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拦车的勇气
日头爬到头顶时,大棚里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三十度,塑料布上的水珠被晒得蒸腾起来,像层朦胧的白雾。林辰正蹲在番茄架下掐侧枝,指尖被藤蔓上的细毛蹭得发痒,赵磊突然气喘吁吁地冲进棚子,塑料布被撞得掀起一角,热辣辣的风裹着尘土灌进来:“镇长!赵书记的车队快到村口了!张镇长带着人在路口等着,刚才我路过听见,他们根本没提咱们合作社的事,更别说化工厂了,净说些修路、建文化站的虚头巴脑的!”
林辰的心猛地一沉,像被什么重物砸中,手里的侧枝“啪”地断在指间。赵立东书记是市委的老书记,以务实敢言着称,这次下来调研扶贫工作,是青溪镇近十年迎来的最大的官。他原本还盼着张涛能借机反映化工厂的问题,哪怕提一句也好,没想到……
他直起身,手上还沾着黄瓜藤的汁液,黏糊糊的像胶水,蹭在裤腿上,留下片深绿的印子。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不是乡镇常见的拖拉机或摩托车,而是低沉而连贯的轰鸣,越来越近,带着一种属于权力的、不容置疑的威严,压得人心里发紧。
“把这个带上。”周福贵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大棚门口,手里捧着个竹篮,篮沿用红布条缠了圈,里面装着刚摘的顶花带刺的黄瓜,还有几个红透了的番茄,水珠还挂在表皮上,在阳光下闪着光。篮子底下压着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扶贫计划书,边角被老人的手摩挲得发毛。“林镇长,去试试吧!赵书记是出了名的清官,说不定能听咱说话。就算不成,咱也尽力了,不后悔!”
林辰看着竹篮里的蔬菜,那抹翠绿和鲜红像一颗颗饱满的希望,在他眼前跳动。他咬了咬牙,抓起竹篮就往村口跑,赵磊在后面喊着“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声音被风撕得七零八落,很快就落在了身后。
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涛带着镇里的干部站得笔直,像排刚栽的电线杆。每个人都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堆着刻意训练过的笑容,嘴角咧开的弧度都差不多。黑色的车队缓缓驶来,扬起一阵尘土,为首的是辆挂着市委牌照的奥迪A6,车身一尘不染,在土路上显得格外扎眼。车窗摇着道缝,能看见里面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微微皱着眉,目光扫过路边新搭的“牧草种植基地”牌子——那片被推土机碾过的麦田,此刻盖着层蓝色塑料布,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像个随时会破的谎。
“赵书记,您一路辛苦了!”张涛快步迎上去,腰弯得几乎成了九十度,声音里的热情能烫到人,“咱们青溪镇这几年变化大,尤其是扶贫工作,搞了好几个特色项目,走,我带您去看看新建的文化广场……”
奥迪车的引擎刚发出启动的轻响,林辰突然从老槐树后冲了出来,张开双臂站在路中间,像块钉在地上的界碑。司机吓了一跳,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碎石路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后面的几辆越野车也跟着急刹,车队顿时乱了套,喇叭声此起彼伏。
“林辰!你疯了!”张涛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他像头被激怒的公牛,冲上来就要拉林辰的胳膊,“快让开!别耽误赵书记的时间!你知道这是什么后果吗?”
林辰没理他,任由张涛的手在胳膊上乱抓,只是捧着竹篮,一步步走到奥迪车旁。他的心脏跳得像擂鼓,震得耳膜嗡嗡响,喉咙干得发疼,声音因为跑得太急而发颤,却异常清晰:“赵书记,我是青溪镇副镇长林辰,想请您看看我们合作社的成果,顺便……反映点情况。”
车窗缓缓降下,露出赵立东那双锐利的眼睛,眼角的皱纹很深,却藏着股洞察世事的清明。老人没说话,目光先是落在竹篮里的蔬菜上,水珠顺着黄瓜的棱滚落,滴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瞬间蒸发;又扫过林辰沾着泥土的裤脚和磨破的鞋跟,最后停在他手里紧紧攥着的那份扶贫计划书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赵书记,这小子不懂事,您别见怪!”张涛的声音都在抖,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浸湿了崭新的衬衫,“他就是个书呆子,刚从学校毕业,不懂规矩,整天瞎折腾这些种菜的事……我这就带他走,您别往心里去!”
