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刚过,北京内城,小时雍坊,清音阁。
往日里彻夜笙歌、灯火通明的清音阁,此刻却陷入一片死寂。朱漆大门紧闭,门前高悬的彩灯早已熄灭,唯有檐下两盏白纸灯笼在夜风中孤零零地摇晃,映出“清音阁”三个字,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与诡异。
张绥之与徐舒月带领着北镇抚司的缇骑以及顺天府的衙役,迅速将整座阁楼前后围住。徐舒月一挥手,两名缇骑上前,用力撞开了大门。
“砰”的一声闷响,门闩断裂,大门洞开。一股混合着残余脂粉香、酒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气息扑面而来。
阁内一片狼藉。精致的屏风歪倒在地,桌椅东倒西歪,破碎的瓷器和酒盏散落一地,原本悬挂的纱幔也被扯得七零八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仓皇撤离后的混乱与寂静。
“搜!仔细搜!任何角落都不要放过!”徐舒月厉声下令,脸色铁青。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对方提前一步,溜了!
缇骑和衙役们立刻分散开来,举着火把,如狼似虎地冲进各个房间、厢房、后院。脚步声、呵斥声、翻箱倒柜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却更衬得这空楼如同鬼蜮。
张绥之站在大厅中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蹲下身,用手指抹了一下一张翻倒的茶几桌面,指尖沾上一层薄薄的灰尘。“撤离得很匆忙,但时间应该不长,不会超过两个时辰。”他沉声道。
“大人!这里有发现!”一名衙役在后院楼梯下喊道。
张绥之与徐舒月立刻赶了过去。只见楼梯后方,原本放置杂物的角落,有一块地面似乎与周围不同,边缘有细微的摩擦痕迹。两名衙役用力撬开那块看似沉重、实则中空的木板,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的幽深洞口露了出来,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混杂着药味涌出。
“地下室!”徐舒月眼神一凛,率先拔出绣春刀,矮身钻了进去。张绥之紧随其后。
地下室不大,阴暗潮湿,只有一盏早已油尽灯枯的油灯残骸。借着身后衙役递来的火把光亮,可以看清里面的陈设。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被褥凌乱,旁边一个小几上,散落着一些纱布、药瓶和一个盛着浑浊血水的铜盆。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下室正中央,摆着一张小供桌。供桌上,既非佛像也非牌位,而是一尊造型诡异、三头六臂、面容狰狞、脚踏白莲的漆黑神像!神像前,还有半截未燃尽的、散发着奇异腥香的线香!
“白莲教的无生老母邪神!”徐舒月倒吸一口凉气,“这里果然是他们的窝点!”
张绥之走到小几旁,拿起一个药瓶,打开塞子闻了闻,又看了看那些沾血的纱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金疮药,还有化腐生肌的膏药。看来,我们那日在北郊黑山坳,火铳确实打伤了人,而且伤得不轻。那人,应该就是逃回了这里治伤。”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身手矫健、香气特殊的女头领的身影。
就在这时,地下室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和呵斥声!
“东厂办事!闲杂人等退开!”
紧接着,一群身穿葵花团领衫、面色阴冷的东厂番役,在一个身着褐色贴里、面白无须的掌刑千户带领下,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瞬间将地下室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冰冷的弩箭对准了里面的张绥之等人。
那掌刑千户目光扫过地下室内的景象,尤其在看到那尊白莲教神像时,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展开一卷黄绫,尖着嗓子高声道:“圣旨下!顺天府推官张绥之接旨!”
张绥之与徐舒月心中俱是一沉,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不祥预感。东厂怎么会来得这么快?而且直奔这里?
两人不敢怠慢,只得跪下:“臣接旨。”
那掌刑千户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查顺天府推官张绥之,假借查案之名,窥探禁中机密,结交厂卫,图谋不轨!着即革去官职,锁拿入宫,交朕亲审!钦此——!”
“臣……遵旨。”张绥之叩首,心中已是一片冰寒。窥探禁中机密?这罪名可大可小,但由东厂直接拿人,显然是皇帝动了真怒!是因为自己猜到了靖影司的存在?还是因为……其他?
两名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役上前,不由分说,卸了张绥之的官帽,用铁链锁住了他的双手。
“徐千户!”那掌刑千户冷冷地看向徐舒月,“此地由东厂接管!你等北镇抚司的人,可以回去了!”
徐舒月猛地抬头,想要争辩,却见张绥之对她微微摇了摇头,眼神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徐舒月咬牙,强压下怒火,拱手道:“卑职遵命!” 她看着张绥之被东厂番役推搡着带出地下室,背影在火把光下拉得很长,充满了无力感。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清晨。
北京城还笼罩在节日的晨曦中,空气中已隐约可闻鞭炮声和孩童的嬉笑声。然而,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内,却是一片肃杀。
张绥之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依旧被铁链锁着,官袍皱巴巴,发髻也有些散乱,一夜未眠,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依旧清明。他抬头,望向御座上那个身着明黄常服、面色沉静如水的年轻皇帝。
嘉靖帝朱厚熜,端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块玉佩,目光低垂,看着跪在地上的张绥之,久久没有说话。暖阁内静得可怕,只有更漏滴答作响,每一滴都敲在人的心上。
终于,皇帝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威压,仿佛寒冰:“张绥之,你可知罪?”
“臣……不知身犯何罪,请陛下明示。”张绥之深吸一口气,沉声答道。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可能适得其反。
“不知?”朱厚熜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朕且问你,靖影司之事,你是如何得知?朕的耳目,也是你一个区区五品推官可以随意窥探、妄加揣测的?”
果然是为了靖影司!张绥之心头雪亮,皇帝这是要敲打他,警告他不要逾越界限,不要知道得太多。他伏下身,恭敬道:“臣愚钝,办案过程中偶有所察,绝无窥探禁中之意。臣一心只想查明案情,为陛下分忧,为陈侍郎昭雪,若有僭越之处,甘受陛下责罚!”
“好一个一心查案!”朱厚熜冷哼一声,“那你告诉朕,清音阁里的白莲教妖人,为何会提前得到风声,人去楼空?是不是你走漏了消息?”
张绥之心中一震,连忙道:“臣绝无此事!臣与徐千户抵达清音阁时,贼人已撤离。此事必有蹊跷,或许是……”
“够了!”朱厚熜打断他,显然不想再听解释。他对旁边侍立的一个司礼监大太监使了个眼色。
那大太监会意,上前一步,展开另一卷早已备好的明黄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利而毫无感情的声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罪官张绥之,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效皇恩,反恃才傲物,窥探机密,结交近侍,其行可鄙,其心可诛!着将张绥之革去一切官职,押赴市曹,斩立决!钦此——!”
“斩立决”三个字如同晴天霹雳,在暖阁中炸响!
张绥之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御座上的皇帝!他虽然料到会受惩处,但万万没想到会是如此极刑!就因为猜到了靖影司的存在?皇帝的心胸竟如此狭窄?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的图谋?
