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幽灵”的传说,如同病毒般在高校虚拟竞技圈内扩散。林逸所在的校队,原本只是一支实力中上的队伍,却因为他近乎非人的表现,一路高歌猛进,接连斩落了几支传统强队,声名大噪。
然而,与荣誉相伴而来的,并非全是鲜花与掌声。一种诡异而不安的氛围,开始在某些与林逸交过手的选手之间弥漫。最初的震惊和“被碾压”感逐渐沉淀后,一种更深的、源于认知被颠覆的恐惧,开始悄然滋生。
“陨星废墟”一战的录像被反复研究、逐帧分析。技术分析师们挠破了头,也无法完全解释林逸那些违背常理的操作。他的移动轨迹、攻击时机、弱点捕捉,都精准得像是由超级AI计算过一般,但偏偏系统检测又一切正常。
直到一场关键的八强淘汰赛,对手是以战术严谨、队员心理素质过硬着称的“磐石”战队。
比赛地图是“深渊回廊”,一个光线昏暗、通道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类地图,极其考验队伍的配合、视野控制和临场应变。
“磐石”战队做足了功课,针对林逸制定了严密的战术——放弃与他正面交锋,采用“区域控制”和“视野压制”策略,利用地图复杂性和大量的控制技能,限制他的活动空间,然后集火他的队友。
比赛开始后,局势似乎确实朝着“磐石”预期的方向发展。他们牢牢掌控了几个关键通道的视野,布置了大量的静态侦测器和陷阱。林逸的“影袭者”几次尝试切入,都被密集的火力和提前布置的控制技能逼退。
“看,他也不是无敌的!”
“对!就这么打,限制住他,我们就能赢!”
“磐石”的队员们在频道里互相鼓劲,信心倍增。
然而,他们看不到的是,在每一次短暂的接触、每一次看似无功而返的试探中,林逸都在那片银灰色的寂静世界里,将他们的阵型、技能习惯、视野盲区,乃至每个人细微的操作倾向,都看了个通透。
比赛进行到中期,关键的资源点争夺战在中央大厅爆发。
“磐石”战队五人抱团,阵型严密,治疗和输出被牢牢保护在中间,坦克顶在前方,控场法师蓄势待发。他们将大厅入口封锁得水泄不通,如同一个钢铁刺猬。
林逸的队伍在外围逡巡,几次试探性的攻击都被轻易化解。
“不行,冲不进去!火力太猛了!”
“他们的控制链衔接得太好了,进去就是被秒!”
频道里,队友的声音带着焦灼。
林逸沉默地潜伏在一根巨大的石柱后面,目光穿透虚拟的障碍,落在“磐石”战队那个ID为“顽石”的王牌狙击手身上。他是“磐石”战队的核心输出,也是他们这套铁桶阵的眼睛和獠牙。只要拔掉他,对方的阵型就会不攻自破。
但“顽石”被保护得极好,身处阵型最中心,前后左右都有人墙阻挡,几乎没有射击角度。
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一个无解的局。
林逸闭上了眼,意识再次沉入那片绝对领域。
“静止。”
世界冻结。
他“走”入中央大厅,无视了那些悬停在空中的能量弹和蓄势待发的技能光效。他穿过“磐石”战队严密的阵型,如同穿过一片静止的雕塑群,来到“顽石”的面前。
他仔细“观察”着“顽石”的角色模型,观察着他手中那杆造型华丽的高斯狙击步枪。枪口指向,身体姿态,周围队友的遮挡……所有数据在他脑中飞速计算。
现实中,不存在真正的“凭空”。但在游戏规则内,在数据层面,他可以做到近乎“凭空”。
他不需要移动枪本身,他只需要……创造一个“射击”的既成事实。
他在时停中,模拟了“顽石”抬起枪口,因为某个“意外”(比如脚下虚拟石块的轻微滑动,或者队友一个不经意的碰撞)而导致枪口极其微小地、在游戏物理引擎允许范围内向上偏移了1.5度,同时,因为这一瞬间的“失衡”,“顽石”的手指“无意中”扣动了扳机。
整个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只会被系统判定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甚至不会被战斗日志记录的模型碰撞和一次极其短暂的、非受控的走火。
但就是这个微小的“意外”,足够了。
林逸用极其精细的意念,如同编写一段极其简短的脚本,将这个“可能性”烙印在了那片凝固的时空数据中。这比他直接移动物体消耗要小得多,更像是一种对既定规则极限的、隐晦的利用。
做完这一切,他退回到石柱后,解除了时停。
世界恢复流动。
“磐石”战队的阵型依旧严密,火力依旧凶猛。
然而,就在下一秒——
“砰!”
