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网络热议的神秘鸭舌帽-《执念事物所》

  林小满的手腕还在发烫,烧伤的皮肤下像是有细针在扎。她坐在书店柜台后,用盐水冲洗那块焦黑的符纸残片,水面上浮起一层暗红,像锈,又像干涸的血。铜铃摆在桌角,铃身微颤,时不时发出一声短促的嗡鸣,像是在提醒什么。

  周予安靠在书架边,斗篷垂地,边缘的金线几乎全被血色浸透。他没说话,只是抬手摸了摸胸口,那里有个裂口,从祭坛带回来的伤,灵体在缓慢崩解,但他没提。

  “门已半启。”林小满盯着泡在盐水里的残片,四个字的血痕渐渐清晰,“仪式没结束,只是被拦了一下。”

  她把残片捞出来,夹进一本旧账本里,封皮上写着“共生契约案-13号祭品”。这是她第一次给案子命名。以前都是随手记在便签上,烧了就没了。这次不一样,她得留着。

  手机突然震动,一封邮件弹出来,没有标题,附件是个视频。

  她看了周予安一眼。他点头。

  点开视频的瞬间,画面里出现一只猫的后腿,毛色是三花,但比他们见过的那只更暗,像是被水泡过。镜头往上移,男人戴着鸭舌帽,正把猫尸推进铁桶,桶底有火苗窜起。他动作熟练,像是做过很多次。

  林小满放慢进度条,定格在他侧脸的瞬间。

  周予安忽然抬手,斗篷轻展,像一张网罩住空气。他闭眼,指尖在虚空中划了几道,一道模糊的轮廓在空中浮现——男人的耳后,一块月牙形的胎记,边缘不规则,像烧伤。

  “和之前一样。”他说。

  林小满调出电脑里的旧报纸扫描件,二十年前的新闻,标题是《村中怪火,十二猫焚于铜锅》,配图模糊,但能看清一个男人站在锅边,帽子压得很低。她用软件放大,对比胎记形状,完全吻合。

  “不是替身。”她低声说,“是同一个人。”

  视频播放到最后,男人抬起手,似乎察觉到什么,猛地回头。镜头晃了一下,黑屏。没有水印,没有拍摄时间,背景音里只有极轻的滴水声,还有金属桶壁的回响。

  “这不是公开视频。”林小满说,“是专门拍给我们看的。”

  她查了邮件来源,IP跳转了七层,最终指向城郊的废弃数据中心。周予安盘腿坐下,斗篷铺开,像一张地图。他闭眼,手指在布面上缓缓移动,像是在感应什么。

  十分钟过去,他睁开眼:“发件地不是数据中心。”

  “是哪?”

  “青山精神病院,旧疗养区。”

  林小满立刻拨通记者朋友的电话,对方查了档案,说那片区域三年前就封了,监控系统也停了。但她坚持要调最近的记录。

  七小时前,监控拍到一个身影翻墙而出。身高、体型、穿着,和视频里的男人一致。帽子压得很低,右手袖口露出一截录像设备的金属边。

  “他逃了。”林小满挂了电话,“而且他知道我们在查。”

  她刚说完,手机又震了一下。这次是私信提醒,一个私家侦探发来的消息,只有三个字:“我收到了。”

  她点进对话框,对方没再回复。头像灰了。

  又一条消息弹出来,另一个侦探,同样的内容:“收到了猫毛信。”

  她翻看最近的私信记录,三天内,三个曾联系过她的侦探都提过“收到奇怪信件”。她让他们把信寄来。

  第一个U盘到得最快。她用镊子夹出来,插进电脑前先用铜铃绕了一圈。铃身刚靠近,发出一声尖锐的震颤,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

  她皱眉,还是插了进去。

  U盘自动运行,屏幕闪出半秒画面——一只猫的眼睛,瞳孔缩成一条线,嘴微微张开,像是在叫。然后黑屏。

  她拔掉U盘,铜铃再次轻碰,这次铃波扫过,显示出一段残留的低频波动,像是怨念被封在数据里。

  “被动诅咒。”她说,“谁打开,谁就被标记。”

  周予安接过U盘,斗篷一角扫过接口处,纤维被吸附上来,几根猫毛粘在布面上。他盯着看了几秒,说:“不是普通猫。”

  “是灵猫。”

  “和三花猫同源。”

  林小满盯着那根毛,颜色偏灰,但毛尖有金色的细纹,和三花猫的共生契纹路一致。这种猫不会随便出现在城市里,更不会被普通人抓来当祭品。

  “他知道我们查到了共生契。”她说,“他在筛选谁会继续追。”