就在这死寂而绝望的时刻,暖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女子带着哭腔的呼喊:
“陛下!陛下开恩啊!”
珠帘掀动,永淳长公主朱秀宁不顾宫廷礼仪,泪流满面地冲了进来,她发髻微乱,甚至来不及换下居家的常服,径直跑到御座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朱厚熜的腿,泣不成声:
“皇弟!陛下!绥之他……他虽有错,但罪不至死啊!他查案尽心尽力,破了陆宏渊这桩大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求陛下看在……看在他曾救过臣姐性命的份上,看在陈侍郎枉死、清湘妹妹孤苦的份上,饶他一命吧!臣姐求您了!” 她哭得梨花带雨,情真意切。
朱厚熜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皇姐!你这是做什么!成何体统!后宫不得干政!张绥之窥探机密,乃是重罪!岂能因私废公!”
“陛下!臣姐并非干政!只是……只是不忍见忠臣蒙冤啊!”朱秀宁抬起泪眼,哀婉地看着弟弟,“绥之他只是查案心切,或许方法不当,但绝无二心啊!陛下若杀了他,岂不寒了天下忠臣之心?求陛下明鉴!”
“你……你真是……”朱厚熜“气得”站起身,指着朱秀宁,似乎想训斥,又碍于姐弟之情,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
张绥之跪在下面,冷眼看着这出“姐弟情深”、“帝王为难”的戏码。他何等聪明,此刻已然明白。这根本就是皇帝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先以死刑震慑,再由长公主求情,最后皇帝“勉为其难”地网开一面。目的就是要让他张绥之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彻底认清自己的处境,感恩戴德,从此死心塌地地为皇帝卖命!那第一份“斩立决”的圣旨,恐怕从一开始就是假的,或者根本不会用。
果然,僵持片刻后,朱厚熜“重重”叹了口气,仿佛极其“无奈”地坐回龙椅,对朱秀宁挥挥手:“罢了罢了!皇姐你先起来,成何体统!”
他又看向地上“面如死灰”的张绥之,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威严:“张绥之,若非长公主替你求情,朕今日定不饶你!”
张绥之连忙叩首:“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长公主殿下求情之恩!” 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和后怕。
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对旁边那个司礼监大太监道:“拟旨。”
大太监立刻铺开一份新的空白圣旨,开始书写。
朱厚熜看着张绥之,缓缓道:“张绥之,你虽有过,但查办陆宏渊一案,确实有功。功过相抵,死罪可免。然,窥探之过,不可不罚。朕念你是个人才,如今靖影司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朕就在靖影司内,为你特设一职,名为‘协理刑案房’,秩正六品。你仍兼任顺天府推官,便于明面行走。即日生效,专司协查靖影司交办之机密案件。你可愿意?”
张绥之心中苦笑,果然如此。皇帝这是要把他彻底绑上靖影司的战车,用他这把刀,去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机密案件”。从此,他张绥之就不再是那个可以相对超然的顺天府推官了,他成了皇帝阴影中的利刃,知晓越多秘密,就越无法脱身。
但他有得选吗?抗旨不遵,刚才那“斩立决”的圣旨可还热乎着呢。
“臣……叩谢陛下天恩!臣必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万死不辞!”张绥之再次叩首,声音“激动”而“诚恳”。
“嗯。”朱厚熜微微颔首,示意太监宣旨。
大太监高声宣读第二份圣旨,内容与皇帝口谕一致,正式任命张绥之靖影司新职。
圣旨宣读完毕,朱厚熜目光深邃地看着张绥之,语气带着告诫:“张绥之,靖影司初立,百事待兴,规矩都要从头立起。你需谨记,靖影司只听命于朕一人!司内之事,不得对外泄露半分。尤其是……靖影司使的身份,乃最高机密,非你所能打听,明白吗?”
“臣明白!绝不敢逾越!”张绥之恭声道。
朱厚熜似乎意有所指,又补充了一句,目光扫过刚才宣读第一份“斩立决”圣旨的那个太监:“方才那份旨意……朕就先替你保管着。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让朕不得不把它拿出来。”
这话如同冰锥,刺得张绥之脊椎发寒。他知道,那第一份圣旨,就像悬在他头顶的利剑,皇帝随时可以落下。他这辈子,恐怕都难逃皇帝的掌控了。
“臣……谨记陛下教诲!”张绥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朱厚熜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的雷霆之怒从未发生过:“好了,起来吧。今日中秋,本该是团圆佳节。陆宏渊的案子,还没完。他府中定然还有更多罪证未被发现。白天,你便与徐舒月再去长平侯府仔细搜查一番。徐舒月如今在靖影司内,算是你的下属,你可酌情差遣。”
“是,陛下。”张绥之站起身,感觉双腿有些发软。
“至于晚上……”朱厚熜笑了笑,目光扫过一旁脸上泪痕未干、却已露出喜色的朱秀宁,“便留在宫里,陪朕……还有皇姐,一同用个家宴吧。”
张绥之再次谢恩。
退出乾清宫,朱秀宁立刻快步跟上张绥之,毫不避讳地揽住他的胳膊,脸上红晕未消,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压低声音,带着少女般的雀跃问道:“绥之!你听到了吗?陛下最后一句……他让我晚上也参加家宴,还让你留下……他……他这是不是……同意我们两个的事了?”
张绥之看着朱秀宁那双纯净而充满希冀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皇帝的“同意”,背后是深深的算计与掌控。但他不忍打破她此刻的欢喜,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低声道:“殿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们先办好今天的差事再说。”
宫墙巍峨,阳光洒下,却驱不散张绥之心中那越积越厚的阴霾。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彻底驶入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航路。而皇帝的阴影,将永远笼罩在他的头顶。
从乾清宫那令人窒息的天威之下脱身,张绥之与徐舒月并肩走在宫墙夹道之中。清晨的阳光斜照在朱红宫墙上,却驱不散两人心头的沉重与寒意。方才那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戏码,如同无形的枷锁,牢牢套在了他们的脖颈上。
“协理刑案房……正六品……”徐舒月忽然嗤笑一声,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惯有的嘲讽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张大人,恭喜高升啊!转眼间,就成了我北镇抚司千户的‘上司’了?往后在靖影司共事,还望张‘协理’多多指教,多多提携?”她特意加重了“协理”和“上司”二字,凤目斜睨着张绥之,显然对皇帝这突兀的任命颇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服气。
张绥之苦笑一声,揉了揉依旧有些发麻的膝盖,叹道:“徐千户就莫要取笑在下了。这‘协理’是个什么官职,你我都心知肚明。不过是陛下随手画下的一个牢笼,一把悬顶之剑。陛下让我这顺天府六品推官来‘协理’你这位正五品千户,本就是权宜之计,意在平衡,更是警告。你我如今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必再分什么上下高低?眼下最要紧的,是把陛下交代的差事办好,找到那批铜料,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那未尽的含义——否则,皇帝手中那第一份“斩立决”的圣旨,随时可能变成现实。
徐舒月闻言,神色稍霁,冷哼道:“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罢了,既然陛下有旨,本官暂且听你调遣便是。说吧,张‘协理’,接下来该如何着手?长平侯府已被抄捡数次,还能查出什么花样?”
