五个月就是100吨,五六十万产值、四五万利润呢,可是原料从哪里来?卖给谁?能卖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二三十万产值就得靠开发新产品。开发什么?卖给谁?这就是我要向一些有关系的城市派驻人员的原因。
上次在南京跟您说过想派立德驻南京的设想,您没表态,我知道您有顾虑。现在给您说个例子:苏州原食品公司党委书记徐强,抗战时在蠡湖地区打游击,不知您是不是听说过他,他可知道您。
现在离休了,他的外甥女婿在我厂当保全工,叫范模。那是一位不怎么会说的老实人。因他有这么一层关系,派他驻苏州,他不愿意,徐书记也认为不行。徐书记有他的道理:范模不会搞外交,供销员犯罪的不少,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昨是今非,前途难料。
我详细表明了看法和态度。我认为范模确实不善辞令,但凭着舅舅的关系,可以认识一些厂的关键人物;不管多么圆滑的人大概都希望对方老实可信,这些关系人物很快就会发觉与范模打交道牢靠,随之就会乐于再将范模介绍给别人,这样一来老实人就会起到圆滑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即使一段时间内起不了作用也没关系,我们从没指望一锹挖口井;至于犯错误,只要按厂里的指令去办,一切由我们承担,因为所支付的每一分钱都将不违背制度,承办人是不承担其它责任的。
徐书记同意了,范模思想上仍然不通,没办法我逼他上了阵,并陪他跑。结果他联络了四位工程师、十几个工厂,提供了铬酸、氯酸钾、胆固醇三个开发路子,了解了压敏胶带的行情,推销了几十吨香肠,获得了1400多元的分成奖,并为今年推销胶带打下了基础。我对范模说‘可别忘了你舅舅哇。’他说‘那当然,连表弟和有关人那儿也有了答谢。’我问徐书记的看法,他说:‘老头子赞成你的做法,他说你在利用老家伙的剩余价值啊。’
据分析,范模今年将开发一个项目、与二十家以上的厂、店建立联络关系,可以推销三四十吨香肠、一二十吨胶带,可获取三千多元的推销奖。这还是保守的分析,当然了,要是我没有这么多产品供应那又另当别论了。
立德的问题,怎么说呢?论关系,他比范模强多了。范模只有个妻舅和妻表弟,而立德却有这许多亲人。无容置疑,他的成就要比范模大。可是你却有顾虑。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这可以理解,但是草绳毕竟是草绳不是蛇,更何况有政策,有已形成的局势呢。
君不见《工人日报》二月二十八日第二版说重庆家具一厂供销员吕玉正得奖1792元,被树为标兵,又何惧之有?诚然您有您的道理:带走常宝,使其挣钱养家。
吃技术饭是一条路,但在常宝来说却有两条路,进厂当工人学技术,凭他的知识水平,要出成就就得花相当长的时间,还得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志气,还得有人领路。即便如此,在经济上收益不是很大的。
另一条路是在走第一条路的同时,配合他父亲在南京搞搞情报信息和推销工作,在这么多人的帮扶下,我相信一定会闯出个局面来。到那时,立德回我厂另作安排,反正他会开机懂电工知识,不愁没用处。常宝派驻南京又能独挡一面地工作,加上冬珠,这一家不就兴旺起来了吗?
建立情报信息网点是我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除苏州外,拟在南京、上海、通城,来得及的话,还有淮阴建立派驻机构。假如这些派驻人员都能象范模一样与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十几二十几家厂建立了关系,我们的产品销路就不用担心了,项目开发也有了路子,工厂的脱困和振兴也就迎刃而解了,和我一起努力的同志和朋友也就走上了致富之路。”
向河渠正写着呢,范师傅进来了,他说:“向会计,缪丽请你晚点回家,她有事找你。”向河渠抬头问道:“什么事?”“不知道,只让我捎个信。”“喔——,谢谢你。”
“迟点回家、有事找我,会是什么事呢?”范模走后,向河渠皱着眉想。
自从那次被缪丽巧言令色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蒙住,并鬼混了一番后,两人之间就不曾再有过不清不白的事儿,也不怎么见得到。到是钱教授信中有时问起她的情况,他只以不甚了解来回答。实事求是地说他还真的不了解缪丽的情况,虽然就在隔河相望的供销社,可他整年都不到供销社买东西,除非路遇,根本就见不着。让他费心的事儿一桩接一桩,连书也写不成一句了,还有闲功夫了解她的长和短。他又拿起笔继续写他的信:
“立德的事情您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当然我尊重您的决定。
压敏胶的生产设备正在制作中,其中一台滑差电机没找到生产厂家,陆工是电机工程师,能不能烦劳她帮打听一下谁家生产?如果南京有的话,能不能代为联系?
