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洞口灌进来,吹动了李文袖口的布条。他站在营地边缘,目光落在远处起伏的山脊线上,左手按在腰间的青铜罗盘上,指腹轻轻摩挲着表面那圈星纹。
身后木棚里,火盆烧得正旺,映得案几上的地图泛出微黄。竹简摊开在中央,红线依旧刺眼,像一道尚未结痂的伤口横贯南疆。
“昨夜带回的东西,都看过了?”李文走进棚内,声音不高,却让原本低声交谈的三人立刻安静下来。
赤奴坐在下首,战斧靠在腿边,听到问话直接起身:“七处水源,三路北上,哪一条都能把整片流域变成死地。”他拳头攥紧,“我们不能再等。”
华佗没说话,只是将一叠药纸推到案前。纸上记录着几种草木对毒素的反应,墨迹未干。“我已经试过三种解法,都不够快。这种毒不是一时半会能压住的,除非……提前拦在它发源之前。”
李守诚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份誊抄的俘虏供词副本。他抬头看向李文:“你真打算把这事说出去?一旦传开,百姓恐慌,市集停摆,怕是还没等瘟疫来,自己先乱了。”
“不说,才是真的乱。”李文走到案前,指尖点在澜水口的位置,“他们选的时间太准了。月蚀之夜天地气机紊乱,正是蛊阵最容易引爆的时候。十七天,足够毒流顺江而下,也足够谣言四起。”
他顿了顿,抬眼扫过三人:“但我们不说实话,别人就会说假话。到时候有人借机敛财、有人趁乱夺权,灾还没到,人心先崩。”
赤奴点头:“我族中长老最信征兆。若你说这是灭邦之祸,他们会听。”
“可他们愿不愿意动,又是另一回事。”李守诚缓缓道,“羌人散居各岭,滇地八姓彼此牵制,交趾商盟更是唯利是趋。你要他们联手抗灾,得拿出让他们非来不可的理由。”
“理由已经有了。”李文从怀中取出那枚青铜匣,打开后取出一片嫩叶。叶片轻颤,浮起一层淡绿光晕,“茶树精灵能净化水源,藤蔓可探查地下毒脉,花灵释放的气息连蛊虫都会迟缓。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证据。”
他将叶子贴回匣中,合上盖子:“我不需要他们立刻相信我,只需要他们愿意来看看。”
华佗终于开口:“光看不够。得让他们亲眼见到毒是怎么蔓延的,才知道厉害。我建议派几队医者先去边境村落取样,带些染病的水土回来,在议事会上当场演示。”
“好。”李文应下,“你负责组织人手,挑可靠的,走小路进出,别惊动沿岸耳目。”
他又转向赤奴:“你最熟悉南岭各部,由你牵头联络羌寨。带上这个。”他递出一枚铜符,正面刻有双藤缠绕的印记,“见符如见令,各寨若问起由头,就说‘水源将竭,兄弟共守’。”
赤奴接过,郑重收入怀中:“我天亮就出发,三日内传讯十七寨。”
“不必赶时间。”李文提醒,“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安全。每到一处,留下一名亲卫记名备案,七日后必须派人回报一次。没消息的,算失联。”
李守诚这时站起身,整理了下衣袖:“世家那边,我去最合适。龙川李氏与我同宗,牂牁谢氏也有旧交。只要把竹简内容择要说明,再配上你给的证据,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但有一点。”他盯着李文,“不能提‘百蛊融瘟阵’的名字,也不能说是匈奴残部所为。这些人忌讳太多,一听巫咒妖术,第一反应就是避嫌。”
“那就只说‘人为投毒,规模极大’。”李文点头,“重点讲后果——荆豫两州若断水十日,百万生灵何以存活?洛阳粮道中断,中原动荡只在旦夕。他们是士族,讲究家国大义,这点你比我更懂。”
李守诚微微颔首:“我会把会议定在首邑祠堂,以祭祖之名召集,避开官府耳目。”
棚内一时安静。火盆里的炭块裂开一声轻响,火星跳了一下。