张绥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陆宏渊老奸巨猾,即便仓促自尽,也绝不会不留后手。那批铜料数量巨大,他不可能凭空变走。既然明面上的搜查一无所获,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他停下脚步,看向徐舒月:“立刻以靖影司和北镇抚司联合行文的名义,传令五城兵马司及顺天府下辖所有衙役,彻查全北京城内所有大小当铺、银号、钱庄! 重点查问近一个月内,尤其是陆宏渊死前后这几日,有无大量来历不明的铜钱涌入兑换银票或现银?兑换者是何模样?有无可疑凭证?但凡有线索,立刻报来!”
徐舒月眼睛一亮:“你是怀疑……陆宏渊或白莲教的人,急于将私铸的铜钱脱手变现?”
“不错!”张绥之点头,“如此巨量的铜钱,目标太大,难以储存和运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地下钱庄或当铺洗成银票。这是眼下最快,也可能是唯一的突破口了!”
“好!我这就去办!”徐舒月雷厉风行,立刻转身吩咐随行的缇骑去传达命令。
命令下达后,两人强忍着连日奔波查案的疲惫与困倦,索性将临时办公地点设在了已被查封、一片狼藉的长平侯府“镇远堂”内。他们调来了所有从侯府查抄的账册、文书,堆满了那张巨大的紫檀木公案,点起蜡烛,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试图从中再找出任何可能被遗漏的蛛丝马迹。
时间在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窗外日头渐高,府外街市上的中秋喧闹声隐约传来,更衬得府内死寂压抑。
大部分卷宗记录的皆是陆宏渊在漕运、工程中的贪墨细节,数额惊人,但对他们寻找铜料下落并无直接帮助。张绥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目光无意间扫过一卷看似不起眼的、记录侯府日常用度流水的老旧账本。他信手翻开,忽然,其中几页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上面零星记载着数笔看似正常的“炭敬”、“冰敬”支出,对象是刑部、大理寺的几名中下层官吏,但时间却都集中在王窦娘之父、原工部主事王思被投入诏狱后不久。金额不大,但支付频率和对象却显得有些蹊跷。张绥之立刻联想到从靖影司璇玑那里破译的加密账本中,关于陆宏渊买通狱卒,在狱中害死王思的记录!
他连忙将两处记录对照查看,心中豁然开朗!加密账本只说了结果,而这份流水账则隐约揭示了陆宏渊是如何通过层层贿赂,将黑手伸入诏狱,最终害死王思的!
“徐千户,你看这里!”张绥之将账本指给徐舒月,“陆宏渊处心积虑害死王思,绝不仅仅是因为王思可能发现了玄极观的贪墨!王思官职不高,能接触到核心机密有限。陆宏渊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冒险在诏狱杀人,必定有更深的缘由!王思手中,一定掌握了陆宏渊其他更致命的把柄!”
徐舒月凑过来仔细看了看,蹙眉道:“即便如此,王思已死,死无对证,这条线恐怕也断了。”
张绥之摇摇头,目光沉凝:“未必。王思虽死,但他的家人或许知道些什么。尤其是他的女儿,王窦娘!她当时可能还小,但或许听过、见过什么她父亲未曾在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他越想越觉得可能,王思之死,或许是揭开陆宏渊另一面目的关键!
就在这时,徐舒月忽然发出一声轻咦,她从另一堆卷宗里抽出一本满是灰尘的舆图册,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一些用朱笔圈画的痕迹道:“你看这个!陆宏渊似乎对山海关一带异常关注!这本地图册里,关于蓟镇、山海关、乃至关外蒙古诸部的情报标注,远比其他边镇详细得多!而且,这些朱笔圈画和批注的时间,跨度很长,几乎贯穿了他担任漕运总督的整个时期!他一个管漕运的,如此关心边关军镇动向做什么?这绝不寻常!”
张绥之接过地图册,仔细查看,果然如徐舒月所说。那些朱笔批注涉及关隘守军、粮草储备、甚至蒙古部落的动向,细致入微,远超一位漕运官员的本分。一个模糊的、令人不安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陆宏渊的野心,或许远不止贪墨和勾结白莲教那么简单?他可能与关外势力也有勾结?
但此刻,他更牵挂的是王窦娘父亲的冤情。山海关的线索固然重要,但王思之死更像是一个亟待解开的近在咫尺的谜团。
“山海关之事,暂且记下,容后再查。”张绥之放下地图册,站起身,“我现在更想去陈府一趟,见见王窦娘。我有一种直觉,王思之死的真相,或许是解开陆宏渊更多秘密的关键钥匙!”
徐舒月对此并无异议,她对于查清王思被害案本身兴趣不大,但既然张绥之坚持,且可能与大局有关,她便点头道:“也好。我继续在此梳理这些卷宗,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铜料或山海关的线索。你去陈府,若有发现,即刻派人通知我。”
……
陈府。经历了一场惊天巨变,昔日工部左侍郎府邸虽已摘去了封条,但门庭依旧冷落,笼罩在一片悲喜交加的复杂气氛之中。陈以勤冤情得雪,官复原职(追赠),家产发还,但人死不能复生,府中上下依旧沉浸在悲痛之中。所幸清湘郡主朱禧君嫁入,带来了些许皇家的恩泽与生气。
张绥之通传后,被引入正厅。不一会儿,陈知澜与朱禧君相携而来。陈知澜穿着一身素服,眉宇间的悲痛尚未完全散去,但眼神中已多了几分沉稳与坚毅。朱禧君则是一身淡雅的宫装,神色温婉,看向陈知澜的目光带着怜惜与支持。经历了这场风波,这对新婚夫妇的关系似乎反而在逆境中拉近了许多。
“张大人!”陈知澜见到张绥之,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充满感激,“多谢张大人为家父洗刷冤屈,查明真相!此恩此德,知澜没齿难忘!” 朱禧君也在一旁微微欠身致意。
张绥之连忙扶起他:“郡马爷不必多礼,此乃绥之分内之事。陈侍郎清正廉洁,遭此无妄之灾,令人扼腕。如今沉冤得雪,他在天之灵也可安息了。”
双方落座,寒暄几句后,张绥之便切入正题,说明来意,想再见一见王窦娘,询问一些关于她父亲王思的旧事。
陈知澜自然无有不从,立刻命下人去请。
片刻后,王窦娘款步走入厅中。她依旧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裙,脂粉不施,但比起上次见面时的惊惶无助,神色间明显平静了许多,只是眼底深处那抹哀伤与孤寂,却挥之不去。她见到张绥之,盈盈一拜:“民女王窦娘,见过张大人。”
“王姑娘不必多礼。”张绥之让她坐下,沉吟片刻,决定开门见山,“窦娘姑娘,今日前来,是想告诉你关于你父亲王思大人被害一事的调查进展。”
王窦娘娇躯微微一颤,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涌上泪光,双手紧紧攥住了衣角:“大人……您查到了什么?”
