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不停的下,寒意更深了。
苏嬷嬷被秋月安排在角门耳房里,暖茶热饭地好生的伺候着,苍老的面容上惊魂未定,却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决然。
朱婉清并毛衣立刻召见她,而是让她先定定神。
有些话,需在绝对稳妥、没有人打扰的时候才能细问。
而,命运的齿轮似乎总在人不经意时悄然转动。
就在等待与苏嬷嬷深谈的间隙,一件看似无关的意外,却将另一条隐秘的线索,猝不及防地推到了朱婉清面前。
因着连日阴雨,寿康宫书库一角有些漏湿,容嬷嬷吩咐几个稳妥的宫人将一部分受潮的旧书籍搬到向阳的地方晾晒一下。
朱婉清正好在现场帮忙整理一下,无意中翻开了一本夹在杂书中的、页面泛黄发脆的私人手札。
这手札并不是官方记载的,看着像是某一位不得志的老宫人所写,字迹潦草,满是愤懑与牢骚,记录的也多是一些宫中琐碎阴暗的事。
她本想合上,目光却被其中一页的几行字吸引:
“癸未年冬,废妃吴氏殁于北三所。其状甚惨,口不能言,目不能视,浑身溃烂,疑为毒害。然内务府报曰‘恶疾暴毙’,上亦未深究。可怜吴氏,昔日亦曾宠冠六宫,只因知晓太多,碍了某人的眼,便落得如此下场。宫中皆言,其罪在窥见‘牡丹杀机’……”
癸未年?
那正是母亲入宫参加秋日家宴、并“冲撞贵人”的第二年!废妃吴氏?朱婉清对此人毫无印象,显然在她入宫前许久,此人便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但“牡丹杀机”四个字,却像一道闪电劈入她的脑海!
她立刻想起母亲留下的那块焦黑衣料上,用金线和暗紫丝线绣着的,正是繁复的缠枝牡丹暗纹!“牡丹杀机”?难道母亲当年撞破的隐秘,与这位废妃吴氏知晓的,是同一件事?或者说,都与那“牡丹”纹样背后代表的势力有关?
她的心怦怦直跳,强作镇定地将那页手札的内容默记于心,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整理书籍。
回到揽月轩,她立刻召来了小德子。
“北三所,废妃吴氏,癸未年冬。”她言简意赅,“去查,用一切办法,查清这个吴氏的来历,她因何被废,与当年宫中哪位‘贵人’交往密切,尤其是……与‘牡丹’纹样有何关联。注意,此事可能牵扯极大,务必隐秘,宁可查不到,也绝不能打草惊蛇。”
小德子眼神一凛,立刻领命:“奴才明白!”
安排下此事,朱婉清才在深夜,于内室烛火下,秘密召见了苏嬷嬷。
苏嬷嬷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将这些年的隐忍和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
“小姐……老身对不起夫人,没能护住她……”苏嬷嬷哽咽道,“夫人那次从宫中回来,整个人都像是被抽走了魂儿。她夜里时常惊醒,有一次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抓着老身的手,反复念叨着‘牡丹……好狠的心……她竟敢……在宫里就……’ 老身听得心惊肉跳,却不敢多问。”
牡丹!
又是牡丹!
朱婉清袖中的手悄然握紧。
“夫人清醒后,便愈发沉默,只偷偷写了那封信,让老身务必收好。她说她怕是活不长了,柳姨娘那时已开始暗中下药,老爷……老爷他也……”苏嬷嬷泣不成声,“老爷他明明有所察觉,却……却默许了!夫人心灰意冷,只盼着小姐您能平安长大……”
朱婉清眼中寒意凛冽,父亲朱正弘的冷漠与懦弱,她早已经料到,但是亲耳证实,依旧让她心头发冷。
“那衣料碎片又是怎么回事?”朱婉清追问。
苏嬷嬷擦了擦眼泪,回忆道:“夫人回府那日,衣衫有些不整,袖口处有撕裂的痕迹,还沾了一些灰烬。老身伺候她更衣的时候,在她贴身的中衣暗袋里,发现了这块布料。夫人当时神思恍惚,只是死死攥着它,喃喃说‘这是证据……唯一的证据……’,随后便昏了过去。老身不敢声张,只好悄悄将它收起,连同那封信一起藏了起来。”
“母亲可曾提过,她在宫中具体冲撞了哪位贵人?或者,看到了什么?”朱婉清屏住呼吸。
苏嬷嬷努力回想,浑浊的眼中带着困惑:“夫人说得含糊,只提过一次,说那贵人容貌极美,气度逼人,穿着的衣裳上的牡丹,像是活的一般……但具体是哪位娘娘,夫人至死也没有明说。老身后来猜想,能让夫人如此恐惧,且身着牡丹华服的,恐怕……恐怕是当时风头最盛的几位之一……”
风头最盛?
