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掠过营地,吹动那面素白布幡,猎猎作响。火把在木杆上跳动,映得案前人影微晃。李文仍坐在矮案旁,指尖轻轻摩挲着陶杯边缘,目光落在水壶中渐渐沉底的降书残片上。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下令收营。这一夜太长,从血祭到对峙,从伏罪到求和,每一步都踩在悬崖边上。此刻尘埃未定,心却难得松了一瞬。
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在沙地上干脆有力。一道高大身影穿过灯火交错的空地,直奔而来。赤奴大步走到案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意,手中提着一只粗陶酒壶,泥封尚未完全剥落。
“大哥。”他声音洪亮,“你还坐在这儿想什么?今天不是寻常日子?敌人倒了,盟友低头了,我们也活下来了!该喝一口!”
李文抬眼看他,没说话,只是微微侧头。赤奴不由分说将酒壶放在案上,拍开泥封,一股清冽香气顿时散开。他顺手抓起另一只空陶杯,倒满,递过去。
“这酒是我从羌地带来的,酿了三年,一直舍不得开。今日正好。”
李文望着杯中清液,片刻后接过,轻抿一口。酒味不烈,却有山野气息,带着一丝甘甜。
“你还记得天山脚下那夜吗?”赤奴盘腿坐下,火光映在他脸上,勾出刚毅轮廓,“我中了毒箭,倒在雪地里,浑身发冷,意识都快没了。是你让那朵雪莲活了过来,一点一点吸出我体内的毒。”
李文点头:“我记得。你当时还骂我多管闲事。”
“是啊!”赤奴哈哈一笑,“我说你们中原人就是爱装英雄,救一个外族人图什么?可你只回了一句——‘人活着,总得有人管’。”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那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两人静了片刻。远处传来士兵换岗的脚步声,篝火噼啪炸了一声。
“那时你借道玉门,我本可以拦你。”赤奴盯着火焰,“你是中原来的世家子,我是个蛮荒部落的少主。按理说,我们不该走一条路。可你没用刀逼我,也没拿金银收买我,你问我想不想让族人喝上干净的水,种上自己的田。”
李文看着他。
“你说,若我能帮你守住西境,你就帮我找到失散多年的水源。”赤奴握紧酒杯,“后来你做到了。你不光找到了泉眼,还让植物精灵日夜灌溉,让干涸百年的河床重新长出了芦苇。那一刻我就知道,你不是来抢地盘的,你是来种东西的。”
“种东西?”李文嘴角微扬。
“对。”赤奴认真道,“别人打仗是为了占地,你打仗是为了让人能安心种地。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这样的人值得跟。”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举起来:“所以今天这杯,不敬权势,不敬胜利,就敬两个字——活着。我们活下来了,还能坐在一起喝酒,不容易。”
李文也举起杯,与他轻轻一碰。清脆一声,两人同饮而尽。
赤奴放下杯子,忽然站起身,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刀身古旧,刃口有几处缺口,显然是常用之物。他反手一划,掌心裂开一道口子,鲜血涌出,滴入篝火。
火苗猛地一跳,腾起半尺高,映得四周通亮。
“我赤奴在此立誓,”他声音沉稳,字字清晰,“此生追随李文,不分彼此,共建运朝!若有背弃,如这灰烬,永不复燃!”
李文缓缓起身,没有阻止,也没有附和。他盯着那团被血染红的火焰,看了很久。
然后他伸出手,握住赤奴的手臂,用力一拉,将他拽近半步。两人面对面站着,火光在他们之间跳跃。
“我不需要你立誓。”李文低声说,“誓言压不住真心,也锁不住兄弟。我要的是信——你信我,一如我信你。”
赤奴怔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那笑容坦荡,毫无保留。
“好!”他大声道,“那就不用誓,用命说话!往后你指哪,我打哪!羌骑三千,随你调遣!”