“让他说。”赵立东的声音不高,带着点沙哑,却像块石头投入水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推开车门,动作有些迟缓,膝盖似乎不太好,下车时扶了下门框,却站得很稳当。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磨出了毛边,领口的纽扣掉了颗,用根同色的线缝着,手上的老茧比周福贵的还厚,一看就是干过农活的人。
林辰的心跳得更快了,却奇异地平静下来。他把竹篮递过去:“赵书记,这是我们合作社种的黄瓜和番茄,没用化肥农药,施的是发酵的农家肥,用的是物理防虫,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我们想通过‘合作社 企业’的模式,让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靠种地就能增收,现在已经和市里的加工企业签了订单……”
他话锋一转,从怀里掏出那份被汗水浸湿的举报材料,纸页的边缘都卷了起来:“可就在离这儿不到一公里的清溪坝上游,有人在水源地旁边建化工厂,环评报告是假的,关键数据都是空白;他们强占农田,每亩只给三千块补偿款,还打伤了阻拦的村民。他们说这是‘县里的重点项目’,谁反对就是‘阻碍发展’,可这发展,是以牺牲老百姓的活路为代价啊!下游两个村上千口人,喝水、种地都靠那片水源,一旦污染,几代人都得遭殃!”
张涛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脸憋成了紫色:“林辰!你胡说八道什么!快给赵书记道歉!那些都是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
赵立东没理会张涛,接过材料翻了几页,手指在那份空白的环评数据页上停了停,眉头微微蹙起。他又拿起一根黄瓜,没擦,直接在衣服上蹭了蹭,咬了一大口,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村口格外清晰。“味道不错,有小时候的味儿。”老人看着林辰,眼神温和了些,“你说的化工厂,具体在什么位置?离水源地多远?”
林辰赶紧指着清溪坝上游的方向,那里的山坡上能看见隐约的施工棚:“就在那片坡地上,已经开始炸山平地了,离清溪河的源头不到一公里,直线距离只有八百米。一旦投产,废水往河里一排,下游的水就全毁了,我们合作社种的菜也卖不出去了……”
“我知道了。”赵立东打断他,把剩下的半根黄瓜放进竹篮,“材料我带走,会让人查的。你的扶贫计划书,也给我看看。”
林辰连忙递上计划书。赵立东翻着,时不时停下来问几句:“合作社有多少户参与?贫困户占多少?资金来源除了个人投入,还有没有其他渠道?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具体怎么操作?收购价格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林辰一一作答,声音越来越稳,那些在脑子里盘桓了无数次的想法、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此刻说得条理分明,没有一点卡顿。
“想法不错,接地气,能落到实处。”赵立东合上计划书,递给身边的秘书,“小张,这个合作社的事,你记一下,让农业局和扶贫办的人来看看,政策上能支持的就支持一下,别让实干的人寒了心。”
他又看了看张涛,脸色沉了沉,眼神里没了刚才的温和:“张镇长,扶贫不是做表面文章,挂几块牌子、搭几个棚子糊弄不了老百姓。是真扶贫还是假扶贫,要看村民的钱袋子鼓没鼓,脸上的笑容真不真。至于你说的‘变化大’,我看还是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别让发展变成了少数人的私利。”
张涛的脸一阵青一阵白,头埋得快碰到胸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车队重新启动时,赵立东摇下车窗,对林辰说:“年轻人,有担当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自己才能做更多事。”
奥迪车渐渐驶远,扬起的尘土落在林辰的肩上,暖烘烘的。张涛站在原地,指着林辰的鼻子,半天说不出话,最后狠狠一跺脚:“你等着!这事没完!”说完,气冲冲地带着人走了。
林辰站在路口,手心全是汗,黏糊糊的。周福贵和几个村民从树后走出来,手里还攥着锄头,刚才大概是怕出事,想来帮忙。老半天没人敢说话,最后周福贵才颤声问:“林镇长,这……这有用?赵书记能管这事不?”
林辰看着车队消失的方向,阳光照在他脸上,暖烘烘的。他笑了笑,拿起竹篮里剩下的一个番茄,擦了擦,塞给周福贵:“尝尝,挺甜的。”
他不知道这次拦车能起多大作用,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但至少,他把该说的话说出去了,把村民的苦和盼,递到了能看见、也可能愿意管的人眼前。这就像在漆黑的夜里点了根火柴,也许照不亮整个旷野,却总能驱散眼前的一点黑暗,让走夜路的人,心里多一分底气。
风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鼓劲。林辰拎着空了大半的竹篮,往大棚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更稳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大棚里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三十度,塑料布上的水珠被晒得蒸腾起来,像层朦胧的白雾。林辰正蹲在番茄架下掐侧枝,指尖被藤蔓上的细毛蹭得发痒,赵磊突然气喘吁吁地冲进棚子,塑料布被撞得掀起一角,热辣辣的风裹着尘土灌进来:“镇长!赵书记的车队快到村口了!张镇长带着人在路口等着,刚才我路过听见,他们根本没提咱们合作社的事,更别说化工厂了,净说些修路、建文化站的虚头巴脑的!”
