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时,长江边的芦苇荡染上了一层浅黄。赵立东约林辰见面的地方,就在江堤上的老柳树下——这里曾是他们刚到镜州时,常来透气的地方。江水被秋风揉出粼粼波光,远处的引水渠像一条银色的绸带,从江边蜿蜒伸展,一头扎进金黄的田野里,把长江的脉搏与土地的呼吸紧紧连在一起。
赵立东穿着件深灰色夹克,比上次见面时清瘦了些,但眼神依旧清亮。他笑着递给林辰一支烟,打火机“咔”地一声窜出火苗:“听说你最近成了镜州的‘红人’。”烟卷燃着的火星在风里明灭,“招商会上一出手就掀了反腐风暴,旱灾时硬生生引来长江水,桩桩件件都办得漂亮,连省里的报纸都登了你的照片。”
林辰摆摆手,把烟夹在指间没点燃:“赵局您就别取笑我了。不是我厉害,是大家心齐。修水渠的时候,村民们顶着烈日挖石头,技术队熬着通宵画图纸,高书记在市里协调资金,缺了哪一环都成不了事。我一个人,啥也干不成。”
“能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本身就是本事。”赵立东望着江面,语气渐渐沉了下来。江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我要去省里任职了,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下周就动身。临走前,想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林辰脸上,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恳切:“你在镜州待了快一年,应该看明白了。官场就像这江水,看着平平静静,底下藏着漩涡。有清有浊,有顺流而下的轻快,也有暗礁密布的凶险。你现在站在风口上,追捧你的人多,想拉你下水的人也不少。”
林辰想起招商会后那些递来的饭局请柬,想起旱灾时匿名寄到办公室的举报信,默默点了点头。
“别被那些‘本土派’‘空降派’的标签困住。”赵立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我刚来镜州时,也被人划成‘外来的’,处处受排挤。后来才明白,派系斗争说到底只是表象,真正的根基不在哪个圈子里,在老百姓那里。你把他们的事办好了,他们就认你;办不好,再大的派系也护不住你。”
江风卷着芦苇的絮飞过江堤,落在林辰的肩膀上。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躺在病床上,攥着他的手说的话:“咱林家没出过大官,就认一个理——站直了做人,踏实了做事,别让人戳脊梁骨。”此刻再听赵立东的话,像两滴清水滴在同一个碗里,慢慢融成了一片。
“我在镜州待了五年,见过太多人在权力里迷失。”赵立东的目光飘向远处的市政府大楼,那里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为了往上爬,踩着别人的骨头铺路;有人为了保住位置,明知不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同流合污。但你不一样。”
他顿了顿,烟卷烧到了尽头,烫了手指才猛地回神,把烟蒂摁在江堤的石头上:“你敢查周志国,不是为了跟‘本土派’斗;你拼着命修水渠,不是为了在高明面前邀功。你做这些事的时候,眼睛里有老百姓——有王会计举报时的颤抖,有老农看着干裂土地时的眼泪,有二柱中暑了还惦记着挖渠的执拗。这才是当官的初心,可别丢了。”
赵立东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封面是磨得发亮的牛皮纸,边角卷着毛边。他把本子递给林辰:“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记的,那年我二十三岁,在乡镇当文书。第一页就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送给你。以后遇到想不通的坎,或者被人捧得晕了头,就翻开看看,想想自己当初为啥要端这个饭碗。”
林辰接过笔记本,入手沉甸甸的。封面已经泛黄,能看到深浅不一的指痕,显然被人翻了无数次。他轻轻翻开第一页,“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是用钢笔写的,笔锋苍劲有力,墨色深浓,几乎要透到纸背去。字的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是后来添上去的:“1998年抗洪,见百姓守堤七日不寐,知‘服务’二字重逾千斤。”“2005年抗旱,遇老农跪祈甘霖,方懂‘人民’二字刻入骨髓。”