张绥之沉声道:“害死你父亲的元凶,正是已被陛下下旨革爵抄家、畏罪自尽的长平侯,陆宏渊!”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仇人的名字,王窦娘还是忍不住泪水滚落,她哽咽道:“果然是他……多谢大人……为民女父亲昭雪……” 她泣不成声。
张绥之等她情绪稍平,才继续问道:“窦娘姑娘,据我们查到的线索,陆宏渊处心积虑害死王大人,动机绝非寻常。我怀疑,王大人手中,很可能掌握了陆宏渊某个极其致命的秘密,远不止工程贪墨那么简单。你可还记得,王大人生前,尤其是在他出事前不久,可有什么异常的举动?见过什么特别的人?或者……提到过什么让你不解的事情?”
王窦娘努力止住哭泣,用丝帕擦拭着眼泪,蹙眉仔细回忆起来。厅内一片寂静,只有她轻微的抽噎声。
过了好一会儿,她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太确定地说道:“异常举动……父亲为人一向谨慎低调,倒没什么太异常的。只是……就在左顺门事件发生前大概半个月左右,有一天,府里确实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拜访父亲。”
张绥之精神一振:“远房亲戚?可知姓名?来自何处?”
王窦娘摇摇头:“那位亲戚似乎很久没走动了,我只隐约听父亲称呼他‘表兄’,具体名讳不知。至于来自何处……我好像听他们谈话间,提到了‘关外’、‘风沙大’、‘卫所’之类的词句……对了!那人似乎是在山海关一带的某个卫所里当个小官?”
“山海关?!”张绥之心中猛地一跳!瞬间联想到了徐舒月在侯府发现的那本地图册!陆宏渊对山海关异乎寻常的关注!难道王思之死,竟也与山海关有关?!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追问道:“后来呢?他们谈了什么?王大人之后可有反常?”
王窦娘努力回忆着:“他们关在书房里谈了很久,具体谈了什么,我不知道。只记得那位亲戚走后,父亲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坐到很晚,唉声叹气,脸色很不好看,晚饭都没吃。我问她怎么了,他只摇头说‘没事,朝堂之事,你不懂’。然后没过多久……左顺门事件就发生了,父亲就被下了诏狱……” 说到伤心处,她又忍不住落泪。
山海关的军官、秘密会谈、王思事后的忧心忡忡、紧接着的左顺门事件、入狱、然后被陆宏渊灭口……这一连串事件在张绥之脑海中飞速串联,勾勒出一条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线索!陆宏渊在山海关一带,必定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被王思偶然得知了!陆宏渊为了灭口,不惜煽动左顺门事件,将王思投入狱中,再下毒手!
虽然具体是什么秘密尚不得而知,但张绥之几乎可以肯定,王思之死,根源就在山海关!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泪眼婆娑、孤苦无依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同情与感慨。他温声道:“窦娘姑娘,谢谢你提供的线索,非常重要。如今,害死你父亲的元凶已遭天谴,王大人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你也……该为自己今后的日子打算了。”
听到这句话,王窦娘抬起泪眼,看了看身旁的陈知澜,又看了看他身边温柔娴静的朱禧君,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释然,有祝福,更有深深的、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决绝。
她缓缓站起身,对着陈知澜和朱禧君,深深一福,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郡马爷,郡主殿下。杀父之仇已报,窦娘心中已无牵挂。如今陈侍郎沉冤得雪,郡马与郡主鹣鲽情深,窦娘……实在不便再留在府中,打扰二位的安宁与幸福。”
陈知澜闻言一愣,急忙道:“窦娘!你这是何话?你父亲于我陈家有大恩,你如今孤身一人,能去哪里?陈家就是你的家!我……我定会视你如亲妹,为你寻一门好亲事,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他说得急切,眼神中带着真诚的关切,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疏离。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尚主,是郡马之身,身边更有郡主为妻,昔日与王窦娘那点未曾挑明的情愫,早已如镜花水月,再也回不去了。
朱禧君也柔声劝道:“窦娘妹妹,切勿多想。你安心住下便是,本宫与知澜,都会照顾好你的。”
王窦娘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泪中带笑,那笑容凄美而决绝:“郡马爷,郡主殿下的好意,窦娘心领了。只是……窦娘虽出身卑微,却也懂得礼数分寸。昔日种种,譬如昨日死。窦娘留下,于己于人,皆是徒增烦恼。天下之大,总有窦娘的容身之处。或许……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才是窦娘的归宿。” 她的话语平静,却带着看破红尘般的哀莫大于心死。
陈知澜看着她决绝的神情,张了张嘴,还想再劝,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他知道,王窦娘去意已决,任何挽留都是徒劳,甚至是一种残忍。他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愧疚与酸楚,只能黯然垂首。
王窦娘最后看向张绥之,福了一福:“张大人,多谢您一直以来对窦娘的照顾,为我父亲洗刷冤屈。窦娘就此别过,愿大人前程似锦。” 说完,她毅然转身,脚步略显踉跄却异常坚定地向厅外走去,单薄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萧索。
厅内一片沉寂,弥漫着无奈的伤感。
过了片刻,张绥之才想起另一个孩子,问道:“那……胡杏儿呢?她今后有何打算?”
朱禧君轻声道:“张大人放心,杏儿那孩子乖巧可怜,本宫与知澜商议过了,会将她留在府中,认为义妹,好好抚养她长大成人,绝不会让她再流离失所。”
张绥之点点头,这或许是对胡杏儿最好的安排了。他又宽慰了陈知澜夫妇几句,便起身告辞。王窦娘的离去让他心中也有些压抑,但更重要的是,那条指向山海关的线索,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等待他去揭开。他必须立刻赶回长平侯府,将这一发现告知徐舒月。
陆宏渊虽死,但他布下的迷局,似乎才刚刚显露出冰山一角。而山海关之外,又隐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张绥之感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更深、更黑暗的漩涡之中。
往日里彻夜笙歌、灯火通明的清音阁,此刻却陷入一片死寂。朱漆大门紧闭,门前高悬的彩灯早已熄灭,唯有檐下两盏白纸灯笼在夜风中孤零零地摇晃,映出“清音阁”三个字,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凄凉与诡异。
张绥之与徐舒月带领着北镇抚司的缇骑以及顺天府的衙役,迅速将整座阁楼前后围住。徐舒月一挥手,两名缇骑上前,用力撞开了大门。
“砰”的一声闷响,门闩断裂,大门洞开。一股混合着残余脂粉香、酒气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灰尘气息扑面而来。
阁内一片狼藉。精致的屏风歪倒在地,桌椅东倒西歪,破碎的瓷器和酒盏散落一地,原本悬挂的纱幔也被扯得七零八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仓皇撤离后的混乱与寂静。
“搜!仔细搜!任何角落都不要放过!”徐舒月厉声下令,脸色铁青。她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对方提前一步,溜了!