请代向陆工、令姐问好!祝全家万事如意!”
由于这一段时间的外出奔波,南京的三封来信都没有回复,在写好给戴志雄的信后,又给戴立仁、瞿遇春写。
对于戴立仁的那个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建议,向河渠并不看好,因而没往心里去,只是在向秦经理汇报时顺带说了说,谁知却引起旁坐者的兴趣。感兴趣的是长江养殖场的邹场长。
这位邹场长,向河渠久闻其名却没有见过。当年妹妹婚姻失败,情绪低落,公社秘书印克勤写信安排妹妹去菲厂工作时,就是写给这位邹场长的。一听秦经理介绍,向河渠连忙站起与他握手说:“那年多亏邹厂长安排我妹妹的工作,帮她度过了困难时期,一直没能当面感激,非常抱歉。”
邹场长说:“克勤是我老乡,她的话那能不听?到是你这位大才子难得跟你结交呀。”见秦经理一脸茫然,向河渠将当年之事说了一遍,秦经理说:“这才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呢。既是相仪已久的朋友,就都在我这儿吃顿便饭,怎么样?”向河渠说:“到我那儿去吧,怎么可以让你破费?”秦经理笑着说:“公司请客理所当然,什么破费不破费的。继续谈谈合作的可能吧。”
邹场长介绍了养殖场的现状:400亩土地,32间空房,一座大会堂,三部手扶拖拉机,一部中拖,40KV的发电机组,100KV的变压器,一座40吨的水塔,脱粒机、水泵、电动机多台,130名整半劳动力,现有15亩水面养着鱼,打算再挖60亩水面,项目理想的话,可以再投入10万元。
向河渠告诉邹场长,项目建议人叫戴立仁,是南京未来协会秘书长。秦经理插话说,是抗战时烈士戴志国的儿子、沿江地区英雄人物戴志雄的侄子,向家当年掩护过戴志雄,关系密切。向河渠知道秦经理的意思是让邹场长放心,不是走方郎中在卖假药。
秦经理不知道向河渠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如果邹场长有意,他只当个介绍人,聊报当年邹场长的援手之情。当然没说他不看好,只说他是外行,在这其中除介绍外起不了什么作用。邹场长却不同意只当介绍人的说法,说应当作为南京方面的代表参与项目的实施,因为南京方面不大可能有人常驻沿江。向河渠说他有个穷厂是他的家,丢不开。两人各说各的,似乎都有理,当然也各有各的心思。
秦经理不知道向河渠主要是不看好这个项目,只以为真是丢不开生化厂。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二位,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供你们参考。”他提议成立一个私营的项目开发公司,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比如苏乡长、唐书记、戴志雄、徐强等和他们三人参加。项目由公司出面与项目持有人洽谈相关事宜,与接产者共商合作条款,联合开发,利益分成。邹场长首先鼓掌赞成,向河渠感到如有乡领导参加是件大好事,认为可行。
向河渠将上述情况都在信中有详有略地进行了叙述,并问立仁是否愿意共建这个公司?问他对邹场长的单位是否有意?
