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综武:人在边城召唤铁骑横扫北蛮》

  她不屑道:“究竟是谁在大言不惭?”

  话音未落,花木兰纵身跃起,瞬间出现在安云天上空。她变剑为掌,连出三掌。

  安云天反应迅速,连忙回以三掌相抗。但花木兰的真正意图并非掌法取胜——三掌过后,她立即挥动长剑,金光闪动间,磅礴剑气直逼安云天头顶,迫使他不得不出掌迎击。

  “难缠的家伙。”安云天面色阴沉,“你确实不简单,但我亦无所畏惧。”

  虽然知道花木兰不好对付,但被她如此压制,让安云天颇为恼火。

  “你若真有本事,又何必在此多言。”花木兰一语道破天机。

  若你安云天当真了得,又怎会陷入这般境地?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

  面对花木兰的讥讽,安云天不再多言,飞身而起朝她拍出一掌。血红色气芒四散,地面沙土飞扬,巨大的掌印若隐若现,已将花木兰完全锁定。

  然而面对如此攻势,花木兰依旧镇定自若。她从容舞动长剑,剑气成形,环绕周身。

  剑罡之气在花木兰的舞动中不断膨胀,宛若顶天立地的巨人,与安云天的巨大血掌印正面相抗。

  最终,安云天稍逊一筹,被剑气所伤。

  他被震飞出去,随即翻身跃起,迅速远遁,撤回了己方阵营。

  虽然受伤不轻,但安云天心知花木兰也未必好过。他不再犹豫,立刻下令:

  “强弩营,放箭!”

  安云天毫不迟疑,调集随行士兵以强弩齐射。如此危险的对手,必须尽快除去。

  然而花木兰反应更快,早已飞身上马,一夹马腹,纵马疾驰而去。

  她的目的已然达成。

  再过几日,自有机会再战。

  ……

  就在青州战事胶着、各地动荡不安之时,泰山派也迎来了不速之客。

  “武德司的人为何而来?”

  “总不会是什么好事。”

  “还带着这么多官兵,恐怕不妙……”

  泰山派弟子议论纷纷,神色忧虑。

  时局如此,谁能不忧?

  “各位大人,不知有何贵干?”泰山派长老上前迎候,语气谨慎。

  尽管各派与朝廷关系素来疏离,私下常说些与朝廷对抗的硬话,但真当朝廷来人,尤其武德司率大批官兵而至,泰山派也不得不谨慎应对。

  来人并不多言,开门见山:“泰山派掌门何在?”

  “贫道便是。”天门道长现身应道,目光冷峻地注视着这群不速之客。

  “好,那就接令吧!”

  “陛下有旨,命泰山派协助朝廷清剿逆贼苏牧。五岳剑派皆须参与,泰山派地处青州,当速遣人前往前线,助朝廷抵御乱军。”

  天门道长一时无言。

  泰山派该何去何从?

  整个泰山派上下皆感错愕。

  朝廷为何突然征召?实在于理不合。

  天门道长心中愤懑,但见武德司率数十人及千名官兵压境,也只能暂压怒气。

  天门道长无法强硬起来,他清楚自己若是不答应,朝廷的屠刀就会落下来,这怎么能反对呢?

  “大人,我们泰山派向来不干涉……”

  不过,天门道长还是想努力一下,为泰山派争取一线机会。

  “废话少说,赶紧的。”他话还没说完,就被武德司的人打断了。那是为首的官员,态度十分嚣张。

  “大人,我们泰山派不是好欺负的。”

  天门道长性情刚烈,为了泰山派安危,可以适当让步。

  但如果太过分,那就不能再忍了。而且一旦被送去前线,不就是当炮灰吗?说到底,还是死路一条。

  但若是现在拼一拼,说不定还有生机。

  “想反抗吗?”

  武德司的人似乎早有预料,反而带着几分喜悦说道:“好,那就杀吧!”

  显然,朝廷从一开始就已准备周全,料到泰山派会反抗。

  这自然是得益于嵩山派的协助。

  左冷禅决定把五岳剑派拖入大夏与苏牧的战争后,便向朝廷献策,教他们如何收服五岳剑派。

  一旦收服五岳剑派,嵩山派实力将大增,朝廷也能多一份助力。对如今的大夏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所以大夏很愿意提供帮助。

  尤其得知嵩山派有意投诚,朝廷自然欣然接纳。

  况且,让武林与苏牧为敌,对朝廷百利而无一害。夏侯玄得知情况后,立即通知武德司的李长卿,命他放开手脚去干,不必顾虑。

  正因如此,武德司派出众多精锐,并带上侍卫司亲军,赶往五岳剑派其余四派。

  泰山派地处青州,是首要收服目标,所以最先有人前来。

  至于华山、恒山、衡山等派,则因路程稍远,行动稍缓。

  左冷禅因献策有功,受到皇帝嘉奖,被封为五岳剑派掌门。

  是的,自左冷禅投靠朝廷那一刻起,五岳剑派不再只是五个门派的联盟,而正式合并为一个新的门派。

  而掌门之位,毫无争议地,就落在了左冷禅身上。

  左冷禅获取利益,当上了五岳剑派的掌门。

  朝廷也多了一个强力助手,同样是收获颇丰。

  唯独五岳剑派中其他四派,却是真正遭受了损失。

  就像现在,泰山派掌门天门道长被武德司众多精锐围攻而亡。

  随着掌门死去,追随天门反抗的弟子也被清除后,剩下的泰山派门人选择了投降。

  他们别无选择,只想活命。

  既然不想死,就只能屈服。

  投降和反抗比起来,实在是容易太多。

  因此,归顺的人很多,反抗的人很少。

  或者说,坚持抵抗的人都已经死绝了。

  剩下的这些人,都是愿意顺从朝廷,不愿与朝廷为敌的。

  但是选择了归顺朝廷,真的就安全了吗?