李文也笑了。这是今夜他第一次真正放松地笑。他松开手,从案上拿起自己的陶杯,再次倒满酒,递给赤奴。
“那这杯,敬将来。”他说。
赤奴接过,仰头喝尽,随手将杯子往沙地上一放,发出闷响。他抬头望向星空,长长吐出一口气。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娘常说,天上每一颗星,都是一个未完成的愿望。那时候我不信,觉得星太远,愿太轻,怎么连得上?”他转头看向李文,“但现在我觉得,也许真有这么回事。不然为什么,我当年只想让族人不再饿死,如今却能看到西域有望太平?”
李文仰起头。夜空澄澈,星河横贯天际,像撒落的碎银。他想起敦煌初遇蝗灾时百姓跪地叩首的模样,想起西迁路上老农递来的那把麦穗,想起战神残魂融入体内那一刻万民信念汇聚的沉重。
他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
“大哥。”赤奴忽然低声问,“你说咱们做的事,能不能也算一颗星?”
李文收回视线,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风霜却眼神明亮的男人,点了点头。
“能。”
赤奴咧嘴一笑,又想去抓酒壶。可壶已空,他摇了几下,只听见一点残液晃动的声音。
“喝完了?”他挠挠头,“早知道带两壶来。”
李文拿起自己那只陶杯,轻轻放在案上。杯底与石板相触,发出轻微一响。
“够了。”他说,“明日还要议事,云姬那边已有消息传来,关于那项秘术的研究,她想尽快与我详谈。”
赤奴点点头,没再坚持。他踢了点沙土盖住方才滴血的地方,又用脚抹平痕迹。
“那你早点歇着。”他说完,转身要走。
“赤奴。”李文忽然叫住他。
他停下,回头。
“谢谢你。”李文看着他,“不只是今晚的酒,是这些年,每一次你站在旁边。”
赤奴愣了愣,随即摆摆手:“说什么谢不谢的,咱们不是兄弟吗?”
他说完,大步离去,背影很快融入夜色。
李文独自站在原地,火堆渐弱,余烬闪烁。他低头看了看那只粗糙的陶杯,杯壁还留着指痕。远处营地灯火零星,守夜的士兵正低声交谈。
他抬起手,轻轻拂去袖口沾的一粒沙。
他没有起身,也没有下令收营。这一夜太长,从血祭到对峙,从伏罪到求和,每一步都踩在悬崖边上。此刻尘埃未定,心却难得松了一瞬。
脚步声由远及近,踏在沙地上干脆有力。一道高大身影穿过灯火交错的空地,直奔而来。赤奴大步走到案前,脸上带着久违的笑意,手中提着一只粗陶酒壶,泥封尚未完全剥落。
“大哥。”他声音洪亮,“你还坐在这儿想什么?今天不是寻常日子?敌人倒了,盟友低头了,我们也活下来了!该喝一口!”
李文抬眼看他,没说话,只是微微侧头。赤奴不由分说将酒壶放在案上,拍开泥封,一股清冽香气顿时散开。他顺手抓起另一只空陶杯,倒满,递过去。
“这酒是我从羌地带来的,酿了三年,一直舍不得开。今日正好。”
李文望着杯中清液,片刻后接过,轻抿一口。酒味不烈,却有山野气息,带着一丝甘甜。
“你还记得天山脚下那夜吗?”赤奴盘腿坐下,火光映在他脸上,勾出刚毅轮廓,“我中了毒箭,倒在雪地里,浑身发冷,意识都快没了。是你让那朵雪莲活了过来,一点一点吸出我体内的毒。”
李文点头:“我记得。你当时还骂我多管闲事。”
“是啊!”赤奴哈哈一笑,“我说你们中原人就是爱装英雄,救一个外族人图什么?可你只回了一句——‘人活着,总得有人管’。”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那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
两人静了片刻。远处传来士兵换岗的脚步声,篝火噼啪炸了一声。
“那时你借道玉门,我本可以拦你。”赤奴盯着火焰,“你是中原来的世家子,我是个蛮荒部落的少主。按理说,我们不该走一条路。可你没用刀逼我,也没拿金银收买我,你问我想不想让族人喝上干净的水,种上自己的田。”
李文看着他。
“你说,若我能帮你守住西境,你就帮我找到失散多年的水源。”赤奴握紧酒杯,“后来你做到了。你不光找到了泉眼,还让植物精灵日夜灌溉,让干涸百年的河床重新长出了芦苇。那一刻我就知道,你不是来抢地盘的,你是来种东西的。”
“种东西?”李文嘴角微扬。
“对。”赤奴认真道,“别人打仗是为了占地,你打仗是为了让人能安心种地。我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我知道,这样的人值得跟。”
他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举起来:“所以今天这杯,不敬权势,不敬胜利,就敬两个字——活着。我们活下来了,还能坐在一起喝酒,不容易。”
李文也举起杯,与他轻轻一碰。清脆一声,两人同饮而尽。
赤奴放下杯子,忽然站起身,从腰间抽出一把短刀。刀身古旧,刃口有几处缺口,显然是常用之物。他反手一划,掌心裂开一道口子,鲜血涌出,滴入篝火。
火苗猛地一跳,腾起半尺高,映得四周通亮。
“我赤奴在此立誓,”他声音沉稳,字字清晰,“此生追随李文,不分彼此,共建运朝!若有背弃,如这灰烬,永不复燃!”
