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0 章 巅峰对决:“重生” 摘金与非遗工艺的世界回响
第一节 红毯前的紧急修复:翠羽移位与老工具的高光时刻
国际珠宝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当天,深秋的阳光透过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在红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距离红毯仪式开始还有 30 分钟,“浅曜” 团队的休息室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 林浅刚将 “凤凰涅盘” 项链从定制防震盒中取出,准备交给造型师搭配礼服,旁边扛着摄像机的记者突然被电线绊倒,整个人撞向她的胳膊。
“哐当!”
防震盒重重摔在羊毛地毯上,盒盖弹开,项链滑出卡槽,右翼最外层的一片特级翠羽被地毯纤维勾住,微微翘起,根部的骨胶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林浅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指尖冰凉 —— 这是 “凤凰涅盘” 第一次在国际舞台正式亮相,要是羽毛脱落,不仅影响展示效果,还可能让评审团质疑工艺的稳定性。
“对不起!对不起!” 记者慌忙爬起来,手里的摄像机还在录像,镜头直直对着地上的项链,周围的媒体瞬间围了过来,快门声 “咔嚓” 作响。
“别慌。” 李师傅的声音突然响起,他从随身的老工具箱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麂皮袋,蹲下身挡住镜头。袋里装着迷你版的竹镊子、蜂蜡封着的骨胶块,还有一小片脱脂棉 —— 这是他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特意准备的 “应急包”,里面的工具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竹镊子的尖端被磨得圆润光滑,不会划伤翠羽。
“浅浅,帮我托着项链主体,别让它晃动。” 李师傅拆开蜂蜡,将骨胶块放在掌心,用指尖的体温慢慢化开 —— 骨胶需要 37℃左右的温度才能软化,太高会破坏胶质,太低则粘合力不足,这是他从师父那里学来的 “手温化胶法”,比用酒精灯加热更精准。
陆沉立刻挡在林浅和李师傅身前,对着围过来的媒体露出从容的笑容:“各位媒体朋友,稍等片刻。我们的作品需要做最后的细节校准,确保每一片羽毛都呈现最佳状态 —— 这是非遗工艺的严谨,也是对大赛的尊重。稍后我们会开放专门的拍摄时间,保证让大家拍到最完美的‘凤凰涅盘’。”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加上之前 “浅曜” 应对谣言和恶意竞争的良好口碑,媒体们纷纷停下快门,往后退了半步,给他们留出操作空间。有几位熟悉的珠宝行业记者甚至主动帮忙维持秩序:“大家别急,好作品值得等!”
林浅屏住呼吸,用指尖轻轻托住项链的金属胎,看着李师傅用竹镊子小心翼翼地挑起那片移位的翠羽 —— 镊子尖精准地卡在羽毛根部 1 毫米处,既没扯断羽管,也没碰掉周围的碎钻。软化的骨胶被他用指尖蘸取,均匀地涂在羽毛根部和金属胎的卡槽里,动作轻得像在摆弄易碎的瓷器。
“好了,按住 30 秒就行。” 李师傅用脱脂棉轻轻压住羽毛,抬头对林浅笑了笑,“老手艺的好处就是,应急的时候不用依赖机器,手稳就行。”
30 秒后,他移开脱脂棉,用放大镜检查 —— 翠羽完美归位,根部的骨胶与周围融为一体,连最细的羽丝都没受损。林浅松了口气,眼眶却有点发热:这就是非遗工艺的力量,不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手艺人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与底气。
红毯仪式按时开始。林浅穿着一袭月白色礼服,脖颈间戴着 “凤凰涅盘” 项链 —— 阳光透过玻璃穹顶落在项链上,左翼的点翠泛着温润的孔雀蓝,右翼的珐琅与碎钻折射出细碎的星光,尾部的钛钢链条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像凤凰展翅时的尾羽。陆沉走在她身边,西装口袋里别着一枚与项链配套的微型点翠胸针,那是林浅特意为他设计的,用的是制作项链时剩下的边角翠羽。
记者们的镜头追着他们,快门声此起彼伏。有记者高声问:“林总,‘凤凰涅盘’刚才出现了小插曲,现在看起来完美如初,能和我们说说修复的秘诀吗?”