一声突兀的枪响,来自“磐石”战队的阵型中央!
是“顽石”的高斯狙击枪!
只见“顽石”的角色身体猛地一个极其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后仰,狙击枪口冒出一缕青烟。一发高能狙击子弹,没有射向任何敌人,而是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几乎是擦着自家坦克的肩甲,向上射出,然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精准地命中了悬挂在大厅穹顶的一盏巨大的、原本无害的装饰性能量水晶灯!
“咔嚓!”
水晶灯承受不住狙击子弹的冲击,瞬间碎裂!无数碎裂的能量水晶和金属构件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正好笼罩在“磐石”战队密集的阵型头顶!
“什么?!”
“顽石你干什么?!”
“躲开!快躲开!”
“磐石”战队的频道里瞬间乱成一团!他们完美的阵型被这来自内部的、莫名其妙的“天灾”彻底打乱!倾泻而下的碎片虽然直接伤害不高,但带来了持续的硬直和视野遮蔽效果!
就在这混乱到极致的瞬间!
林逸动了!
他的身影如同鬼魅般从石柱后闪出,没有选择那些被砸得晕头转向的前排,而是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游鱼,利用对方阵型混乱产生的、转瞬即逝的缝隙,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微小位移,直接切入了阵型的最核心!
他的目标,依旧是“顽石”!
“顽石”刚从自己“走火”和头顶“天降横祸”的震惊中回过神,就看到林逸那张毫无表情的金属面具,已经近在咫尺!
“不!!”他惊恐地大叫,下意识地想要举枪格挡。
但已经晚了。
林逸的能量短刃,如同死神的亲吻,带着一道冷冽的弧光,精准地抹过了他的咽喉。
暴击!秒杀!
“顽石”化作白光,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枪为什么会突然走火,还那么“巧合”地打碎了头顶的灯。
核心输出瞬间暴毙,阵型大乱,“磐石”战队的抵抗意志瞬间崩溃。林逸的队伍如同虎入羊群,轻松收割了剩下的比赛。
比赛结束的提示音响起。
“磐石”战队的队员们呆若木鸡地站在复活点,久久没有退出游戏。
尤其是“顽石”,他双手离开操控设备,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地盯着已经变灰的屏幕。队友的抱怨和疑问,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他的脑海里,只剩下最后那一刻,林逸那双透过面具,仿佛穿透了虚拟与现实界限,冰冷、漠然,如同看待一堆无机质数据的眼神。
以及,那杆……自己“莫名其妙”走火的狙击枪。
赛后,无论教练如何复盘,技术团队如何检测,都无法解释“顽石”那关键一枪的成因。系统数据一切正常,只能将其归咎于一个概率极低的、由复杂碰撞体积和角色动作模组相互作用产生的“意外”。
但“顽石”不接受这个解释。
他开始失眠,一闭上眼,就是林逸那双冰冷的眼睛和自己枪口冒烟的景象。他在训练中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再轻易使用狙击枪,生怕它再次“不听使唤”。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操作,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极度紧张下出现了幻觉,导致了操作失误。
这种状态很快影响到了他的竞技水平。在接下来的几场重要比赛中,“顽石”发挥严重失常,多次出现低级失误,最终被战队调整为首发。
类似的状况,也开始出现在其他与林逸交过手的顶尖选手身上。
一名以匕首玩得出神入化着称的刺客,信誓旦旦地声称,在一次近身缠斗中,他清楚地看到林逸的短刃是“凭空”出现在他格挡动作的盲区,仿佛穿越了空间。
一名重装坦克坚持认为,林逸能“预知”他所有防御技能的开启时机,总能在他技能间隙的千分之一秒内,将伤害灌入。
还有一名控场法师,在赛后精神恍惚地告诉心理辅导员,他感觉林逸“不在时间里”,他的所有技能,无论是延迟生效的,还是瞬间触发的,对林逸都无效,仿佛林逸存在于一个不同的时间流速中。
流言蜚语越传越广,越传越诡异。
“他的枪是凭空出现的!”
