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潭之水,冰冷刺骨,却蕴含着难以想象的磅礴生机与精纯灵气。林夕盘膝坐于潭心,任由那乳白色的寒流包裹全身,丝丝缕缕的灵气如同最细腻的银针,穿透肌肤,渗入四肢百骸,滋养着千疮百孔的经脉,冲刷着盘踞不散的阴毒。
《寂元归一诀》全力运转,丹田内那团近乎熄灭的幽暗气旋,在精纯灵气的灌注下,如同久旱逢甘霖,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重新旋转起来。起初滞涩艰难,每一次转动都牵扯着破碎的根基,带来钻心的疼痛。但林夕紧守灵台,以强大的意志力引导着灵气流转,将痛苦化为淬炼自身的火焰。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中悄然流逝。潭水表面,以她为中心,形成一个微弱的漩涡,丝丝灰黑色的杂质和阴毒之气,被灵气强行逼出体外,消散在寒潭之中。右肩和左腿的伤口处,传来麻痒之感,新的肉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愈合。
不知过了多久,当日光透过洞顶缝隙的角度发生明显偏移时,林夕缓缓睁开了双眼。眸中神光内敛,虽依旧带着疲惫,却比之前清明坚韧了许多。体内伤势已好了七七八八,阴毒尽除,经脉初步修复,丹田气旋虽未恢复巅峰,却也稳定下来,缓缓吸纳着潭中灵气,自行运转周天。
她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息中带着淡淡的腥味,那是淤积的废血和毒素。活动了一下手脚,虽然依旧虚弱,但已不再有那种濒死的无力感。
目光落在潭边石台上的那枚黑色令牌和银色丝线捆扎的玉简上。她起身走出灵潭,寒气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体舒泰的轻盈感。她先拿起那卷玉简,神识沉入。
玉简中的内容并非高深功法,而是关于这处“云渺秘境”的详细介绍,以及操控此地基础禁制的方法。根据玉简所述,此地乃是司溟早年游历人间时,偶然发现的一处天然灵穴,后经他稍加布置,成了一处隐秘的据点。秘境入口隐蔽,且有幻阵守护,寻常修士难以发现。而核心便是这口“寒髓灵潭”,潭底那些发光鹅卵石乃是罕见的“聚灵玉”,能汇聚天地灵气,而洞顶垂下的钟乳石髓,更是百年方能凝聚一滴的疗伤圣品。
掌控此地禁制的关键,便是那枚黑色令牌。此令牌与司溟本源相连,持令者只需以自身气息炼化,便可初步掌控秘境内的基础阵法,如开启关闭入口幻阵、调动部分灵气等。
林夕心中了然。司溟留下此物,是给了她一个暂时的安身立命之所和一定的自保能力。她拿起那枚令牌,触手冰凉,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与司溟同源的浩瀚力量。她依循玉简法门,将一丝寂灭之气缓缓渡入令牌之中。
起初,令牌毫无反应,仿佛一块顽铁。但当她持续注入气息,并尝试以神念沟通时,令牌表面那些看似装饰的纹路逐渐亮起微光,一股冰冷的意念顺着联系反馈回来。她感觉到自己与整个山洞,乃至山洞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产生了一种模糊的联系。心念微动,洞口处那层无形的幻阵屏障便随之波动;意念集中,灵潭周围的灵气便微微向她汇聚。
成功了!虽然掌控力还很微弱,远不能与司溟相比,但至少,她不再是完全被动地躲藏于此。
有了初步的自保能力,接下来便是尽快恢复和提升实力。司溟留言让她“静心修炼,稳固修为”,这绝非客套话。外面的敌人强大而诡异,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便有秘境庇护,也终是瓮中之鳖。
她重新回到灵潭边,却没有立刻再次浸泡。而是先走到那簇散发着淡蓝色微光的奇异小草旁。玉简中提及,此草名为“宁神花”,有安魂定魄、辅助悟道之效,是修炼时防止走火入魔的佳品。她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花瓣,含入口中。花瓣入口即化,一股清凉之意直冲识海,让她因伤势和疲惫而有些躁动的心神瞬间平静下来。
随后,她目光投向洞顶那根巨大的钟乳石,石尖上,一滴乳白色的石髓已然凝聚成形,欲滴未滴,散发着诱人的灵气波动。根据玉简记载,这石髓效用极强,需循序渐进,不可贸然吞服。她取来一个潭边天然形成的石碗,接在石尖下方,耐心等待。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只听得“滴答”一声轻响,那滴乳白色的石髓终于落入碗中,顿时满室生香,灵气氤氲。林夕没有立刻服用,而是先盘膝坐好,将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才小心地端起石碗,将其中小半口石髓服下。
石髓入腹,仿佛一团温和的火焰瞬间炸开!精纯至极的能量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澎湃地冲向四肢百骸!远比灵潭之水更加霸道,也更加滋养!林夕不敢怠慢,全力运转《寂元归一诀》,引导着这股庞大的能量洗刷经脉,淬炼肉身,汇入丹田。
她的身体表面渗出细密的汗珠,夹杂着最后一丝残余的杂质。丹田内的气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旋转,体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凝实,中心那点银芒愈发璀璨。原本因重伤和透支而有些虚浮的根基,在这股精纯能量的滋养下,被重新夯实,甚至比受伤前更加稳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修炼不知岁月。当林夕再次从深沉的入定中醒来时,只觉神清气爽,通体舒泰。内视之下,丹田气旋已然恢复如初,甚至比之前更加凝练精纯,隐隐有突破《寂元归一诀》初篇,向更深层次迈进的迹象。肉身强度也提升了不少,伤口只留下淡淡的红痕。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到体内充盈的力量,心中稍安。实力恢复,甚至略有精进,在这危机四伏的境地中,总算有了一丝底气。
她走到秘境入口附近,透过幻阵,谨慎地感知着外界的情况。云渺峰依旧云雾缭绕,寂静无声,似乎并未被烛阴的人马发现。但她不敢大意,谁知道对方是否有特殊的追踪手段?