林浅停下脚步,举起项链,让镜头能清晰拍到翠羽:“秘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有李师傅这样坚守非遗的手艺人。这片羽毛用的是‘手温化胶法’,工具是李师傅用了四十年的竹镊子 —— 传统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董,它能应对现代舞台的挑战,这就是‘重生’的意义。”
她的话被现场的麦克风传遍整个红毯,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师傅和赵师傅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李师傅悄悄抹了抹眼角:“这丫头,没白教。”
第二届 评审厅的终评博弈:非遗 VS 科技的全球对话
红毯仪式结束后,颁奖典礼进入核心环节 —— 评审团终评点评。评审厅里坐满了全球珠宝行业的精英,舞台中央的展示柜里,十件入围作品依次排开,“凤凰涅盘” 被放在 C 位,旁边是法国品牌的《流光》系列(钻石镶嵌)、意大利品牌的《深海》系列(蓝宝石雕刻),还有日本品牌的《樱花》系列(珐琅工艺)。
评审主席艾琳娜女士率先走上台,手里拿着评审报告,目光落在 “凤凰涅盘” 上:“接下来,我们从本届大赛最具争议也最令人惊喜的作品开始点评 ——‘浅曜’工作室的《凤凰涅盘》。”
她的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就出现了 “凤凰涅盘” 的 3D 拆解图,从点翠羽毛的排列角度,到掐丝珐琅的釉料成分,再到钛钢链条的力学结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
“首先,我们来谈工艺的‘精准度’。” 艾琳娜点击屏幕,调出两组数据对比,“《凤凰涅盘》的点翠羽毛共 368 片,每片羽毛的重叠度误差不超过 0.5 毫米 —— 这是传统‘叠翠法’与现代 AI 建模结合的成果。浅曜团队先用 AI 模拟了 127 种羽毛排列方案,选出最符合光学原理的一种,再由李师傅手工粘贴,既保留了手工的温度,又实现了机器般的精准。”
她顿了顿,指向旁边的《樱花》系列:“日本的《樱花》珐琅工艺很精湛,但它的釉料配色完全依赖手工经验,不同批次的成品会有细微色差;而《凤凰涅盘》的珐琅部分,赵师傅用 AI 分析了传统矿物颜料的成分,建立了配色数据库,确保每一片珐琅的颜色都精准统一 —— 这就是‘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升级’,也是我们评审团最认可的一点。”
台下响起一阵低声的讨论,一位来自瑞士的珠宝设计师举手提问:“艾琳娜主席,我想知道,‘凤凰涅盘’强调非遗传承,但加入了大量现代科技元素,会不会让传统工艺失去本真?比如 AI 建模,会不会取代手工的创造性?”
林浅站起身,从容回答:“这位先生,我们认为‘科技不是取代,而是赋能’。比如‘凤凰涅盘’的 AI 建模,它解决的是‘精准度’问题,比如羽毛排列的光学效果、链条的承重结构 —— 这些是手工难以做到的;但真正的创造性,比如点翠羽毛的纹理选择、珐琅的哑光质感,还是来自李师傅和赵师傅几十年的手工经验。就像我们用 AI 保存了李师傅的‘叠翠法’数据,但如果没有李师傅的手,AI 无法复制出羽毛的‘呼吸感’—— 这才是传统工艺的本真,永远无法被机器取代。”
她的回答让台下的讨论声变成了掌声。艾琳娜笑着补充:“林小姐说得很对。我们评审团一致认为,‘凤凰涅盘’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平衡了‘传统的魂’与‘现代的形’。比如它的设计灵感,既来自林小姐父亲的传统珠宝手稿,又加入了‘女性成长’的现代主题 —— 项链的左翼代表过去的坚守,右翼代表未来的创新,尾部的链条则象征着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种‘有故事的设计’,比单纯的工艺炫技更有力量。”
大屏幕上此时播放出林浅父亲的设计手稿,还有陆沉当年资助林浅的旧笔记本 —— 里面夹着林浅大学时的设计草图,旁边有陆沉的批注:“这片羽毛的弧度可以再柔和些,像凤凰的翅膀。”
“这是‘凤凰涅盘’背后的故事。” 艾琳娜的声音变得柔和,“林小姐的父亲是中国传统珠宝匠人,陆先生是她大学时的匿名资助者,李师傅和赵师傅是非遗传承人 —— 这个团队本身,就是‘传承与守护’的缩影。珠宝不仅是物质的,更是情感的载体,‘凤凰涅盘’承载了四代人的坚守,这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
此时,一位来自美国的评审提问:“我注意到‘凤凰涅盘’的翠羽来源标注得非常详细,包括养殖基地的编号、检疫报告的日期 —— 这在国际大赛中很少见,为什么要做这么细致的溯源?”
