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兄!
少帅军以百万两白银购我桑拓木、杉木,
货已备齐,随时可发往南康。”
宋鲁捻须应答。
岭南最盛林木,少帅军求之若渴,双方各取所需。
眼下阀中最关心的,便是与少帅军的交易能否长久。
二弟。”
调八百刀卫予师道,
押货赴鄱阳。”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八百刀卫乃宋阀压箱底的精锐,人人二流之境,尽得《天刀》真传。
这支铁军耗费无数天材地宝,八百悍卒可当十万雄师。
“师道此次结识的友人颇为不凡。”
宋缺未等众人回神,又添了一句。
“大哥说的是寇仲与徐子陵?”
银龙宋鲁最先会意。
“嗯。”
宋缺颔首,赞许道:“此二人不仅是当世罕见的少年宗师,武艺超群。”
“更兼通晓兵法,才能出众。”
“数日前,少帅军倾力出击,徐子陵斩杀操师乞,攻占九江,寇仲则以威势迫降江夏。”
“如今少帅军掌控三郡,扼守长江中游,对巴陵帮形成压制之势。”
“那位玉面皇孙已坐立不安,听闻巴陵、沔阳两郡暗流涌动。”
“依我之见,天下有资格问鼎之人,寇仲必居其一。”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宋阀众人原以为双龙占据三郡不足为奇,毕竟宋阀坐拥十八郡。
且江夏、九江、鄱阳三郡合计人口不足十万户,远逊中原大郡。
却未料到天刀宋缺对寇仲、徐子陵的评价竟如此之高,实出意料!
“大哥!”
“少帅军虽据三郡,但梁军亦有两郡在手。”
“荆楚之地狭小,两强相争,必有一伤,而巴蜀、关中、甘陇、中原、江淮、河北皆战火纷飞。”
“纵观天下,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哪一方势力弱于少帅军?”
“你如此看好少帅军,是否另有缘由?”
银龙宋鲁捋须沉吟,眼中精光闪动。
众人目光亦齐聚宋缺。
即便是早识双龙的宋师道、宋玉致兄妹,亦未料父亲对二人评价这般高。
“呵。”
“萧铣连给双龙提鞋都不配。”
“巴陵帮算什么东西?除欺凌百姓,可曾做过一件体面事?”
宋缺环视众人,毫不掩饰对梁军的轻蔑,冷笑道:“你们可知少帅军所为?”
“寇仲下令诛灭江夏黄、费、喻三族,徐子陵率军荡平九江世家。”
“三郡之内,除归附少帅军的小世家外,余者尽灭。”
“少帅军每至一郡,必清查田亩、释放奴婢,开仓放粮,百姓皆可分得良田,首年粮种由少帅军供给,农具亦售予平民。”
“三郡之地,登记在册的百姓已超四十万。”
“邻近州郡的百姓仍在不断涌入少帅军治下。”
“寇仲麾下的匠作监大力开采煤矿、铁矿、铜矿,锻造兵器铠甲,实现自给自足。”
“仅舟船一项,少帅军便拥有五千余艘,其中千料以上的大船达两千艘,长江之上再无对手。”
“若少帅军愿意,三郡可征召二十万大军,与萧铣之流截然不同,这些皆是青壮,甘愿为寇仲赴汤蹈火。”
‘什么?’
宋阀众人闻言,皆面露惊色。
双龙竟如此疯狂?铲除世家,分田于民,释放奴婢,这是公然与天下门阀为敌。
宋师道、宋玉致眼中浮现忧虑。
地剑宋智、银龙宋鲁沉默不语,各自沉思。
岭南虽以宋阀为首,但十八郡并非宋家独掌,冯家势力最强,家主冯盎曾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掌控高凉、永熙、合浦三郡。
即便岭南被视为蛮荒之地,江东、荆楚、巴蜀的世家更是盘根错节,不乏千年望族。
天下向来由世家共治,少帅军却公然挑战此规。
“师道。”
“你如何看?”
宋缺微微一笑,看向宋师道。
“父亲!”
宋师道目光坚定:“我与寇兄虽相识不过十余日,但其为人令人钦佩。”
“寇兄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以为少帅军此举并无不妥,天下乃百姓之天下,非世家独享。”
“乱世之争,争的不是江山,而是民心。”
“好,说得好。”
天刀宋缺面露赞许。
地剑宋智、银龙宋鲁若有所思,其余宋阀中人则困惑不解。
随后。
宋缺看向宋师道与宋智,下令道:“师道。”
“此次以你为主,二弟为辅,与少帅军商议结盟之事。”
“告知寇仲,水龙帮便是我送他的见面礼,双龙帮可直取建安郡。”
“是!”
