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皇帝的态度-《重生之婉清传》

  揽月轩前的积雪还没有清扫干净,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巫蛊风波却已如同被狂风卷过,留下了满地狼藉与无声的震撼。

  皇后离去不久,皇帝的圣谕便紧随而至,宣朱婉清即刻前往乾清宫见驾。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瞬间传遍了六宫。

  所有人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最终的裁决。

  皇后虽然已经当场做出了处置,但是皇帝的态度,才是真正决定风向的标尺。

  朱婉清换下了那身沾染了雪水泥渍的宫装,重新梳洗,依旧是一身素净打扮,只是在那苍白的脸颊上略施薄粉,掩去了几分惊魂未定的痕迹,更显出一种坚韧与楚楚可怜交织的风致。

  在帝王面前,过分的强势与过度的软弱皆不可取。

  乾清宫东暖阁内,炭火烧得正旺,驱散了冬日的严寒,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属于权力顶峰的威压。

  皇帝并没有坐在御座上,而是负手立,站在窗前,望着窗外覆雪的庭院,明黄色的龙袍在光影中显得格外耀眼。

  “臣妾参见皇上。”朱婉清跪下行礼,声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微哑,那是劫后余生尚未完全平复的痕迹。

  皇帝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她身上,深沉难辨。“平身吧。”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今日揽月轩之事,皇后已向朕禀明。你可还有话说?”

  朱婉清站起身,却并没有抬头直视天颜,只是微微垂首,姿态恭谨而克制:“回皇上,皇后娘娘明察秋毫,已还臣妾清白。臣妾……唯有感激涕零,并无他言。”她没有趁机诉苦,也没有落井下石地指控宜妃,只是表达了对皇后处置的认可与感激。

  这份冷静与识大体,让皇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走到书案后坐下,指了指旁边的绣墩:“坐。将今日之事,原原本本,再与朕细说一遍。”

  这不是不信任皇后,而是帝王需要听到不同角度、尤其是当事者最直接的陈述,以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朱婉清谢恩坐下,依旧侧着身子,保持着妃子的本分。

  她开始叙述,从清晨杏儿的异常,到皇后、宜妃突然驾临,再到人偶被精准搜出,以及她如何发现布料疑点、杏儿的谎言,如何请求核查,直至最终线索指向钟粹宫。。。。。。她语气平稳,逻辑清晰,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遗漏关键细节,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与自己无关的旧事。

  而,正是这种近乎冷酷的客观叙述,反而更具说服力,将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赤裸裸地呈现在了帝王的面前。

  皇帝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光滑的紫檀木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直到朱婉清说完,暖阁内陷入了一片寂静。

  良久,皇帝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深沉的寒意:“以巫蛊之术构陷妃嫔,其心可诛。”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看向朱婉清,“你受委屈了。”

  短短五个字,却重逾千斤。

  这不仅仅是安慰,更是帝王对此事的最终定性!

  朱婉清心中一酸,这一次,不是伪装,而是劫后余生、沉冤得雪的真实情绪涌上了心头,眼圈微微泛红,她连忙低下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臣妾……谢皇上体恤。”

  “你临危不乱,心思缜密,于绝境中能寻得生机,保全自身,亦维护了宫规尊严,很好。”皇帝的赞许更进一步,这已是对她个人能力的极大肯定。“若非你及时发现破绽,据理力争,只怕朕也要被这等魑魅魍魉之举所蒙蔽。”

  “臣妾不敢当皇上如此盛赞。”朱婉清连忙道,“臣妾只是不愿蒙受不白之冤,更不愿见此等阴毒手段祸乱宫闱,令皇上烦心。能得皇上信任,臣妾已是万幸。”

  她始终将姿态放得很低,并将维护宫闱安宁、为君分忧放在首位。

  皇帝看着她谦逊而恭谨的模样,想到她入宫以来的种种表现,才华、仁心、智慧、以及此刻展现出的坚韧与冷静,心中那份因她年轻貌美而起的喜爱,似乎悄然沉淀,多了几分真正的欣赏与看重。

  “宜妃御下不严,宫中流出禁物,卷入此等阴私,更兼……嫌疑重大,难辞其咎。”皇帝语气转冷,做出了最终的裁决,“即日起,褫夺其‘宜’字封号,降为妃,禁足钟粹宫一年,份例减半,非诏不得出,亦不得见外人。其宫中一应涉案宫人,由皇后与慎刑司严加审讯,按宫规处置,绝不姑息!”

  褫夺封号!

  禁足一年!

  份例减半!

  这对一位曾经宠冠后宫、育有皇子的高位妃嫔而言,无疑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几乎等同于被打入了冷宫!

  皇帝此举,既是惩罚,也是做给六宫看,更是对朱婉清所受委屈的强力补偿与撑腰!

  “皇上圣明!”朱婉清起身,再次深深下拜。

  她知道,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皇帝没有彻底废黜宜妃,是顾及皇子与朝局的平衡,但是如此严厉的惩罚,足以震慑后宫,也让宜妃势力大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你,”皇帝目光重新落在朱婉清身上,语气缓和了些,“无辜受此惊吓,朕心甚怜。特晋你为从五品婉仪,赏黄金百两,东海珍珠一斛,蜀锦十匹,以示抚慰。”

  从才人(正六品)连越两级,晋为婉仪(从五品)!

  这晋升速度,在后宫中可谓罕见!

  再加上丰厚的赏赐,这无疑是向所有人宣告,朱婉清不仅无罪,而且圣眷正浓!

  “臣妾……叩谢皇上隆恩!”朱婉清声音带着真实的激动。

  地位的提升,意味着更大的自主权和更厚的保护层。

  “起来吧。”皇帝虚扶了一下,“经此一事,你也当更加谨言慎行。朕与你……来日方长。”

  最后这四个字,意味深长,带着一种超越眼前纷争的期许。

  “是,臣妾必定谨记皇上教诲,克己守心,不负圣恩。”朱婉清恭敬应答。

  从乾清宫出来时,冬日阳光正好,照在皑皑白雪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朱婉清微微眯起眼,感受着那难得的暖意。

  她知道,这一关,她算是彻底闯过去了。

  不仅洗刷了冤屈,更赢得了皇帝更深的信任和更高的位份。

  经此一役,她在后宫的地位将更加稳固,那些暗中窥伺的眼睛,短期内也不敢再轻易出手。

  回到揽月轩,晋封和赏赐的旨意已然传来,整个揽月轩上下欢腾雀跃,与之前的死寂压抑形成了鲜明对比。

  宫人们看向朱婉清的目光,充满了敬畏与狂热的崇拜。

  秋月和小德子更是激动不已。

  “小姐!不,婉仪主子!您真是太厉害了!”秋月喜极而泣。

  小德子则沉稳许多,但眼中也难掩兴奋:“恭喜主子!贺喜主子!”

  朱婉清看着他们,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心的、轻松的笑容。但她很快收敛了笑意,低声道:“危机虽暂时解除,但宜妃……不,现在该称她林妃了,她绝不会善罢甘休。我们更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奴才(奴婢)明白!”两人齐声应道。

  是夜,慎刑司传来消息,宫女杏儿受不住刑罚,已然“畏罪自尽”,而那个搜出人偶的张嬷嬷,也咬舌身亡。

  线索,到这里似乎彻底断了。

  朱婉清听着小德子的禀报,面无表情。

  她知道,这是幕后之人最后的断尾求生。

  杏儿和张嬷嬷,不过是可怜的弃子。

  她走到窗边,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摩挲着皇帝赏赐的那斛珍珠,冰凉的触感让她心神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