林辰的心猛地一沉,像被什么重物砸中,手里的侧枝“啪”地断在指间。赵立东书记是市委的老书记,以务实敢言着称,这次下来调研扶贫工作,是青溪镇近十年迎来的最大的官。他原本还盼着张涛能借机反映化工厂的问题,哪怕提一句也好,没想到……
他直起身,手上还沾着黄瓜藤的汁液,黏糊糊的像胶水,蹭在裤腿上,留下片深绿的印子。远处传来汽车引擎的声音,不是乡镇常见的拖拉机或摩托车,而是低沉而连贯的轰鸣,越来越近,带着一种属于权力的、不容置疑的威严,压得人心里发紧。
“把这个带上。”周福贵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大棚门口,手里捧着个竹篮,篮沿用红布条缠了圈,里面装着刚摘的顶花带刺的黄瓜,还有几个红透了的番茄,水珠还挂在表皮上,在阳光下闪着光。篮子底下压着一份叠得整整齐齐的扶贫计划书,边角被老人的手摩挲得发毛。“林镇长,去试试吧!赵书记是出了名的清官,说不定能听咱说话。就算不成,咱也尽力了,不后悔!”
林辰看着竹篮里的蔬菜,那抹翠绿和鲜红像一颗颗饱满的希望,在他眼前跳动。他咬了咬牙,抓起竹篮就往村口跑,赵磊在后面喊着“等等我,我跟你一起去”,声音被风撕得七零八落,很快就落在了身后。
村口的老槐树下,张涛带着镇里的干部站得笔直,像排刚栽的电线杆。每个人都穿着崭新的衣服,脸上堆着刻意训练过的笑容,嘴角咧开的弧度都差不多。黑色的车队缓缓驶来,扬起一阵尘土,为首的是辆挂着市委牌照的奥迪A6,车身一尘不染,在土路上显得格外扎眼。车窗摇着道缝,能看见里面坐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微微皱着眉,目光扫过路边新搭的“牧草种植基地”牌子——那片被推土机碾过的麦田,此刻盖着层蓝色塑料布,被风吹得鼓鼓囊囊,像个随时会破的谎。
“赵书记,您一路辛苦了!”张涛快步迎上去,腰弯得几乎成了九十度,声音里的热情能烫到人,“咱们青溪镇这几年变化大,尤其是扶贫工作,搞了好几个特色项目,走,我带您去看看新建的文化广场……”
奥迪车的引擎刚发出启动的轻响,林辰突然从老槐树后冲了出来,张开双臂站在路中间,像块钉在地上的界碑。司机吓了一跳,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在碎石路上划出刺耳的“吱呀”声,后面的几辆越野车也跟着急刹,车队顿时乱了套,喇叭声此起彼伏。
“林辰!你疯了!”张涛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额头上的青筋突突直跳,他像头被激怒的公牛,冲上来就要拉林辰的胳膊,“快让开!别耽误赵书记的时间!你知道这是什么后果吗?”
林辰没理他,任由张涛的手在胳膊上乱抓,只是捧着竹篮,一步步走到奥迪车旁。他的心脏跳得像擂鼓,震得耳膜嗡嗡响,喉咙干得发疼,声音因为跑得太急而发颤,却异常清晰:“赵书记,我是青溪镇副镇长林辰,想请您看看我们合作社的成果,顺便……反映点情况。”
车窗缓缓降下,露出赵立东那双锐利的眼睛,眼角的皱纹很深,却藏着股洞察世事的清明。老人没说话,目光先是落在竹篮里的蔬菜上,水珠顺着黄瓜的棱滚落,滴在滚烫的柏油路上,瞬间蒸发;又扫过林辰沾着泥土的裤脚和磨破的鞋跟,最后停在他手里紧紧攥着的那份扶贫计划书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赵书记,这小子不懂事,您别见怪!”张涛的声音都在抖,冷汗顺着鬓角往下淌,浸湿了崭新的衬衫,“他就是个书呆子,刚从学校毕业,不懂规矩,整天瞎折腾这些种菜的事……我这就带他走,您别往心里去!”