缇骑和衙役们立刻分散开来,举着火把,如狼似虎地冲进各个房间、厢房、后院。脚步声、呵斥声、翻箱倒柜的声音打破了死寂,却更衬得这空楼如同鬼蜮。
张绥之站在大厅中央,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四周。他蹲下身,用手指抹了一下一张翻倒的茶几桌面,指尖沾上一层薄薄的灰尘。“撤离得很匆忙,但时间应该不长,不会超过两个时辰。”他沉声道。
“大人!这里有发现!”一名衙役在后院楼梯下喊道。
张绥之与徐舒月立刻赶了过去。只见楼梯后方,原本放置杂物的角落,有一块地面似乎与周围不同,边缘有细微的摩擦痕迹。两名衙役用力撬开那块看似沉重、实则中空的木板,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的幽深洞口露了出来,一股阴冷潮湿的气息混杂着药味涌出。
“地下室!”徐舒月眼神一凛,率先拔出绣春刀,矮身钻了进去。张绥之紧随其后。
地下室不大,阴暗潮湿,只有一盏早已油尽灯枯的油灯残骸。借着身后衙役递来的火把光亮,可以看清里面的陈设。一张简陋的木床,床上被褥凌乱,旁边一个小几上,散落着一些纱布、药瓶和一个盛着浑浊血水的铜盆。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地下室正中央,摆着一张小供桌。供桌上,既非佛像也非牌位,而是一尊造型诡异、三头六臂、面容狰狞、脚踏白莲的漆黑神像!神像前,还有半截未燃尽的、散发着奇异腥香的线香!
“白莲教的无生老母邪神!”徐舒月倒吸一口凉气,“这里果然是他们的窝点!”
张绥之走到小几旁,拿起一个药瓶,打开塞子闻了闻,又看了看那些沾血的纱布,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金疮药,还有化腐生肌的膏药。看来,我们那日在北郊黑山坳,火铳确实打伤了人,而且伤得不轻。那人,应该就是逃回了这里治伤。”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身手矫健、香气特殊的女头领的身影。
就在这时,地下室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和呵斥声!
“东厂办事!闲杂人等退开!”
紧接着,一群身穿葵花团领衫、面色阴冷的东厂番役,在一个身着褐色贴里、面白无须的掌刑千户带领下,气势汹汹地冲了进来!瞬间将地下室入口堵得水泄不通,冰冷的弩箭对准了里面的张绥之等人。
那掌刑千户目光扫过地下室内的景象,尤其在看到那尊白莲教神像时,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展开一卷黄绫,尖着嗓子高声道:“圣旨下!顺天府推官张绥之接旨!”
张绥之与徐舒月心中俱是一沉,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惊与不祥预感。东厂怎么会来得这么快?而且直奔这里?
两人不敢怠慢,只得跪下:“臣接旨。”
那掌刑千户朗声宣读:“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查顺天府推官张绥之,假借查案之名,窥探禁中机密,结交厂卫,图谋不轨!着即革去官职,锁拿入宫,交朕亲审!钦此——!”
“臣……遵旨。”张绥之叩首,心中已是一片冰寒。窥探禁中机密?这罪名可大可小,但由东厂直接拿人,显然是皇帝动了真怒!是因为自己猜到了靖影司的存在?还是因为……其他?
两名如狼似虎的东厂番役上前,不由分说,卸了张绥之的官帽,用铁链锁住了他的双手。
“徐千户!”那掌刑千户冷冷地看向徐舒月,“此地由东厂接管!你等北镇抚司的人,可以回去了!”
徐舒月猛地抬头,想要争辩,却见张绥之对她微微摇了摇头,眼神示意她不要轻举妄动。徐舒月咬牙,强压下怒火,拱手道:“卑职遵命!” 她看着张绥之被东厂番役推搡着带出地下室,背影在火把光下拉得很长,充满了无力感。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清晨。
北京城还笼罩在节日的晨曦中,空气中已隐约可闻鞭炮声和孩童的嬉笑声。然而,紫禁城乾清宫东暖阁内,却是一片肃杀。
张绥之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依旧被铁链锁着,官袍皱巴巴,发髻也有些散乱,一夜未眠,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依旧清明。他抬头,望向御座上那个身着明黄常服、面色沉静如水的年轻皇帝。
嘉靖帝朱厚熜,端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块玉佩,目光低垂,看着跪在地上的张绥之,久久没有说话。暖阁内静得可怕,只有更漏滴答作响,每一滴都敲在人的心上。
终于,皇帝开口了,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形的威压,仿佛寒冰:“张绥之,你可知罪?”
“臣……不知身犯何罪,请陛下明示。”张绥之深吸一口气,沉声答道。他知道,此刻任何辩解都可能适得其反。
“不知?”朱厚熜嘴角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朕且问你,靖影司之事,你是如何得知?朕的耳目,也是你一个区区五品推官可以随意窥探、妄加揣测的?”
果然是为了靖影司!张绥之心头雪亮,皇帝这是要敲打他,警告他不要逾越界限,不要知道得太多。他伏下身,恭敬道:“臣愚钝,办案过程中偶有所察,绝无窥探禁中之意。臣一心只想查明案情,为陛下分忧,为陈侍郎昭雪,若有僭越之处,甘受陛下责罚!”
“好一个一心查案!”朱厚熜冷哼一声,“那你告诉朕,清音阁里的白莲教妖人,为何会提前得到风声,人去楼空?是不是你走漏了消息?”
张绥之心中一震,连忙道:“臣绝无此事!臣与徐千户抵达清音阁时,贼人已撤离。此事必有蹊跷,或许是……”
“够了!”朱厚熜打断他,显然不想再听解释。他对旁边侍立的一个司礼监大太监使了个眼色。
那大太监会意,上前一步,展开另一卷早已备好的明黄圣旨,用他那特有的、尖利而毫无感情的声音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罪官张绥之,身为朝廷命官,不思报效皇恩,反恃才傲物,窥探机密,结交近侍,其行可鄙,其心可诛!着将张绥之革去一切官职,押赴市曹,斩立决!钦此——!”
“斩立决”三个字如同晴天霹雳,在暖阁中炸响!
张绥之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御座上的皇帝!他虽然料到会受惩处,但万万没想到会是如此极刑!就因为猜到了靖影司的存在?皇帝的心胸竟如此狭窄?还是说……这背后有更深的图谋?
就在这死寂而绝望的时刻,暖阁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女子带着哭腔的呼喊:
“陛下!陛下开恩啊!”
