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在身后聚成一道黄墙,李文抬手压了压帽檐,风里带着粗粝的颗粒,刮过脸颊时不疼,但久了会留下细痕。他没回头,脚步没停。身后的队伍跟着他踩进一片死寂的沙地,脚印刚落下就被无形的力量抹平。
云姬走在中间,手指搭在空间蝎王的背甲上。那小东西通体透明,六足轻点地面,每走三步就停一瞬,触须微颤。它感知的不是路,是空间的缝隙。刚才它突然转向西北,爬行轨迹划出一道反常的弧线。
“前面有断层。”云姬开口,声音不高,刚好能让队伍听见,“不是自然塌陷,是人为撕裂后又被掩埋的通道口。”
李文点头,没说话。他从腰间取下青铜罗盘,指针微微晃动,不是指向北,而是斜斜垂向地面。这和上次火药引爆时的反应一致,只是更沉。
呼衍铁走在侧翼,手按刀柄,目光扫过四周。沙地上零星插着半截断矛,锈得发黑,却不见腐朽。他弯腰拔起一根,沉得异常,矛尖刻着几个模糊符号。他盯着看了两息,低声念出一串音节,像是某种古语。周围的风忽然停了。
“这是百年前北原战死者的制式兵矛。”他说,“他们最后一批人,是被自己人围杀的。”
没人接话。空气压得低,连桃树精灵都不再释放绿光,根系深深扎入沙中,像在躲避什么。
李文抬手,队伍停下。前方沙地塌陷出一个环形凹坑,直径约三十步,边缘整齐得不像风蚀。坑底铺满残甲,有些还套着枯骨,但骨头不散,关节紧扣,仿佛死前仍在列阵。
云姬皱眉,蝎王的触须剧烈抖动。她伸手按地,一缕灵丝探出,刚触到最近一块甲片,手臂猛地一震。
黑纹顺着她手腕爬了半寸,像活物般扭动。她咬牙抽手,寒气已经渗进皮肉,整条胳膊瞬间失去知觉。
李文一步上前,袖中木剑轻挥,一道无形力斩断灵丝。甘蔗精灵立刻从沙中钻出,洒下细密水雾。雾气掠过云姬手臂,黑纹退散,皮肤恢复血色,但那一片肌肤仍泛着青灰。
“是诅咒。”呼衍铁蹲下身,用刀尖挑起那片甲胄,“不是普通的巫毒,是‘噬运咒’的变种。我见过——当年我逃出王庭时,大祭司就在祭坛上用过这种东西,抽活人的气运喂神像。”
李文蹲下,仔细看那甲片。表面锈迹斑驳,但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极细,像是用针尖划出来的。他用袖角轻轻擦去浮沙,字迹浮现:
“运朝立,气运融西域。然天地不容,七日而崩。”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阿史那站在外围,手里攥着一根刚从沙里拔出的旗杆残段。旗面早烂光了,只剩一角铜扣,上面也刻着字。他认得那字体,和军校藏书阁里一本残卷上的批注一模一样——那是百年前一位西域学者留下的笔记,记载过一次失败的“合气大典”。
“他们试过。”阿史那声音有些哑,“和我们一样,想把各地气运连起来,建一个能统御四方的朝……结果失败了。”
李守诚派来的长老立刻开口:“那就说明此路不通!既然前人已死,何必重蹈覆辙?立刻封了这地方,谁也不准再靠近!”
“封?”赤奴冷笑,“你封得住沙下的东西吗?刚才那黑纹,是死物该有的?它认得活人,专挑有灵力的下手。你封了地表,它就从地底爬出来咬你孙子。”
“够了。”李文站起身,把罗盘收回袖中,“这不是封不封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会崩,而我们能不能不一样。”
他走到坑中央,松树精灵应召而出,在半空织成一张淡青色的网,缓缓降下。结界成型的瞬间,四周的枯骨发出轻微响动,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风吹过空洞的颅腔。
呼衍铁立刻低喝一声,仍是那串古语。声音不大,却像刀劈开雾气,低语戛然而止。
“这是静魂咒。”他收声,脸色有些白,“他们死得不甘,魂被咒锁住了,连轮回都走不了。”
李文没动。他看着坑底最深处,那里有一具尸骸,坐姿端正,背靠石基,身上甲胄完整,唯独头盔歪斜,露出半张干枯的脸。腰间挂着一个青铜匣,表面覆满绿锈,但封口处有灵力波动。
他走过去,蹲下,伸手取匣。
指尖刚触到金属,一股热流猛地窜上手臂。不是痛,也不是麻,像有东西顺着血脉往心脏冲。他没缩手,反而用力一扯,匣子应声而开。
里面只有两样东西:一片残破的兵甲碎片,边缘呈锯齿状,像是从某件重要器物上硬掰下来的;还有一本薄册子,纸页焦黄,边角卷曲,像是被火烧过又扑灭。
他翻开册子,字迹潦草,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在极短时间内写下的:
“三月初七,合气大典成,西域三十六国气运归流。
初八,天象异变,雷火焚城。
初九,内乱起,亲族相屠。
初十,北方蛮族破关,无人能挡。
十一,我知错矣——气运非天授,乃人争。争之过急,反噬自身。
十二,咒已入骨,无力回天。
十三,封印将破,后人若见此书,切记:缓行,蓄力,待时而动。”
最后一页背面,画着一幅简图,中央是一个圆形祭坛,四周连着七条线,分别指向不同方位。其中一条线断裂,标注着“西域断脉”。
李文合上册子,静静坐了片刻。
阿史那忍不住问:“我们……还继续吗?”