李文缓缓起身,没有阻止,也没有附和。他盯着那团被血染红的火焰,看了很久。
然后他伸出手,握住赤奴的手臂,用力一拉,将他拽近半步。两人面对面站着,火光在他们之间跳跃。
“我不需要你立誓。”李文低声说,“誓言压不住真心,也锁不住兄弟。我要的是信——你信我,一如我信你。”
赤奴怔了一下,随即咧嘴笑了。那笑容坦荡,毫无保留。
“好!”他大声道,“那就不用誓,用命说话!往后你指哪,我打哪!羌骑三千,随你调遣!”
李文也笑了。这是今夜他第一次真正放松地笑。他松开手,从案上拿起自己的陶杯,再次倒满酒,递给赤奴。
“那这杯,敬将来。”他说。
赤奴接过,仰头喝尽,随手将杯子往沙地上一放,发出闷响。他抬头望向星空,长长吐出一口气。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娘常说,天上每一颗星,都是一个未完成的愿望。那时候我不信,觉得星太远,愿太轻,怎么连得上?”他转头看向李文,“但现在我觉得,也许真有这么回事。不然为什么,我当年只想让族人不再饿死,如今却能看到西域有望太平?”
李文仰起头。夜空澄澈,星河横贯天际,像撒落的碎银。他想起敦煌初遇蝗灾时百姓跪地叩首的模样,想起西迁路上老农递来的那把麦穗,想起战神残魂融入体内那一刻万民信念汇聚的沉重。
他没说话,只是静静看着。
“大哥。”赤奴忽然低声问,“你说咱们做的事,能不能也算一颗星?”
李文收回视线,看着眼前这个满脸风霜却眼神明亮的男人,点了点头。
“能。”
赤奴咧嘴一笑,又想去抓酒壶。可壶已空,他摇了几下,只听见一点残液晃动的声音。
“喝完了?”他挠挠头,“早知道带两壶来。”
李文拿起自己那只陶杯,轻轻放在案上。杯底与石板相触,发出轻微一响。
“够了。”他说,“明日还要议事,云姬那边已有消息传来,关于那项秘术的研究,她想尽快与我详谈。”
赤奴点点头,没再坚持。他踢了点沙土盖住方才滴血的地方,又用脚抹平痕迹。
“那你早点歇着。”他说完,转身要走。
“赤奴。”李文忽然叫住他。
他停下,回头。
“谢谢你。”李文看着他,“不只是今晚的酒,是这些年,每一次你站在旁边。”
赤奴愣了愣,随即摆摆手:“说什么谢不谢的,咱们不是兄弟吗?”
他说完,大步离去,背影很快融入夜色。
李文独自站在原地,火堆渐弱,余烬闪烁。他低头看了看那只粗糙的陶杯,杯壁还留着指痕。远处营地灯火零星,守夜的士兵正低声交谈。
他抬起手,轻轻拂去袖口沾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