珠帘掀动,永淳长公主朱秀宁不顾宫廷礼仪,泪流满面地冲了进来,她发髻微乱,甚至来不及换下居家的常服,径直跑到御座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抱住朱厚熜的腿,泣不成声:
“皇弟!陛下!绥之他……他虽有错,但罪不至死啊!他查案尽心尽力,破了陆宏渊这桩大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求陛下看在……看在他曾救过臣姐性命的份上,看在陈侍郎枉死、清湘妹妹孤苦的份上,饶他一命吧!臣姐求您了!” 她哭得梨花带雨,情真意切。
朱厚熜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不悦”之色:“皇姐!你这是做什么!成何体统!后宫不得干政!张绥之窥探机密,乃是重罪!岂能因私废公!”
“陛下!臣姐并非干政!只是……只是不忍见忠臣蒙冤啊!”朱秀宁抬起泪眼,哀婉地看着弟弟,“绥之他只是查案心切,或许方法不当,但绝无二心啊!陛下若杀了他,岂不寒了天下忠臣之心?求陛下明鉴!”
“你……你真是……”朱厚熜“气得”站起身,指着朱秀宁,似乎想训斥,又碍于姐弟之情,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
张绥之跪在下面,冷眼看着这出“姐弟情深”、“帝王为难”的戏码。他何等聪明,此刻已然明白。这根本就是皇帝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先以死刑震慑,再由长公主求情,最后皇帝“勉为其难”地网开一面。目的就是要让他张绥之在鬼门关前走一遭,彻底认清自己的处境,感恩戴德,从此死心塌地地为皇帝卖命!那第一份“斩立决”的圣旨,恐怕从一开始就是假的,或者根本不会用。
果然,僵持片刻后,朱厚熜“重重”叹了口气,仿佛极其“无奈”地坐回龙椅,对朱秀宁挥挥手:“罢了罢了!皇姐你先起来,成何体统!”
他又看向地上“面如死灰”的张绥之,语气“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威严:“张绥之,若非长公主替你求情,朕今日定不饶你!”
张绥之连忙叩首:“臣……谢陛下不杀之恩!谢长公主殿下求情之恩!” 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颤抖和后怕。
朱厚熜满意地点点头,对旁边那个司礼监大太监道:“拟旨。”
大太监立刻铺开一份新的空白圣旨,开始书写。
朱厚熜看着张绥之,缓缓道:“张绥之,你虽有过,但查办陆宏渊一案,确实有功。功过相抵,死罪可免。然,窥探之过,不可不罚。朕念你是个人才,如今靖影司初立,正是用人之际。朕就在靖影司内,为你特设一职,名为‘协理刑案房’,秩正六品。你仍兼任顺天府推官,便于明面行走。即日生效,专司协查靖影司交办之机密案件。你可愿意?”
张绥之心中苦笑,果然如此。皇帝这是要把他彻底绑上靖影司的战车,用他这把刀,去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机密案件”。从此,他张绥之就不再是那个可以相对超然的顺天府推官了,他成了皇帝阴影中的利刃,知晓越多秘密,就越无法脱身。
但他有得选吗?抗旨不遵,刚才那“斩立决”的圣旨可还热乎着呢。
“臣……叩谢陛下天恩!臣必当竭尽全力,效忠陛下,万死不辞!”张绥之再次叩首,声音“激动”而“诚恳”。
“嗯。”朱厚熜微微颔首,示意太监宣旨。
大太监高声宣读第二份圣旨,内容与皇帝口谕一致,正式任命张绥之靖影司新职。
圣旨宣读完毕,朱厚熜目光深邃地看着张绥之,语气带着告诫:“张绥之,靖影司初立,百事待兴,规矩都要从头立起。你需谨记,靖影司只听命于朕一人!司内之事,不得对外泄露半分。尤其是……靖影司使的身份,乃最高机密,非你所能打听,明白吗?”
“臣明白!绝不敢逾越!”张绥之恭声道。
朱厚熜似乎意有所指,又补充了一句,目光扫过刚才宣读第一份“斩立决”圣旨的那个太监:“方才那份旨意……朕就先替你保管着。希望……不会有那么一天,让朕不得不把它拿出来。”
这话如同冰锥,刺得张绥之脊椎发寒。他知道,那第一份圣旨,就像悬在他头顶的利剑,皇帝随时可以落下。他这辈子,恐怕都难逃皇帝的掌控了。
“臣……谨记陛下教诲!”张绥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朱厚熜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看似“温和”的笑容,仿佛刚才的雷霆之怒从未发生过:“好了,起来吧。今日中秋,本该是团圆佳节。陆宏渊的案子,还没完。他府中定然还有更多罪证未被发现。白天,你便与徐舒月再去长平侯府仔细搜查一番。徐舒月如今在靖影司内,算是你的下属,你可酌情差遣。”
“是,陛下。”张绥之站起身,感觉双腿有些发软。
“至于晚上……”朱厚熜笑了笑,目光扫过一旁脸上泪痕未干、却已露出喜色的朱秀宁,“便留在宫里,陪朕……还有皇姐,一同用个家宴吧。”
张绥之再次谢恩。
退出乾清宫,朱秀宁立刻快步跟上张绥之,毫不避讳地揽住他的胳膊,脸上红晕未消,眼中闪烁着兴奋和期待的光芒,压低声音,带着少女般的雀跃问道:“绥之!你听到了吗?陛下最后一句……他让我晚上也参加家宴,还让你留下……他……他这是不是……同意我们两个的事了?”
张绥之看着朱秀宁那双纯净而充满希冀的眼睛,心中五味杂陈。皇帝的“同意”,背后是深深的算计与掌控。但他不忍打破她此刻的欢喜,只能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低声道:“殿下,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我们先办好今天的差事再说。”
宫墙巍峨,阳光洒下,却驱不散张绥之心中那越积越厚的阴霾。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的人生,已经彻底驶入了一条无法回头的、充满未知与危险的航路。而皇帝的阴影,将永远笼罩在他的头顶。
从乾清宫那令人窒息的天威之下脱身,张绥之与徐舒月并肩走在宫墙夹道之中。清晨的阳光斜照在朱红宫墙上,却驱不散两人心头的沉重与寒意。方才那番“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的戏码,如同无形的枷锁,牢牢套在了他们的脖颈上。
“协理刑案房……正六品……”徐舒月忽然嗤笑一声,打破了沉默,语气带着惯有的嘲讽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张大人,恭喜高升啊!转眼间,就成了我北镇抚司千户的‘上司’了?往后在靖影司共事,还望张‘协理’多多指教,多多提携?”她特意加重了“协理”和“上司”二字,凤目斜睨着张绥之,显然对皇帝这突兀的任命颇不以为然,甚至有些不服气。
张绥之苦笑一声,揉了揉依旧有些发麻的膝盖,叹道:“徐千户就莫要取笑在下了。这‘协理’是个什么官职,你我都心知肚明。不过是陛下随手画下的一个牢笼,一把悬顶之剑。陛下让我这顺天府六品推官来‘协理’你这位正五品千户,本就是权宜之计,意在平衡,更是警告。你我如今是同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何必再分什么上下高低?眼下最要紧的,是把陛下交代的差事办好,找到那批铜料,否则……”他没有说下去,但两人都明白那未尽的含义——否则,皇帝手中那第一份“斩立决”的圣旨,随时可能变成现实。
徐舒月闻言,神色稍霁,冷哼道:“算你还有点自知之明。罢了,既然陛下有旨,本官暂且听你调遣便是。说吧,张‘协理’,接下来该如何着手?长平侯府已被抄捡数次,还能查出什么花样?”
