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放下笔,墨迹在竹简上缓缓凝固。窗外校场的操练声已歇,晨风穿过廊柱,带来远处新垦田地里泥土与藤蔓的气息。他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昨夜写下的军改条陈还摊在案头,其中一行“凡参训满百日者,授田半顷”已被朱笔圈出,明日便要交由工部誊录推行。
就在这时,一名守卫快步走入厅内,脚步沉稳却带着一丝急意。
“执政大人,城外十里处发现一人,自称从星穹彼端而来,请求面见您。”
李文抬眼,指尖轻轻敲了敲案角。
“可有凭证?”
“对方未带兵刃,只出示了一枚发光符牌,材质非金非石。云姬大人已查验过空间波动,确认其确由星门边缘裂隙进入,但穿越方式与我们所知不同。”
李文站起身,顺手整理了下宽袍袖口,腰间木剑轻晃了一下。他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召来近侍:“去请云姬到偏殿候着,再备一壶清茶,两盏素瓷。”
一刻钟后,他在楼兰主城东侧的偏殿见到了那位访客。
那人立于庭中,身形瘦高,穿着一件银灰色贴身衣物,表面似有微光流动,却不刺目。胸前嵌着一块晶片,颜色不断变幻,像是活物呼吸般起伏。他的眼睛是淡金色的,看向李文时微微眯起,喉部轻微震动,发出的声音清晰而平稳。
“贵地秩序井然,气息纯净。”他开口说道,用的是中原雅言,虽有些生硬,但语调准确,“我未曾料到,在诸天边陲竟有如此清明之境。”
李文不动声色,拱手一礼:“远客临门,幸甚。不知尊驾如何称呼?来自何方?”
“名号于我不过代称。”那人摇头,“若需记取,可唤我‘观星者’。我自星穹彼端来,跨越三十七重裂隙,只为寻一处稳定的星门节点——而此处,正是我感应中最清晰的一处。”
李文神色不变,只请他入座。
茶水端上,两人相对而坐。李文并未急于追问,反而慢条斯理地为对方斟了一杯。
“你说星门节点?”他终于开口,“那可是天地自然之律,还是人为构建?”
“皆有。”观星者接过茶盏,轻轻嗅了嗅,“贵地星门并非天然生成,而是以某种规则之力强行锚定,且运转极为稳定。这等手段,我在三十九界中仅见两例。”
李文笑了笑:“你倒看得明白。”
“我族亦有类似技术。”观星者将茶放下,“但我们依赖机械牵引,耗能巨大,最多维持七日通道开启。而贵地这座星门……已持续运行近两年,无明显衰减迹象。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文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们的世界,也有植物吗?”
“自然有,但多用于生态循环舱内供养。”
“那你们种田吗?”
“不。”观星者略显疑惑,“粮食由合成舱制造,效率更高。”
李文点头,忽然抬手打了个响指。
片刻后,一名植物精灵从墙角绿藤中浮现,身形小巧,通体泛着嫩绿色微光。它跃上桌面,双手按下一粒麦种。众人只见土壤翻动,嫩芽破土而出,茎秆迅速拔高,穗子饱满垂落,整个过程不过十息时间。精灵摘下一穗,递到观星者面前。
对方怔住,伸手接过,仔细查看穗粒结构,又闻了闻气味。
“这不是基因编辑,也不是能量催化……”他低声说,“这是生命本身的加速演化?你们赋予了植物意识?”
“它们本就有灵。”李文淡淡道,“我只是唤醒。”
观星者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我以为我族已是文明前列,今日才知,路径不止一条。”
李文仍不言语,只是静静看着他。
片刻后,观星者取出一块灰白色卵形石,约掌心大小,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天然形成的气流轨迹图。
“此物赠你。”他说,“它能感知大气湿热变化,提前半日预警沙暴来临方向。三日之内,西面必有强风起,届时黄沙蔽日,行军困难。若有此石示警,便可早作准备。”
李文接过石头,入手微凉,纹路触感清晰。他将其放在案上,郑重道:“多谢厚赠。我也回赠一物。”
他示意近侍呈上一只小袋,里面装着五谷种子,皆由植物精灵精育而成,每一粒都泛着淡淡的生机光泽。
“这些种子能在贫瘠之地生长,耐旱抗虫。”李文说,“愿他日再会,可共耕星辰。”
观星者接过袋子,小心收好,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我会记住这句话。”
谈话至此结束。观星者起身告辞,李文亲自送至城门外。
空地上,那人取出一枚圆盘状装置,轻轻按动中央凸起。一道扭曲的光门缓缓展开,形状不规则,边缘如水波荡漾。他迈步踏入,身影逐渐模糊。
就在光门即将闭合之际,李文忽然开口:“你们还会再来吗?”
声音平静,却穿透了空间的嗡鸣。
观星者回头看了他一眼,嘴唇微动,说了几个字,但未发声。
下一瞬,光门消失,原地只余一圈细碎尘埃,随风飘散。
李文站在原地,望着那片空地许久,才转身返回。
回到主厅,他命人取来玉盒,将那块卵形石小心放入,又令科研队采集残留尘埃样本,交由云姬封存研究。随后提笔,在当日政事录上添记一行:
“五月十七,异世客至,授预警石,言语恭敬,无犯意。诸天之路已开,慎之。”
写完最后一笔,他搁下毛笔,目光落在案头那袋五谷种子上。
窗外,晨光洒进庭院,照在刚送来的一批农具清单上。几名工匠正低声讨论新型犁铧的设计图样,声音透过窗纸传进来。
李文伸手摸了摸那块卵形石的纹路,指尖顺着一道弧线滑过。
石面突然微微发热。
就在这时,一名守卫快步走入厅内,脚步沉稳却带着一丝急意。
“执政大人,城外十里处发现一人,自称从星穹彼端而来,请求面见您。”
李文抬眼,指尖轻轻敲了敲案角。
“可有凭证?”