牡丹华服?
朱婉清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宜妃那张娇艳明媚的脸。
宜妃最爱牡丹,宫中尽人皆知,其服饰器用上也多有牡丹纹样。
但会是宜妃吗?
十几年前,宜妃是否已然入宫并得宠?
线索似乎再次指向了那个方向。
“那封信的末尾被撕去了,嬷嬷可知后面写了什么?母亲将嫁妆单子和账目藏于何处?”朱婉清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嬷嬷茫然地摇头:“老身不知。夫人写完信交给老身时,便是如此。或许……是夫人自己撕去的?怕连累他人?至于嫁妆……夫人只提过一句,说‘藏在柳氏绝对想不到的地方’……”
问询持续到深夜,朱婉清赏了苏嬷嬷重金,又让小德子安排可靠之人,连夜将她秘密送出宫,安置到更安全隐蔽之处。
送走苏嬷嬷,朱婉清独坐灯下,心潮起伏。
母亲的信、神秘的牡丹衣料、废妃吴氏的惨死、“牡丹杀机”的传闻……这些散落的碎片,正在她眼前慢慢拼凑出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画卷。
一幅关于宫廷倾轧、灭口、以及可能持续了十几年、至今仍在暗中涌动的黑暗画卷。
她抚摸着手边那本《内廷杂录》和脑海中记下的手札内容,眼神冰冷而锐利。
冷宫枯骨无声,却诉说着最残酷的真相。
那位废妃吴氏,恐怕就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才被“牡丹”背后的势力残忍灭口。
而母亲,很可能是在无意中,触及了这同一个秘密的边缘,才招致杀身之祸!
父亲的冷漠,柳姨娘的狠毒,朱婉如的攀附,乃至如今宫中针对她的种种阴谋……似乎都隐隐与这幅画卷深处的那只“牡丹”黑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原本以为,复仇只是清算朱府内宅,夺回母亲嫁妆。
如今看来,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为强大和隐秘。
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到恐惧,反而激起了更深的斗志。
她将那块焦黑的牡丹衣料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触感让她无比清醒。
既然找到了方向,那么,无论那只“牡丹”隐藏得多深,势力有多庞大,她都要将她连根拔起,让她为母亲,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付出应有的代价!
苏嬷嬷被秋月安排在角门耳房里,暖茶热饭地好生的伺候着,苍老的面容上惊魂未定,却又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决然。
朱婉清并毛衣立刻召见她,而是让她先定定神。
有些话,需在绝对稳妥、没有人打扰的时候才能细问。
而,命运的齿轮似乎总在人不经意时悄然转动。
就在等待与苏嬷嬷深谈的间隙,一件看似无关的意外,却将另一条隐秘的线索,猝不及防地推到了朱婉清面前。
因着连日阴雨,寿康宫书库一角有些漏湿,容嬷嬷吩咐几个稳妥的宫人将一部分受潮的旧书籍搬到向阳的地方晾晒一下。
朱婉清正好在现场帮忙整理一下,无意中翻开了一本夹在杂书中的、页面泛黄发脆的私人手札。
这手札并不是官方记载的,看着像是某一位不得志的老宫人所写,字迹潦草,满是愤懑与牢骚,记录的也多是一些宫中琐碎阴暗的事。
她本想合上,目光却被其中一页的几行字吸引:
“癸未年冬,废妃吴氏殁于北三所。其状甚惨,口不能言,目不能视,浑身溃烂,疑为毒害。然内务府报曰‘恶疾暴毙’,上亦未深究。可怜吴氏,昔日亦曾宠冠六宫,只因知晓太多,碍了某人的眼,便落得如此下场。宫中皆言,其罪在窥见‘牡丹杀机’……”
癸未年?
那正是母亲入宫参加秋日家宴、并“冲撞贵人”的第二年!废妃吴氏?朱婉清对此人毫无印象,显然在她入宫前许久,此人便已湮没于历史尘埃。但“牡丹杀机”四个字,却像一道闪电劈入她的脑海!
她立刻想起母亲留下的那块焦黑衣料上,用金线和暗紫丝线绣着的,正是繁复的缠枝牡丹暗纹!“牡丹杀机”?难道母亲当年撞破的隐秘,与这位废妃吴氏知晓的,是同一件事?或者说,都与那“牡丹”纹样背后代表的势力有关?
她的心怦怦直跳,强作镇定地将那页手札的内容默记于心,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整理书籍。
回到揽月轩,她立刻召来了小德子。
“北三所,废妃吴氏,癸未年冬。”她言简意赅,“去查,用一切办法,查清这个吴氏的来历,她因何被废,与当年宫中哪位‘贵人’交往密切,尤其是……与‘牡丹’纹样有何关联。注意,此事可能牵扯极大,务必隐秘,宁可查不到,也绝不能打草惊蛇。”
小德子眼神一凛,立刻领命:“奴才明白!”