笔者在写书的过程中看到这封信的底稿时问这个开发公司为什么没建成?向河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随之为邹场长写了一份介绍信,介绍邹场长去南京与戴立仁面谈,后来连问也没问过这事。因为他觉得开发公司能不能建成,关键在于乡领导参加不参加,而乡领导参加不参加,他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其实当时如果向河渠重视这个公司的建立,是很可能建起来的。因为开发公司的建立只要去寻找理由,不论是为公还是为私,都能找出一大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而且这些理由都能站得住脚、上得了台面,经得起私下的权衡。
凭向河渠从学生时代就练就的说服他人的本领,又有多少人能不被他说服?更何况主意是秦经理出的,如何说服乡领导,这两人还拿不出办法来?可惜的是他没在意这家公司的建立与否,从而失去了这一借势的法宝。
我看过向河渠的读书札记,知道他是懂得借势之道的。他在札记中引用一位作家的话说:“大树阴下多落果,顺着流水变河川,和势力接近——只要懂得怎样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势力。”他归纳的“盯紧上司,倚人而起”方法中的三步曲也是颇为实用的,这就是:让对方需要你,让对方信任你,让对方依赖你。
假如公司建成了,书记、乡长们成了公司的成员,公司的利益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能不运用自己的权力保障公司的运行和获益?将生化厂需要开发的项目通过公司引进来,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领导施加影响的,何愁领导不给予?若能如此,生化厂又怎会功败垂成?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马后炮”,不!是何宝泉在我议及此点时讥讽的“马后屁”。即便是笔者自己也不一定能体察到这一点,这是闲话,不去说它。
给瞿遇春的信说了三点:首先认为对瞿遇春奉母在沿江看病得到生化厂的照顾一事表示是应该做的,无须久记于怀,否则要朋友干什么?
瞿遇春家住滨江乡七案村,距沿江医院十多里。其母胃病需作胃切除手术,滨江乡医院不具备相关条件,就住到沿江医院。
沿江医院在全省乡村医院中是出了名的。县卫生局规定该院享受集镇医院同等待遇,周边乡镇居民到沿江医院看病可以回本乡与同乡医疗单位一样报销相关费用。这其间不无老院长向泽周的功劳,向河渠也是颇为自豪的。毕竟解放后沿江医院是全县第一个建立的乡级医院,不少医疗设备设施也是在老院长任职期间全县首家购进装备的,名医顾、易、李等都是他去局里要来的,运动前沿江医院全县闻名,为沿江三万多人民创造了优于周围乡村的医疗条件,不能不算是老院长的功劳。
遇春母亲在沿江医院前后十七天,不但是遇春夫妇吃住在生化厂,而且凡来医院探病的亲友,全由生化厂免费招待,相关的医疗护理人员也由向河渠打招呼、致谢意,并派戴冬珠与另一名女工不时替换遇春夫妇陪床。其关照之无微不至,实在令遇春夫妇感激不尽。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向河渠的安排,都是蒋国钧一手操持的。当然瞿遇春知道是因为向河渠当着厂长的缘故,因而常常或在信中,或在谈话中屡屡提起,说是就是在至亲处也不一定有这样精心关照的。这一次的来信自然又这样说了,所以向河渠回信时首先这样说。
向河渠在信中重申了在南京时所说的要派立德来南京的主张,将给戴志雄信中所说的话在这里也说了一遍,盼望遇春赞助。
向河渠告诉瞿遇春,通城智囊团已形成,该小组设计的生产线图纸已交付制作单位在紧张地制作着,小试也在进行中,已为该小组支付先期费用一千元,如开车后能达产量200吨,产值100万,可得开发奖三千元,大约比他们三人一年的工资还略有超过。