  显然并非如此。

  他们还要被派往前线作战。

  一旦上了战场,不还是可能送命吗?

  “很好,你们的决定很明智。立刻抽调门中精锐,协助朝廷剿灭叛贼,事成之后必有重赏。”

  唯一的主心骨已经不在了,泰山派剩下的门人不敢再有反抗的念头,只能按照命令行事。

  泰山派的归顺过程还算顺利,掌门天门死后,几乎没有人再敢带头反抗,只能听从武德司的调遣。

  很快,一批精锐弟子被抽调出来,在武德司精锐和侍卫司亲军的护送下,赶往青州前线,也就是都昌城。

  “唉,泰山派就要完了。”

  留在泰山派的弟子中,已经有人意识到泰山派即将覆灭,不由得发出叹息。

  其他弟子又能说什么?只能保持沉默,装作没有听见。

  掌门都不在了,他们还能怎么办?

  毫无办法,真的毫无办法。

  ……

  都昌城。

  荣奇已经收到了消息。

  得知朝廷派人前来,还有武林门派相助。

  收到消息后,荣奇立即召开会议,通知了史文恭等一众高官和将领。

  “诸位,朝廷已经派人来了,青州境内的泰山派将协助朝廷行动,我们得好好迎接一下。”

  史文恭得知消息后,忍不住抱怨道:“荣都督,不过是一个门派而已,还需要我们迎接吗?”

  区区一个门派,也配得上这样的礼节?

  荣奇之所以要出迎,并非因为泰山派的人,关键在于武德司与侍卫司亲军的到来。这一趟武德司派出了数十名精锐,侍卫司亲军也随行千人,阵仗不小,不给面子说不过去。

  荣奇对史文恭直言:“武德司与侍卫司都到了,史大人觉得不必相迎吗?我何尝是冲着泰山派?那是冲着武德司和侍卫亲军——皇帝的耳目与亲军,你不会不明白这代表什么吧?”

  史文恭闻言心头不快,冷冷应道:“荣都督何必绕弯提泰山派?直说是陛下派了武德司与侍卫亲军前来,不就清楚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在场众人皆低头不语,只当未见。

  荣奇随即语气一转,带着几分教训的意味:“史大人,眼下形势吃紧,有泰山派的人来当帮手,已是不易。给他们几分面子,这群人才能更肯往前冲,不是吗?”

  史文恭默然不语,心中却暗暗警惕:这些武将果然心狠手辣,连自己人都能当作炮灰,得提防着点,免遭暗算。

  正当两人言语交锋之际,外面来报:“都督、州牧大人,武德司的人已到。”

  荣奇站起身来,抬手示意:“史大人,一起去迎吧。”

  史文恭点头应下:“自当如此。”

  于是荣奇与史文恭率领众人出迎,准备接待代表朝廷而来的武德司与侍卫司亲军。眼下局势紧张,朝廷派人支援,表面功夫不可不做。

  武德司的领队郑三见到荣奇和史文恭走出来,丝毫不敢怠慢,连忙上前拱手致意。

  虽说他代表的是皇帝陛下,但荣奇是天子近臣,史文恭又是青州州牧,就连武德司正使李长卿见了他们也要客气几分,他一个小人物自然更不敢轻慢。

  何况,荣奇和史文恭亲自出面迎接,已是给足面子,郑三心知这更多是看在侍卫司亲军的分上。

  荣奇顾不上寒暄,开门见山地问道:

  “陛下还有没有别的指示?”

  他现在急切希望了解朝廷的后续安排,尤其是关于泰山派该如何调用。

  郑三上前两步,低声答道:

  “都督大人,陛下已安排五岳剑派前来支援,其他几派会陆续抵达。泰山派因地处青州,所以先到一步。”

  “五岳剑派都来?”

  史文恭略感惊讶。他对武林中事有所了解,五岳剑派若单独而论,实力尚不足惧,但若五派齐至,便不容小觑。

  郑三解释:

  “嵩山派左冷禅已归顺朝廷,主动协助整合五岳剑派。”

  史文恭闻言点头,心里明白了几分。

  他对左冷禅早有耳闻,此人野心不小,如今看来是欲借朝廷之力统合五岳。

  荣奇原本想说“炮灰”,话到嘴边又改口:

  “这么说,我们会多一大助力了。”

  他心知肚明,有些话只能想,不能说破。

  史文恭微微一笑,语气深沉地说:

  “是呀,左掌门对朝廷忠心可嘉,懂得保家卫国的道理。”

  他言语间另有深意,仿佛在问:左冷禅,你以为一切都会如你所愿么?

  要知道,一旦踏上这艘船便没有回头路了,到时候……呵呵,只怕得不偿失啊!

  “史大人,有人如此忠心耿耿,我们该感到欣慰才是。这天下若多几个这样的人,朝廷又怎会陷入今日的艰难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