宋师道、宋智齐声应命。
……
同一时刻。
江都行宫内,正享受 ** 浴的杨广被扰了兴致,不悦地召集群臣。
“众爱卿,有何要事?”
“回陛下。”
内史侍郎虞世基上前奏报:“日前,鄱阳郡林士宏已被寇仲、徐子陵所杀。”
“寇仲、徐子陵建立少帅军,占据江夏、九江、鄱阳三郡,麾下兵马十余万。”
“贼首寇仲残暴不仁,肆意杀害朝廷命官,实乃心腹大患。”
“臣等恳请陛下发兵征讨!”
“臣附议!”
殿中文武百官纷纷响应。
江夏郡黄、费、喻三家千年世家,竟被少帅军连根拔起。
此事传开,天下门阀无不震动。
若不铲除少帅军,待其势大,各世家恐无立足之地。
至于近在眼前的梁军萧铣,众臣皆默契地避而不谈。
“哦?”
“少帅军,寇仲?”
杨广扫视众臣,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上次群臣如此齐心,还是为杨玄感求情之时。
“陛下。”
“少帅军占据江夏、鄱阳、九江,控制长江中游要道。”
“若任其发展,江都将与巴蜀、荆楚、岭南隔绝。”
“此贼危害深远,不可不除!”
忠心耿耿的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出于公心,亦主张剿灭双龙。
“末将赞同内史侍郎所奏。”
右翊卫将军宇文协等将领纷纷附和来护儿之议。
军中除张须陀外,唯有来护儿威望最盛。
“陛下。”
“近来江都叛乱频发,李子通盘踞海陵,亦当剿灭。”
御史大夫裴蕴补充道。
此言一出,
不少大臣神色微变。
李子通未被剿灭,既因运河阻隔,更因众人有意隐瞒天下动荡,故未加理会。
如今裴蕴捅破此事,令许多人暗自忐忑。
“朕已知晓。”
“命宇文化及为江都总管,剿灭李子通。”
“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统率豫章、临川、宜春、庐陵四郡兵马,即刻平定鄱阳。”
“调罗川令萧铣任江夏通守,率军收复江夏!”
杨广深深凝视群臣,颁下三道圣旨后拂袖而去。
殿中百官面面相觑,
皆觉天子似已察觉隐情,却又难以确定。
令人意外的是,宇文化及上月刚辞去右屯卫将军之职,转眼就被委以江都总管重任,这个职位比原先更为显赫,足见宇文家族圣眷之隆。
同日,江都行宫又 ** 数道诏令:任命王世充为江都通守,率两万精兵北上征讨南阳叛军卢明月;擢升李渊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以王威、高君雅为副将,讨伐甄翟儿;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 ** 瓦岗军,派郭绚出任涿郡通守进剿高士达。
朝堂这番雷霆举措震动天下,各地门阀世家纷纷侧目,不少人暗自揣测这或许是大隋王朝最后的挣扎。
更令人瞩目的是,隋末四大枭雄——王世充、李渊、李密、窦建德都在这一年登上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雄踞江左的少帅军正悄然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力量。
......
八月二十日,鄱阳霸府。
寇仲召集文武众将举行封赏大典。
议事厅内,新旧部属分列左右:左侧是以卜天志、傅君婥为首的老班底,右侧则是新投效的周绍范、杜如晦等英才。
少帅到!
随着锦衣卫的唱喝,两道身影联袂而入。
寇仲玄衣金冠,腰佩长刀,尽显霸主气概;徐子陵青衫玉冠,悬剑而立,宛若谪仙临凡。
二人虽气质迥异,却都透着深不可测的武道修为。
待众人行礼毕,寇仲大马金刀落座主位左侧,徐子陵则从容居于右侧——这个座次格局自江都时期便已确立,昭示着少帅军一主一副的权力架构。
此战我军连克江夏、九江,辖地扩至三郡,收编降卒八万有余。”寇仲环视众将,朗声道:缴获的军械粮饷堆积如山,今日当 ** 行赏。”
话音未落,堂下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吞咽声。
三郡疆域带来的发展空间,远非昔日偏安一隅可比。
即便是新投效的周绍范、刘仁轨、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也难掩激动。
他们选择来到鄱阳,不正是看中了少帅军无可限量的前景吗?
此刻正值草创之际,正是众人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
**“九江中郎将桂锡良、鄱阳中郎将幸容何在?”
寇仲一声令下,声震全场。
“末将在!”
