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阿密归来已过两周,南加州的阳光依旧不紧不慢地洒在洛杉矶的街道上。汉森的生活,看似回归平静,却多了一丝难以言明的紧绷。清晨六点整,他照例站在厨房倒第二杯黑咖啡,伊莲娜披着睡衣靠在门边,静静看着他往保温杯里加冰块。
“你又不热,为啥非得冰的?”她挑眉。
“热的不够刺激。”汉森嘴角一翘,“今天要开会。局长在。”
这不是玩笑。他们在迈阿密休假期间,LAPD情报科追踪到的C14技术组成员——阿维拉,在返美过程中被临时拘捕。那人是个墨西哥裔工程师,三年前曾在南美参与过军用网络干扰设备的研发。拘捕当天,他持有一张从危地马拉过来的假护照。
“听说了,”伊莲娜点头,“信息科连夜做了设备清单。那几台定向拦截器的原件,在LA港口附近找到了。”
“我知道。”汉森合上杯盖,眼神沉了沉,“今天那玩意儿要拿到反恐小组去比对。如果型号和我们在好莱坞山行动中遇到的干扰器吻合,就证明他们已经在LA有后备工厂了。”
“汉森。”伊莲娜走上前,一只手放在他肩上,声音低下来,“我们是不是该约个时间,去看房子?”
汉森愣了下,随后轻轻点头。
他们之前谈过,婚后想搬出市警局提供的临时宿舍,找一套有后院、有厨房、能看到月亮的地方,最好还有个不大的书房,能摆她的画板和他那堆没拆封的旧唱片。
但那是“战后”的事。他们都清楚,C14远未到收网时机。
——
上午九点,LAPD总部六层情报会议室。
一份代号“Skylink”的C14外围网络结构图正投在大屏幕上,汉森站在桌前,身边是反恐组技术官员鲁迪·张和内务督导玛丽·沃尔什。
“这是一套三节点分布式链控网络。”鲁迪指着图,“我们截获的数据流量显示,这种结构可以远程激活目标——不通过传统电信塔,只靠城市内的信号反射节点进行高频短距通信。”
“所以那晚在比佛利山庄突击点,为什么他们能在我们未突破门锁前就完成自毁?”玛丽皱眉。
“因为他们就在你们门口两百米外的车里,用了这套链控系统。”汉森答得干脆,“阿维拉的笔记本里发现了操控日志。正是他,在凌晨三点零五分远程触发的焚毁程序。”
室内陷入短暂沉默。
会议最后定下三个处理方向:
1. 由局长批准,将阿维拉从洛县拘押所转入联邦特别监管。
2. 组建独立小组,追踪Skylink网络的信号源头。
3. 内部设置诱饵仓库,用C14曾感兴趣的货运集装箱做引线,试图钓出更多外围节点。
会议结束后,汉森和鲁迪并肩走在总部楼下的停车场。
“你最近和伊莲娜怎么样?”鲁迪忽然问。
“挺好。”汉森一边解锁车门,一边笑了笑,“她最近在画一副画,是我们迈阿密那晚的红酒餐桌。”
“哦?”鲁迪调侃,“开始婚后文艺生活了?”
“你别笑,她想把那幅画送给你——因为她说迈阿密那家雪茄店是你推荐的。”
两人都笑了。
但笑声未落,汉森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局内紧急联络频段。
“汉森,布洛克街162号,发现大量金属异频信号反应,可能是C14遗留设备,反应时间两分钟内。支援单位请求你带队前往。”
汉森神色一变,立刻跳进车里,点火、转向、拉出车道,一气呵成。
——
布洛克街是一片半废弃工业区,曾是制造车灯和家用电缆的地带。到达时,一辆SIS(特别调查组)无人机车已在空中盘旋,车库外有几名持盾探员封锁外围。
汉森带着两名特警从侧门潜入,避开主门可能的爆炸陷阱。整个建筑呈倒L型,墙体有年久渗水痕迹。内厅空荡,有台落满灰尘的旧机床。探测器在靠近左侧仓库时,警报狂响。
他用战术手势示意左右包夹,然后自己率先踢开门——
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门内是三台尚在运转的干扰器,连接着一台内置电池的转码机。
“没有人。”右侧的技术员报告。
“但他们在五分钟前还在。”汉森拿起转码机,翻看设备背后,“热量残留,还有开锁工具的划痕。”
他转身看向左上角监控。
“这里有摄像头,但……被物理破坏了。”
他将设备打包封存,下令转交给反情报科。再晚两分钟,这一整套系统就可能被彻底炸毁。
——
晚上九点。
汉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伊莲娜窝在沙发里看着纪录片,手里捧着茶杯。
“你今天晚了一个小时。”
“布洛克街。”他把外套丢在沙发边,走过去一把将她搂进怀里。
“又是C14?”