陆沉站起身,调出手机里的 AI 溯源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云南云羽基地的画面:“因为我们认为,‘可持续’是传统工艺传承的前提。野生孔雀是保护动物,我们的翠羽都来自合法养殖基地,只收集自然脱落的羽毛,每一片都有专属溯源码。我们希望通过‘凤凰涅盘’告诉世界,非遗传承不是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也是现代珠宝行业的责任。”
他的话让评审团纷纷点头。艾琳娜总结道:“经过十一天的评审,我们对比了工艺、创意、文化内涵和可持续性 ——‘凤凰涅盘’在每一项都表现出色,尤其是它为非遗工艺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不是把传统放进博物馆,而是让它走进现代生活,与世界对话。”
第三节 金奖揭晓的高光时刻:奖杯与眼泪里的传承
终评环节结束后,颁奖典礼进入最激动人心的 “金奖揭晓” 环节。舞台上的聚光灯熄灭,只剩下中央的大屏幕亮着,上面滚动播放着十件入围作品的片段,背景音乐从激昂慢慢变得柔和。
主持人拿着信封,走上台,故意放慢语速:“首先,我们宣布本届国际珠宝设计大赛的铜奖 —— 日本《樱花》系列!银奖 —— 法国《流光》系列!”
台下响起掌声,林浅的手心却攥出了汗。她悄悄看了眼身边的陆沉,陆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别紧张,不管结果如何,‘凤凰涅盘’已经赢了 —— 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非遗的美。”
李师傅和赵师傅坐在不远处,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赵师傅的眼眶已经红了 —— 他做了一辈子掐丝珐琅,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手艺能站上国际舞台。
主持人终于打开最后一个信封,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本届国际珠宝设计大赛金奖 —— 来自中国‘浅曜’工作室的‘重生’系列之《凤凰涅盘》!”
“哇!”
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彩带从空中飘落。林浅愣住了,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 —— 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 “要把传统珠宝做好”,想起大学时陆沉匿名发的设计建议邮件,想起李师傅教她 “叠翠法” 时的耐心,想起赵师傅为了调珐琅釉料熬到深夜的身影…… 所有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陆沉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笑着说:“快去领奖,大家都在等你。”
林浅走上台,从艾琳娜手中接过奖杯 —— 奖杯是水晶材质,内部嵌着一片微型点翠羽毛,底座刻着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艾琳娜拥抱了她,在她耳边说:“恭喜你,林。‘凤凰涅盘’配得上这个奖,你和你的团队,配得上这个奖。”
站在麦克风前,林浅看着台下的团队,声音带着哽咽却格外坚定:“这个奖杯,首先要献给我的父亲 —— 他是我第一个珠宝老师,教会我‘手艺要走心’;献给李师傅和赵师傅 —— 他们把一辈子的非遗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让传统有了新生;献给陆沉 ——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是他默默支持我,让我敢坚持自己的梦想;还要献给所有坚守非遗的手艺人,和愿意相信传统、拥抱创新的每一个人。”
她举起 “凤凰涅盘” 项链,让聚光灯落在上面:“‘凤凰涅盘’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是中国非遗工艺的一次‘重生’。它证明,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能在现代世界发光,能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
第一节 红毯前的紧急修复:翠羽移位与老工具的高光时刻
国际珠宝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当天,深秋的阳光透过会展中心的玻璃穹顶,在红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距离红毯仪式开始还有 30 分钟,“浅曜” 团队的休息室里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 林浅刚将 “凤凰涅盘” 项链从定制防震盒中取出,准备交给造型师搭配礼服,旁边扛着摄像机的记者突然被电线绊倒,整个人撞向她的胳膊。
“哐当!”
