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荣归-《重生之问道官途》

  全省现场会的热潮渐渐散去,与会人员开始陆续离场。李鸣风刚与几位邻市的书记交换完联系方式,正准备离开,身后传来一个熟悉而带着惊喜的声音:

  “鸣风书记!留步,留步!”

  李鸣风回头,只见一位年约五旬、身材微胖、笑容敦厚的中年男子快步走来,正是榆林县委书记方为民。李鸣风脸上立刻露出了真挚的笑容,快步迎了上去:“老领导!您也来开会了!刚才在台上没瞧见您,正想着散会后找您呢!”

  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用力地摇晃着。方为民打量着李鸣风,眼中满是感慨和毫不掩饰的赞赏:“好小子!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刚才在台下听你发言,我这心里头,又是骄傲,又是惭愧啊!骄傲的是,你是从我们榆林走出去的干部,惭愧的是,跟你一比,我们榆林这几年发展可是慢喽!”

  方为民是李鸣风在榆林县担任县委副书记时的县委书记,对李鸣风多有提携和指点,两人工作上配合默契,私交也很不错。李鸣风能在榆林积累下扎实的基层经验和口碑,离不开这位老班长的支持和信任。

  “老领导,您这话可真是折煞我了。”李鸣风连忙摆手,语气诚恳,“没有当年在榆林,您手把手地教,带着我跑项目、处理矛盾、熟悉基层情况,打下了那点底子,我去了长湖也是抓瞎。长湖能有点起色,是逼到绝路上了,侥幸成了点事,很多方法还是从您在榆林推行的‘一线工作法’里学的呢!”

  这话并非完全客套。方为民为人务实,作风深入,尤其重视民生和基层基础,李鸣风确实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哈哈,你小子,当了百强县书记,还是这么会说话!”方为民用力拍了拍李鸣风的胳膊,显得十分高兴,“走,找个地方坐坐?好不容易碰上,得好好聊聊!取取经!”

  两人就在省委招待所的咖啡厅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没有了会场的正式和拘束,谈话变得更加轻松深入。

  方为民仔细询问了长湖引进寰宇资本的具体细节、处理历史债务的实操办法、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提振干部士气的关键举措。李鸣风知无不言,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甚至走过的弯路都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唉,听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但也真是步步惊心啊。”方为民听完,感叹道,“尤其是处理腐败和应对那些下三滥手段,你这担的风险太大了。换了我,未必有你这个魄力和决断。”

  “都是被逼出来的。”李鸣风苦笑一下,“当时那情况,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只能咬着牙往前冲。幸好,省委支持,群众信任,总算挺过来了。”

  方为民点点头,神色认真起来:“鸣风啊,看到你现在这样,我是真高兴。你走的这条路,虽然险,但却是正道,是实打实干出来的成绩。张书记在会上提的‘长湖样板’,名副其实!给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上了一课。以后有什么好经验,得多想着点老哥我,榆林也需要变一变啦!”

  “老领导您太谦虚了,榆林底子好,您稳扎稳打,基础打得牢,以后爆发力更强。”李鸣风笑道,“咱们以后多交流,互相学习。有什么需要长湖配合的,您一句话的事。”

  两人又聊了些旧识的近况和榆林的发展规划,相谈甚欢。临别时,方为民握着李鸣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鸣风,位子越高,责任越大,盯着你的眼睛也越多。你年轻,有冲劲,有想法,这是优势。但以后的路还长,凡事更要谋定而后动,稳中求进。老哥我希望你走得更高更远,但也一定要稳当。”

  李鸣风能感受到老领导话语中的真诚关怀,郑重地点了点头:“谢谢老领导提醒,我记住了。”

  返回长湖的路上,李鸣风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故人相见,肯定与关怀并存,让他倍感温暖,也提醒着他不忘初心,谨言慎行。

  回到长湖,各项工作依旧千头万绪,李鸣风立刻投入繁忙的工作中,几乎将现场会的荣耀抛诸脑后。他深知,“样板”之名既是肯定,更是压力和鞭策,长湖的发展一刻也不能停歇。

  大约半个月后,一个平静的工作日下午。李鸣风正在主持召开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的专题会。会议进行到一半,县委办陈主任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了会议室,脸上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甚至忘了基本的礼仪,手里举着一份刚刚从机要通道取来的、带有国徽图案的红色文件头急件。

  “书…书记!中央…中央组织部文件!”陈主任的声音因为极度兴奋而有些变调,甚至带上了哭腔,“评…评选结果出来了!您…您被评为‘全国优秀县委书记’了!!!”

  刹那间,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愣住了,仿佛没听清一样,齐刷刷地看向陈主任,又看向李鸣风。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这个称号,分量极重!不仅仅是个人的至高荣誉,更代表着中央对一名县委书记工作和能力的最高认可!评选极其严格,名额极少,每一个都堪称是县委书记群体的标杆和旗帜!

  李鸣风也怔住了,即便以他的沉稳,此刻心脏也猛地漏跳了一拍。他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目光快速扫过上面的文字——“……经严格考察和评选,决定授予李鸣风……等一百零一名同志‘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称号……”

  红头文件,白纸黑字,千真万确!

  “哗——!!!”

  短暂的寂静后,会议室里爆发出的掌声几乎要掀翻屋顶!所有与会人员都自发地站起身,用力地鼓掌,脸上洋溢着与有荣焉的激动和自豪!徐海峰、刘洋等人更是眼眶发红,鼓掌得格外用力。他们太清楚,这个荣誉背后,李鸣风付出了多少,长湖又经历了怎样的涅盘重生!

  李鸣风站起身,手中紧紧握着那份文件,心情澎湃,难以言表。无数个日夜的奋战、压力、抉择、甚至是危险,在这一刻,似乎都得到了最好的回答。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掌声渐渐停息,所有人都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李鸣风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同志,语气沉稳而充满力量:“这份荣誉,不是我李鸣风个人的。它属于长湖县委县政府的每一位同志,属于奋战在长湖各条战线上的每一位党员干部,更属于勤劳智慧、包容支持的长湖几十万人民!”

  他举起手中的文件:“这是肯定,更是鞭策!它提醒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脚下的路要走得更加踏实!这个称号,不是终点,而是我们继续全心全意为长湖人民服务、推动长湖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所以,会议继续!刚才讨论的乡村振兴示范点资金整合问题,请发改局接着汇报!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来回报这份沉甸甸的荣誉!”

  没有庆功,没有浮躁。荣誉到来的第一时间,被转化为继续前进的动力。

  会议继续,但每个人的腰杆似乎都挺得更直,精神更加饱满。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速传遍长湖。干部群众的振奋和自豪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李鸣风的声望,也因这份国家级的认可,达到了顶峰。

  然而,站在荣誉之巅的李鸣风,头脑却异常清醒。他深知,“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这块金字招牌,既是光环,也是放大镜,今后长湖和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更高层面的关注。

  脚下的路,依然任重道远。但他目光坚定,步伐沉稳,因为他身后,是已然崛起的全新长湖,和无数信任期待的目光。

  这份荣光,源于基石,亦将照亮更远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