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李记医庐”在城西那条不算热闹的街面上,悄无声息地开张了。
没有鞭炮齐鸣,没有花篮簇拥,只有海棠踮着脚挂上去的一块朴素木匾,以及李渡一颗七上八下的心。
开张头几天,门可罗雀。
偶尔有路人好奇张望,看到坐堂的是个面色苍白、年轻得过分的“郎中”,大多摇摇头走了。
这年代,人们看病更相信胡子花白的老先生。
李渡也不急,正好利用空闲时间整理药材、研读医书,顺便巩固新学的经络知识和那半生不熟的“逃命舞步”。
他还把官府赏赐的银钱拿出一部分,定制了一些特殊的东西:
比如,要求病人和家属必须用他提供的药水洗手,其实就是他自制的简易消毒水;
比如,将诊室用布帘隔开,保持通风和一定的私密性。
这些在古人看来有些古怪的规矩,起初引来不少议论。
但李渡坚持,并耐心解释这是为了“防止病气交叉沾染”。
慢慢地,一些抱着试试看心态的街坊邻居,比如头疼脑热、崴脚摔伤的小毛病,开始上门求诊。
李渡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微弱的“望气术”辅助,以及远超时代的卫生观念,
处理这些小病小痛,自然是药到病除,收费还极其公道,甚至对实在贫困的酌情减免。
他的口碑,开始在街坊间悄然传开。
这天下午,医庐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是个穿着绸缎、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扶着一位不断剧烈咳嗽、脸色潮红的老者。
老者衣着华贵,但精神萎靡,咳得撕心裂肺,肺都差点咳出来。
“李郎中,快给我们家老爷看看!”
管家语气焦急地说道,但却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情绪,显然是,富贵惯了,求人都是那么拽。
“我们老爷这咳嗽看了好几个郎中了,药吃了不少,总不见好!”
李渡示意他们坐下,先是观察老者的气色,发现气息中肺部区域有明显的红黄杂色,然后仔细问诊、切脉。
脉象浮数有力,舌苔黄腻。
“老先生是否感觉胸闷气促,咳痰黄稠,伴有发热?”
李渡问道。
老者艰难地点点头。
“此前郎中开的,多是止咳化痰的温补之药吧?”
李渡又问管家。
管家愣了一下:
“你怎么知道?”
李渡心中了然。
这是典型的痰热壅肺,之前的郎中可能见老者年纪大,一味用温补,反而闭门留寇,加重了病情。
“老先生这是热症,需用清泻肺热、化痰止咳的方子。”
李渡提笔写下药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麻杏石甘汤加减)。
管家接过药方,看了一眼,眉头紧皱:
“李郎中,你这方子……麻黄、石膏,都是虎狼之药!我们老爷年纪大了,如何受得住?你是不是开错方子了?”
也难怪管家怀疑,这方子与寻常郎中思路迥异。
李渡耐心解释:
“药无好坏,对症则灵。
老先生如今是邪热内盛,如同釜底沸汤,若不打开盖子(宣肺),撤去柴火(清热),只是一味加水(温补),只会沸得更厉害。
晚辈自有分寸,请放心。”
老者咳着摆了摆手,声音非常虚弱:
“就……就依李郎中的吧……”
他实在是被这咳嗽折磨得没了脾气,试试总还是有一线希望。
管家将信将疑地抓了药回去。
两天后,那管家又来了,这次脸上堆满了笑容,手里还提着一盒精致的点心!
“李郎中!神了!真是神了!我们家老爷吃了您的药,当晚咳嗽就减轻了大半,现在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是我家老爷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
这件事的效果,简直堪比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个“治好了隔壁老王多年老寒腿”的大红包,瞬间就在李渡所在的街区引起了轰动。
连那位大户人家的老爷,都被这新来的小郎中给调理得能下地了!
这广告效应,比李渡上辈子在朋友圈转发十条“震惊!吃这个能活一百岁!”都管用。
这下子,“李记医庐”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来看病的街坊邻居明显增多,病种也从最初的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升级到了诸如“月经不调三十年”、“咳嗽痰多半辈子”之类的“史诗级”疑难杂症。
李渡忙得脚不沾地,感觉自己像个连轴转的陀螺,还是被抽得特别狠的那种。
但他心里美啊!每成功搞定一个病例,看到病人和家属那发自内心的感激眼神,
李渡就觉得,这比上辈子熬夜写的某些无用的破材料有成就感一万倍!