张绥之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陆宏渊老奸巨猾,即便仓促自尽,也绝不会不留后手。那批铜料数量巨大,他不可能凭空变走。既然明面上的搜查一无所获,我们不妨换个思路。”
他停下脚步,看向徐舒月:“立刻以靖影司和北镇抚司联合行文的名义,传令五城兵马司及顺天府下辖所有衙役,彻查全北京城内所有大小当铺、银号、钱庄! 重点查问近一个月内,尤其是陆宏渊死前后这几日,有无大量来历不明的铜钱涌入兑换银票或现银?兑换者是何模样?有无可疑凭证?但凡有线索,立刻报来!”
徐舒月眼睛一亮:“你是怀疑……陆宏渊或白莲教的人,急于将私铸的铜钱脱手变现?”
“不错!”张绥之点头,“如此巨量的铜钱,目标太大,难以储存和运输,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地下钱庄或当铺洗成银票。这是眼下最快,也可能是唯一的突破口了!”
“好!我这就去办!”徐舒月雷厉风行,立刻转身吩咐随行的缇骑去传达命令。
命令下达后,两人强忍着连日奔波查案的疲惫与困倦,索性将临时办公地点设在了已被查封、一片狼藉的长平侯府“镇远堂”内。他们调来了所有从侯府查抄的账册、文书,堆满了那张巨大的紫檀木公案,点起蜡烛,埋头于浩如烟海的卷宗之中,试图从中再找出任何可能被遗漏的蛛丝马迹。
时间在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窗外日头渐高,府外街市上的中秋喧闹声隐约传来,更衬得府内死寂压抑。
大部分卷宗记录的皆是陆宏渊在漕运、工程中的贪墨细节,数额惊人,但对他们寻找铜料下落并无直接帮助。张绥之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目光无意间扫过一卷看似不起眼的、记录侯府日常用度流水的老旧账本。他信手翻开,忽然,其中几页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上面零星记载着数笔看似正常的“炭敬”、“冰敬”支出,对象是刑部、大理寺的几名中下层官吏,但时间却都集中在王窦娘之父、原工部主事王思被投入诏狱后不久。金额不大,但支付频率和对象却显得有些蹊跷。张绥之立刻联想到从靖影司璇玑那里破译的加密账本中,关于陆宏渊买通狱卒,在狱中害死王思的记录!
他连忙将两处记录对照查看,心中豁然开朗!加密账本只说了结果,而这份流水账则隐约揭示了陆宏渊是如何通过层层贿赂,将黑手伸入诏狱,最终害死王思的!
“徐千户,你看这里!”张绥之将账本指给徐舒月,“陆宏渊处心积虑害死王思,绝不仅仅是因为王思可能发现了玄极观的贪墨!王思官职不高,能接触到核心机密有限。陆宏渊如此大动干戈,甚至不惜冒险在诏狱杀人,必定有更深的缘由!王思手中,一定掌握了陆宏渊其他更致命的把柄!”
徐舒月凑过来仔细看了看,蹙眉道:“即便如此,王思已死,死无对证,这条线恐怕也断了。”
张绥之摇摇头,目光沉凝:“未必。王思虽死,但他的家人或许知道些什么。尤其是他的女儿,王窦娘!她当时可能还小,但或许听过、见过什么她父亲未曾在意,却至关重要的细节!” 他越想越觉得可能,王思之死,或许是揭开陆宏渊另一面目的关键!
就在这时,徐舒月忽然发出一声轻咦,她从另一堆卷宗里抽出一本满是灰尘的舆图册,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一些用朱笔圈画的痕迹道:“你看这个!陆宏渊似乎对山海关一带异常关注!这本地图册里,关于蓟镇、山海关、乃至关外蒙古诸部的情报标注,远比其他边镇详细得多!而且,这些朱笔圈画和批注的时间,跨度很长,几乎贯穿了他担任漕运总督的整个时期!他一个管漕运的,如此关心边关军镇动向做什么?这绝不寻常!”
张绥之接过地图册,仔细查看,果然如徐舒月所说。那些朱笔批注涉及关隘守军、粮草储备、甚至蒙古部落的动向,细致入微,远超一位漕运官员的本分。一个模糊的、令人不安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陆宏渊的野心,或许远不止贪墨和勾结白莲教那么简单?他可能与关外势力也有勾结?
但此刻,他更牵挂的是王窦娘父亲的冤情。山海关的线索固然重要,但王思之死更像是一个亟待解开的近在咫尺的谜团。
“山海关之事,暂且记下,容后再查。”张绥之放下地图册,站起身,“我现在更想去陈府一趟,见见王窦娘。我有一种直觉,王思之死的真相,或许是解开陆宏渊更多秘密的关键钥匙!”
徐舒月对此并无异议,她对于查清王思被害案本身兴趣不大,但既然张绥之坚持,且可能与大局有关,她便点头道:“也好。我继续在此梳理这些卷宗,看看能否找到更多关于铜料或山海关的线索。你去陈府,若有发现,即刻派人通知我。”
……
陈府。经历了一场惊天巨变,昔日工部左侍郎府邸虽已摘去了封条,但门庭依旧冷落,笼罩在一片悲喜交加的复杂气氛之中。陈以勤冤情得雪,官复原职(追赠),家产发还,但人死不能复生,府中上下依旧沉浸在悲痛之中。所幸清湘郡主朱禧君嫁入,带来了些许皇家的恩泽与生气。
张绥之通传后,被引入正厅。不一会儿,陈知澜与朱禧君相携而来。陈知澜穿着一身素服,眉宇间的悲痛尚未完全散去,但眼神中已多了几分沉稳与坚毅。朱禧君则是一身淡雅的宫装,神色温婉,看向陈知澜的目光带着怜惜与支持。经历了这场风波,这对新婚夫妇的关系似乎反而在逆境中拉近了许多。
“张大人!”陈知澜见到张绥之,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充满感激,“多谢张大人为家父洗刷冤屈,查明真相!此恩此德,知澜没齿难忘!” 朱禧君也在一旁微微欠身致意。
张绥之连忙扶起他:“郡马爷不必多礼,此乃绥之分内之事。陈侍郎清正廉洁,遭此无妄之灾,令人扼腕。如今沉冤得雪,他在天之灵也可安息了。”
双方落座,寒暄几句后,张绥之便切入正题,说明来意,想再见一见王窦娘,询问一些关于她父亲王思的旧事。
陈知澜自然无有不从,立刻命下人去请。
片刻后,王窦娘款步走入厅中。她依旧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裙,脂粉不施,但比起上次见面时的惊惶无助,神色间明显平静了许多,只是眼底深处那抹哀伤与孤寂,却挥之不去。她见到张绥之,盈盈一拜:“民女王窦娘,见过张大人。”
“王姑娘不必多礼。”张绥之让她坐下,沉吟片刻,决定开门见山,“窦娘姑娘,今日前来,是想告诉你关于你父亲王思大人被害一事的调查进展。”
王窦娘娇躯微微一颤,猛地抬起头,眼中瞬间涌上泪光,双手紧紧攥住了衣角:“大人……您查到了什么?”