华佗忽然问:“万一有人不信呢?觉得我们在危言耸听?”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李文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一小瓶黑色泥浆,“这是从密室陶罐里取的样本原液,稀释一倍就能让活鼠半个时辰内抽搐昏迷。议事那天,当场试验。”
他说完,又取出罗盘放在案上。星图微微亮起,一道细光投射在地图南方某点,停留数息后隐去。
“我已经预设了一条通道。”他语气平静,“一旦防疫所需药材本地无法支撑,就送人过去取净心兰种子。那边世界虽远,但种出来的东西,正好克制这类腐疫。”
三人没有追问细节。他们早已习惯他手中那些说不出来历的手段。
李守诚看着地图上被圈出的三个方向,低声道:“可我们这么分头行动,万一有人途中出事……”
“所以我设了规矩。”李文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七日不报,即视为遇险**。
“所有外出人员,每七日必须遣快马传回进展。逾期未至,我这边立刻派人查探。另外——”他手指轻点罗盘,“我在备用撤离点注入了微量气运,万一哪条线断了,还能强行开启短程接应通道。”
赤奴咧嘴一笑:“你还真是什么都算到了。”
“不是算到,是不敢赌。”李文收起纸张,“这次的事,输不起。”
天色渐明,营地外已有马匹嘶鸣。一名亲卫进来通报:“少主,马已备好,粮水也都装妥。”
赤奴站起身,抓起战斧,朝李文抱拳:“我走了。”
李文送他到营外三里处。晨雾弥漫,山路隐约。
“记住我说的。”李文最后叮嘱,“不求速成,但求稳扎。有任何异常,立刻传信,我率军接应。”
赤奴翻身上马,缰绳一扯:“放心。”
马蹄踏起碎石,身影渐渐没入雾中。
李文站在坡上,望着那条蜿蜒小路,直到再也看不见动静。他低头看了眼手中的罗盘,星图正微微震颤,像是感应到了什么遥远的波动。
他转身往回走,脚步刚迈出去一步,袖中罗盘突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嗡鸣。
李文停下,抽出罗盘一看,原本平稳的星轨竟有一颗偏移了半寸。
身后木棚里,火盆烧得正旺,映得案几上的地图泛出微黄。竹简摊开在中央,红线依旧刺眼,像一道尚未结痂的伤口横贯南疆。
“昨夜带回的东西,都看过了?”李文走进棚内,声音不高,却让原本低声交谈的三人立刻安静下来。
赤奴坐在下首,战斧靠在腿边,听到问话直接起身:“七处水源,三路北上,哪一条都能把整片流域变成死地。”他拳头攥紧,“我们不能再等。”
华佗没说话,只是将一叠药纸推到案前。纸上记录着几种草木对毒素的反应,墨迹未干。“我已经试过三种解法,都不够快。这种毒不是一时半会能压住的,除非……提前拦在它发源之前。”
李守诚坐在角落,手里捏着一份誊抄的俘虏供词副本。他抬头看向李文:“你真打算把这事说出去?一旦传开,百姓恐慌,市集停摆,怕是还没等瘟疫来,自己先乱了。”
“不说,才是真的乱。”李文走到案前,指尖点在澜水口的位置,“他们选的时间太准了。月蚀之夜天地气机紊乱,正是蛊阵最容易引爆的时候。十七天,足够毒流顺江而下,也足够谣言四起。”
他顿了顿,抬眼扫过三人:“但我们不说实话,别人就会说假话。到时候有人借机敛财、有人趁乱夺权,灾还没到,人心先崩。”
赤奴点头:“我族中长老最信征兆。若你说这是灭邦之祸,他们会听。”
“可他们愿不愿意动,又是另一回事。”李守诚缓缓道,“羌人散居各岭,滇地八姓彼此牵制,交趾商盟更是唯利是趋。你要他们联手抗灾,得拿出让他们非来不可的理由。”
“理由已经有了。”李文从怀中取出那枚青铜匣,打开后取出一片嫩叶。叶片轻颤,浮起一层淡绿光晕,“茶树精灵能净化水源,藤蔓可探查地下毒脉,花灵释放的气息连蛊虫都会迟缓。这些,都是活生生的证据。”