回到洞中,她开始研习玉简中记载的几种基础禁制操控法门和一门名为“敛息术”的法诀。这敛息术并非高深隐遁之法,却能极大收敛自身气息波动,配合秘境幻阵,更能将存在感降到最低。
时间就在这枯燥而充实的潜修中一天天过去。林夕每日重复着修炼、疗伤、研习禁制的过程,偶尔也会站在灵潭边,望着洞顶滴落的石髓,想起被困幽泉核心的司溟,心中担忧与期盼交织。
她尝试过多次通过“溟锁”感应司溟的状态,但那条联系依旧微弱而遥远,只能模糊地感知到司溟的存在,却无法传递任何信息,也无法得知其具体处境。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尽快提升实力的决心。只有变得更强,才有可能在司溟归来时提供助力,或者……在他需要时,有能力做些什么。
这一日,她正在练习操控秘境禁制,试图将幻阵的范围向外扩展少许,以便更早察觉外界动静时,心中忽然一动。通过令牌与秘境的联系,她隐约感觉到,在云渺峰脚下,似乎有极其微弱、却带着一丝熟悉气息的能量波动一闪而逝。
那气息……有些像是……清水镇的方向?是路过的修士?还是……烛阴的探子?
林夕心中一凛,立刻收敛全部气息,将幻阵催发到极致,整个人如同融入山石阴影之中,警惕地感知着外界的风吹草动。
秘境之外,危机暗藏。她的潜修时光,恐怕不会太平静了。
《寂元归一诀》全力运转,丹田内那团近乎熄灭的幽暗气旋,在精纯灵气的灌注下,如同久旱逢甘霖,开始缓慢而坚定地重新旋转起来。起初滞涩艰难,每一次转动都牵扯着破碎的根基,带来钻心的疼痛。但林夕紧守灵台,以强大的意志力引导着灵气流转,将痛苦化为淬炼自身的火焰。
时间在极致的专注中悄然流逝。潭水表面,以她为中心,形成一个微弱的漩涡,丝丝灰黑色的杂质和阴毒之气,被灵气强行逼出体外,消散在寒潭之中。右肩和左腿的伤口处,传来麻痒之感,新的肉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愈合。
不知过了多久,当日光透过洞顶缝隙的角度发生明显偏移时,林夕缓缓睁开了双眼。眸中神光内敛,虽依旧带着疲惫,却比之前清明坚韧了许多。体内伤势已好了七七八八,阴毒尽除,经脉初步修复,丹田气旋虽未恢复巅峰,却也稳定下来,缓缓吸纳着潭中灵气,自行运转周天。
她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气息中带着淡淡的腥味,那是淤积的废血和毒素。活动了一下手脚,虽然依旧虚弱,但已不再有那种濒死的无力感。
目光落在潭边石台上的那枚黑色令牌和银色丝线捆扎的玉简上。她起身走出灵潭,寒气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通体舒泰的轻盈感。她先拿起那卷玉简,神识沉入。
玉简中的内容并非高深功法,而是关于这处“云渺秘境”的详细介绍,以及操控此地基础禁制的方法。根据玉简所述,此地乃是司溟早年游历人间时,偶然发现的一处天然灵穴,后经他稍加布置,成了一处隐秘的据点。秘境入口隐蔽,且有幻阵守护,寻常修士难以发现。而核心便是这口“寒髓灵潭”,潭底那些发光鹅卵石乃是罕见的“聚灵玉”,能汇聚天地灵气,而洞顶垂下的钟乳石髓,更是百年方能凝聚一滴的疗伤圣品。
掌控此地禁制的关键,便是那枚黑色令牌。此令牌与司溟本源相连,持令者只需以自身气息炼化,便可初步掌控秘境内的基础阵法,如开启关闭入口幻阵、调动部分灵气等。
林夕心中了然。司溟留下此物,是给了她一个暂时的安身立命之所和一定的自保能力。她拿起那枚令牌,触手冰凉,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与司溟同源的浩瀚力量。她依循玉简法门,将一丝寂灭之气缓缓渡入令牌之中。
起初,令牌毫无反应,仿佛一块顽铁。但当她持续注入气息,并尝试以神念沟通时,令牌表面那些看似装饰的纹路逐渐亮起微光,一股冰冷的意念顺着联系反馈回来。她感觉到自己与整个山洞,乃至山洞外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产生了一种模糊的联系。心念微动,洞口处那层无形的幻阵屏障便随之波动;意念集中,灵潭周围的灵气便微微向她汇聚。