张绥之沉声道:“害死你父亲的元凶,正是已被陛下下旨革爵抄家、畏罪自尽的长平侯,陆宏渊!”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仇人的名字,王窦娘还是忍不住泪水滚落,她哽咽道:“果然是他……多谢大人……为民女父亲昭雪……” 她泣不成声。
张绥之等她情绪稍平,才继续问道:“窦娘姑娘,据我们查到的线索,陆宏渊处心积虑害死王大人,动机绝非寻常。我怀疑,王大人手中,很可能掌握了陆宏渊某个极其致命的秘密,远不止工程贪墨那么简单。你可还记得,王大人生前,尤其是在他出事前不久,可有什么异常的举动?见过什么特别的人?或者……提到过什么让你不解的事情?”
王窦娘努力止住哭泣,用丝帕擦拭着眼泪,蹙眉仔细回忆起来。厅内一片寂静,只有她轻微的抽噎声。
过了好一会儿,她似乎想起了什么,不太确定地说道:“异常举动……父亲为人一向谨慎低调,倒没什么太异常的。只是……就在左顺门事件发生前大概半个月左右,有一天,府里确实来了一位远房亲戚拜访父亲。”
张绥之精神一振:“远房亲戚?可知姓名?来自何处?”
王窦娘摇摇头:“那位亲戚似乎很久没走动了,我只隐约听父亲称呼他‘表兄’,具体名讳不知。至于来自何处……我好像听他们谈话间,提到了‘关外’、‘风沙大’、‘卫所’之类的词句……对了!那人似乎是在山海关一带的某个卫所里当个小官?”
“山海关?!”张绥之心中猛地一跳!瞬间联想到了徐舒月在侯府发现的那本地图册!陆宏渊对山海关异乎寻常的关注!难道王思之死,竟也与山海关有关?!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追问道:“后来呢?他们谈了什么?王大人之后可有反常?”
王窦娘努力回忆着:“他们关在书房里谈了很久,具体谈了什么,我不知道。只记得那位亲戚走后,父亲一个人在书房里呆坐到很晚,唉声叹气,脸色很不好看,晚饭都没吃。我问她怎么了,他只摇头说‘没事,朝堂之事,你不懂’。然后没过多久……左顺门事件就发生了,父亲就被下了诏狱……” 说到伤心处,她又忍不住落泪。
山海关的军官、秘密会谈、王思事后的忧心忡忡、紧接着的左顺门事件、入狱、然后被陆宏渊灭口……这一连串事件在张绥之脑海中飞速串联,勾勒出一条模糊却令人不寒而栗的线索!陆宏渊在山海关一带,必定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很可能被王思偶然得知了!陆宏渊为了灭口,不惜煽动左顺门事件,将王思投入狱中,再下毒手!
虽然具体是什么秘密尚不得而知,但张绥之几乎可以肯定,王思之死,根源就在山海关!
他深吸一口气,看着眼前泪眼婆娑、孤苦无依的女子,心中充满了同情与感慨。他温声道:“窦娘姑娘,谢谢你提供的线索,非常重要。如今,害死你父亲的元凶已遭天谴,王大人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你也……该为自己今后的日子打算了。”
听到这句话,王窦娘抬起泪眼,看了看身旁的陈知澜,又看了看他身边温柔娴静的朱禧君,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释然,有祝福,更有深深的、无法言说的落寞与决绝。
她缓缓站起身,对着陈知澜和朱禧君,深深一福,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异常清晰:“郡马爷,郡主殿下。杀父之仇已报,窦娘心中已无牵挂。如今陈侍郎沉冤得雪,郡马与郡主鹣鲽情深,窦娘……实在不便再留在府中,打扰二位的安宁与幸福。”
陈知澜闻言一愣,急忙道:“窦娘!你这是何话?你父亲于我陈家有大恩,你如今孤身一人,能去哪里?陈家就是你的家!我……我定会视你如亲妹,为你寻一门好亲事,绝不会让你受委屈!” 他说得急切,眼神中带着真诚的关切,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与疏离。今时不同往日,他已尚主,是郡马之身,身边更有郡主为妻,昔日与王窦娘那点未曾挑明的情愫,早已如镜花水月,再也回不去了。
朱禧君也柔声劝道:“窦娘妹妹,切勿多想。你安心住下便是,本宫与知澜,都会照顾好你的。”
王窦娘却坚定地摇了摇头,泪中带笑,那笑容凄美而决绝:“郡马爷,郡主殿下的好意,窦娘心领了。只是……窦娘虽出身卑微,却也懂得礼数分寸。昔日种种,譬如昨日死。窦娘留下,于己于人,皆是徒增烦恼。天下之大,总有窦娘的容身之处。或许……青灯古佛,了此残生,才是窦娘的归宿。” 她的话语平静,却带着看破红尘般的哀莫大于心死。
陈知澜看着她决绝的神情,张了张嘴,还想再劝,却发现自己什么也说不出来。他知道,王窦娘去意已决,任何挽留都是徒劳,甚至是一种残忍。他心中涌起一股巨大的愧疚与酸楚,只能黯然垂首。
王窦娘最后看向张绥之,福了一福:“张大人,多谢您一直以来对窦娘的照顾,为我父亲洗刷冤屈。窦娘就此别过,愿大人前程似锦。” 说完,她毅然转身,脚步略显踉跄却异常坚定地向厅外走去,单薄的背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萧索。
厅内一片沉寂,弥漫着无奈的伤感。
过了片刻,张绥之才想起另一个孩子,问道:“那……胡杏儿呢?她今后有何打算?”
朱禧君轻声道:“张大人放心,杏儿那孩子乖巧可怜,本宫与知澜商议过了,会将她留在府中,认为义妹,好好抚养她长大成人,绝不会让她再流离失所。”
张绥之点点头,这或许是对胡杏儿最好的安排了。他又宽慰了陈知澜夫妇几句,便起身告辞。王窦娘的离去让他心中也有些压抑,但更重要的是,那条指向山海关的线索,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等待他去揭开。他必须立刻赶回长平侯府,将这一发现告知徐舒月。
陆宏渊虽死,但他布下的迷局,似乎才刚刚显露出冰山一角。而山海关之外,又隐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张绥之感到,自己正被卷入一个更深、更黑暗的漩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