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话音刚落,上方就传来长公主温和的声音,“沈三姑娘想知道,揭开看看便知。”
“是。”沈棠雪笑着应下,并说,“我们刚刚还商量着这彩头谁拿呢,不看怎么知道更适合谁呢。”
一旁的许如音用手肘轻轻撞她,并催道:“沈三,你快揭开啊,我都快好奇死了。”
“嗯。”沈棠雪点头,伸手去扯去盖在朱漆雕花托盘上的红绸。
许如音惊呼道:“哇,怎么有三样?”
只见托盘的金丝绒垫上摆着三样精美首饰。
中间的是一顶红宝石金枝的女子花冠,两边的是一枝紫宝石葡萄翘须金簪,和一个通体润泽的阳绿碧玉镯。
沈棠雪和宁馨语看到后也十分惊讶。
要知道,之前的彩头从来都只有一个,一个队伍赢了,队员具体要怎么分是不管的。
而这一次,长公主竟一次拿出来了三样。
那是不是表示她们三个人一人一样呢。
沈棠雪三人都想到了这个可能,不约而同地抬头去看端坐在主观台上的长公主。
季嬷嬷笑着说:“殿下说了,发冠是给沈姑娘的,簪子是许姑娘的,镯子呢是给宁姑娘的。”
三个姑娘听后,都开心地去拿自己的彩头。
沈棠雪捧着她的金枝发冠,只见这发冠在阳光下金光闪耀,红宝石流光璀璨,她不禁越看越喜欢。
崔夫人接过发冠,双手捧着,细细端看起来。
只见这个发冠在阳光下宝光流转,璀璨生辉。
冠上的缠枝花纹错综繁复,每一颗红宝石嵌入的位置都选得极为精巧,两侧垂着金丝小流苏,实在是华美大气,很适合重要场合佩戴。
崔夫人举着这红宝石金枝发冠在沈棠雪头上比了比,笑着说:“要不是你的及笄礼已经办过了,不然就可以用这顶发冠了呢。”
女子的及笄礼一般选在她们及笄之年的明媚春日,或者生辰当日,沈棠雪的及笄礼便是半月前举行的。
崔夫人说的便是女子在及笄礼上,三加笄三加服中的一礼。
即从木笄到发钗再到发冠的三次加笄,和从采衣采履到素衣襦裙,再到曲裾深衣的三次加服,来象征一个女子从稚童时期到成为大姑娘的转变。
崔夫人会这样说,自是觉得这顶出自栎阳长公主的红宝石缠枝发冠,要比沈棠雪当时在及笄礼上戴的那个好。
沈棠雪听后俏皮道:“要不,您再我办一次,就戴这顶发冠。”
“胡闹。”崔夫人笑骂一声,却是一脸宠溺地伸手点了下她的头。
沈棠雪听后笑嘻嘻地搂着崔夫人的手臂,把脑袋往她身上拱去。
崔夫人也很喜欢女儿依赖自己,对自己撒娇的样子。
她觉得这一点,养女儿比养儿子好多了。
毕竟男女有别,儿子长大了,总是不能像女儿这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往母亲身上贴的。
这时,崔夫人发现沈棠雪的袖子还被绑着呢。
春衫轻而薄,沈棠雪的广袖下边,是一层薄薄的轻罗窄袖中衣,并未让她白皙纤秀的手臂直接露在外头。
崔夫人吩咐瑶笙宝扇道:“快帮她把披帛给解下来。”
瑶笙宝扇连忙应道:“是。”
沈棠雪放开崔夫人的手臂,往旁边移开一步,张开手臂,方便两个丫头帮她解开披帛。
崔夫人在一旁看着,便对府里的几个小子道:“你们骑马来的,先自行回府去吧。”
沈修点头,“母亲,妹妹,那我们先走了。”
崔夫人又叮嘱道:“记住,不可在大街上策马疾驰。”
上京城内,虽然可以骑马上街,但是为了避免冲撞到行人摊贩,只允许骑马缓行,是绝不允许策马狂奔的。
有些纨绔少年就是经常无视这些规定,喜欢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总是被五城兵马司给抓个现行。
虽不是什么大错处,但总归传出去不甚好听,体面的人家都会自行约束家中子弟。
“是。”三个少年给崔夫人行个礼,就先行离去了。
瑶笙宝扇两个把绑在沈棠雪后背的披帛解开,重新为她挽在双臂间。