向河渠在信中说:“也许有人认为我有些胡来,我觉得要是能聘请到十位智囊人物,每人都能让我厂增产三十万产值,我只须支付开发奖九千元,却可增产三百万,其利润又该是多少?区区九千元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所以我奉行的是:行得正坐得直,不怕影子歪。让别人去说吧,我仍然会走自己选定的路。”
向河渠在信中说:“遇春兄,报纸上号召知识分子利用业余时间为乡镇企业作贡献,盼望您能组织起一个包括搞工艺的、测试的、机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智囊团,为我厂,也为你的朋友作一番事业,谋取应得的利益。”
向河渠告诉瞿遇春,苏州尽管慢些,但已有了雏形,下个月底一位大学讲师,一位工程师将来厂内作产品小试,冬珠是他们的助手。向河渠说:“盼您的捷报早传。”
说到遇春上海的同学,向河渠建议他邀请同学春节期间到生化厂来,他说:“来比去好。春节期间的上海连吃饭都不方便,如果到厂里来,就可以组织几位在厂里欢聚,过一个别居一格的佳节。”
没到下班的时间缪丽就来了。她说闯了祸,柜组长老郑约她晚上七点到离郑家不远的灌溉渠上谈话,她一个人黑夜暗星的有些怕,想请向河渠陪她去。
问清楚郑家所住生产队,对沿江乡各村组位置极为熟悉的向河渠知道那地方路不近,还须走过两公里长的两旁长着高大意杨的灌溉渠,灌溉渠距住户人家各有一百多公尺。黑夜暗星,阴森森的,一个女孩子是不大敢从那儿过。
这位老郑有什么话不能白天在社里说,或者白天约她去说,却要约她晚上去说呢?她说闯了祸,闯了什么祸?向河渠没有问,答应陪她去。缪丽没有喜形于色的表现,只是心事重重地说六点半她在桥东等,说完就走了。要在往常她不会这么沉默寡言的,看来真有什么祸事缠身了。
对于缪丽这个人,向河渠是比较矛盾的。此人无论从身材、容貌和举止上说,都称得上漂亮;出言吐语也不粗浊;聪明伶俐,字也写得不错;干起活儿来干脆利落,也挺勤快。假如不是作风不好的话,基本算个难找的好女人。可偏有这么个“假如不是”的作风问题。
无论男女如果性生活上不检点,按古今通行的法则看,都算不上好人,尤其是女人。缪丽的作风不好起因于什么?不知道,因为对她父母、丈夫和她过去生活的环境都不甚了解;她从什么时候变坏的,也不知道;但她到厂后的环境促成了她作风的不检点,这是肯定的。
从跟她谈话后见她急于离开这个厂,看得出她并不甘于当情妇。这些年有没有象薛晓琴一样变成好人,他更不知道。虽然由于有两夜的肌肤之亲,有时偶尔也会想起她,但也只是偶尔。这一回对于缪丽的请求,居然连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她,甚至也不问问闯了什么祸,这才发现自己还是
来信于归来后专程去五案读给岳母全家听了。我内兄说他不识几个字,孩子们都不在家,让我在回信中代他致意,谢谢您的一番心意。我们两家一切都好!
去年的产值、利润任务都完成了,仅超百分之十几,算是险胜。今年如何?心中没底,但我们不怕,去年接任时困难那么大都过去了,今年总不会比去年的困难再大吧?
乡里下达的今年产值35万,利润2万,我们的目标是50万产值,2·5万利润。这指标让您见笑了,怎么?才这么一点儿?但对我们来说就不是一副轻担子,因为我们是麻袋绣花——底子差呀。生产不是问题,仅香肠我们的生产能力一个月20吨,五个月就是100吨,五六十万产值、四五万利润呢,可是原料从哪里来?卖给谁?能卖一半就不错了,剩下的二三十万产值就得靠开发新产品。开发什么?卖给谁?这就是我要向一些有关系的城市派驻人员的原因。
上次在南京跟您说过想派立德驻南京的设想,您没表态,我知道您有顾虑。现在给您说个例子:苏州原食品公司党委书记徐强,抗战时在蠡湖地区打游击,不知您是不是听说过他,他可知道您。
现在离休了,他的外甥女婿在我厂当保全工,叫范模。那是一位不怎么会说的老实人。因他有这么一层关系,派他驻苏州,他不愿意,徐书记也认为不行。徐书记有他的道理:范模不会搞外交,供销员犯罪的不少,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昨是今非,前途难料。
我详细表明了看法和态度。我认为范模确实不善辞令,但凭着舅舅的关系,可以认识一些厂的关键人物;不管多么圆滑的人大概都希望对方老实可信,这些关系人物很快就会发觉与范模打交道牢靠,随之就会乐于再将范模介绍给别人,这样一来老实人就会起到圆滑人所不能起的作用;即使一段时间内起不了作用也没关系,我们从没指望一锹挖口井;至于犯错误,只要按厂里的指令去办,一切由我们承担,因为所支付的每一分钱都将不违背制度,承办人是不承担其它责任的。
