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远古的订单-《核平末世?我创立最强基地》

  海底城市传来的“物资清单”,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刚刚凝聚起来的“星火盟约”内部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清单并非文字,而是一系列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立体几何图形和能量符号。经过岚与“方舟”数据库的联合破译,勉强解读出了部分内容:它要求提供数种特定纯度的高能晶体、几种只在强辐射环境下生长的变异植物萃取物、以及大量经过初步提炼的、带有微弱“盖亚”能量的特殊金属矿石。这些物资并非罕见到无法获取,但其要求的纯度和数量都极为苛刻,几乎相当于要掏空盟约当前大部分的战略储备。

  而对接坐标,则指向了靠近海岸线的一处隐蔽海底洞穴。

  “它……它这是在向我们下达订单?”李德林看着破译出的清单,老脸皱成了一团,“这些东西,尤其是那种高纯度能量晶和‘盖亚’浸润矿,提炼起来极其费时费力,几乎要动用我们所有的工业产能!”

  “但它愿意用东西来交换。”李明指着清单附带的、一组更加晦涩的符号,“看这里,这似乎代表着某种……技术蓝图或者知识库的访问权限?虽然无法完全解读,但能量反应等级很高!”

  这是一个典型的以物易物的提议。远古之城需要这些“基础”物资来修复或升级自身,而它愿意支付报酬——很可能是远超这些物资价值的远古知识或技术。

  机遇与挑战并存。满足这份订单,意味着盟约需要暂停部分自身发展项目,集中全力进行物资收集和提炼,短期内会削弱自身实力。但若能因此获得关键性技术突破,长远来看收益巨大。

  “干不干?”赵刚直接问道,眼神灼灼。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陈远身上。

  陈远沉思着。这份订单的出现,本身就意义重大。它表明海底城市认可了他们的“价值”,不再仅仅是观察,而是开始了实际的互动。这是一种关系的升华。

  “干!”陈远最终拍板,“但这不仅仅是我们磐石一家的事。召集盟约联合技术委员会,评估物资收集的可行性和周期,制定联合生产计划。这是我们整个盟约与远古文明第一次实质性交易,必须成功!”

  命令下达,整个盟约机器围绕着这份“远古订单”高效运转起来。

  “大风堡”凭借其强大的挖掘和重型运输能力,负责开采和运输所需的特殊矿石;“溪谷地”利用其精细化工技术,负责萃取变异植物精华和初步提纯;磐石基地则集中最先进的熔炼和晶体培育设备,负责最高难度的精炼和加工工作。

  无数车辆在据点间穿梭,工坊的炉火日夜不息,联合勘探队深入辐射区寻找特定的变异植物……整个盟约仿佛一台突然加速的引擎,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轰鸣。

  陈远也没有闲着。他利用“灵能谐振编织”技术,在提炼过程中尝试将自身温和的“盖亚”能量融入那些特殊金属矿石,以期达到清单上要求的“能量浸润”标准。他发现,这种方法确实能有效提升矿石的品质,只是对他的精神力消耗巨大。

  在这个过程中,他隐隐感觉到,这些物资的最终用途,似乎与稳定“守护者矩阵”和修复海底城市自身的某种损伤有关。这座城市,并非完好无损,它也在进行着自我修复和升级。

  半个月后,在盟约不惜工本的投入下,第一批符合标准的物资终于准备完毕,被小心翼翼地装载到特制的、具备水下航行能力的密封货柜中。

  由雷毅再次带队,一支小型运输队在夜色掩护下,将货柜运抵了指定的海底洞穴入口。

  洞穴内部幽深,入口处有一层柔和的能量膜隔绝海水。运输队将货柜推送过能量膜后,便按照指示迅速撤离。

  就在他们撤离后不久,洞穴深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能量嗡鸣。通过留在附近的隐蔽传感器,基地看到那些货柜被无形的力量牵引,缓缓沉入洞穴深处,消失不见。

  交易完成,接下来便是等待“货款”支付。

  一天,两天……就在众人有些焦躁时,岚接收到了来自海底城市的新的能量信号——并非直接的技术传输,而是三个新的、指向不同“方舟”遗迹或知识储存点的精确坐标!同时附带的,还有一份关于如何安全开启这些遗迹外围防护的简易“钥匙”信息!

  它没有直接给予技术,而是给了他们通往更多知识的“地图”和“钥匙”!

  “它是在引导我们……靠自己成长?”苏婉儿看着坐标,若有所思。

  “或许,在它们看来,直接给予高阶知识并非帮助,而是拔苗助长。”陈远明白了对方的用意,“它们希望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努力,一步步解锁文明的宝库,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那些力量。”

  他看向那三个新的坐标,眼中燃起火焰。

  “通知盟约,新的探索任务,启动!”

  远古的订单不仅带来了物质的交换,更传递了一种发展的哲学。文明的成长没有捷径,唯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才能扎实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