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联合军队初组建,训练磨合待出征-《种田成帝,我在西域建天庭》

  清晨的露水还挂在军营旗杆上,李文已站在校场高台。他手中握着一卷黄帛,边缘被风吹得微微翻动。

  赤奴骑马从西营驰来,披风沾着沙尘,翻身下马时发出一声闷响。他走到李文身旁,低声道:“人都到了。”

  李文点头,展开盟书,声音不高却传遍全场:“九鼎共守,今日起兵。”

  台下将士站列成阵,中原步卒持矛肃立,西域驼兵牵缰而立,羌族骑兵挎刀静候。三方服饰各异,兵器长短不一,连站立的姿态都截然不同。有人挺胸收腹,有人随意叉腰,还有人低头搓着手里的干粮。

  一名中原教头越众而出,抱拳道:“参军名录可有定论?我部八百精锐皆出自洛阳卫,若混编不当,恐损战力。”

  话音未落,西侧传来一声冷笑。一个披着兽皮的羌兵甩开缰绳,大步上前:“你们走路像木桩,骑马不会弯腰,还谈什么战力?”

  两人对视,气氛骤紧。

  李文没有出声,只是将黄帛交到赤奴手中。赤奴接过,朗声道:“第一日不练阵,不比武。所有人脱甲,跑步绕营三圈。”

  众人一愣。

  “你说什么?”那教头皱眉,“这是军令?”

  “是。”李文看着他,“想带兵,先学会听令。不想听,现在就可以走。”

  没人动。

  半个时辰后,三百多人喘着粗气跑完最后一圈。有人跌坐在地,有人扶着膝盖干呕。植物精灵悄然浮现在空中,叶片轻点那些脚步虚浮者,一丝暖意渗入筋骨,疲劳稍缓。

  赤奴站在场中,拍了拍手:“刚才谁笑的?出来。”

  那羌兵走出来,脸上还带着不服。

  “你笑他们不会骑马。”赤奴盯着他,“那你敢不敢背着五十斤沙袋跑一圈?”

  对方愣住。

  “不敢?”赤奴摇头,“那就闭嘴。我们不是来比谁嗓门大,是来打胜仗的。”

  他转向全场:“接下来七日,每日晨跑、负重、攀杆、泅渡。不分兵种,不分出身。体能不过关,不准碰武器。”

  当天午后,混编开始。

  每队九人,三方各出三人。抽签决定组合,当场组队。

  问题立刻浮现。中原士卒习惯听鼓声进退,西域弓手靠手势联络,羌族则用口哨传递信号。一次简单围合演练,左翼还没动,右翼已冲出老远。

  更麻烦的是语言。一句“举盾”,在陇西方言里听着像“撤退”,导致整排人齐刷刷后退三步,撞翻后排长枪。

  傍晚清点时,三支小队因误会导致冲突,一人鼻梁被打歪,两人扭伤手腕。

  李文召集所有带队将领,在火堆旁坐下。

  “说吧。”他递过水囊,“哪块骨头卡住了?”

  一名老卒开口:“我们练的是堂堂之阵,正面对敌。可他们——”他指了指对面的驼兵,“总想着绕后偷袭,这不合规矩。”

  驼兵首领立刻反驳:“你们站着不动让人打,才叫送死!我们在沙漠活下来,靠的是快、准、狠,不是等别人砍过来再举盾。”

  赤奴听着,忽然问:“你们最怕什么打法?”

  沉默片刻,中原教头开口:“夜袭。黑灯瞎火,分不清敌我。”

  西域队长点头:“还有沙暴天。视线不到十步,号令传不出去。”

  李文取出一枚种子,放在火光前。它缓缓发芽,抽出两片嫩叶,随后一道微弱光纹自叶尖延伸,在空中画出一条直线。

  “植物精灵能传令。”他说,“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指令。红为警戒,蓝为集结,绿为前进。它们不受风沙影响,也不会喊错话。”

  他抬头:“明天起,每队配一名精灵随行。训练时同步使用光纹指令,适应新的沟通方式。”

  众人默然。

  第三日,新法试行。

  清晨操练改由光纹引导。红色亮起,全军蹲伏;蓝色流转,迅速集结;绿色划过,稳步推进。

  起初仍混乱,但到了下午,已有小队能根据光影变化做出反应。

  李文站在高坡观察,发现一支混编队配合尤为顺畅。细看之下,竟是那日打架的几人组成。

  他走过去,问其中一名中原士兵:“怎么做到的?”

  那人抹了把汗:“我们商量了暗语。比如‘压阵’就是蹲下,‘拉弦’就是准备射击。还让精灵提前标出路线。”

  旁边的羌兵咧嘴一笑:“现在我知道他们为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