左侧席间骤然站起两名英气勃发的年轻将领。
昔日的竹花帮新秀,如今已统领一万五千精兵,这般蜕变堪称惊人。
无论是桂锡良还是幸容,眉宇间皆洋溢着自豪与笃定。
少帅军以百万两白银购我桑拓木、杉木,
货已备齐,随时可发往南康。”
宋鲁捻须应答。
岭南最盛林木,少帅军求之若渴,双方各取所需。
眼下阀中最关心的,便是与少帅军的交易能否长久。
二弟。”
调八百刀卫予师道,
押货赴鄱阳。”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八百刀卫乃宋阀压箱底的精锐,人人二流之境,尽得《天刀》真传。
这支铁军耗费无数天材地宝,八百悍卒可当十万雄师。
“师道此次结识的友人颇为不凡。”
宋缺未等众人回神,又添了一句。
“大哥说的是寇仲与徐子陵?”
银龙宋鲁最先会意。
“嗯。”
宋缺颔首,赞许道:“此二人不仅是当世罕见的少年宗师,武艺超群。”
“更兼通晓兵法,才能出众。”
“数日前,少帅军倾力出击,徐子陵斩杀操师乞,攻占九江,寇仲则以威势迫降江夏。”
“如今少帅军掌控三郡,扼守长江中游,对巴陵帮形成压制之势。”
“那位玉面皇孙已坐立不安,听闻巴陵、沔阳两郡暗流涌动。”
“依我之见,天下有资格问鼎之人,寇仲必居其一。”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宋阀众人原以为双龙占据三郡不足为奇,毕竟宋阀坐拥十八郡。
且江夏、九江、鄱阳三郡合计人口不足十万户,远逊中原大郡。
却未料到天刀宋缺对寇仲、徐子陵的评价竟如此之高,实出意料!
“大哥!”
“少帅军虽据三郡,但梁军亦有两郡在手。”
“荆楚之地狭小,两强相争,必有一伤,而巴蜀、关中、甘陇、中原、江淮、河北皆战火纷飞。”
“纵观天下,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哪一方势力弱于少帅军?”
“你如此看好少帅军,是否另有缘由?”
银龙宋鲁捋须沉吟,眼中精光闪动。
众人目光亦齐聚宋缺。
即便是早识双龙的宋师道、宋玉致兄妹,亦未料父亲对二人评价这般高。
“呵。”
“萧铣连给双龙提鞋都不配。”
“巴陵帮算什么东西?除欺凌百姓,可曾做过一件体面事?”
宋缺环视众人,毫不掩饰对梁军的轻蔑,冷笑道:“你们可知少帅军所为?”
“寇仲下令诛灭江夏黄、费、喻三族,徐子陵率军荡平九江世家。”
“三郡之内,除归附少帅军的小世家外,余者尽灭。”
“少帅军每至一郡,必清查田亩、释放奴婢,开仓放粮,百姓皆可分得良田,首年粮种由少帅军供给,农具亦售予平民。”
“三郡之地,登记在册的百姓已超四十万。”
“邻近州郡的百姓仍在不断涌入少帅军治下。”
“寇仲麾下的匠作监大力开采煤矿、铁矿、铜矿,锻造兵器铠甲,实现自给自足。”
“仅舟船一项,少帅军便拥有五千余艘,其中千料以上的大船达两千艘,长江之上再无对手。”
“若少帅军愿意,三郡可征召二十万大军,与萧铣之流截然不同,这些皆是青壮,甘愿为寇仲赴汤蹈火。”
‘什么?’
宋阀众人闻言,皆面露惊色。
双龙竟如此疯狂?铲除世家,分田于民,释放奴婢,这是公然与天下门阀为敌。
宋师道、宋玉致眼中浮现忧虑。
地剑宋智、银龙宋鲁沉默不语,各自沉思。
岭南虽以宋阀为首,但十八郡并非宋家独掌,冯家势力最强,家主冯盎曾官至左武卫大将军,掌控高凉、永熙、合浦三郡。
即便岭南被视为蛮荒之地,江东、荆楚、巴蜀的世家更是盘根错节,不乏千年望族。
天下向来由世家共治,少帅军却公然挑战此规。
“师道。”
“你如何看?”
宋缺微微一笑,看向宋师道。
“父亲!”
宋师道目光坚定:“我与寇兄虽相识不过十余日,但其为人令人钦佩。”
“寇兄曾言: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我以为少帅军此举并无不妥,天下乃百姓之天下,非世家独享。”
“乱世之争,争的不是江山,而是民心。”
“好,说得好。”
天刀宋缺面露赞许。
地剑宋智、银龙宋鲁若有所思,其余宋阀中人则困惑不解。
随后。
宋缺看向宋师道与宋智,下令道:“师道。”
“此次以你为主,二弟为辅,与少帅军商议结盟之事。”
“告知寇仲,水龙帮便是我送他的见面礼,双龙帮可直取建安郡。”
“是!”
宋师道、宋智齐声应命。
……
同一时刻。
江都行宫内,正享受 ** 浴的杨广被扰了兴致,不悦地召集群臣。
“众爱卿,有何要事?”