而且,他那“系统大爷”虽然高冷,但打赏起“经验值”来倒是挺准时:
【成功救治风寒入里患者,医术经验 5】
【成功调理妇人气血亏虚,医术经验 3】
【成功安抚因害怕扎针而哭闹的熊孩子,耐心值 1(隐藏属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这些普通病人不算在那个坑爹的“拯救20个特殊目标”的主线任务里,但积少成多,李渡明显感觉自己的医学基础扎实了不少。
现在他运用“望气术”给人看病,不再是以前那种“好像、大概、也许”的模糊感知,而是能更清晰地“看”到病人体内气息的淤塞或虚弱之处;
用那点微薄内力辅助针灸或推拿时,也更能精准控制力道。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乃亘古不变之真理。
李记医庐的名声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自然也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或者说,触动了某些人觉得本该属于自己的“保护费份额”。
这天傍晚,眼看就要关门打烊,李渡正指挥桑芽清点所剩无几的药材,盘算着明天得去进点货时,
三个一看就不是善茬的主儿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反派总是迟到”。
为首的是个吊梢眼、颧骨高耸、一脸“我是地痞我怕谁”气质的汉子,活像京剧里的丑角跑错了片场。
另外两位则是标准的“肌肉担当”,膀大腰圆,往那一站,医庐本就狭小的空间顿时显得更加局促。
“喂!你小子就是那个新来的郎中李渡?”
吊梢眼用鼻孔看着李渡,然后用大拇指极其不礼貌地指了指自己,
“听好了,这条街,归我‘过江龙’罩着!新店开张,不懂规矩?保护费,一个月五两银子!童叟无欺!”
李渡心里“咯噔”一下,得,该来的还是来了,异世界经典副本——“地痞收保护费”正式开启。
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淡定,拱手道:
“这位好汉,在下开的是小本经营的医庐,救死扶伤为主,赚的都是辛苦钱,实在拿不出五两银子这等巨款。”
他心里却在吐槽:五两?你咋不去抢呢?够我买多少斤大米了!
“拿不出?”
吊梢眼“过江龙”冷笑一声,演技浮夸地一巴掌拍在诊桌上,
“少跟老子装穷!我看你这儿生意好得很嘛!今天要是不交钱,你这破医庐就别想安稳开下去了!
兄弟们,给他松松筋骨!”
没有鞭炮齐鸣,没有花篮簇拥,只有海棠踮着脚挂上去的一块朴素木匾,以及李渡一颗七上八下的心。
开张头几天,门可罗雀。
偶尔有路人好奇张望,看到坐堂的是个面色苍白、年轻得过分的“郎中”,大多摇摇头走了。
这年代,人们看病更相信胡子花白的老先生。
李渡也不急,正好利用空闲时间整理药材、研读医书,顺便巩固新学的经络知识和那半生不熟的“逃命舞步”。
他还把官府赏赐的银钱拿出一部分,定制了一些特殊的东西:
比如,要求病人和家属必须用他提供的药水洗手,其实就是他自制的简易消毒水;
比如,将诊室用布帘隔开,保持通风和一定的私密性。
这些在古人看来有些古怪的规矩,起初引来不少议论。
但李渡坚持,并耐心解释这是为了“防止病气交叉沾染”。
慢慢地,一些抱着试试看心态的街坊邻居,比如头疼脑热、崴脚摔伤的小毛病,开始上门求诊。
李渡凭借扎实的基础知识、微弱的“望气术”辅助,以及远超时代的卫生观念,
处理这些小病小痛,自然是药到病除,收费还极其公道,甚至对实在贫困的酌情减免。
他的口碑,开始在街坊间悄然传开。
这天下午,医庐来了一个特殊的病人。
是个穿着绸缎、管家模样的中年人,扶着一位不断剧烈咳嗽、脸色潮红的老者。
老者衣着华贵,但精神萎靡,咳得撕心裂肺,肺都差点咳出来。
“李郎中,快给我们家老爷看看!”
管家语气焦急地说道,但却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情绪,显然是,富贵惯了,求人都是那么拽。
“我们老爷这咳嗽看了好几个郎中了,药吃了不少,总不见好!”
李渡示意他们坐下,先是观察老者的气色,发现气息中肺部区域有明显的红黄杂色,然后仔细问诊、切脉。
脉象浮数有力,舌苔黄腻。
“老先生是否感觉胸闷气促,咳痰黄稠,伴有发热?”
李渡问道。
老者艰难地点点头。
“此前郎中开的,多是止咳化痰的温补之药吧?”
李渡又问管家。
管家愣了一下:
“你怎么知道?”