徐书记同意了,范模思想上仍然不通,没办法我逼他上了阵,并陪他跑。结果他联络了四位工程师、十几个工厂,提供了铬酸、氯酸钾、胆固醇三个开发路子,了解了压敏胶带的行情,推销了几十吨香肠,获得了1400多元的分成奖,并为今年推销胶带打下了基础。我对范模说‘可别忘了你舅舅哇。’他说‘那当然,连表弟和有关人那儿也有了答谢。’我问徐书记的看法,他说:‘老头子赞成你的做法,他说你在利用老家伙的剩余价值啊。’
据分析,范模今年将开发一个项目、与二十家以上的厂、店建立联络关系,可以推销三四十吨香肠、一二十吨胶带,可获取三千多元的推销奖。这还是保守的分析,当然了,要是我没有这么多产品供应那又另当别论了。
立德的问题,怎么说呢?论关系,他比范模强多了。范模只有个妻舅和妻表弟,而立德却有这许多亲人。无容置疑,他的成就要比范模大。可是你却有顾虑。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这可以理解,但是草绳毕竟是草绳不是蛇,更何况有政策,有已形成的局势呢。
君不见《工人日报》二月二十八日第二版说重庆家具一厂供销员吕玉正得奖1792元,被树为标兵,又何惧之有?诚然您有您的道理:带走常宝,使其挣钱养家。
吃技术饭是一条路,但在常宝来说却有两条路,进厂当工人学技术,凭他的知识水平,要出成就就得花相当长的时间,还得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志气,还得有人领路。即便如此,在经济上收益不是很大的。
另一条路是在走第一条路的同时,配合他父亲在南京搞搞情报信息和推销工作,在这么多人的帮扶下,我相信一定会闯出个局面来。到那时,立德回我厂另作安排,反正他会开机懂电工知识,不愁没用处。常宝派驻南京又能独挡一面地工作,加上冬珠,这一家不就兴旺起来了吗?
建立情报信息网点是我今年的重要任务之一,除苏州外,拟在南京、上海、通城,来得及的话,还有淮阴建立派驻机构。假如这些派驻人员都能象范模一样与几位工程技术人员、十几二十几家厂建立了关系,我们的产品销路就不用担心了,项目开发也有了路子,工厂的脱困和振兴也就迎刃而解了,和我一起努力的同志和朋友也就走上了致富之路。”
向河渠正写着呢,范师傅进来了,他说:“向会计,缪丽请你晚点回家,她有事找你。”向河渠抬头问道:“什么事?”“不知道,只让我捎个信。”“喔——,谢谢你。”
“迟点回家、有事找我,会是什么事呢?”范模走后,向河渠皱着眉想。
自从那次被缪丽巧言令色用似是而非的道理所蒙住,并鬼混了一番后,两人之间就不曾再有过不清不白的事儿,也不怎么见得到。到是钱教授信中有时问起她的情况,他只以不甚了解来回答。实事求是地说他还真的不了解缪丽的情况,虽然就在隔河相望的供销社,可他整年都不到供销社买东西,除非路遇,根本就见不着。让他费心的事儿一桩接一桩,连书也写不成一句了,还有闲功夫了解她的长和短。他又拿起笔继续写他的信:
“立德的事情您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当然我尊重您的决定。
压敏胶的生产设备正在制作中,其中一台滑差电机没找到生产厂家,陆工是电机工程师,能不能烦劳她帮打听一下谁家生产?如果南京有的话,能不能代为联系?
请代向陆工、令姐问好!祝全家万事如意!”
由于这一段时间的外出奔波,南京的三封来信都没有回复,在写好给戴志雄的信后,又给戴立仁、瞿遇春写。
对于戴立仁的那个农副产品深加工的建议,向河渠并不看好,因而没往心里去,只是在向秦经理汇报时顺带说了说,谁知却引起旁坐者的兴趣。感兴趣的是长江养殖场的邹场长。
这位邹场长,向河渠久闻其名却没有见过。当年妹妹婚姻失败,情绪低落,公社秘书印克勤写信安排妹妹去菲厂工作时,就是写给这位邹场长的。一听秦经理介绍,向河渠连忙站起与他握手说:“那年多亏邹厂长安排我妹妹的工作,帮她度过了困难时期,一直没能当面感激,非常抱歉。”