“回陛下。”
内史侍郎虞世基上前奏报:“日前,鄱阳郡林士宏已被寇仲、徐子陵所杀。”
“寇仲、徐子陵建立少帅军,占据江夏、九江、鄱阳三郡,麾下兵马十余万。”
“贼首寇仲残暴不仁,肆意杀害朝廷命官,实乃心腹大患。”
“臣等恳请陛下发兵征讨!”
“臣附议!”
殿中文武百官纷纷响应。
江夏郡黄、费、喻三家千年世家,竟被少帅军连根拔起。
此事传开,天下门阀无不震动。
若不铲除少帅军,待其势大,各世家恐无立足之地。
至于近在眼前的梁军萧铣,众臣皆默契地避而不谈。
“哦?”
“少帅军,寇仲?”
杨广扫视众臣,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上次群臣如此齐心,还是为杨玄感求情之时。
“陛下。”
“少帅军占据江夏、鄱阳、九江,控制长江中游要道。”
“若任其发展,江都将与巴蜀、荆楚、岭南隔绝。”
“此贼危害深远,不可不除!”
忠心耿耿的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出于公心,亦主张剿灭双龙。
“末将赞同内史侍郎所奏。”
右翊卫将军宇文协等将领纷纷附和来护儿之议。
军中除张须陀外,唯有来护儿威望最盛。
“陛下。”
“近来江都叛乱频发,李子通盘踞海陵,亦当剿灭。”
御史大夫裴蕴补充道。
此言一出,
不少大臣神色微变。
李子通未被剿灭,既因运河阻隔,更因众人有意隐瞒天下动荡,故未加理会。
如今裴蕴捅破此事,令许多人暗自忐忑。
“朕已知晓。”
“命宇文化及为江都总管,剿灭李子通。”
“命治书侍御史刘子翊统率豫章、临川、宜春、庐陵四郡兵马,即刻平定鄱阳。”
“调罗川令萧铣任江夏通守,率军收复江夏!”
杨广深深凝视群臣,颁下三道圣旨后拂袖而去。
殿中百官面面相觑,
皆觉天子似已察觉隐情,却又难以确定。
令人意外的是,宇文化及上月刚辞去右屯卫将军之职,转眼就被委以江都总管重任,这个职位比原先更为显赫,足见宇文家族圣眷之隆。
同日,江都行宫又 ** 数道诏令:任命王世充为江都通守,率两万精兵北上征讨南阳叛军卢明月;擢升李渊为太原留守兼晋阳宫监,以王威、高君雅为副将,讨伐甄翟儿;调任张须陀为荥阳通守 ** 瓦岗军,派郭绚出任涿郡通守进剿高士达。
朝堂这番雷霆举措震动天下,各地门阀世家纷纷侧目,不少人暗自揣测这或许是大隋王朝最后的挣扎。
更令人瞩目的是,隋末四大枭雄——王世充、李渊、李密、窦建德都在这一年登上历史舞台。
与此同时,雄踞江左的少帅军正悄然成为左右时局的关键力量。
......
八月二十日,鄱阳霸府。
寇仲召集文武众将举行封赏大典。
议事厅内,新旧部属分列左右:左侧是以卜天志、傅君婥为首的老班底,右侧则是新投效的周绍范、杜如晦等英才。
少帅到!
随着锦衣卫的唱喝,两道身影联袂而入。
寇仲玄衣金冠,腰佩长刀,尽显霸主气概;徐子陵青衫玉冠,悬剑而立,宛若谪仙临凡。
二人虽气质迥异,却都透着深不可测的武道修为。
待众人行礼毕,寇仲大马金刀落座主位左侧,徐子陵则从容居于右侧——这个座次格局自江都时期便已确立,昭示着少帅军一主一副的权力架构。
此战我军连克江夏、九江,辖地扩至三郡,收编降卒八万有余。”寇仲环视众将,朗声道:缴获的军械粮饷堆积如山,今日当 ** 行赏。”
话音未落,堂下已响起此起彼伏的吞咽声。
三郡疆域带来的发展空间,远非昔日偏安一隅可比。
即便是新投效的周绍范、刘仁轨、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也难掩激动。
他们选择来到鄱阳,不正是看中了少帅军无可限量的前景吗?
此刻正值草创之际,正是众人施展抱负的大好时机。
**“九江中郎将桂锡良、鄱阳中郎将幸容何在?”
寇仲一声令下,声震全场。
“末将在!”
左侧席间骤然站起两名英气勃发的年轻将领。
昔日的竹花帮新秀,如今已统领一万五千精兵,这般蜕变堪称惊人。
无论是桂锡良还是幸容,眉宇间皆洋溢着自豪与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