这装束稍稍一改,沈棠雪的气质就瞬间变得娇柔了一些。
崔夫人伸手替她理了理额角被风吹乱的小碎发,“我们走吧。”
“噢。”沈棠雪点头,重新去挽崔夫人的手臂。
崔夫人向来宠她,就由着她了。
她们一行人离开马球场时,沈棠雪回头往主观台那边看了一眼。
只见台上已经空无一人了,长公主和容夫人等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沈棠雪并未多想,挽着崔夫人,一起朝逐鹿台的大门走去。
沈乐瑶和沈安碧今天特别兴奋,她们比赛赢了,露了脸。
这次沈棠雪赢了萧含楹,让她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一家姐妹的荣辱与共。
就像昨日祖母卫老夫人说的,要是沈棠雪的名声受损,她们作为一家姐妹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现在也是,沈棠雪胜了萧含楹,她们感觉自己的腰杆子也挺直多了,别家的贵夫人定也会高看她们一眼的。
没过多久,她们一行人就到了逐鹿台大门口。
刚出大门,崔夫人就停下脚步,并轻轻地“哎哟”了一声。
沈棠雪奇怪地问:“母亲,怎么了?”
崔夫人朝她使了个眼色,笑着说:“瞧,那不是魏国公世子傅九渊吗?”
“哎哟,他今日这身的装束,我差点都没认出来。”
沈棠雪循着崔夫人的目光看过去,也不禁愣了一下。
只见傅九渊正从马背上下来,朝他母亲的马车走去。
傅九渊今日穿着一袭月白广袖轻袍,玉簪束发,再配上他那张线条清隽的脸,端的是光风霁月,宛若谪仙之姿。
真是一反昨日那一身玄色战袍的冷硬形象。
沈棠雪更喜欢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男子,傅九渊此时的形象就颇合她意。
即使她心中对宁世昭加了恩情光环,觉得他风光隽雅,是个翩翩少年郎。
但此时此刻,她也不得不承认,这傅九渊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要胜过宁世昭许多。
“是。”沈棠雪笑着应下,并说,“我们刚刚还商量着这彩头谁拿呢,不看怎么知道更适合谁呢。”
一旁的许如音用手肘轻轻撞她,并催道:“沈三,你快揭开啊,我都快好奇死了。”
“嗯。”沈棠雪点头,伸手去扯去盖在朱漆雕花托盘上的红绸。
许如音惊呼道:“哇,怎么有三样?”
只见托盘的金丝绒垫上摆着三样精美首饰。
中间的是一顶红宝石金枝的女子花冠,两边的是一枝紫宝石葡萄翘须金簪,和一个通体润泽的阳绿碧玉镯。
沈棠雪和宁馨语看到后也十分惊讶。
要知道,之前的彩头从来都只有一个,一个队伍赢了,队员具体要怎么分是不管的。
而这一次,长公主竟一次拿出来了三样。
那是不是表示她们三个人一人一样呢。
沈棠雪三人都想到了这个可能,不约而同地抬头去看端坐在主观台上的长公主。
季嬷嬷笑着说:“殿下说了,发冠是给沈姑娘的,簪子是许姑娘的,镯子呢是给宁姑娘的。”
三个姑娘听后,都开心地去拿自己的彩头。
沈棠雪捧着她的金枝发冠,只见这发冠在阳光下金光闪耀,红宝石流光璀璨,她不禁越看越喜欢。
崔夫人接过发冠,双手捧着,细细端看起来。
只见这个发冠在阳光下宝光流转,璀璨生辉。
冠上的缠枝花纹错综繁复,每一颗红宝石嵌入的位置都选得极为精巧,两侧垂着金丝小流苏,实在是华美大气,很适合重要场合佩戴。
崔夫人举着这红宝石金枝发冠在沈棠雪头上比了比,笑着说:“要不是你的及笄礼已经办过了,不然就可以用这顶发冠了呢。”
女子的及笄礼一般选在她们及笄之年的明媚春日,或者生辰当日,沈棠雪的及笄礼便是半月前举行的。