“他能让我们的技能失效!”
“他不在这个时空!”
这些在旁人听来如同天方夜谭的言论,却在这些亲身经历过的选手之间引起了深深的共鸣。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和恐惧开始蔓延。他们不再将林逸视为一个强大的对手,而是看作一个无法理解、无法战胜的“怪物”。
有人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有人甚至产生了退役的念头。高校虚拟竞技圈,因为林逸的存在,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阴影。
“噩梦”,不再局限于赛场之上,而是开始侵蚀这些年轻选手的现实心智。
校队教练和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这些异常。他们找林逸谈过话,旁敲侧击地询问他是否使用了什么未被检测出的特殊技巧或设备。林逸的回答永远是无辜而简洁:“我只是集中注意力,抓住了机会。”
他的解释无懈可击,他的操作经得起系统检测。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和以前不一样了。那种冰冷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让人不寒而栗。
林逸默默地承受着这些目光和议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对这些普通选手造成的冲击,但他别无选择。WR-003任务的倒计时仿佛就在耳边滴答作响,他需要实战来磨砺自己,需要确认自己在面对“清理程序”或可能的“同类”时,能否占据哪怕一丝上风。
这些赛场上的“噩梦”,不过是他通往更残酷战场前,必要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热身。
他看着个人终端上,关于“磐石”战队王牌狙击手“顽石”因状态不佳暂别赛场的新闻,眼神中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真正的噩梦,尚未开始。
而他,必须确保当那个噩梦降临时,自己不是那个沉沦其中的人。
然而,与荣誉相伴而来的,并非全是鲜花与掌声。一种诡异而不安的氛围,开始在某些与林逸交过手的选手之间弥漫。最初的震惊和“被碾压”感逐渐沉淀后,一种更深的、源于认知被颠覆的恐惧,开始悄然滋生。
“陨星废墟”一战的录像被反复研究、逐帧分析。技术分析师们挠破了头,也无法完全解释林逸那些违背常理的操作。他的移动轨迹、攻击时机、弱点捕捉,都精准得像是由超级AI计算过一般,但偏偏系统检测又一切正常。
直到一场关键的八强淘汰赛,对手是以战术严谨、队员心理素质过硬着称的“磐石”战队。
比赛地图是“深渊回廊”,一个光线昏暗、通道错综复杂的地下迷宫类地图,极其考验队伍的配合、视野控制和临场应变。
“磐石”战队做足了功课,针对林逸制定了严密的战术——放弃与他正面交锋,采用“区域控制”和“视野压制”策略,利用地图复杂性和大量的控制技能,限制他的活动空间,然后集火他的队友。
比赛开始后,局势似乎确实朝着“磐石”预期的方向发展。他们牢牢掌控了几个关键通道的视野,布置了大量的静态侦测器和陷阱。林逸的“影袭者”几次尝试切入,都被密集的火力和提前布置的控制技能逼退。
“看,他也不是无敌的!”
“对!就这么打,限制住他,我们就能赢!”
“磐石”的队员们在频道里互相鼓劲,信心倍增。
然而,他们看不到的是,在每一次短暂的接触、每一次看似无功而返的试探中,林逸都在那片银灰色的寂静世界里,将他们的阵型、技能习惯、视野盲区,乃至每个人细微的操作倾向,都看了个通透。
比赛进行到中期,关键的资源点争夺战在中央大厅爆发。
“磐石”战队五人抱团,阵型严密,治疗和输出被牢牢保护在中间,坦克顶在前方,控场法师蓄势待发。他们将大厅入口封锁得水泄不通,如同一个钢铁刺猬。
林逸的队伍在外围逡巡,几次试探性的攻击都被轻易化解。
“不行,冲不进去!火力太猛了!”