李渡心中了然。
这是典型的痰热壅肺,之前的郎中可能见老者年纪大,一味用温补,反而闭门留寇,加重了病情。
“老先生这是热症,需用清泻肺热、化痰止咳的方子。”
李渡提笔写下药方: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麻杏石甘汤加减)。
管家接过药方,看了一眼,眉头紧皱:
“李郎中,你这方子……麻黄、石膏,都是虎狼之药!我们老爷年纪大了,如何受得住?你是不是开错方子了?”
也难怪管家怀疑,这方子与寻常郎中思路迥异。
李渡耐心解释:
“药无好坏,对症则灵。
老先生如今是邪热内盛,如同釜底沸汤,若不打开盖子(宣肺),撤去柴火(清热),只是一味加水(温补),只会沸得更厉害。
晚辈自有分寸,请放心。”
老者咳着摆了摆手,声音非常虚弱:
“就……就依李郎中的吧……”
他实在是被这咳嗽折磨得没了脾气,试试总还是有一线希望。
管家将信将疑地抓了药回去。
两天后,那管家又来了,这次脸上堆满了笑容,手里还提着一盒精致的点心!
“李郎中!神了!真是神了!我们家老爷吃了您的药,当晚咳嗽就减轻了大半,现在能睡个安稳觉了!
这是我家老爷一点心意,请您务必收下!”
……
这件事的效果,简直堪比在小区业主群里发了个“治好了隔壁老王多年老寒腿”的大红包,瞬间就在李渡所在的街区引起了轰动。
连那位大户人家的老爷,都被这新来的小郎中给调理得能下地了!
这广告效应,比李渡上辈子在朋友圈转发十条“震惊!吃这个能活一百岁!”都管用。
这下子,“李记医庐”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来看病的街坊邻居明显增多,病种也从最初的头疼脑热、跌打损伤,升级到了诸如“月经不调三十年”、“咳嗽痰多半辈子”之类的“史诗级”疑难杂症。
李渡忙得脚不沾地,感觉自己像个连轴转的陀螺,还是被抽得特别狠的那种。
但他心里美啊!每成功搞定一个病例,看到病人和家属那发自内心的感激眼神,
李渡就觉得,这比上辈子熬夜写的某些无用的破材料有成就感一万倍!
而且,他那“系统大爷”虽然高冷,但打赏起“经验值”来倒是挺准时:
【成功救治风寒入里患者,医术经验 5】
【成功调理妇人气血亏虚,医术经验 3】
【成功安抚因害怕扎针而哭闹的熊孩子,耐心值 1(隐藏属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虽然这些普通病人不算在那个坑爹的“拯救20个特殊目标”的主线任务里,但积少成多,李渡明显感觉自己的医学基础扎实了不少。
现在他运用“望气术”给人看病,不再是以前那种“好像、大概、也许”的模糊感知,而是能更清晰地“看”到病人体内气息的淤塞或虚弱之处;
用那点微薄内力辅助针灸或推拿时,也更能精准控制力道。
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树大招风乃亘古不变之真理。
李记医庐的名声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出去,自然也触动了一些人的“蛋糕”,或者说,触动了某些人觉得本该属于自己的“保护费份额”。
这天傍晚,眼看就要关门打烊,李渡正指挥桑芽清点所剩无几的药材,盘算着明天得去进点货时,
三个一看就不是善茬的主儿晃晃悠悠地走了进来,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反派总是迟到”。
为首的是个吊梢眼、颧骨高耸、一脸“我是地痞我怕谁”气质的汉子,活像京剧里的丑角跑错了片场。
另外两位则是标准的“肌肉担当”,膀大腰圆,往那一站,医庐本就狭小的空间顿时显得更加局促。
“喂!你小子就是那个新来的郎中李渡?”
吊梢眼用鼻孔看着李渡,然后用大拇指极其不礼貌地指了指自己,
“听好了,这条街,归我‘过江龙’罩着!新店开张,不懂规矩?保护费,一个月五两银子!童叟无欺!”
李渡心里“咯噔”一下,得,该来的还是来了,异世界经典副本——“地痞收保护费”正式开启。
他尽量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淡定,拱手道:
“这位好汉,在下开的是小本经营的医庐,救死扶伤为主,赚的都是辛苦钱,实在拿不出五两银子这等巨款。”
他心里却在吐槽:五两?你咋不去抢呢?够我买多少斤大米了!
“拿不出?”
吊梢眼“过江龙”冷笑一声,演技浮夸地一巴掌拍在诊桌上,
“少跟老子装穷!我看你这儿生意好得很嘛!今天要是不交钱,你这破医庐就别想安稳开下去了!
兄弟们,给他松松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