防震盒重重摔在羊毛地毯上,盒盖弹开,项链滑出卡槽,右翼最外层的一片特级翠羽被地毯纤维勾住,微微翘起,根部的骨胶出现了一道细微的裂痕。林浅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指尖冰凉 —— 这是 “凤凰涅盘” 第一次在国际舞台正式亮相,要是羽毛脱落,不仅影响展示效果,还可能让评审团质疑工艺的稳定性。
“对不起!对不起!” 记者慌忙爬起来,手里的摄像机还在录像,镜头直直对着地上的项链,周围的媒体瞬间围了过来,快门声 “咔嚓” 作响。
“别慌。” 李师傅的声音突然响起,他从随身的老工具箱里掏出一个巴掌大的麂皮袋,蹲下身挡住镜头。袋里装着迷你版的竹镊子、蜂蜡封着的骨胶块,还有一小片脱脂棉 —— 这是他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特意准备的 “应急包”,里面的工具都是用了几十年的老物件,竹镊子的尖端被磨得圆润光滑,不会划伤翠羽。
“浅浅,帮我托着项链主体,别让它晃动。” 李师傅拆开蜂蜡,将骨胶块放在掌心,用指尖的体温慢慢化开 —— 骨胶需要 37℃左右的温度才能软化,太高会破坏胶质,太低则粘合力不足,这是他从师父那里学来的 “手温化胶法”,比用酒精灯加热更精准。
陆沉立刻挡在林浅和李师傅身前,对着围过来的媒体露出从容的笑容:“各位媒体朋友,稍等片刻。我们的作品需要做最后的细节校准,确保每一片羽毛都呈现最佳状态 —— 这是非遗工艺的严谨,也是对大赛的尊重。稍后我们会开放专门的拍摄时间,保证让大家拍到最完美的‘凤凰涅盘’。”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加上之前 “浅曜” 应对谣言和恶意竞争的良好口碑,媒体们纷纷停下快门,往后退了半步,给他们留出操作空间。有几位熟悉的珠宝行业记者甚至主动帮忙维持秩序:“大家别急,好作品值得等!”
林浅屏住呼吸,用指尖轻轻托住项链的金属胎,看着李师傅用竹镊子小心翼翼地挑起那片移位的翠羽 —— 镊子尖精准地卡在羽毛根部 1 毫米处,既没扯断羽管,也没碰掉周围的碎钻。软化的骨胶被他用指尖蘸取,均匀地涂在羽毛根部和金属胎的卡槽里,动作轻得像在摆弄易碎的瓷器。
“好了,按住 30 秒就行。” 李师傅用脱脂棉轻轻压住羽毛,抬头对林浅笑了笑,“老手艺的好处就是,应急的时候不用依赖机器,手稳就行。”
30 秒后,他移开脱脂棉,用放大镜检查 —— 翠羽完美归位,根部的骨胶与周围融为一体,连最细的羽丝都没受损。林浅松了口气,眼眶却有点发热:这就是非遗工艺的力量,不仅是精美的作品,更是手艺人刻在骨子里的从容与底气。
红毯仪式按时开始。林浅穿着一袭月白色礼服,脖颈间戴着 “凤凰涅盘” 项链 —— 阳光透过玻璃穹顶落在项链上,左翼的点翠泛着温润的孔雀蓝,右翼的珐琅与碎钻折射出细碎的星光,尾部的钛钢链条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晃动,像凤凰展翅时的尾羽。陆沉走在她身边,西装口袋里别着一枚与项链配套的微型点翠胸针,那是林浅特意为他设计的,用的是制作项链时剩下的边角翠羽。
记者们的镜头追着他们,快门声此起彼伏。有记者高声问:“林总,‘凤凰涅盘’刚才出现了小插曲,现在看起来完美如初,能和我们说说修复的秘诀吗?”