安排下此事,朱婉清才在深夜,于内室烛火下,秘密召见了苏嬷嬷。
苏嬷嬷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将这些年的隐忍和所知的一切和盘托出。
“小姐……老身对不起夫人,没能护住她……”苏嬷嬷哽咽道,“夫人那次从宫中回来,整个人都像是被抽走了魂儿。她夜里时常惊醒,有一次高烧不退,迷迷糊糊中抓着老身的手,反复念叨着‘牡丹……好狠的心……她竟敢……在宫里就……’ 老身听得心惊肉跳,却不敢多问。”
牡丹!
又是牡丹!
朱婉清袖中的手悄然握紧。
“夫人清醒后,便愈发沉默,只偷偷写了那封信,让老身务必收好。她说她怕是活不长了,柳姨娘那时已开始暗中下药,老爷……老爷他也……”苏嬷嬷泣不成声,“老爷他明明有所察觉,却……却默许了!夫人心灰意冷,只盼着小姐您能平安长大……”
朱婉清眼中寒意凛冽,父亲朱正弘的冷漠与懦弱,她早已经料到,但是亲耳证实,依旧让她心头发冷。
“那衣料碎片又是怎么回事?”朱婉清追问。
苏嬷嬷擦了擦眼泪,回忆道:“夫人回府那日,衣衫有些不整,袖口处有撕裂的痕迹,还沾了一些灰烬。老身伺候她更衣的时候,在她贴身的中衣暗袋里,发现了这块布料。夫人当时神思恍惚,只是死死攥着它,喃喃说‘这是证据……唯一的证据……’,随后便昏了过去。老身不敢声张,只好悄悄将它收起,连同那封信一起藏了起来。”
“母亲可曾提过,她在宫中具体冲撞了哪位贵人?或者,看到了什么?”朱婉清屏住呼吸。
苏嬷嬷努力回想,浑浊的眼中带着困惑:“夫人说得含糊,只提过一次,说那贵人容貌极美,气度逼人,穿着的衣裳上的牡丹,像是活的一般……但具体是哪位娘娘,夫人至死也没有明说。老身后来猜想,能让夫人如此恐惧,且身着牡丹华服的,恐怕……恐怕是当时风头最盛的几位之一……”
风头最盛?
牡丹华服?
朱婉清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宜妃那张娇艳明媚的脸。
宜妃最爱牡丹,宫中尽人皆知,其服饰器用上也多有牡丹纹样。
但会是宜妃吗?
十几年前,宜妃是否已然入宫并得宠?
线索似乎再次指向了那个方向。
“那封信的末尾被撕去了,嬷嬷可知后面写了什么?母亲将嫁妆单子和账目藏于何处?”朱婉清问出最关键的问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苏嬷嬷茫然地摇头:“老身不知。夫人写完信交给老身时,便是如此。或许……是夫人自己撕去的?怕连累他人?至于嫁妆……夫人只提过一句,说‘藏在柳氏绝对想不到的地方’……”
问询持续到深夜,朱婉清赏了苏嬷嬷重金,又让小德子安排可靠之人,连夜将她秘密送出宫,安置到更安全隐蔽之处。
送走苏嬷嬷,朱婉清独坐灯下,心潮起伏。
母亲的信、神秘的牡丹衣料、废妃吴氏的惨死、“牡丹杀机”的传闻……这些散落的碎片,正在她眼前慢慢拼凑出一幅令人不寒而栗的画卷。
一幅关于宫廷倾轧、灭口、以及可能持续了十几年、至今仍在暗中涌动的黑暗画卷。
她抚摸着手边那本《内廷杂录》和脑海中记下的手札内容,眼神冰冷而锐利。
冷宫枯骨无声,却诉说着最残酷的真相。
那位废妃吴氏,恐怕就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才被“牡丹”背后的势力残忍灭口。
而母亲,很可能是在无意中,触及了这同一个秘密的边缘,才招致杀身之祸!
父亲的冷漠,柳姨娘的狠毒,朱婉如的攀附,乃至如今宫中针对她的种种阴谋……似乎都隐隐与这幅画卷深处的那只“牡丹”黑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她原本以为,复仇只是清算朱府内宅,夺回母亲嫁妆。
如今看来,她的敌人,远比想象中更为强大和隐秘。
但这并没有让她感到恐惧,反而激起了更深的斗志。
她将那块焦黑的牡丹衣料紧紧攥在手心,冰冷的触感让她无比清醒。
既然找到了方向,那么,无论那只“牡丹”隐藏得多深,势力有多庞大,她都要将她连根拔起,让她为母亲,为那些无辜逝去的生命,付出应有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