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巷火人远与江东新港-《穿越后,我选择躺平》

  肖诗雅撑着油纸伞的背影,消失在幸州老城的雨巷深处,留下的涟漪,却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开来,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网络的文化风暴。

  沈屿发布《雨巷》并@肖诗雅的动态,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深水炸弹。

  那首意境悠远、语言精妙、带着淡淡哀愁与古典美的现代诗,配上那张构图完美、氛围感十足的背影照片,瞬间引爆了全民的审美共鸣和浪漫想象。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些诗句,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了社交媒体的刷屏金句。无数文艺青年、诗词爱好者、甚至普通网友,都被这首诗中描绘的唯美、忧伤又充满希望的意境所深深打动。

  人们纷纷将诗句配上自己的照片、绘画或视频,表达着各自心中对“丁香姑娘”的憧憬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而沈屿和肖诗雅的“恋情”,也因此被镀上了一层更加耀眼的光环。

  “诗人与歌后”、“雨巷中的邂逅与别离”、“丁香姑娘的原型”……各种浪漫的解读和猜测层出不穷,将两人推向了舆论的顶峰,成为人人艳羡的“神仙眷侣”。

  肖诗雅那边,电话几乎被打爆,各种采访、节目邀约、品牌合作纷至沓来,身价和影响力再次暴涨。

  她虽然忙碌,但每次被问及《雨巷》,脸上总会露出甜蜜而羞涩的笑容,既不承认也不否认,更增添了无限遐想空间。

  受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幸州那条原本默默无闻的古街雨巷。

  沈屿发布的照片和定位,如同最有效的广告,瞬间让这个地方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无数游客、摄影爱好者、文艺青年蜂拥而至,只为亲身体验诗中描绘的意境,寻找“丁香姑娘”的踪迹。

  青石板路被踩得光滑如镜,油纸伞成了热销商品,沿街的茶馆、客栈、手工艺品店生意火爆,连带着整个幸州的旅游业都迎来了井喷式增长。

  当地政府反应迅速,立刻将古街雨巷列为重点文化保护街区,加强管理,修缮设施,甚至推出了“雨巷文化节”、“丁香诗会”等活动,大打文化牌。

  一条原本宁静的老街,彻底变成了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的热门景点。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沈屿,却在《雨巷》发布后的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便悄然收拾好了行装。

  他站在骑楼三楼的露台上,望着楼下那条已然开始喧嚣起来的古街。才早上七点,就已经有举着相机、穿着汉服或旗袍的游客在巷口徘徊、拍照。

  各种方言的喧哗声、小贩的叫卖声、导游的喇叭声,混杂在一起,打破了老街千年来的宁静。

  沈屿的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这种热闹,与他追求的那种“躺平”的静谧,格格不入。

  他知道,随着《雨巷》的持续发酵,这里将再无宁日。记者、狗仔、好奇的粉丝……很快就会摸清他的住处,将这栋临江的骑楼也变成新的观光点。

  是时候离开了。

  他没有丝毫犹豫。下楼,与房东阿婆结清了房租,感谢了她这段时间的照顾。

  阿婆虽然不舍,但也理解,只是塞给他一大包自己晒的笋干和鱼干。沈屿道谢收下,将简单的行李和心爱的渔具塞进那辆二手SUV的后备箱。

  发动机低沉地轰鸣起来,车子缓缓驶离了骑楼,汇入清晨尚显稀疏的车流。

  后视镜里,那座给予他短暂安宁的临江小楼,以及那条即将被喧嚣淹没的雨巷,渐渐模糊、远去。

  他没有设定明确的导航终点,只是沿着国道,一路向东。打开地图,目光扫过沿海的省份,最终落在了江东省一个名叫“港城”的沿海小城上。

  资料显示,港城是一个以渔业和港口运输为主的城市,工业不算发达,旅游业也远不如琼海、幸州那样火爆,但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渔港和相对原始的海滩,生活节奏缓慢,消费水平低廉。

  “就去那里吧。”沈屿心想。找一个真正的、尚未被过度开发的、可以安静钓鱼的地方。

  车子驶上高速,将幸州的繁华与喧嚣彻底抛在身后。窗外的景色从湿润的江城风貌,逐渐变为开阔的平原和起伏的丘陵。

  沈屿的心情,也随着车轮的滚动,渐渐平静下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