“对方未带兵刃,只出示了一枚发光符牌,材质非金非石。云姬大人已查验过空间波动,确认其确由星门边缘裂隙进入,但穿越方式与我们所知不同。”
李文站起身,顺手整理了下宽袍袖口,腰间木剑轻晃了一下。他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召来近侍:“去请云姬到偏殿候着,再备一壶清茶,两盏素瓷。”
一刻钟后,他在楼兰主城东侧的偏殿见到了那位访客。
那人立于庭中,身形瘦高,穿着一件银灰色贴身衣物,表面似有微光流动,却不刺目。胸前嵌着一块晶片,颜色不断变幻,像是活物呼吸般起伏。他的眼睛是淡金色的,看向李文时微微眯起,喉部轻微震动,发出的声音清晰而平稳。
“贵地秩序井然,气息纯净。”他开口说道,用的是中原雅言,虽有些生硬,但语调准确,“我未曾料到,在诸天边陲竟有如此清明之境。”
李文不动声色,拱手一礼:“远客临门,幸甚。不知尊驾如何称呼?来自何方?”
“名号于我不过代称。”那人摇头,“若需记取,可唤我‘观星者’。我自星穹彼端来,跨越三十七重裂隙,只为寻一处稳定的星门节点——而此处,正是我感应中最清晰的一处。”
李文神色不变,只请他入座。
茶水端上,两人相对而坐。李文并未急于追问,反而慢条斯理地为对方斟了一杯。
“你说星门节点?”他终于开口,“那可是天地自然之律,还是人为构建?”
“皆有。”观星者接过茶盏,轻轻嗅了嗅,“贵地星门并非天然生成,而是以某种规则之力强行锚定,且运转极为稳定。这等手段,我在三十九界中仅见两例。”
李文笑了笑:“你倒看得明白。”
“我族亦有类似技术。”观星者将茶放下,“但我们依赖机械牵引,耗能巨大,最多维持七日通道开启。而贵地这座星门……已持续运行近两年,无明显衰减迹象。这是怎么做到的?”
李文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你们的世界,也有植物吗?”
“自然有,但多用于生态循环舱内供养。”
“那你们种田吗?”
“不。”观星者略显疑惑,“粮食由合成舱制造,效率更高。”
李文点头,忽然抬手打了个响指。
片刻后,一名植物精灵从墙角绿藤中浮现,身形小巧,通体泛着嫩绿色微光。它跃上桌面,双手按下一粒麦种。众人只见土壤翻动,嫩芽破土而出,茎秆迅速拔高,穗子饱满垂落,整个过程不过十息时间。精灵摘下一穗,递到观星者面前。
对方怔住,伸手接过,仔细查看穗粒结构,又闻了闻气味。
“这不是基因编辑,也不是能量催化……”他低声说,“这是生命本身的加速演化?你们赋予了植物意识?”
“它们本就有灵。”李文淡淡道,“我只是唤醒。”
观星者沉默良久,终是长叹一声:“我以为我族已是文明前列,今日才知,路径不止一条。”
李文仍不言语,只是静静看着他。
片刻后,观星者取出一块灰白色卵形石,约掌心大小,表面布满细密纹路,像是天然形成的气流轨迹图。
“此物赠你。”他说,“它能感知大气湿热变化,提前半日预警沙暴来临方向。三日之内,西面必有强风起,届时黄沙蔽日,行军困难。若有此石示警,便可早作准备。”
李文接过石头,入手微凉,纹路触感清晰。他将其放在案上,郑重道:“多谢厚赠。我也回赠一物。”
他示意近侍呈上一只小袋,里面装着五谷种子,皆由植物精灵精育而成,每一粒都泛着淡淡的生机光泽。
“这些种子能在贫瘠之地生长,耐旱抗虫。”李文说,“愿他日再会,可共耕星辰。”
观星者接过袋子,小心收好,眼中闪过一丝动容。
“我会记住这句话。”
谈话至此结束。观星者起身告辞,李文亲自送至城门外。
空地上,那人取出一枚圆盘状装置,轻轻按动中央凸起。一道扭曲的光门缓缓展开,形状不规则,边缘如水波荡漾。他迈步踏入,身影逐渐模糊。
就在光门即将闭合之际,李文忽然开口:“你们还会再来吗?”
声音平静,却穿透了空间的嗡鸣。
观星者回头看了他一眼,嘴唇微动,说了几个字,但未发声。
下一瞬,光门消失,原地只余一圈细碎尘埃,随风飘散。
李文站在原地,望着那片空地许久,才转身返回。
回到主厅,他命人取来玉盒,将那块卵形石小心放入,又令科研队采集残留尘埃样本,交由云姬封存研究。随后提笔,在当日政事录上添记一行:
“五月十七,异世客至,授预警石,言语恭敬,无犯意。诸天之路已开,慎之。”
写完最后一笔,他搁下毛笔,目光落在案头那袋五谷种子上。
窗外,晨光洒进庭院,照在刚送来的一批农具清单上。几名工匠正低声讨论新型犁铧的设计图样,声音透过窗纸传进来。
李文伸手摸了摸那块卵形石的纹路,指尖顺着一道弧线滑过。
石面突然微微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