崔夫人说的便是女子在及笄礼上,三加笄三加服中的一礼。
即从木笄到发钗再到发冠的三次加笄,和从采衣采履到素衣襦裙,再到曲裾深衣的三次加服,来象征一个女子从稚童时期到成为大姑娘的转变。
崔夫人会这样说,自是觉得这顶出自栎阳长公主的红宝石缠枝发冠,要比沈棠雪当时在及笄礼上戴的那个好。
沈棠雪听后俏皮道:“要不,您再我办一次,就戴这顶发冠。”
“胡闹。”崔夫人笑骂一声,却是一脸宠溺地伸手点了下她的头。
沈棠雪听后笑嘻嘻地搂着崔夫人的手臂,把脑袋往她身上拱去。
崔夫人也很喜欢女儿依赖自己,对自己撒娇的样子。
她觉得这一点,养女儿比养儿子好多了。
毕竟男女有别,儿子长大了,总是不能像女儿这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往母亲身上贴的。
这时,崔夫人发现沈棠雪的袖子还被绑着呢。
春衫轻而薄,沈棠雪的广袖下边,是一层薄薄的轻罗窄袖中衣,并未让她白皙纤秀的手臂直接露在外头。
崔夫人吩咐瑶笙宝扇道:“快帮她把披帛给解下来。”
瑶笙宝扇连忙应道:“是。”
沈棠雪放开崔夫人的手臂,往旁边移开一步,张开手臂,方便两个丫头帮她解开披帛。
崔夫人在一旁看着,便对府里的几个小子道:“你们骑马来的,先自行回府去吧。”
沈修点头,“母亲,妹妹,那我们先走了。”
崔夫人又叮嘱道:“记住,不可在大街上策马疾驰。”
上京城内,虽然可以骑马上街,但是为了避免冲撞到行人摊贩,只允许骑马缓行,是绝不允许策马狂奔的。
有些纨绔少年就是经常无视这些规定,喜欢在大街上横冲直撞,总是被五城兵马司给抓个现行。
虽不是什么大错处,但总归传出去不甚好听,体面的人家都会自行约束家中子弟。
“是。”三个少年给崔夫人行个礼,就先行离去了。
瑶笙宝扇两个把绑在沈棠雪后背的披帛解开,重新为她挽在双臂间。
这装束稍稍一改,沈棠雪的气质就瞬间变得娇柔了一些。
崔夫人伸手替她理了理额角被风吹乱的小碎发,“我们走吧。”
“噢。”沈棠雪点头,重新去挽崔夫人的手臂。
崔夫人向来宠她,就由着她了。
她们一行人离开马球场时,沈棠雪回头往主观台那边看了一眼。
只见台上已经空无一人了,长公主和容夫人等人不知什么时候走了。
沈棠雪并未多想,挽着崔夫人,一起朝逐鹿台的大门走去。
沈乐瑶和沈安碧今天特别兴奋,她们比赛赢了,露了脸。
这次沈棠雪赢了萧含楹,让她们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一家姐妹的荣辱与共。
就像昨日祖母卫老夫人说的,要是沈棠雪的名声受损,她们作为一家姐妹自然也会受到牵连。
现在也是,沈棠雪胜了萧含楹,她们感觉自己的腰杆子也挺直多了,别家的贵夫人定也会高看她们一眼的。
没过多久,她们一行人就到了逐鹿台大门口。
刚出大门,崔夫人就停下脚步,并轻轻地“哎哟”了一声。
沈棠雪奇怪地问:“母亲,怎么了?”
崔夫人朝她使了个眼色,笑着说:“瞧,那不是魏国公世子傅九渊吗?”
“哎哟,他今日这身的装束,我差点都没认出来。”
沈棠雪循着崔夫人的目光看过去,也不禁愣了一下。
只见傅九渊正从马背上下来,朝他母亲的马车走去。
傅九渊今日穿着一袭月白广袖轻袍,玉簪束发,再配上他那张线条清隽的脸,端的是光风霁月,宛若谪仙之姿。
真是一反昨日那一身玄色战袍的冷硬形象。
沈棠雪更喜欢看起来温文尔雅的男子,傅九渊此时的形象就颇合她意。
即使她心中对宁世昭加了恩情光环,觉得他风光隽雅,是个翩翩少年郎。
但此时此刻,她也不得不承认,这傅九渊无论长相还是气质都要胜过宁世昭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