“他们的控制链衔接得太好了,进去就是被秒!”
频道里,队友的声音带着焦灼。
林逸沉默地潜伏在一根巨大的石柱后面,目光穿透虚拟的障碍,落在“磐石”战队那个ID为“顽石”的王牌狙击手身上。他是“磐石”战队的核心输出,也是他们这套铁桶阵的眼睛和獠牙。只要拔掉他,对方的阵型就会不攻自破。
但“顽石”被保护得极好,身处阵型最中心,前后左右都有人墙阻挡,几乎没有射击角度。
在所有人看来,这都是一个无解的局。
林逸闭上了眼,意识再次沉入那片绝对领域。
“静止。”
世界冻结。
他“走”入中央大厅,无视了那些悬停在空中的能量弹和蓄势待发的技能光效。他穿过“磐石”战队严密的阵型,如同穿过一片静止的雕塑群,来到“顽石”的面前。
他仔细“观察”着“顽石”的角色模型,观察着他手中那杆造型华丽的高斯狙击步枪。枪口指向,身体姿态,周围队友的遮挡……所有数据在他脑中飞速计算。
现实中,不存在真正的“凭空”。但在游戏规则内,在数据层面,他可以做到近乎“凭空”。
他不需要移动枪本身,他只需要……创造一个“射击”的既成事实。
他在时停中,模拟了“顽石”抬起枪口,因为某个“意外”(比如脚下虚拟石块的轻微滑动,或者队友一个不经意的碰撞)而导致枪口极其微小地、在游戏物理引擎允许范围内向上偏移了1.5度,同时,因为这一瞬间的“失衡”,“顽石”的手指“无意中”扣动了扳机。
整个过程,在现实世界中,可能只会被系统判定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甚至不会被战斗日志记录的模型碰撞和一次极其短暂的、非受控的走火。
但就是这个微小的“意外”,足够了。
林逸用极其精细的意念,如同编写一段极其简短的脚本,将这个“可能性”烙印在了那片凝固的时空数据中。这比他直接移动物体消耗要小得多,更像是一种对既定规则极限的、隐晦的利用。
做完这一切,他退回到石柱后,解除了时停。
世界恢复流动。
“磐石”战队的阵型依旧严密,火力依旧凶猛。
然而,就在下一秒——
“砰!”
一声突兀的枪响,来自“磐石”战队的阵型中央!
是“顽石”的高斯狙击枪!
只见“顽石”的角色身体猛地一个极其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后仰,狙击枪口冒出一缕青烟。一发高能狙击子弹,没有射向任何敌人,而是以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几乎是擦着自家坦克的肩甲,向上射出,然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精准地命中了悬挂在大厅穹顶的一盏巨大的、原本无害的装饰性能量水晶灯!
“咔嚓!”
水晶灯承受不住狙击子弹的冲击,瞬间碎裂!无数碎裂的能量水晶和金属构件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正好笼罩在“磐石”战队密集的阵型头顶!
“什么?!”
“顽石你干什么?!”
“躲开!快躲开!”
“磐石”战队的频道里瞬间乱成一团!他们完美的阵型被这来自内部的、莫名其妙的“天灾”彻底打乱!倾泻而下的碎片虽然直接伤害不高,但带来了持续的硬直和视野遮蔽效果!
就在这混乱到极致的瞬间!
林逸动了!
他的身影如同鬼魅般从石柱后闪出,没有选择那些被砸得晕头转向的前排,而是如同一条滑不留手的游鱼,利用对方阵型混乱产生的、转瞬即逝的缝隙,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微小位移,直接切入了阵型的最核心!
他的目标,依旧是“顽石”!
“顽石”刚从自己“走火”和头顶“天降横祸”的震惊中回过神,就看到林逸那张毫无表情的金属面具,已经近在咫尺!
“不!!”他惊恐地大叫,下意识地想要举枪格挡。
但已经晚了。
林逸的能量短刃,如同死神的亲吻,带着一道冷冽的弧光,精准地抹过了他的咽喉。
暴击!秒杀!