  她把U盘泡进盐水,和符纸残片放在一起。手机又响了,第三个侦探的信到了,这次是纸质信封。

  她没急着拆,先用铜铃扫了一遍。铃身平稳,没有异常。她剪开信封,倒出一封信和一小撮猫毛。

  信纸上什么都没写,只有猫毛被摆成一个符号——像门,又像锁。

  她把毛和之前的比对,又是同一种灵猫。

  “他在示威。”周予安说,“他知道我们能追踪,所以他故意留下痕迹,让我们知道他不怕。”

  林小满把信纸翻过来,在背面用笔轻轻涂抹,显出一行极淡的字迹:“第十三只,还没烧透。”

  她盯着那行字,手指慢慢收紧。

  “他以为仪式还能继续。”她说,“但他不知道,三花猫已经……”

  她没说完。

  周予安低头看着斗篷,那片被撕下的金箔还在石台里,和符阵融为一体。他灵体的裂口没再扩大,但也没恢复。他知道,那不是普通的损伤,是契约反噬。

  林小满打开电脑,把所有线索归档。视频、胎记对比、IP追踪、恐吓信、猫毛来源。她建了个新文件夹,命名为“仪式执行者-鸭舌帽男”。

  她没关电脑。

  网页自动跳转到一个论坛帖子,标题是:“深夜拍到神秘男子焚烧猫尸,网友怀疑是都市传说再现?”

  下面附着一段模糊视频,正是她收到的那段,已经被剪辑过,加了恐怖音效和字幕。有人说是摆拍,有人说是灵异实录,还有人说这人已经连续作案二十年。

  帖子热度很高,评论区炸了。

  她往下翻,看到一条高赞评论:“这人我见过!三年前在青山精神病院外,他给流浪猫喂食,后来听说那片猫全死了。”

  另一条评论:“他耳朵后面有块疤,像月亮。”

  她截图保存。

  周予安站在她身后,看着屏幕上的讨论。“他们不知道真相。”他说,“但他们看到了。”

  “这就够了。”林小满说,“只要有人记得,他就藏不住。”

  她把视频下载下来,去掉音效,恢复原始帧率。背景音里的滴水声被放大,她用声波分析工具拉出频率曲线,发现每三秒一次,规律得像钟表。

  她查了青山精神病院旧疗养区的建筑图,那里有个地下锅炉房,水管老化,常年漏水。

  “他还在那附近活动。”她说,“或者,他想让我们以为他在。”

  周予安忽然抬手,斗篷一震。

  “怎么了?”

  “空气里有东西。”他闭眼,手指在空中轻点,“不是怨念,是……信号。”

  “信号?”

  “像数据流,但带着灵压。”他睁开眼,“有人在用灵体做中继,转发信息。”

  林小满立刻检查邮箱,发现又一封匿名邮件,发送时间是三分钟前。附件是个音频文件。

  她点开。

  里面是一段极短的录音,男人的声音,只有一句:“你们救不了它。”

  录音结束。

  她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

  周予安的斗篷突然抖了一下,像是被风吹动,可店里没开窗。

  他抬头看向天花板,声音很轻:“他不是在威胁。”

  “他在确认。”

  “确认我们收到了。”

  林小满没说话,把音频文件拖进分析软件。波形图出来后,她放大背景音,发现底层有一串极微弱的脉冲信号,像是摩斯码,但节奏不对。

  她调出灵波频率对照表,把脉冲转成音调。

  拼出三个字:“它还活着。”

  她猛地抬头。

  周予安已经站到她身边,斗篷展开,罩住电脑屏幕,像是在隔绝什么。

  “不能信。”他说。

  “可如果……”

  “那是陷阱。”他打断她,“他知道我们会查,会分析,会相信线索。所以他放一个‘活着’的信号,让我们动。”

  林小满盯着那三个字,手指慢慢收紧。

  门外,风突然大了,吹得书架上的纸张哗哗响。

  她站起身,走到门口,抬头看天。

  乌云压得很低,像是要下雨。

  她转身回屋,把所有证据重新打包,加密,存进离线硬盘。然后她拿起铜铃,轻轻敲了三下。

  铃声扩散,店里残留的灵压被清空。

  周予安的斗篷缓缓收拢,他低头看着自己的手,裂口还在,但不再渗血。

  “他想让我们追。”林小满说。

  “但我们不能。”

  “所以等。”

  等他再出错,等他再发信号,等他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却忘了——

  有人记得那只猫,是怎么死的。

  她把硬盘放进保险箱,转身时,手机又震了一下。

  新邮件。

  发件人空白。

  附件是个图片。

  她点开。

  照片里,一只猫的爪子搭在铜锅边缘,毛色灰中带金,爪垫上有细纹。

  锅底,符纸烧了一半,火还没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