林浅停下脚步,举起项链,让镜头能清晰拍到翠羽:“秘诀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还有李师傅这样坚守非遗的手艺人。这片羽毛用的是‘手温化胶法’,工具是李师傅用了四十年的竹镊子 —— 传统工艺不是一成不变的古董,它能应对现代舞台的挑战,这就是‘重生’的意义。”
她的话被现场的麦克风传遍整个红毯,周围响起热烈的掌声。李师傅和赵师傅站在不远处,看着这一幕,李师傅悄悄抹了抹眼角:“这丫头,没白教。”
第二届 评审厅的终评博弈:非遗 VS 科技的全球对话
红毯仪式结束后,颁奖典礼进入核心环节 —— 评审团终评点评。评审厅里坐满了全球珠宝行业的精英,舞台中央的展示柜里,十件入围作品依次排开,“凤凰涅盘” 被放在 C 位,旁边是法国品牌的《流光》系列(钻石镶嵌)、意大利品牌的《深海》系列(蓝宝石雕刻),还有日本品牌的《樱花》系列(珐琅工艺)。
评审主席艾琳娜女士率先走上台,手里拿着评审报告,目光落在 “凤凰涅盘” 上:“接下来,我们从本届大赛最具争议也最令人惊喜的作品开始点评 ——‘浅曜’工作室的《凤凰涅盘》。”
她的话音刚落,大屏幕上就出现了 “凤凰涅盘” 的 3D 拆解图,从点翠羽毛的排列角度,到掐丝珐琅的釉料成分,再到钛钢链条的力学结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呈现。
“首先,我们来谈工艺的‘精准度’。” 艾琳娜点击屏幕,调出两组数据对比,“《凤凰涅盘》的点翠羽毛共 368 片,每片羽毛的重叠度误差不超过 0.5 毫米 —— 这是传统‘叠翠法’与现代 AI 建模结合的成果。浅曜团队先用 AI 模拟了 127 种羽毛排列方案,选出最符合光学原理的一种,再由李师傅手工粘贴,既保留了手工的温度,又实现了机器般的精准。”
她顿了顿,指向旁边的《樱花》系列:“日本的《樱花》珐琅工艺很精湛,但它的釉料配色完全依赖手工经验,不同批次的成品会有细微色差;而《凤凰涅盘》的珐琅部分,赵师傅用 AI 分析了传统矿物颜料的成分,建立了配色数据库,确保每一片珐琅的颜色都精准统一 —— 这就是‘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升级’,也是我们评审团最认可的一点。”
台下响起一阵低声的讨论,一位来自瑞士的珠宝设计师举手提问:“艾琳娜主席,我想知道,‘凤凰涅盘’强调非遗传承,但加入了大量现代科技元素,会不会让传统工艺失去本真?比如 AI 建模,会不会取代手工的创造性?”
林浅站起身,从容回答:“这位先生,我们认为‘科技不是取代,而是赋能’。比如‘凤凰涅盘’的 AI 建模,它解决的是‘精准度’问题,比如羽毛排列的光学效果、链条的承重结构 —— 这些是手工难以做到的;但真正的创造性,比如点翠羽毛的纹理选择、珐琅的哑光质感,还是来自李师傅和赵师傅几十年的手工经验。就像我们用 AI 保存了李师傅的‘叠翠法’数据,但如果没有李师傅的手,AI 无法复制出羽毛的‘呼吸感’—— 这才是传统工艺的本真,永远无法被机器取代。”
她的回答让台下的讨论声变成了掌声。艾琳娜笑着补充:“林小姐说得很对。我们评审团一致认为,‘凤凰涅盘’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平衡了‘传统的魂’与‘现代的形’。比如它的设计灵感,既来自林小姐父亲的传统珠宝手稿,又加入了‘女性成长’的现代主题 —— 项链的左翼代表过去的坚守,右翼代表未来的创新,尾部的链条则象征着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这种‘有故事的设计’,比单纯的工艺炫技更有力量。”
大屏幕上此时播放出林浅父亲的设计手稿,还有陆沉当年资助林浅的旧笔记本 —— 里面夹着林浅大学时的设计草图,旁边有陆沉的批注:“这片羽毛的弧度可以再柔和些,像凤凰的翅膀。”
“这是‘凤凰涅盘’背后的故事。” 艾琳娜的声音变得柔和,“林小姐的父亲是中国传统珠宝匠人,陆先生是她大学时的匿名资助者,李师傅和赵师傅是非遗传承人 —— 这个团队本身,就是‘传承与守护’的缩影。珠宝不仅是物质的,更是情感的载体,‘凤凰涅盘’承载了四代人的坚守,这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
此时,一位来自美国的评审提问:“我注意到‘凤凰涅盘’的翠羽来源标注得非常详细,包括养殖基地的编号、检疫报告的日期 —— 这在国际大赛中很少见,为什么要做这么细致的溯源?”