成功了!虽然掌控力还很微弱,远不能与司溟相比,但至少,她不再是完全被动地躲藏于此。
有了初步的自保能力,接下来便是尽快恢复和提升实力。司溟留言让她“静心修炼,稳固修为”,这绝非客套话。外面的敌人强大而诡异,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便有秘境庇护,也终是瓮中之鳖。
她重新回到灵潭边,却没有立刻再次浸泡。而是先走到那簇散发着淡蓝色微光的奇异小草旁。玉简中提及,此草名为“宁神花”,有安魂定魄、辅助悟道之效,是修炼时防止走火入魔的佳品。她小心翼翼地摘下一片花瓣,含入口中。花瓣入口即化,一股清凉之意直冲识海,让她因伤势和疲惫而有些躁动的心神瞬间平静下来。
随后,她目光投向洞顶那根巨大的钟乳石,石尖上,一滴乳白色的石髓已然凝聚成形,欲滴未滴,散发着诱人的灵气波动。根据玉简记载,这石髓效用极强,需循序渐进,不可贸然吞服。她取来一个潭边天然形成的石碗,接在石尖下方,耐心等待。
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只听得“滴答”一声轻响,那滴乳白色的石髓终于落入碗中,顿时满室生香,灵气氤氲。林夕没有立刻服用,而是先盘膝坐好,将状态调整到最佳,然后才小心地端起石碗,将其中小半口石髓服下。
石髓入腹,仿佛一团温和的火焰瞬间炸开!精纯至极的能量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澎湃地冲向四肢百骸!远比灵潭之水更加霸道,也更加滋养!林夕不敢怠慢,全力运转《寂元归一诀》,引导着这股庞大的能量洗刷经脉,淬炼肉身,汇入丹田。
她的身体表面渗出细密的汗珠,夹杂着最后一丝残余的杂质。丹田内的气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疯狂旋转,体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凝实,中心那点银芒愈发璀璨。原本因重伤和透支而有些虚浮的根基,在这股精纯能量的滋养下,被重新夯实,甚至比受伤前更加稳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修炼不知岁月。当林夕再次从深沉的入定中醒来时,只觉神清气爽,通体舒泰。内视之下,丹田气旋已然恢复如初,甚至比之前更加凝练精纯,隐隐有突破《寂元归一诀》初篇,向更深层次迈进的迹象。肉身强度也提升了不少,伤口只留下淡淡的红痕。
她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到体内充盈的力量,心中稍安。实力恢复,甚至略有精进,在这危机四伏的境地中,总算有了一丝底气。
她走到秘境入口附近,透过幻阵,谨慎地感知着外界的情况。云渺峰依旧云雾缭绕,寂静无声,似乎并未被烛阴的人马发现。但她不敢大意,谁知道对方是否有特殊的追踪手段?
回到洞中,她开始研习玉简中记载的几种基础禁制操控法门和一门名为“敛息术”的法诀。这敛息术并非高深隐遁之法,却能极大收敛自身气息波动,配合秘境幻阵,更能将存在感降到最低。
时间就在这枯燥而充实的潜修中一天天过去。林夕每日重复着修炼、疗伤、研习禁制的过程,偶尔也会站在灵潭边,望着洞顶滴落的石髓,想起被困幽泉核心的司溟,心中担忧与期盼交织。
她尝试过多次通过“溟锁”感应司溟的状态,但那条联系依旧微弱而遥远,只能模糊地感知到司溟的存在,却无法传递任何信息,也无法得知其具体处境。这让她更加坚定了尽快提升实力的决心。只有变得更强,才有可能在司溟归来时提供助力,或者……在他需要时,有能力做些什么。
这一日,她正在练习操控秘境禁制,试图将幻阵的范围向外扩展少许,以便更早察觉外界动静时,心中忽然一动。通过令牌与秘境的联系,她隐约感觉到,在云渺峰脚下,似乎有极其微弱、却带着一丝熟悉气息的能量波动一闪而逝。
那气息……有些像是……清水镇的方向?是路过的修士?还是……烛阴的探子?
林夕心中一凛,立刻收敛全部气息,将幻阵催发到极致,整个人如同融入山石阴影之中,警惕地感知着外界的风吹草动。
秘境之外,危机暗藏。她的潜修时光,恐怕不会太平静了。