“当然。”李文说,“他们七日崩,是因为急着统合。我们种了三年田,养了十万民,练了三千兵。我们不是在争一日之功,是在争十年之后。”
“可那诅咒……”云姬揉着手腕,“它还在,而且和呼衍枭用的同源。说明有人继承了当年的术法,甚至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呼衍铁盯着那具尸骸,忽然道:“这人不是战死的。他是被自己人献祭的。你看他双手,掌心朝上,十指张开——那是‘承运者’的终祭姿态。他们把他当成容器,用来承载崩塌的气运。”
李文低头看尸骸。确实,那姿势不像战死,倒像是主动赴死。
他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块松脂,是桃树精灵分泌的灵胶。他将兵甲碎片和日记一同封入其中,又令桃树精灵在坑底挖出深穴,把灵棺埋下。
“不毁,也不留。”他说,“它存在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别走太快。但它不该再害人。”
队伍准备撤离时,云姬忽然停下。
“等等。”她蹲下,让蝎王贴近刚才埋棺的位置。透明的触须探入沙中,三息后猛地收回。
“下面还有东西。”她说,“不是金属,也不是骨头。是……一种频率,和罗盘共鸣。”
李文蹲下,把罗盘贴近地面。指针剧烈晃动,最终指向正下方。
他看向呼衍铁:“你能再念一次那静魂咒吗?”
呼衍铁点头,闭眼,低声吟诵。音节落下,沙地微微震动,一道裂缝无声裂开,露出半截石碑。
碑面刻着八个大字:
**气运相斥,唯灵可通**
云姬走在中间,手指搭在空间蝎王的背甲上。那小东西通体透明,六足轻点地面,每走三步就停一瞬,触须微颤。它感知的不是路,是空间的缝隙。刚才它突然转向西北,爬行轨迹划出一道反常的弧线。
“前面有断层。”云姬开口,声音不高,刚好能让队伍听见,“不是自然塌陷,是人为撕裂后又被掩埋的通道口。”
李文点头,没说话。他从腰间取下青铜罗盘,指针微微晃动,不是指向北,而是斜斜垂向地面。这和上次火药引爆时的反应一致,只是更沉。
呼衍铁走在侧翼,手按刀柄,目光扫过四周。沙地上零星插着半截断矛,锈得发黑,却不见腐朽。他弯腰拔起一根,沉得异常,矛尖刻着几个模糊符号。他盯着看了两息,低声念出一串音节,像是某种古语。周围的风忽然停了。
“这是百年前北原战死者的制式兵矛。”他说,“他们最后一批人,是被自己人围杀的。”
没人接话。空气压得低,连桃树精灵都不再释放绿光,根系深深扎入沙中,像在躲避什么。
李文抬手,队伍停下。前方沙地塌陷出一个环形凹坑,直径约三十步,边缘整齐得不像风蚀。坑底铺满残甲,有些还套着枯骨,但骨头不散,关节紧扣,仿佛死前仍在列阵。
云姬皱眉,蝎王的触须剧烈抖动。她伸手按地,一缕灵丝探出,刚触到最近一块甲片,手臂猛地一震。
黑纹顺着她手腕爬了半寸,像活物般扭动。她咬牙抽手,寒气已经渗进皮肉,整条胳膊瞬间失去知觉。
李文一步上前,袖中木剑轻挥,一道无形力斩断灵丝。甘蔗精灵立刻从沙中钻出,洒下细密水雾。雾气掠过云姬手臂,黑纹退散,皮肤恢复血色,但那一片肌肤仍泛着青灰。
“是诅咒。”呼衍铁蹲下身,用刀尖挑起那片甲胄,“不是普通的巫毒,是‘噬运咒’的变种。我见过——当年我逃出王庭时,大祭司就在祭坛上用过这种东西,抽活人的气运喂神像。”
李文蹲下,仔细看那甲片。表面锈迹斑驳,但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极细,像是用针尖划出来的。他用袖角轻轻擦去浮沙,字迹浮现:
“运朝立,气运融西域。然天地不容,七日而崩。”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
阿史那站在外围,手里攥着一根刚从沙里拔出的旗杆残段。旗面早烂光了,只剩一角铜扣,上面也刻着字。他认得那字体,和军校藏书阁里一本残卷上的批注一模一样——那是百年前一位西域学者留下的笔记,记载过一次失败的“合气大典”。
“他们试过。”阿史那声音有些哑,“和我们一样,想把各地气运连起来,建一个能统御四方的朝……结果失败了。”
李守诚派来的长老立刻开口:“那就说明此路不通!既然前人已死,何必重蹈覆辙?立刻封了这地方,谁也不准再靠近!”