陆沉站起身,调出手机里的 AI 溯源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云南云羽基地的画面:“因为我们认为,‘可持续’是传统工艺传承的前提。野生孔雀是保护动物,我们的翠羽都来自合法养殖基地,只收集自然脱落的羽毛,每一片都有专属溯源码。我们希望通过‘凤凰涅盘’告诉世界,非遗传承不是破坏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生 ——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也是现代珠宝行业的责任。”
他的话让评审团纷纷点头。艾琳娜总结道:“经过十一天的评审,我们对比了工艺、创意、文化内涵和可持续性 ——‘凤凰涅盘’在每一项都表现出色,尤其是它为非遗工艺的全球传播提供了新路径:不是把传统放进博物馆,而是让它走进现代生活,与世界对话。”
第三节 金奖揭晓的高光时刻:奖杯与眼泪里的传承
终评环节结束后,颁奖典礼进入最激动人心的 “金奖揭晓” 环节。舞台上的聚光灯熄灭,只剩下中央的大屏幕亮着,上面滚动播放着十件入围作品的片段,背景音乐从激昂慢慢变得柔和。
主持人拿着信封,走上台,故意放慢语速:“首先,我们宣布本届国际珠宝设计大赛的铜奖 —— 日本《樱花》系列!银奖 —— 法国《流光》系列!”
台下响起掌声,林浅的手心却攥出了汗。她悄悄看了眼身边的陆沉,陆沉握住她的手,轻声说:“别紧张,不管结果如何,‘凤凰涅盘’已经赢了 —— 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非遗的美。”
李师傅和赵师傅坐在不远处,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赵师傅的眼眶已经红了 —— 他做了一辈子掐丝珐琅,从来没想过自己的手艺能站上国际舞台。
主持人终于打开最后一个信封,聚光灯瞬间打在他身上:“本届国际珠宝设计大赛金奖 —— 来自中国‘浅曜’工作室的‘重生’系列之《凤凰涅盘》!”
“哇!”
台下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彩带从空中飘落。林浅愣住了,眼泪毫无预兆地掉了下来 —— 她想起父亲临终前握着她的手说 “要把传统珠宝做好”,想起大学时陆沉匿名发的设计建议邮件,想起李师傅教她 “叠翠法” 时的耐心,想起赵师傅为了调珐琅釉料熬到深夜的身影…… 所有的努力,终于在这一刻有了最好的回报。
陆沉轻轻擦去她的眼泪,笑着说:“快去领奖,大家都在等你。”
林浅走上台,从艾琳娜手中接过奖杯 —— 奖杯是水晶材质,内部嵌着一片微型点翠羽毛,底座刻着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艾琳娜拥抱了她,在她耳边说:“恭喜你,林。‘凤凰涅盘’配得上这个奖,你和你的团队,配得上这个奖。”
站在麦克风前,林浅看着台下的团队,声音带着哽咽却格外坚定:“这个奖杯,首先要献给我的父亲 —— 他是我第一个珠宝老师,教会我‘手艺要走心’;献给李师傅和赵师傅 —— 他们把一辈子的非遗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我们,让传统有了新生;献给陆沉 —— 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是他默默支持我,让我敢坚持自己的梦想;还要献给所有坚守非遗的手艺人,和愿意相信传统、拥抱创新的每一个人。”
她举起 “凤凰涅盘” 项链,让聚光灯落在上面:“‘凤凰涅盘’不是我一个人的作品,是中国非遗工艺的一次‘重生’。它证明,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能在现代世界发光,能被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