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各取所需-《四合院:我的1949从农村开始》

  那包雪白的富强粉,如同在林向阳与阎埠贵之间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最初那点试探性的“交易”,迅速演变成一种心照不宣的常态化往来。

  每隔十天半月,林向阳总会找个由头,敲响对门西户的房门。有时他手里拎着用小布袋装着的两三斤上好粳米,米粒晶莹饱满;有时是几块用油纸包得方正正、油光锃亮的五花肉;有时甚至是一小罐稀罕的麦乳精,或者几颗这个季节难得一见的水果。这些东西,在林家似乎总有些“富余”,来源自然是“厂里福利”或者“亲戚接济”——阎埠贵从不多问,他只关心到手的东西成色如何。

  而阎老师也早已做好准备。他那间被书报淹没的屋子,仿佛一个挖掘不尽的宝藏。最初只是近一两年的报纸和《科学画报》、《知识就是力量》这类通俗刊物,后来范围逐渐扩大。泛黄的《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杂志堆到了林向阳面前;更专业些的《机械工业》、《金属热处理》等技术期刊也被翻找出来;甚至还有一些五六十年代出版的、封面早已磨损的旧书,内容涵盖历史、地理、乃至一些基础的数理化教材。

  “向阳啊,你看看这本,”阎埠贵有一次神秘兮兮地从床底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木箱,里面是整套的《十万个为什么》早期版本,虽然纸张发黄,但保存还算完好,“这可是好东西,能解答你很多疑问!当年我可是费了好大劲才凑齐的……”

  他搓着手,眼睛透过厚厚的镜片,观察着林向阳的反应,像是在展示一件待价而沽的古董。

  林向阳拿起一本翻了翻,点了点头:“阎老师,这套书我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