“顽石”化作白光,到死都没想明白,自己的枪为什么会突然走火,还那么“巧合”地打碎了头顶的灯。
核心输出瞬间暴毙,阵型大乱,“磐石”战队的抵抗意志瞬间崩溃。林逸的队伍如同虎入羊群,轻松收割了剩下的比赛。
比赛结束的提示音响起。
“磐石”战队的队员们呆若木鸡地站在复活点,久久没有退出游戏。
尤其是“顽石”,他双手离开操控设备,脸色苍白,眼神空洞地盯着已经变灰的屏幕。队友的抱怨和疑问,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他的脑海里,只剩下最后那一刻,林逸那双透过面具,仿佛穿透了虚拟与现实界限,冰冷、漠然,如同看待一堆无机质数据的眼神。
以及,那杆……自己“莫名其妙”走火的狙击枪。
赛后,无论教练如何复盘,技术团队如何检测,都无法解释“顽石”那关键一枪的成因。系统数据一切正常,只能将其归咎于一个概率极低的、由复杂碰撞体积和角色动作模组相互作用产生的“意外”。
但“顽石”不接受这个解释。
他开始失眠,一闭上眼,就是林逸那双冰冷的眼睛和自己枪口冒烟的景象。他在训练中变得畏首畏尾,不敢再轻易使用狙击枪,生怕它再次“不听使唤”。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操作,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极度紧张下出现了幻觉,导致了操作失误。
这种状态很快影响到了他的竞技水平。在接下来的几场重要比赛中,“顽石”发挥严重失常,多次出现低级失误,最终被战队调整为首发。
类似的状况,也开始出现在其他与林逸交过手的顶尖选手身上。
一名以匕首玩得出神入化着称的刺客,信誓旦旦地声称,在一次近身缠斗中,他清楚地看到林逸的短刃是“凭空”出现在他格挡动作的盲区,仿佛穿越了空间。
一名重装坦克坚持认为,林逸能“预知”他所有防御技能的开启时机,总能在他技能间隙的千分之一秒内,将伤害灌入。
还有一名控场法师,在赛后精神恍惚地告诉心理辅导员,他感觉林逸“不在时间里”,他的所有技能,无论是延迟生效的,还是瞬间触发的,对林逸都无效,仿佛林逸存在于一个不同的时间流速中。
流言蜚语越传越广,越传越诡异。
“他的枪是凭空出现的!”
“他能让我们的技能失效!”
“他不在这个时空!”
这些在旁人听来如同天方夜谭的言论,却在这些亲身经历过的选手之间引起了深深的共鸣。一种集体性的焦虑和恐惧开始蔓延。他们不再将林逸视为一个强大的对手,而是看作一个无法理解、无法战胜的“怪物”。
有人开始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有人甚至产生了退役的念头。高校虚拟竞技圈,因为林逸的存在,蒙上了一层诡异的阴影。
“噩梦”,不再局限于赛场之上,而是开始侵蚀这些年轻选手的现实心智。
校队教练和管理层也注意到了这些异常。他们找林逸谈过话,旁敲侧击地询问他是否使用了什么未被检测出的特殊技巧或设备。林逸的回答永远是无辜而简洁:“我只是集中注意力,抓住了机会。”
他的解释无懈可击,他的操作经得起系统检测。但所有人都能感觉到,他和以前不一样了。那种冰冷的、仿佛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让人不寒而栗。
林逸默默地承受着这些目光和议论。他清楚自己的能力对这些普通选手造成的冲击,但他别无选择。WR-003任务的倒计时仿佛就在耳边滴答作响,他需要实战来磨砺自己,需要确认自己在面对“清理程序”或可能的“同类”时,能否占据哪怕一丝上风。
这些赛场上的“噩梦”,不过是他通往更残酷战场前,必要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热身。
他看着个人终端上,关于“磐石”战队王牌狙击手“顽石”因状态不佳暂别赛场的新闻,眼神中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真正的噩梦,尚未开始。
而他,必须确保当那个噩梦降临时,自己不是那个沉沦其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