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选秀的圣旨-《重生之婉清传》

  这一日,天色刚蒙蒙亮,便有身着绛紫色官袍、手持拂尘的内侍监官员,在禁军护卫的簇拥下,神情肃穆地奔赴六部衙门、五军都督府以及京兆尹等要害机构。

  旋即,无数快马背负着抄录的诏令,如同离弦之箭,冲出京城各门,驰往天下各州县。

  与此同时,京城内所有四品及以上官员的府邸门前,几乎都在同一时间,迎来了传旨的内侍。

  朱府在京城的宅子,自然也在其列。

  “圣旨到!”

  一声尖亮悠长的唱喏,打破了朱府清晨的宁静。阖府上下,从朱父到最末等的仆役,皆慌忙整肃衣冠,于前院庭院中跪倒一片。空气仿佛凝固,只听得见彼此有些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

  朱婉清跪在女眷队列的最前方,垂着头,目光落在身前冰冷的青石板上,指尖微微蜷缩,嵌入掌心,带来一丝刺痛,让她保持着极致的清醒。该来的,终于来了。

  宣旨的内侍面无表情,展开那卷象征着至高皇权的明黄绢帛,用特有的尖细嗓音,清晰而缓慢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鸿业,抚驭寰区,稽古慎德,敦本重源。兹因宫闱待备,内职需贤,特颁明诏,遴选淑女。凡在京及直省四品以上文武官员之家,嫡出之女,年十三至十七,容仪端淑,性资敏慧,闺教娴习者,着有司详加甄选,造册报部,听候内廷阅看。钦此!”

  诏书言辞简练,却字字千钧,如同烙印,刻在每个人的心头。

  家世为四品以上文武官员。直接将绝大多数寻常富贵人家排除在外。

  出身必须为嫡出。庶女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这一条便断了无数人的念想,也让朱婉清“嫡女”身份的价值瞬间凸显。

  年龄在十三至十七。

  一个女子一生中最鲜嫩、最具可塑性的年华。

  要求容仪端淑,性资敏慧,闺教娴习。

  短短十二字,涵盖了容貌、气质、心性、才学、教养所有方面,标准模糊却又无比严苛。

  “臣等接旨,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父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颤抖,率领众人叩首谢恩。接过那沉甸甸的诏书抄本时,他的手心已是一片汗湿。

  内侍宣旨完毕,并没有多留,在一众敬畏的目光中离去。

  而他带来的这股旋风,却刚刚开始肆虐。

  几乎是在内侍身影消失在大门外的瞬间,朱府内部的气氛就发生了微妙而剧烈的变化。

  下人们再看向朱婉清的目光,已不仅仅是之前的恭敬,更添了一种看待“未来主子”的敬畏与谄媚,仿佛她下一刻就能一步登天。彼此交换的眼神中,充满了兴奋的揣测与对未来的期许。

  朱父捧着那诏书,如同捧着家族未来的青云之路,脸上因激动而泛着红光,在厅中来回踱步,口中喃喃:“终于等到了!终于等到了!清儿,你。。。”他看向朱婉清,眼神热切无比。

  而此刻的朱婉清,已然起身,依旧垂眸静立,面上看不出是喜是忧。

  只有她自己知道,胸腔内的心脏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撞击着。这诏书,像一道无形的枷锁,也像一把开启命运之门的钥匙。它明确地告诉她,游戏规则已然制定,她已被正式纳入这场帝国最高规格的“遴选”之中,再无退路。

  她微微抬眼,目光似乎穿透了朱府的院墙,投向了外面那座更加喧嚣沸腾的京城。

  可以想象,此刻的京城,已然彻底沸腾。

  所有符合条件的高门府邸,恐怕都上演着与朱府相似的一幕。

  惊喜、激动、筹谋、算计。。。无数种情绪在每一座深宅大院里发酵、碰撞。

  绸缎庄、珠宝阁、脂粉铺的生意将瞬间火爆,各家都在为女儿精心置办行头,力求在“容仪”上不落人后。

  教习嬷嬷、宫中退役的女官将成为最抢手的资源,被重金征聘,紧急传授宫廷礼仪规矩。

  往日里吟风弄月的才女们,此刻恐怕都在恶补经史子集、练习琴棋书画,以备“性资敏慧”的考校。而各家的长辈、幕僚,则开始在灯下细细分析局势,权衡打点,谋划着如何将女儿的名字更靠前地呈递上去,如何打点初选的关节。

  朱婉清轻轻吸了一口气,将那诏书的内容在脑中又过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咀嚼得清晰。她转过身,面向依旧沉浸在激动中的父亲,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父亲,诏书已下,女儿需开始准备了。”

  圣旨下来了,如同战鼓擂响,再容不得半分的懈怠。

  朱府京中宅邸内的气氛,从年节的些许松弛,骤然绷紧至极致。朱父一面忙着与幕僚商议如何打点初选关节,确保朱婉清的名字能顺利呈递且位置靠前,一面又忧心女儿于宫廷规矩所知不详,恐在贵人面前失仪,正焦灼间,林府那边便如同及时雨一般,派来了援手。

  来人是两位嬷嬷。

  一位姓钱,是林老夫人身边得力的老人,主要负责与朱府沟通联络,打点外务。

  而另一位,则让即便是心高气傲的朱父,也需客客气气地尊称一声“容嬷嬷”。

  这位容嬷嬷约莫五十上下的年纪,身形瘦削,背脊挺直如松,穿着一身深褐色暗纹锦缎褙子,头发梳得一丝不乱,紧紧抿着的嘴唇和那双看人时仿佛能穿透肺腑的锐利眼眸,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严苛。

  她曾是宫中侍奉过先帝某位太妃的女官,在宫中沉浮数十载,年纪大了被放出来后,便被林家以重金和礼遇供养着,非紧要关头,绝不会轻易劳动。此番请她出山,足见林家对朱婉清此次参选的重视。

  容嬷嬷来到朱府的当日,甚至都没有过多的寒暄,只与朱父见了礼,提出需要一个绝对安静、不受打扰的院落作为“教习所”,便直接开始了对朱婉清的考察与培训。

  她让朱婉清在她面前走几步,坐下,起身,奉茶,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