他将叶子贴回匣中,合上盖子:“我不需要他们立刻相信我,只需要他们愿意来看看。”
华佗终于开口:“光看不够。得让他们亲眼见到毒是怎么蔓延的,才知道厉害。我建议派几队医者先去边境村落取样,带些染病的水土回来,在议事会上当场演示。”
“好。”李文应下,“你负责组织人手,挑可靠的,走小路进出,别惊动沿岸耳目。”
他又转向赤奴:“你最熟悉南岭各部,由你牵头联络羌寨。带上这个。”他递出一枚铜符,正面刻有双藤缠绕的印记,“见符如见令,各寨若问起由头,就说‘水源将竭,兄弟共守’。”
赤奴接过,郑重收入怀中:“我天亮就出发,三日内传讯十七寨。”
“不必赶时间。”李文提醒,“宁可慢一点,也要确保安全。每到一处,留下一名亲卫记名备案,七日后必须派人回报一次。没消息的,算失联。”
李守诚这时站起身,整理了下衣袖:“世家那边,我去最合适。龙川李氏与我同宗,牂牁谢氏也有旧交。只要把竹简内容择要说明,再配上你给的证据,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但有一点。”他盯着李文,“不能提‘百蛊融瘟阵’的名字,也不能说是匈奴残部所为。这些人忌讳太多,一听巫咒妖术,第一反应就是避嫌。”
“那就只说‘人为投毒,规模极大’。”李文点头,“重点讲后果——荆豫两州若断水十日,百万生灵何以存活?洛阳粮道中断,中原动荡只在旦夕。他们是士族,讲究家国大义,这点你比我更懂。”
李守诚微微颔首:“我会把会议定在首邑祠堂,以祭祖之名召集,避开官府耳目。”
棚内一时安静。火盆里的炭块裂开一声轻响,火星跳了一下。
华佗忽然问:“万一有人不信呢?觉得我们在危言耸听?”
“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李文走到墙边,取下挂着的一小瓶黑色泥浆,“这是从密室陶罐里取的样本原液,稀释一倍就能让活鼠半个时辰内抽搐昏迷。议事那天,当场试验。”
他说完,又取出罗盘放在案上。星图微微亮起,一道细光投射在地图南方某点,停留数息后隐去。
“我已经预设了一条通道。”他语气平静,“一旦防疫所需药材本地无法支撑,就送人过去取净心兰种子。那边世界虽远,但种出来的东西,正好克制这类腐疫。”
三人没有追问细节。他们早已习惯他手中那些说不出来历的手段。
李守诚看着地图上被圈出的三个方向,低声道:“可我们这么分头行动,万一有人途中出事……”
“所以我设了规矩。”李文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七日不报,即视为遇险**。
“所有外出人员,每七日必须遣快马传回进展。逾期未至,我这边立刻派人查探。另外——”他手指轻点罗盘,“我在备用撤离点注入了微量气运,万一哪条线断了,还能强行开启短程接应通道。”
赤奴咧嘴一笑:“你还真是什么都算到了。”
“不是算到,是不敢赌。”李文收起纸张,“这次的事,输不起。”
天色渐明,营地外已有马匹嘶鸣。一名亲卫进来通报:“少主,马已备好,粮水也都装妥。”
赤奴站起身,抓起战斧,朝李文抱拳:“我走了。”
李文送他到营外三里处。晨雾弥漫,山路隐约。
“记住我说的。”李文最后叮嘱,“不求速成,但求稳扎。有任何异常,立刻传信,我率军接应。”
赤奴翻身上马,缰绳一扯:“放心。”
马蹄踏起碎石,身影渐渐没入雾中。
李文站在坡上,望着那条蜿蜒小路,直到再也看不见动静。他低头看了眼手中的罗盘,星图正微微震颤,像是感应到了什么遥远的波动。
他转身往回走,脚步刚迈出去一步,袖中罗盘突然发出一声极轻的嗡鸣。
李文停下,抽出罗盘一看,原本平稳的星轨竟有一颗偏移了半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