他的手指抚过那些带着温度的字迹,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哪里是个笔记本,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是一个老党员走过半生,留给后来者的路标。
“赵局,谢谢您。”林辰把笔记本紧紧攥在手里,指腹抵着那五个字,像是握住了一块滚烫的烙铁。
赵立东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路是自己走的。镜州这地方,底子不错,就是以前被蛀虫啃得厉害了。你年轻,有冲劲,好好干。”他转身朝停在路边的车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对了,高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但他身上的担子重,你多分担点。”
车影消失在江堤尽头时,林辰还站在柳树下。秋风掀起他的衣角,吹得笔记本的纸页“哗哗”作响。远处的引水渠在夕阳下闪着光,像一条流动的银链;稻田里的收割机还在“突突”地跑,谷粒落下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丰收的踏实。江面上驶过一艘货轮,汽笛声悠长,惊起一群水鸟,翅膀划破金色的波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翻开笔记本,再次看向那五个字。阳光透过纸页,把字迹映得清晰无比,仿佛能看到二十多年前,那个年轻的文书趴在乡镇办公室的煤油灯下,一笔一划写下这行字时的认真。心里的那些迷茫、犹豫,像被江风吹散的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谓的派系漩涡,所谓的权力斗争,不过是江面上的浪花,看着汹涌,终究会随着时间淡去。但那些修通的水渠会一直流着,滋润着干裂的土地;那些丰收的粮食会堆满仓廪,温暖着过冬的日子;那些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会像种子一样落在土里,长出新的希望。这些,才是能刻在镜州大地上的东西,像长江水一样,永远流淌。
林辰把笔记本放进贴身的口袋,像是把那份初心揣进了心里。他想起父亲的话,想起赵立东的嘱托,想起王会计站在招商会台上的颤抖,想起二柱中暑醒来时问的那句“水渠挖了多少米”。
脚下的江堤坚实而宽厚,像无数双手托着他的脚步。前面或许还有风浪,或许还有暗礁,但他知道该往哪里走。就像这长江水,不管绕多少弯,终究要奔着远方去。而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份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像父亲说的那样——站直了,别趴下。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映在江面上,与奔腾的江水融为一体。水波荡漾,影子却始终坚定,像一块扎根在江底的礁石,任风吹浪打,初心如磐。
赵立东穿着件深灰色夹克,比上次见面时清瘦了些,但眼神依旧清亮。他笑着递给林辰一支烟,打火机“咔”地一声窜出火苗:“听说你最近成了镜州的‘红人’。”烟卷燃着的火星在风里明灭,“招商会上一出手就掀了反腐风暴,旱灾时硬生生引来长江水,桩桩件件都办得漂亮,连省里的报纸都登了你的照片。”
林辰摆摆手,把烟夹在指间没点燃:“赵局您就别取笑我了。不是我厉害,是大家心齐。修水渠的时候,村民们顶着烈日挖石头,技术队熬着通宵画图纸,高书记在市里协调资金,缺了哪一环都成不了事。我一个人,啥也干不成。”
“能把大家的心聚到一起,本身就是本事。”赵立东望着江面,语气渐渐沉了下来。江风掀起他的衣角,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衬衫领口。“我要去省里任职了,分管农业农村工作,下周就动身。临走前,想跟你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他转过头,目光落在林辰脸上,带着长辈对晚辈的恳切:“你在镜州待了快一年,应该看明白了。官场就像这江水,看着平平静静,底下藏着漩涡。有清有浊,有顺流而下的轻快,也有暗礁密布的凶险。你现在站在风口上,追捧你的人多,想拉你下水的人也不少。”
林辰想起招商会后那些递来的饭局请柬,想起旱灾时匿名寄到办公室的举报信,默默点了点头。
