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万民伞-《神医王妃:世子请自重》

  朔风依旧凛冽,却吹不散北疆官道上那滚烫的人气。

  大军开拔,旌旗在寒风中舒卷。

  黑压压的军队如同一条沉默的钢铁河流,开始向南移动。甲胄碰撞声,马蹄踏地声,沉重而有序。

  然而,这军队的肃穆,却被道路两旁更庞大的声浪所淹没。

  人,密密麻麻的人。

  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粗布麻衣的汉子,到挎着篮子的妇人。

  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挤满了官道两侧的每一寸土地,一直蔓延到视线的尽头。

  没有人组织,全是自发。

  “王爷!乡君!”

  “恩人哪!”

  “一路平安!”

  哭声,喊声,道谢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片悲喜交加的喧嚣。

  许多人脸上挂着泪水,那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更是对离去者的不舍。

  楚凌霄骑在骏马之上,一身玄甲在冬日稀薄的阳光下泛着冷光。

  他看着这漫山遍野的百姓,看着他们眼中真挚的情感,紧抿的唇线微微松动。

  他治军严明,但也深知,这民心所向,比任何战功都更沉重,更珍贵。

  林玥儿没有骑马,她选择与伤愈后行动仍有些不便的士兵一同坐在一辆加固的马车上。

  车帘掀起,她安静地看着窗外。

  那一张张激动、感恩、挂满泪痕的脸,冲击着她的视野。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猎户,颤巍巍地挤到车前,手里捧着一块风干的肉脯,硬要往车里塞。“乡君!家里没啥好东西,这个……这个您路上吃!”他老泪纵横,“要不是您,我这把老骨头,早就喂了北戎的狼了!”

  林玥儿伸手接过,那肉脯很硬,却带着老人手心的温度。“老人家,保重身体。”她声音温和。

  “保重!保重!”老人连连点头,用袖子用力擦着眼泪,退回到人群中。

  更多的百姓涌上来。

  他们手里挎着篮子,里面是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腌菜、杂粮饼子。

  他们不由分说,将这些微薄却珍贵的东西,奋力塞到经过的士兵手中。

  “拿着!兄弟,拿着!”

  “路上吃,吃饱了才有力气回家!”

  士兵们措手不及,推辞着,却被百姓们更加固执地塞进怀里。

  许多铁打的汉子,眼眶也红了。他们守护的,就是这样的百姓。

  这一刻,所有的血与汗,都有了归处。

  监军太监高德海,坐在另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里,脸色比几天前更加苍白。

  他透过车帘的缝隙,看着外面这沸腾的、他无法理解的场景。

  那震耳的哭喊,那不顾一切的赠予,那看向林玥儿和楚凌霄时近乎狂热的眼神……都像无形的鞭子,抽打在他脆弱的神经上。

  这哪里是送行?这分明是……万民朝圣!

  他想起自己在帅帐中说的“有伤天和”、“动摇民心”,此刻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疼。

  这滔天的民意,哪里有一丝一毫被“动摇”的样子?这分明是磐石,是巨浪,足以碾碎一切宵小的诋毁!

  就在这人潮的顶峰,几位身着长衫、看似乡绅老者的长者,在一个稚童的引领下,费力地穿过人群,来到了林玥儿的马车前。

  为首的一位老者,须发皆白,衣衫虽旧却整洁。

  他手中捧着一件被红布覆盖的物事,神情庄重无比。

  人群自然而然地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

  老者走到车前,深深一揖,声音洪亮而颤抖:“北疆残民,代我万千乡亲,叩谢林乡君活命之恩!”

  他身后,所有乡绅和周围的百姓,齐刷刷地跪倒一片。

  林玥儿连忙起身,欲要下车搀扶:“诸位快请起,玥儿受不起如此大礼!”

  “乡君受得起!”老者抬起头,眼中含泪,“若非乡君力挽狂澜,我等早已家破人亡,此地已成人间炼狱!此恩,重于泰山!”

  他双手颤抖着,揭开了那块红布。

  红布之下,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把巨大的、样式古朴的伞。

  伞面并非绸缎,而是由无数块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粗布拼接而成。

  每一块布上,都用墨笔,或更简单的炭条,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

  有些字迹工整,有些歪歪扭扭,有些甚至只是一个个代表按押的红指印。

  万千姓名,汇聚一伞。

  阳光透过伞骨的缝隙,在那无数名字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和无声的祈愿。

  “此乃‘万民伞’!”老者声音哽咽,双手将伞高高捧起,“伞上之名,皆是我北疆受恩百姓所签所押!一布一姓名,万民一心愿!愿以此伞,护佑乡君此去京华,前路坦荡,邪祟不侵!愿苍天垂怜,佑我圣女,平安顺遂!”

  “佑我圣女,平安顺遂!”

  山呼海啸般的祝愿,再次响起,声震四野。

  林玥儿看着那把沉重无比的万民伞,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她经历过万众瞩目,也承受过无数非议,却从未有一刻,像现在这般,感到肩头如此沉重,又如此温暖。

  这不是赏赐,不是爵位,这是最质朴,也最至高无上的认可。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鼻尖的酸意,伸出双手,郑重地接过了那把伞。

  伞很重,不仅仅是本身的重量。

  “多谢……诸位乡亲。”她开口,声音清晰传开,“此伞,重于千钧。玥儿必不负所托,不负……北疆。”

  她没有多说,但每一个字都敲在人们心上。

  楚凌霄策马靠近,看着林玥儿和她手中的万民伞,眼神复杂。

  有骄傲,有动容,更有一丝深藏的忧虑。

  民心所向,有时亦是众矢之的。

  他目光扫过,恰好看到高德海那辆马车的车帘,正微微颤抖着,随后猛地被拉紧,隔绝了内外。

  高德海蜷缩在车厢里,面色惨白如纸,冷汗浸湿了内衫。

  他听着外面依旧未散的声浪,看着脑海中那挥之不去的万民伞的影子,牙齿都在打颤。

  完了。

  他心中只剩下这两个字。

  任何诋毁,任何“有伤天和”的构陷,在这把由万千百姓姓名织就的“万民伞”面前,都显得如此苍白可笑,如此不堪一击。

  这已非军心可用。

  这是民意。

  已成滔天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