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年号贞观-《大唐问道:逍遥万界游》

  李世民沉吟片刻后点头:“嗯,朕同意你的看法。只是,朕不太懂,人死之后名分该如何定论。前太子和前齐王,虽被太上皇贬为庶人,但他们与朕毕竟是同母所生,理应恢复其亲王身份。

  只不过,关于名号之事,诸位谁比较了解呢?”

  这时,一位大臣闻声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以为,称前太子为息王,前齐王为海陵王,较为合适。”

  话音未落,又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补充道:“臣以为,息王谥号定为‘隐’,海陵王谥号定为‘刺’,较为妥当。”

  李世民闻言点头,道:“好。说实在的,你们刚才给朕出了道难题。现在,朕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今名分和谥号都已确定,择吉日依礼安葬即可。

  但送葬之日,息王和海陵王的旧部,是否也应当前去送葬呢?”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刚才那位为前太子起名的大臣再次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乃息王旧臣,臣以为,为避免不必要的纷争,旧部还是不参与送葬为好。”

  李世民点头,随即看向魏征,开口询问:“魏征,你呢?”

  被李世民点名后,魏征面露无奈。他本不欲参与此话题,但既然已被点名,也只得回答:“陛下,臣曾历事李密、窦建德,亦曾为息王旧臣,今有幸成为陛下之臣。以臣之见,为避免嫌疑,旧部不参与送葬确为上策。”

  李世民摇了摇头,故作不解的询问:“哦,你们怎么能不去呢?为什么?”

  面对李世民的再次询问,之前的大臣再次开口,“陛下,只怕会有人议论。”

  又有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如今天下已经和解,如果臣等去送葬,只怕又要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断送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李世民闻言,叹了口气,感慨道:“看来,若有一天该给朕送葬的时候,你们,也不去喽!”

  满朝文臣武将闻言,皆是面色大变,齐齐行礼,“臣不敢!”

  看着跪在地上的文武百官,李世民霍然起身,说道:“朕还是那句话,要忠君,无论是忠旧君还是忠新君。旧君对你们曾有恩,若你们不忘旧恩,自然也就会铭记新恩。

  朕,还指望你们能念及朕的恩情,同时也希望你们不忘旧恩。”说到这里,李世民语气一顿,转而坚定地说道:“出殡之日,原东宫和齐王府的旧部,必须前往送葬!”

  听到李世民的命令,众位大臣自然不敢拒绝,齐声应下,高呼,“陛下英明!”

  解决了息王和海陵王的事情。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拱手奏道:“陛下登基已有时日,新太子之事宜早不宜迟。早日确立新太子,方能确保朝纲稳定,有利于天下安定,人心归附。”

  李世民重新坐回龙椅,缓缓开口:“朕迟迟未立太子,实在是因为难以抉择。究竟是该立长为储,还是立贤呢?”

  尚书左仆射萧瑀站了出来,拱手奏道:“陛下,臣以为,诸位皇子尚且年幼,其贤能与否尚难考察。以陛下的圣明,定能执政百年。因此,太子的贤愚问题,不必过于计较。”

  李世民点头,“好,先立吧!但是,先不加冕!”

  见李世民松口,长孙无忌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至此,这场大朝会到此结束。

  话说,李恪从河北返回长安后,先是给自家娘亲报了一个平安。然后便直接找到马周和薛仁贵,开始商讨接下来的计划!

  当马周和薛仁贵看到李恪的这次收获后,也被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不仅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和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更让他们兴致勃勃的还是那座李恪随手搭建的藏经阁。

  大致估算了一下,里面的藏书竟足足有上万本,看得马周双眼放光。若不是还有其他任务在身,他都恨不得直接住进藏经阁里。

  李恪见状,笑着安抚道:“你也无须着急,待你将最新的造纸术与活字印刷术研发成功,这里的书籍随你翻阅。

  不过,此事暂且不必急于一时,还需再等待些时日。”

  马周自然明白李恪的意思,点头说道:“公子放心,现在的大唐的确需要平稳一段时间。”

  李恪点头,“你明白就好!接下来依旧按计划行事,不过,你俩暂时不必留在长安了。此地人多眼杂,最好寻一个偏远之地开始行动。先收养一批孤儿,教他们识字练武,待他们成长起来,都将会是我们最得力的助手。”

  薛仁贵和马周连忙应下,“是,公子!”

  李恪摆手说道:“行了,我该回去了。你们找到落脚之处后,直接飞鸽传书给我就好。”说完,他抓住两人的肩膀,身形一闪,离开了战神殿。

  他们两人还未及告别,李恪的身影已瞬间消失。留下马周和薛仁贵面面相觑,随即相视一笑,各自回房收拾行囊去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着年关将至。

  李世民喊来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魏征等人,一同来到御书房议事。

  待人到齐之后他便主动开口说道::“太上皇登基之时,定‘武德’为年号。如今,朕治理天下,显然,‘武德’这一说法在和平年间已不甚妥当。”

  长孙无忌闻言,立刻提议道:“陛下,以为‘天佑’如何?”

  不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便摇头反驳道:“此名不甚妥当!像似是将责任尽推于上苍,且无法彰显陛下治理大唐的坚定决心呐!。”

  长孙无忌辩驳道:“我所指的上苍,乃宏大之上苍,混沌之穹苍,你说它混沌吗?有之则无无之则有,难以捉摸。但是,万物生息皆需仰赖其护佑。

  然而,天子乃上苍所赐,我大唐的天下亦需这样的上苍来护佑,有何不可呢?”

  李世民沉吟片刻,“‘天佑’?倒也可用,但终究未能完全表达朕的心意。年号乃展现新政的一条途径,年号取得当,百姓便能知晓朝廷之意愿。”

  说到这里,李世民的目光看向角落里的魏征,开口询问:“魏征,我们大家正在议论这个年号,你有什么想法?”

  魏征答道:“陛下,臣并非没有思考过。成为陛下臣属之后,在安抚河北、谏议朝政的过程中,臣有些感悟。文王演绎《周易》,孔子作《易传》。

  《易传》中提到,天下之道,在于贞观。贞,乃中正之意;观,乃显示之意。因此,贞观便是显示中正之道。

  孔子又说,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说,以身作则是政治的根本。

  陛下,我以为,贞观显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李世民点头。“应该如此!”

  魏征接着说道:“因此,臣的建议是,新年号是否可用‘贞观’二字!”

  李世民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若有所思地说道:“贞观,贞观,好啊!好!我以武力平定天下,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