“别被那些‘本土派’‘空降派’的标签困住。”赵立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我刚来镜州时,也被人划成‘外来的’,处处受排挤。后来才明白,派系斗争说到底只是表象,真正的根基不在哪个圈子里,在老百姓那里。你把他们的事办好了,他们就认你;办不好,再大的派系也护不住你。”
江风卷着芦苇的絮飞过江堤,落在林辰的肩膀上。他想起父亲临终前躺在病床上,攥着他的手说的话:“咱林家没出过大官,就认一个理——站直了做人,踏实了做事,别让人戳脊梁骨。”此刻再听赵立东的话,像两滴清水滴在同一个碗里,慢慢融成了一片。
“我在镜州待了五年,见过太多人在权力里迷失。”赵立东的目光飘向远处的市政府大楼,那里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着光。“有人为了往上爬,踩着别人的骨头铺路;有人为了保住位置,明知不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同流合污。但你不一样。”
他顿了顿,烟卷烧到了尽头,烫了手指才猛地回神,把烟蒂摁在江堤的石头上:“你敢查周志国,不是为了跟‘本土派’斗;你拼着命修水渠,不是为了在高明面前邀功。你做这些事的时候,眼睛里有老百姓——有王会计举报时的颤抖,有老农看着干裂土地时的眼泪,有二柱中暑了还惦记着挖渠的执拗。这才是当官的初心,可别丢了。”
赵立东从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封面是磨得发亮的牛皮纸,边角卷着毛边。他把本子递给林辰:“这是我刚参加工作时记的,那年我二十三岁,在乡镇当文书。第一页就写着‘为人民服务’五个字,送给你。以后遇到想不通的坎,或者被人捧得晕了头,就翻开看看,想想自己当初为啥要端这个饭碗。”
林辰接过笔记本,入手沉甸甸的。封面已经泛黄,能看到深浅不一的指痕,显然被人翻了无数次。他轻轻翻开第一页,“为人民服务”五个字是用钢笔写的,笔锋苍劲有力,墨色深浓,几乎要透到纸背去。字的旁边还有几行小字,是后来添上去的:“1998年抗洪,见百姓守堤七日不寐,知‘服务’二字重逾千斤。”“2005年抗旱,遇老农跪祈甘霖,方懂‘人民’二字刻入骨髓。”
他的手指抚过那些带着温度的字迹,突然觉得眼眶发热。这哪里是个笔记本,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是一个老党员走过半生,留给后来者的路标。
“赵局,谢谢您。”林辰把笔记本紧紧攥在手里,指腹抵着那五个字,像是握住了一块滚烫的烙铁。
赵立东拍了拍他的肩膀,力道不轻不重:“路是自己走的。镜州这地方,底子不错,就是以前被蛀虫啃得厉害了。你年轻,有冲劲,好好干。”他转身朝停在路边的车走去,走了几步又回头,“对了,高书记是个能干事的人,但他身上的担子重,你多分担点。”
车影消失在江堤尽头时,林辰还站在柳树下。秋风掀起他的衣角,吹得笔记本的纸页“哗哗”作响。远处的引水渠在夕阳下闪着光,像一条流动的银链;稻田里的收割机还在“突突”地跑,谷粒落下的声音顺着风飘过来,带着丰收的踏实。江面上驶过一艘货轮,汽笛声悠长,惊起一群水鸟,翅膀划破金色的波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翻开笔记本,再次看向那五个字。阳光透过纸页,把字迹映得清晰无比,仿佛能看到二十多年前,那个年轻的文书趴在乡镇办公室的煤油灯下,一笔一划写下这行字时的认真。心里的那些迷茫、犹豫,像被江风吹散的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谓的派系漩涡,所谓的权力斗争,不过是江面上的浪花,看着汹涌,终究会随着时间淡去。但那些修通的水渠会一直流着,滋润着干裂的土地;那些丰收的粮食会堆满仓廪,温暖着过冬的日子;那些老百姓脸上的笑容,会像种子一样落在土里,长出新的希望。这些,才是能刻在镜州大地上的东西,像长江水一样,永远流淌。
林辰把笔记本放进贴身的口袋,像是把那份初心揣进了心里。他想起父亲的话,想起赵立东的嘱托,想起王会计站在招商会台上的颤抖,想起二柱中暑醒来时问的那句“水渠挖了多少米”。
脚下的江堤坚实而宽厚,像无数双手托着他的脚步。前面或许还有风浪,或许还有暗礁,但他知道该往哪里走。就像这长江水,不管绕多少弯,终究要奔着远方去。而他要做的,就是守着这份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像父亲说的那样——站直了,别趴下。
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斜斜地映在江面上,与奔腾的江水融为一体。水波荡漾,影子却始终坚定,像一块扎根在江底的礁石,任风吹浪打,初心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