邹场长说:“克勤是我老乡,她的话那能不听?到是你这位大才子难得跟你结交呀。”见秦经理一脸茫然,向河渠将当年之事说了一遍,秦经理说:“这才是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呢。既是相仪已久的朋友,就都在我这儿吃顿便饭,怎么样?”向河渠说:“到我那儿去吧,怎么可以让你破费?”秦经理笑着说:“公司请客理所当然,什么破费不破费的。继续谈谈合作的可能吧。”
邹场长介绍了养殖场的现状:400亩土地,32间空房,一座大会堂,三部手扶拖拉机,一部中拖,40KV的发电机组,100KV的变压器,一座40吨的水塔,脱粒机、水泵、电动机多台,130名整半劳动力,现有15亩水面养着鱼,打算再挖60亩水面,项目理想的话,可以再投入10万元。
向河渠告诉邹场长,项目建议人叫戴立仁,是南京未来协会秘书长。秦经理插话说,是抗战时烈士戴志国的儿子、沿江地区英雄人物戴志雄的侄子,向家当年掩护过戴志雄,关系密切。向河渠知道秦经理的意思是让邹场长放心,不是走方郎中在卖假药。
秦经理不知道向河渠并不看好这个项目,如果邹场长有意,他只当个介绍人,聊报当年邹场长的援手之情。当然没说他不看好,只说他是外行,在这其中除介绍外起不了什么作用。邹场长却不同意只当介绍人的说法,说应当作为南京方面的代表参与项目的实施,因为南京方面不大可能有人常驻沿江。向河渠说他有个穷厂是他的家,丢不开。两人各说各的,似乎都有理,当然也各有各的心思。
秦经理不知道向河渠主要是不看好这个项目,只以为真是丢不开生化厂。他沉吟了好一会儿说:“二位,我有个想法,说出来供你们参考。”他提议成立一个私营的项目开发公司,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比如苏乡长、唐书记、戴志雄、徐强等和他们三人参加。项目由公司出面与项目持有人洽谈相关事宜,与接产者共商合作条款,联合开发,利益分成。邹场长首先鼓掌赞成,向河渠感到如有乡领导参加是件大好事,认为可行。
向河渠将上述情况都在信中有详有略地进行了叙述,并问立仁是否愿意共建这个公司?问他对邹场长的单位是否有意?
笔者在写书的过程中看到这封信的底稿时问这个开发公司为什么没建成?向河渠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他随之为邹场长写了一份介绍信,介绍邹场长去南京与戴立仁面谈,后来连问也没问过这事。因为他觉得开发公司能不能建成,关键在于乡领导参加不参加,而乡领导参加不参加,他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其实当时如果向河渠重视这个公司的建立,是很可能建起来的。因为开发公司的建立只要去寻找理由,不论是为公还是为私,都能找出一大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而且这些理由都能站得住脚、上得了台面,经得起私下的权衡。
凭向河渠从学生时代就练就的说服他人的本领,又有多少人能不被他说服?更何况主意是秦经理出的,如何说服乡领导,这两人还拿不出办法来?可惜的是他没在意这家公司的建立与否,从而失去了这一借势的法宝。
我看过向河渠的读书札记,知道他是懂得借势之道的。他在札记中引用一位作家的话说:“大树阴下多落果,顺着流水变河川,和势力接近——只要懂得怎样利用——本身就是一种势力。”他归纳的“盯紧上司,倚人而起”方法中的三步曲也是颇为实用的,这就是:让对方需要你,让对方信任你,让对方依赖你。
假如公司建成了,书记、乡长们成了公司的成员,公司的利益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能不运用自己的权力保障公司的运行和获益?将生化厂需要开发的项目通过公司引进来,这些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需要领导施加影响的,何愁领导不给予?若能如此,生化厂又怎会功败垂成?
当然了,这只是我的“马后炮”,不!是何宝泉在我议及此点时讥讽的“马后屁”。即便是笔者自己也不一定能体察到这一点,这是闲话,不去说它。
给瞿遇春的信说了三点:首先认为对瞿遇春奉母在沿江看病得到生化厂的照顾一事表示是应该做的,无须久记于怀,否则要朋友干什么?
