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权力交锋-《重生之问道官途》

  赵永春退休后的省委班子,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李鸣风敏锐地察觉到,刘建国正在悄然调整权力布局,试图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周一书记办公会上,刘建国提出要调整省委副秘书长分工:考虑到工作需要,建议王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厅日常工作,张副秘书长侧重政策研究。

  李鸣风心中一动。王副秘书长是刘建国的亲信,这个调整实际上是要掌控省委办公厅的核心运作。而张副秘书长虽然能力突出,但被调离实权岗位。

  建国书记,李鸣风缓缓开口,办公厅工作连续性很重要,突然调整可能会影响效率。建议循序渐进。

  刘建国面色不变:鸣风同志考虑得周到。不过工作不等人,该调整的还是要及时调整。

  两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锋,都明白了对方的底线。

  最终达成妥协:王副秘书长分管办公厅,但张副秘书长同时兼任政研室主任,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

  这次较量让李鸣风意识到,刘建国正在加快布局。果然,随后几周,刘建国频繁调整地市和省直部门领导班子,新任命的干部大多与他关系密切。

  更让李鸣风警觉的是,刘建国开始插手他分管的领域。在一次政法工作会议上,刘建国突然出席并发表讲话,对政法工作提出新要求,其中一些观点与李鸣风的改革思路相左。

  建国书记这是不放心我的工作啊。李鸣风对心腹感叹。

  要不要适当反击?心腹建议。

  李鸣风摇头: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选择以退为进,在政法系统内稳步推进改革,但对外保持低调。同时,他加强与省人大、政协的联系,争取老同志的支持。

  转机出现在一次中央巡视组反馈会上。巡视组组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特别指出:有的地方主要领导干部调整后,新班子磨合不够,存在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

  这话虽然是对全省工作的评价,但明眼人都知道是针对刘建国。

  会后,刘建国态度明显转变,主动找李鸣风商量工作:鸣风,政法改革试点情况怎么样?有什么困难尽管提。

  李鸣风把握机会,提出扩大试点范围的建议,得到刘建国支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个月后,李鸣风接到匿名举报,称他亲属参与经商。虽然内容荒诞,但传播范围很广。

  李鸣风立即向常委会说明情况,并请组织调查。调查结果证实纯属诬告,但影响已经造成。

  这是有人要搞臭你啊。董国云在电话中提醒,要查清幕后指使。

  李鸣风通过渠道了解到,举报信的源头与刘建国的亲信有关。但他没有声张,而是继续埋头工作。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稀土集团问题上。该集团成立后效益显着,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刘建国想安排亲信担任集团党委书记,掌控这个优质企业。

  李鸣风在书记办公会上明确反对:稀土集团是专业化企业,党委书记应该懂业务、会管理。

  政治领导是第一位的。刘建国坚持。

  两人各执己见,会议不欢而散。

  当晚,李鸣风接到一个意外电话,是稀土集团董事长打来的:李书记,听说要调整集团班子?

  还在研究中。李鸣风谨慎回应。

  集团现在处在发展关键期,班子稳定很重要啊。董事长话中有话。

  李鸣风明白,这是专业干部对政治干预的担忧。他下定决心,要守住这个阵地。

  第二天,他直接向刘建国摊牌:建国书记,稀土集团的人选问题,我建议再慎重考虑。如果强行安排不懂业务的人,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到时候我们都要承担责任。

  刘建国沉默良久:那你有什么建议?

  现任总经理熟悉情况,可以兼任党委书记。李鸣风提出折中方案。

  最终,刘建国接受了这个方案。但他也提出条件:集团要增加一名分管党务的副书记。

  这次较量,双方各有得失,但基本保持了平衡。

  然而,李鸣风清楚,这种平衡十分脆弱。只要有机会,刘建国还会继续扩张权力。

  机会很快来了。中央要求推荐一名干部到西部省份任职,这是个难得的晋升机会。刘建国推荐了自己的秘书长,明显是想在身边安排更听话的人。

  李鸣风这次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提出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人选——某贫困市市委书记,该同志在脱贫攻坚中表现突出。

  在常委会研究时,李鸣风列举了这位市委书记的政绩,得到多数常委支持。刘建国见状,只好同意。

  这次成功,让李鸣风在常委会中树立了更高威信。许多常委发现,这位副书记不仅坚持原则,而且善于团结同志。

  但李鸣风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在省级权力场上,一时的胜利不代表永远的安全。今天的支持者,明天可能因为利益转变立场。

  他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干部基础,特别是那些专业能力强、作风正派的实干型干部。同时,他继续保持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不轻易树敌。

  年底考核时,李鸣风分管的工作获得中央肯定。特别是在政法改革和稀土整合方面,成效显着。

  刘建国在常委会上公开表扬:鸣风同志工作扎实,成效明显。

  但私下里,两人都清楚,这种表面和谐下面,是持续的权力博弈。

  除夕之夜,李鸣风独自在办公室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从副书记到实际上的二把手,他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

  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坚守初心,把握分寸,就能在复杂的政治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窗外,辞旧迎新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李鸣风站在窗前,望着城市的万家灯火。无论权力格局如何变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远不会改变。

  而新一年的政治博弈,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