“是。”汉森点头,靠在她额头上低声说:“但我们拿到了一套完整的终端。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摸到他们核心了。”
伊莲娜沉默片刻,然后伸手抚上他侧脸。
“等C14覆灭,我们就去看房。”
“还不止,”他握住她的手,“我们也该考虑孩子的事了。”
伊莲娜轻轻一笑,没有说话,只是靠得更近了。
窗外,一道警灯从街角闪过。城市安静如海,而这对在风暴中牵手的恋人,在此刻终于听见了内心深处的某种答案。
——
“你又不热,为啥非得冰的?”她挑眉。
“热的不够刺激。”汉森嘴角一翘,“今天要开会。局长在。”
这不是玩笑。他们在迈阿密休假期间,LAPD情报科追踪到的C14技术组成员——阿维拉,在返美过程中被临时拘捕。那人是个墨西哥裔工程师,三年前曾在南美参与过军用网络干扰设备的研发。拘捕当天,他持有一张从危地马拉过来的假护照。
“听说了,”伊莲娜点头,“信息科连夜做了设备清单。那几台定向拦截器的原件,在LA港口附近找到了。”
“我知道。”汉森合上杯盖,眼神沉了沉,“今天那玩意儿要拿到反恐小组去比对。如果型号和我们在好莱坞山行动中遇到的干扰器吻合,就证明他们已经在LA有后备工厂了。”
“汉森。”伊莲娜走上前,一只手放在他肩上,声音低下来,“我们是不是该约个时间,去看房子?”
汉森愣了下,随后轻轻点头。
他们之前谈过,婚后想搬出市警局提供的临时宿舍,找一套有后院、有厨房、能看到月亮的地方,最好还有个不大的书房,能摆她的画板和他那堆没拆封的旧唱片。
但那是“战后”的事。他们都清楚,C14远未到收网时机。
——
上午九点,LAPD总部六层情报会议室。
一份代号“Skylink”的C14外围网络结构图正投在大屏幕上,汉森站在桌前,身边是反恐组技术官员鲁迪·张和内务督导玛丽·沃尔什。
“这是一套三节点分布式链控网络。”鲁迪指着图,“我们截获的数据流量显示,这种结构可以远程激活目标——不通过传统电信塔,只靠城市内的信号反射节点进行高频短距通信。”
“所以那晚在比佛利山庄突击点,为什么他们能在我们未突破门锁前就完成自毁?”玛丽皱眉。
“因为他们就在你们门口两百米外的车里,用了这套链控系统。”汉森答得干脆,“阿维拉的笔记本里发现了操控日志。正是他,在凌晨三点零五分远程触发的焚毁程序。”
室内陷入短暂沉默。
会议最后定下三个处理方向:
1. 由局长批准,将阿维拉从洛县拘押所转入联邦特别监管。
2. 组建独立小组,追踪Skylink网络的信号源头。
3. 内部设置诱饵仓库,用C14曾感兴趣的货运集装箱做引线,试图钓出更多外围节点。
会议结束后,汉森和鲁迪并肩走在总部楼下的停车场。
“你最近和伊莲娜怎么样?”鲁迪忽然问。
“挺好。”汉森一边解锁车门,一边笑了笑,“她最近在画一副画,是我们迈阿密那晚的红酒餐桌。”
“哦?”鲁迪调侃,“开始婚后文艺生活了?”
“你别笑,她想把那幅画送给你——因为她说迈阿密那家雪茄店是你推荐的。”
两人都笑了。
但笑声未落,汉森口袋里的手机震动起来——是局内紧急联络频段。
“汉森,布洛克街162号,发现大量金属异频信号反应,可能是C14遗留设备,反应时间两分钟内。支援单位请求你带队前往。”
汉森神色一变,立刻跳进车里,点火、转向、拉出车道,一气呵成。
——
布洛克街是一片半废弃工业区,曾是制造车灯和家用电缆的地带。到达时,一辆SIS(特别调查组)无人机车已在空中盘旋,车库外有几名持盾探员封锁外围。
汉森带着两名特警从侧门潜入,避开主门可能的爆炸陷阱。整个建筑呈倒L型,墙体有年久渗水痕迹。内厅空荡,有台落满灰尘的旧机床。探测器在靠近左侧仓库时,警报狂响。
他用战术手势示意左右包夹,然后自己率先踢开门——
瞬间,一股热浪扑面而来,门内是三台尚在运转的干扰器,连接着一台内置电池的转码机。
“没有人。”右侧的技术员报告。
“但他们在五分钟前还在。”汉森拿起转码机,翻看设备背后,“热量残留,还有开锁工具的划痕。”
他转身看向左上角监控。
“这里有摄像头,但……被物理破坏了。”
他将设备打包封存,下令转交给反情报科。再晚两分钟,这一整套系统就可能被彻底炸毁。
——
晚上九点。
汉森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伊莲娜窝在沙发里看着纪录片,手里捧着茶杯。
“你今天晚了一个小时。”
“布洛克街。”他把外套丢在沙发边,走过去一把将她搂进怀里。
“又是C14?”
“是。”汉森点头,靠在她额头上低声说:“但我们拿到了一套完整的终端。这次,我们终于有机会摸到他们核心了。”
伊莲娜沉默片刻,然后伸手抚上他侧脸。
“等C14覆灭,我们就去看房。”
“还不止,”他握住她的手,“我们也该考虑孩子的事了。”
伊莲娜轻轻一笑,没有说话,只是靠得更近了。
窗外,一道警灯从街角闪过。城市安静如海,而这对在风暴中牵手的恋人,在此刻终于听见了内心深处的某种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