瞿遇春家住滨江乡七案村,距沿江医院十多里。其母胃病需作胃切除手术,滨江乡医院不具备相关条件,就住到沿江医院。
沿江医院在全省乡村医院中是出了名的。县卫生局规定该院享受集镇医院同等待遇,周边乡镇居民到沿江医院看病可以回本乡与同乡医疗单位一样报销相关费用。这其间不无老院长向泽周的功劳,向河渠也是颇为自豪的。毕竟解放后沿江医院是全县第一个建立的乡级医院,不少医疗设备设施也是在老院长任职期间全县首家购进装备的,名医顾、易、李等都是他去局里要来的,运动前沿江医院全县闻名,为沿江三万多人民创造了优于周围乡村的医疗条件,不能不算是老院长的功劳。
遇春母亲在沿江医院前后十七天,不但是遇春夫妇吃住在生化厂,而且凡来医院探病的亲友,全由生化厂免费招待,相关的医疗护理人员也由向河渠打招呼、致谢意,并派戴冬珠与另一名女工不时替换遇春夫妇陪床。其关照之无微不至,实在令遇春夫妇感激不尽。
其实这一切并不是向河渠的安排,都是蒋国钧一手操持的。当然瞿遇春知道是因为向河渠当着厂长的缘故,因而常常或在信中,或在谈话中屡屡提起,说是就是在至亲处也不一定有这样精心关照的。这一次的来信自然又这样说了,所以向河渠回信时首先这样说。
向河渠在信中重申了在南京时所说的要派立德来南京的主张,将给戴志雄信中所说的话在这里也说了一遍,盼望遇春赞助。
向河渠告诉瞿遇春,通城智囊团已形成,该小组设计的生产线图纸已交付制作单位在紧张地制作着,小试也在进行中,已为该小组支付先期费用一千元,如开车后能达产量200吨,产值100万,可得开发奖三千元,大约比他们三人一年的工资还略有超过。
向河渠在信中说:“也许有人认为我有些胡来,我觉得要是能聘请到十位智囊人物,每人都能让我厂增产三十万产值,我只须支付开发奖九千元,却可增产三百万,其利润又该是多少?区区九千元又算得了什么?我们又何乐而不为?所以我奉行的是:行得正坐得直,不怕影子歪。让别人去说吧,我仍然会走自己选定的路。”
向河渠在信中说:“遇春兄,报纸上号召知识分子利用业余时间为乡镇企业作贡献,盼望您能组织起一个包括搞工艺的、测试的、机械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内的智囊团,为我厂,也为你的朋友作一番事业,谋取应得的利益。”
向河渠告诉瞿遇春,苏州尽管慢些,但已有了雏形,下个月底一位大学讲师,一位工程师将来厂内作产品小试,冬珠是他们的助手。向河渠说:“盼您的捷报早传。”
说到遇春上海的同学,向河渠建议他邀请同学春节期间到生化厂来,他说:“来比去好。春节期间的上海连吃饭都不方便,如果到厂里来,就可以组织几位在厂里欢聚,过一个别居一格的佳节。”
没到下班的时间缪丽就来了。她说闯了祸,柜组长老郑约她晚上七点到离郑家不远的灌溉渠上谈话,她一个人黑夜暗星的有些怕,想请向河渠陪她去。
问清楚郑家所住生产队,对沿江乡各村组位置极为熟悉的向河渠知道那地方路不近,还须走过两公里长的两旁长着高大意杨的灌溉渠,灌溉渠距住户人家各有一百多公尺。黑夜暗星,阴森森的,一个女孩子是不大敢从那儿过。
这位老郑有什么话不能白天在社里说,或者白天约她去说,却要约她晚上去说呢?她说闯了祸,闯了什么祸?向河渠没有问,答应陪她去。缪丽没有喜形于色的表现,只是心事重重地说六点半她在桥东等,说完就走了。要在往常她不会这么沉默寡言的,看来真有什么祸事缠身了。
对于缪丽这个人,向河渠是比较矛盾的。此人无论从身材、容貌和举止上说,都称得上漂亮;出言吐语也不粗浊;聪明伶俐,字也写得不错;干起活儿来干脆利落,也挺勤快。假如不是作风不好的话,基本算个难找的好女人。可偏有这么个“假如不是”的作风问题。
无论男女如果性生活上不检点,按古今通行的法则看,都算不上好人,尤其是女人。缪丽的作风不好起因于什么?不知道,因为对她父母、丈夫和她过去生活的环境都不甚了解;她从什么时候变坏的,也不知道;但她到厂后的环境促成了她作风的不检点,这是肯定的。
从跟她谈话后见她急于离开这个厂,看得出她并不甘于当情妇。这些年有没有象薛晓琴一样变成好人,他更不知道。虽然由于有两夜的肌肤之亲,有时偶尔也会想起她,但也只是偶尔。这一回对于缪丽的请求,居然连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她,甚至也不问问闯了什么祸,这才发现自己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