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王爷设局促姻缘-《宠妻狂魔之王爷请适可而止》

  而就在棠落苑主仆三人对着天降横财惶惶不安时,摄政王府的书房内。

  凌默正在低声禀报丞相府的“战果”。

  “……苏夫人和苏晚晴私库损失惨重,多是些见不得光的物件,她们不敢声张,吃了哑巴亏。丞相正在府内大发雷霆,但毫无头绪。”

  箫晋珩坐在新换的书案后,慢条斯理地品着茶,闻言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早有预料。

  “棠落苑那边呢?”他更关心这个。

  凌默的表情变得有些微妙,甚至带了一丝古怪:“回王爷,三箱黄金,已安然放入苏姑娘的西厢库房。据暗卫回报,苏姑娘……似乎受到了极大的惊吓,并未见喜色,反而……忧心忡忡,严令下人封口。”

  “惊吓?忧心忡忡?”箫晋珩端着茶杯的手顿住了,剑眉微蹙。

  这反应……似乎和他预想的不太一样?

  他以为她会惊喜,会疑惑,但总归是解了燃眉之急的。

  怎么是害怕?

  旋即,他立刻明白了。

  是他考虑不周了。

  他的晚棠那般敏感聪慧,又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骤然见到天降横财,第一反应定然是害怕这是陷阱,是阴谋,是会带来灾祸的不祥之物。

  是他太心急,只想着给她最好的,却忘了考虑她的心境和处境。

  一股懊恼和心疼涌上心头。

  他的本意是宠她,却好像……又让她不安了。

  摄政王放下茶杯,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看来,明着暗着都不行,得想个更周全的、能让她安心接受的办法才行。

  而丞相府这潭水,既然已经搅浑了…… 那就让它更浑一点吧。

  正好,方便他下一步的计划——那桩“替嫁”,该提上日程了。

  他的目光再次变得幽深而锐利。

  摄政王府的书房内,熏香袅袅,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冰冷的算计。

  箫晋珩指尖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桌面,发出规律而令人心慑的轻响。

  凌默垂手立于下方,屏息凝神,等待着王爷的下一步指令。

  “凌默。”

  “属下在。”

  “宫里……太后近来似乎颇为关心本王的婚事?”箫晋珩语气平淡,仿佛只是随口一提。

  凌默心领神会,立刻答道:“回王爷,正是。太后娘娘日前还召见了宗人府宗令,提及王爷年富力强,府中却至今未有正妃,于礼不合,于社稷亦非幸事。”

  “嗯。”箫晋珩微微颔首,眼底闪过一丝冷嘲。

  太后关心是假,想借此安插人手、分化他权势才是真。

  不过,这股“东风”,他正好借来一用。

  “那便让太后娘娘再多‘关心’一些。”他薄唇轻启,话语如冰珠落玉盘,“找个机灵点的人,不必说得太明,只需让太后觉得,丞相苏秉谦之女,温婉贤淑,家世相当,或是合适人选。尤其要‘无意’中透露,苏丞相似乎更属意将其嫡女,许予近来风头正盛的……兵部尚书之子。”

  凌默眼中精光一闪,瞬间明白了王爷的毒辣算计!

  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借太后之手,将赐婚的意向明确指向丞相府,加快进程。

  其二,刻意点出丞相苏秉谦可能想将嫡女另嫁高门(兵部尚书掌军权,确是实权派),以此暗示丞相可能不愿与摄政王府结亲,甚至有意站队别处。

  这无疑会触怒太后和陛下——你丞相的女儿难道比王爷还金贵?

  竟敢挑三拣四?

  如此一来,为了皇室颜面,这婚事的圣旨只会下得更快、更不容拒绝!

  其三,也是最狠的一招——王爷根本不想娶那劳什子嫡女,他真正要的是那位庶出的苏晚棠小姐!

  而丞相府在圣旨压力和“不愿嫁女”的嫌疑下,为了不得罪皇室、保住权势,会怎么做?

  除了李代桃僵,找个替罪羔羊替嫁,他们还有第二条路吗?!

  而那个替嫁的人选,除了无依无靠、最好拿捏的庶女苏晚棠,还能有谁?!

  王爷这是挖好了坑,等着丞相府自己高高兴兴地跳进来,还自以为得计!

  “王爷英明!属下即刻去办!”凌默心中凛然,对王爷的手段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更为那位即将被卷入风暴中心的苏晚棠小姐捏了把汗。

  被这样一位算无遗策、偏执霸道的王爷盯上,不知是福是祸。

  “办得干净点。”箫晋珩淡淡吩咐,挥了挥手。

  凌默领命,悄无声息地退下,去布置这足以搅动京城风云的暗棋。

  书房内重归寂静。

  箫晋珩起身,走到窗前,负手而立。

  目光似乎穿透了重重宫墙,看到了那金銮殿上即将发生的、围绕他婚事的一场小小风波。

  他的唇角勾起一抹势在必得的冷笑。

  晚棠,等着我。

  很快,你就能名正言顺地来到我身边了。

  果然,不过两三日功夫,一道关于为摄政王选妃的风声,便悄然在宫廷内外流传开来。

  而丞相府嫡女苏晚晴的名字,也被“不经意”地提及。

  与此同时,另一个更“隐秘”的消息也在小范围内传播:丞相苏秉谦似乎有意与兵部尚书联姻,对其嫡子颇为赏识。

  这两个消息结合在一起,传入深宫之中,效果立竿见影。

  太后娘娘的脸色首先沉了下来。

  她本就有意撮合摄政王与丞相之女,一来全了皇室颜面,二来也可借此拉拢或监视位高权重的摄政王。

  如今一听丞相竟敢暗中另做他想,顿时觉得被拂了面子,心中大为不悦。

  皇帝陛下听闻后,虽未明确表态,但看向苏丞相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深沉莫测。

  在这个敏感时期,重臣与掌兵权的尚书走得太近,绝非帝王乐见。

  于是,一场原本可能还需要斟酌时日的赐婚,迅速被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