“封?”赤奴冷笑,“你封得住沙下的东西吗?刚才那黑纹,是死物该有的?它认得活人,专挑有灵力的下手。你封了地表,它就从地底爬出来咬你孙子。”
“够了。”李文站起身,把罗盘收回袖中,“这不是封不封的问题。是为什么他们会崩,而我们能不能不一样。”
他走到坑中央,松树精灵应召而出,在半空织成一张淡青色的网,缓缓降下。结界成型的瞬间,四周的枯骨发出轻微响动,像是有人在低语,又像风吹过空洞的颅腔。
呼衍铁立刻低喝一声,仍是那串古语。声音不大,却像刀劈开雾气,低语戛然而止。
“这是静魂咒。”他收声,脸色有些白,“他们死得不甘,魂被咒锁住了,连轮回都走不了。”
李文没动。他看着坑底最深处,那里有一具尸骸,坐姿端正,背靠石基,身上甲胄完整,唯独头盔歪斜,露出半张干枯的脸。腰间挂着一个青铜匣,表面覆满绿锈,但封口处有灵力波动。
他走过去,蹲下,伸手取匣。
指尖刚触到金属,一股热流猛地窜上手臂。不是痛,也不是麻,像有东西顺着血脉往心脏冲。他没缩手,反而用力一扯,匣子应声而开。
里面只有两样东西:一片残破的兵甲碎片,边缘呈锯齿状,像是从某件重要器物上硬掰下来的;还有一本薄册子,纸页焦黄,边角卷曲,像是被火烧过又扑灭。
他翻开册子,字迹潦草,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在极短时间内写下的:
“三月初七,合气大典成,西域三十六国气运归流。
初八,天象异变,雷火焚城。
初九,内乱起,亲族相屠。
初十,北方蛮族破关,无人能挡。
十一,我知错矣——气运非天授,乃人争。争之过急,反噬自身。
十二,咒已入骨,无力回天。
十三,封印将破,后人若见此书,切记:缓行,蓄力,待时而动。”
最后一页背面,画着一幅简图,中央是一个圆形祭坛,四周连着七条线,分别指向不同方位。其中一条线断裂,标注着“西域断脉”。
李文合上册子,静静坐了片刻。
阿史那忍不住问:“我们……还继续吗?”
“当然。”李文说,“他们七日崩,是因为急着统合。我们种了三年田,养了十万民,练了三千兵。我们不是在争一日之功,是在争十年之后。”
“可那诅咒……”云姬揉着手腕,“它还在,而且和呼衍枭用的同源。说明有人继承了当年的术法,甚至可能……就是同一个人。”
呼衍铁盯着那具尸骸,忽然道:“这人不是战死的。他是被自己人献祭的。你看他双手,掌心朝上,十指张开——那是‘承运者’的终祭姿态。他们把他当成容器,用来承载崩塌的气运。”
李文低头看尸骸。确实,那姿势不像战死,倒像是主动赴死。
他起身,从怀中取出一块松脂,是桃树精灵分泌的灵胶。他将兵甲碎片和日记一同封入其中,又令桃树精灵在坑底挖出深穴,把灵棺埋下。
“不毁,也不留。”他说,“它存在的意义,是提醒我们别走太快。但它不该再害人。”
队伍准备撤离时,云姬忽然停下。
“等等。”她蹲下,让蝎王贴近刚才埋棺的位置。透明的触须探入沙中,三息后猛地收回。
“下面还有东西。”她说,“不是金属,也不是骨头。是……一种频率,和罗盘共鸣。”
李文蹲下,把罗盘贴近地面。指针剧烈晃动,最终指向正下方。
他看向呼衍铁:“你能再念一次那静魂咒吗?”
呼衍铁点头,闭眼,低声吟诵。音节落下,沙地微微震动,一道裂缝无声裂开,露出半截石碑。
碑面刻着八个大字:
**气运相斥,唯灵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