“让他说。”赵立东的声音不高,带着点沙哑,却像块石头投入水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推开车门,动作有些迟缓,膝盖似乎不太好,下车时扶了下门框,却站得很稳当。老人穿着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磨出了毛边,领口的纽扣掉了颗,用根同色的线缝着,手上的老茧比周福贵的还厚,一看就是干过农活的人。
林辰的心跳得更快了,却奇异地平静下来。他把竹篮递过去:“赵书记,这是我们合作社种的黄瓜和番茄,没用化肥农药,施的是发酵的农家肥,用的是物理防虫,是真正的绿色蔬菜。我们想通过‘合作社 企业’的模式,让村民们不用背井离乡,靠种地就能增收,现在已经和市里的加工企业签了订单……”
他话锋一转,从怀里掏出那份被汗水浸湿的举报材料,纸页的边缘都卷了起来:“可就在离这儿不到一公里的清溪坝上游,有人在水源地旁边建化工厂,环评报告是假的,关键数据都是空白;他们强占农田,每亩只给三千块补偿款,还打伤了阻拦的村民。他们说这是‘县里的重点项目’,谁反对就是‘阻碍发展’,可这发展,是以牺牲老百姓的活路为代价啊!下游两个村上千口人,喝水、种地都靠那片水源,一旦污染,几代人都得遭殃!”
张涛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脸憋成了紫色:“林辰!你胡说八道什么!快给赵书记道歉!那些都是谣言,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
赵立东没理会张涛,接过材料翻了几页,手指在那份空白的环评数据页上停了停,眉头微微蹙起。他又拿起一根黄瓜,没擦,直接在衣服上蹭了蹭,咬了一大口,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村口格外清晰。“味道不错,有小时候的味儿。”老人看着林辰,眼神温和了些,“你说的化工厂,具体在什么位置?离水源地多远?”
林辰赶紧指着清溪坝上游的方向,那里的山坡上能看见隐约的施工棚:“就在那片坡地上,已经开始炸山平地了,离清溪河的源头不到一公里,直线距离只有八百米。一旦投产,废水往河里一排,下游的水就全毁了,我们合作社种的菜也卖不出去了……”
“我知道了。”赵立东打断他,把剩下的半根黄瓜放进竹篮,“材料我带走,会让人查的。你的扶贫计划书,也给我看看。”
林辰连忙递上计划书。赵立东翻着,时不时停下来问几句:“合作社有多少户参与?贫困户占多少?资金来源除了个人投入,还有没有其他渠道?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具体怎么操作?收购价格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林辰一一作答,声音越来越稳,那些在脑子里盘桓了无数次的想法、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此刻说得条理分明,没有一点卡顿。
“想法不错,接地气,能落到实处。”赵立东合上计划书,递给身边的秘书,“小张,这个合作社的事,你记一下,让农业局和扶贫办的人来看看,政策上能支持的就支持一下,别让实干的人寒了心。”
他又看了看张涛,脸色沉了沉,眼神里没了刚才的温和:“张镇长,扶贫不是做表面文章,挂几块牌子、搭几个棚子糊弄不了老百姓。是真扶贫还是假扶贫,要看村民的钱袋子鼓没鼓,脸上的笑容真不真。至于你说的‘变化大’,我看还是先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再说,别让发展变成了少数人的私利。”
张涛的脸一阵青一阵白,头埋得快碰到胸口,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车队重新启动时,赵立东摇下车窗,对林辰说:“年轻人,有担当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保护好自己才能做更多事。”
奥迪车渐渐驶远,扬起的尘土落在林辰的肩上,暖烘烘的。张涛站在原地,指着林辰的鼻子,半天说不出话,最后狠狠一跺脚:“你等着!这事没完!”说完,气冲冲地带着人走了。
林辰站在路口,手心全是汗,黏糊糊的。周福贵和几个村民从树后走出来,手里还攥着锄头,刚才大概是怕出事,想来帮忙。老半天没人敢说话,最后周福贵才颤声问:“林镇长,这……这有用?赵书记能管这事不?”
林辰看着车队消失的方向,阳光照在他脸上,暖烘烘的。他笑了笑,拿起竹篮里剩下的一个番茄,擦了擦,塞给周福贵:“尝尝,挺甜的。”
他不知道这次拦车能起多大作用,也不知道接下来会面对什么。但至少,他把该说的话说出去了,把村民的苦和盼,递到了能看见、也可能愿意管的人眼前。这就像在漆黑的夜里点了根火柴,也许照不亮整个旷野,却总能驱散眼前的一点黑暗,让走夜路的人,心里多一分底气。
风穿过老槐树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鼓劲。林辰拎着空了大半的竹篮,往大棚的方向走去,脚步比来时更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